農村為什麼晚上放煙花
1. 為什麼大年30晚上12點要放鞭炮
大年30晚上12點要放鞭炮是因為,傳說在這天「年」(年是一種怪獸)會到有人居住的地方出來吃人,有一次某某人點燃了竹子,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把年給嚇跑了,現在有些地方管鞭炮還叫「爆竹」,一直延續至今,每到年三十這天,家家戶戶都放鞭炮!
春節的高潮是「大年三十」。這也正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即使常年在外工作的人們此時也一定要趕回家團聚。
大年三十風俗習慣:
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家每戶都要掛紅燈籠,到了晚上就要點亮燈籠,而且要點一宿,不能關燈,意味著益壽延年,香火不斷。
大年三十這一天,是台灣年俗中最重要的一個日子,習俗也相當多。先辭年,布置「廳頭」,即在奉祀「觀音媽」和諸神像的大廳上,換新版畫和聯軸。到了下午舉行「辭年」儀式。
在供桌上盛設五牲及各種年豬供奉諸神,然後拜祖先,行三跪九叩大禮,以表示感謝諸神明及祖先的保佑,並祈求新年更多的賜福。神桌前還要供「春飯」,即盛有飯的小碗,飯上插上用紅紙做的花,神佛前各三碗,灶上一碗。
這些花又叫「春仔花」或「飯春花」,這個飯叫「過年飯」。(在閩南語中,「春」與「剩」諧音,意思即怎麼吃也吃不完,還有剩餘)。桌前還擺放三堆橘子及一些紅棗。紅棗表示年年好。橘子到元宵才能拿下來,有句俗話「上元瞑(夜)拆柑棚」。
最後,還要燒金紙、放爆竹,才算結束辭年儀式。
2. 在農村,很多地方過年的時候還會燃放煙花爆竹,這有什麼講究呢
在農村,很多地方過年的時候還會燃放煙花爆竹,這有這幾個方面的講究。
第一個方面的講究,過年燃放鞭炮是傳統習俗,是過年年味的傳承。爆竹聲聲除舊歲,喜慶而又祥和,有很多講究,各地風俗不一樣,臘月二十四送灶,就有人家放鞭炮了。三十日上午敬財神,鞭炮是少不了的。大年初一,新的一天開始,一般來說從夜裡零點開始斷斷續續就有人家放鞭了,那叫開門鞭,開門大吉。在農村三十晚上關門遲,把家裡打掃干凈,准備好初一一切東西,在農村非常講究,初一圖個吉慶,不掃地,不洗衣,用水不亂倒,不用針,不睡懶覺。三十晚上大鍋飯鍋巴不準動,叫存糧。魚要煮兩盤,留一盤不動,叫年年有餘。總之風俗很多。
第四個方面的講究,初一早晨早起放,然後家裡的男同胞們上墳祭祖,這時候的鞭炮最多,大概從早晨七點到10點,各家有早有晚。之後初五早晨,破五的習俗要放。正月十二晚上,正月十五晚上放,基本上年就結束了。以前還要過二月二,也放炮,才算春節結束,現在生活節奏緊張,大多初五過了就開始上班了,後面的幾個節日就很少放鞭炮了。
3. 為什麼過年晚上12點要放鞭炮
很多地方過年都有放鞭炮的傳統習俗,放鞭炮的時間也有講究,並不是隨便一個時間段都可以放,一般會選擇大年三十晚上12點的時候放鞭炮。為什麼過年晚上12點要放鞭炮?有些人好奇過年這個時間放鞭炮的原因。
過年晚上12點要放鞭炮,一開始是為了驅趕年獸。當初年獸就是半夜來到人間,會禍害莊稼、吃人。後來發現放鞭炮可以驅趕年獸之後,每年大年三十的晚上人們就會放鞭炮。後來放鞭炮的習俗慢慢保留了下來,每年大年三十時放鞭炮,有辭舊迎新、慶祝、祈福等多重作用,人們通過放鞭炮希望自己以及家人在新的一年裡能幸福安康。
當然從科學的眼光看,過年晚上12點的時候放鞭炮具有封建迷信的色彩,只是它是一直流傳下來的習俗,所以大部分人在過年的時候還是會選擇放鞭炮,畢竟“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現代人過年時候放鞭炮,更多是為了增加過年氣氛,讓過年變得更加熱鬧。只是現在各地政府為了安全以及保護環境等原因,都出台了“禁止燃放鞭炮”的條例,民眾過年放鞭炮存在許多限制。
4. 今天晚上為什麼會有很多人放鞭炮,煙花之類的
逢年過節的時候一般都會放鞭炮,煙花之類的。
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踏壯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莊里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晾的大紅衣服嚇跑了。到了另一處,又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
於是人們掌握了「年」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每至年末歲首,人們就在家門口貼紅聯、放鞭炮、掛紅燈,院子里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聲音。
(4)農村為什麼晚上放煙花擴展閱讀:
1、部分鞭炮含有活潑金屬如鎂、鋁等,存放應存放在陰涼乾燥處,遠離火源,不可暴曬,不可放在潮濕的地方。鎂和鋁在有氧化劑如硝酸鉀、氯酸鉀、硫的情況下遇水會產生易燃的氫氣(H2),容易爆炸。
2、燃放必須遠離加油站、井蓋、電氣設備、燃氣設備、工廠等,以免發生危險。:尤其要注意不要在井蓋上燃放,尤其是污水井、糞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