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人晚上老發燒
『壹』 為什麼有的人到了晚上會發燒
發燒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有些人每天只要到傍晚就會發燒,一直持續到晚上,這是為何呢?中醫是如何定義這類型的發燒呢?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才好呢?那麼就請大家和我一起來閱讀本文吧。
中醫認為,發燒有很多種的,不同原因的發燒、不同時間的發燒卻是不一樣的,調理方法也不同。
有一種發燒,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比較守時,不早不晚,一般在傍晚五六點的時候准時現身(還可能伴有腰背痛、全身乏力、遺精盜汗等症狀),到晚上睡覺之後又慢慢退去。第二天早上量體溫,一切正常,所以有的中醫稱其為酉時發燒。
可是,為什麼有的人每天都會定時醫院在這個時間段發燒呢,這裡面到底藏這什麼樣的秘密呢?
按照中醫子午流注理論,傍晚五六點正是氣血流注腎經的時候,在這個時間規律性地發燒,一般多與腎有關,腎虛(主要是腎陰虛),腎繹氣血當旺不旺,於是發燒,因而又叫腎虛型發燒。
在日常生活中,有四類人最容易出現腎虛型發燒:一是隨著年齡增長腎功能也隨之衰老下降的老年人,特別是體質很差或經常生病的老年人,腎虛往往更嚴重;二是每天工作時間長、強度大,長期疲勞的人。包括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透支體力就容易腎虧;三是剛結婚的夫妻,耗精傷腎,所以容易腎虛;四是青春期的孩子,主要是男孩,會出現腎陰虛,引起發燒。
在學習前人醫案和總結臨床實踐後發現,腎虛型發燒一般都是低燒。但低燒並不是說問題不嚴重或是病症的初期;相反,低燒,特別是長期的低燒正是腎氣大傷的表現,說明氣血虧耗已經相當嚴重。
人體發燒其實就是體內正氣與邪氣作斗爭的過程,高燒說明機體氣血還很充足,戰鬥力還很強,正邪雙方的戰爭進行得非常激烈;如果機體已經氣血不足,體質很虛,正虛邪盛,力量懸殊,正氣奮力抗戰,也只能發低燒。
因此,一般情況下,發高燒一般都會出現在氣血比較旺的孩子身上,而大人生病的時候,很少會發高燒的,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小孩沒有嚴重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也很少熬夜,除了生病之外,氣血沒有過多的損耗。生活在激烈競爭環境中的'成年人,透支健康,氣血損耗非常嚴重,「底氣不足,「本錢。不夠,想燒也燒不起來。
「底氣不足怎麼辦?補。對於這種腎經氣血不足、腎虛型的發燒,有一個很簡單卻非常有效的調理辦法,那就是按摩腎經的太溪穴,艾灸也可,外加胃經的足三里。每天按2次,其中一次要在發燒_之時的傍晚五六點鍾,此時氣血流注腎經,它本身就在努力增強自己的能量,此時按摩就相當於在後面推它一把,內外結合,補益之效自然更佳。
太溪是腎經五輸穴中的輸穴,不僅滋陰補腎、退熱強身之效奇佳,而且還有調補腎氣的作用,可謂是滋陰雙向調理,一箭雙雕,兩全琪美。《黃帝內經?靈樞?順氣一日分四時》中說:「病時間時甚(時輕時重)者取之輸,意思就是說,時輕時重的病症,取其所屬經絡上(五輸穴中)的輸穴治療效果最好。這種酉時按時出現,之後又逐漸消失的發燒就是典型的時輕時重之症,刺激腎經的輸穴是最合適的。
腎經是足少陰經,陰經的輸穴與原穴是同一個穴位,而《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中又說:「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也就是說,五臟六腑有疾病,應該選用其各自經絡上的原穴進行治療。腎陰虛證,當取腎經之原穴太溪。
可見,對付酉時發低燒,太溪穴是不二的選擇。
不過,僅僅運用太溪穴還不夠,既然是氣血虧耗引起的腎陰虛,益氣補血、增加機體的氣血供應才是治本之策,才能從根本上緩解氣血資霧的緊張局面。而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相當於人體的發電廠,只有它能真正為全身補充氣血,供應能量,而胃經要穴足三里就像發電廠的總闡門,把它打開,氣血的生產就會加足馬力、「快馬加鞭。
因此,有了太溪和足三里這一對「黃金搭檔,標本兼治,堅持調理堂個月左右,發燒的問題就會不葯而愈。當然,若是病情比較嚴重,則瘟將此法與葯物治療結合。這樣,自己調理,醫生幫助,雙管齊下,療效會更為迅捷。
其實,不管是對待健康問題還是面對其他問題,道理都是一樣的,自己能處理的事情盡量自己處理,但自己的力量和知識畢竟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行行皆通,因此,有時候藉助別人(尤其是專業人士)的一臂之力是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的。這樣,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可能一下子就會變得簡單很多。所以,善於借力,包括某些時候敢於示弱,也是一種智慧。
常見退燒穴位
發熱多是機體正氣與外來邪氣相搏鬥,機體免疫力較強的表現,一般情況下不需要特殊處理。但高熱(體溫在39℃以上者)時,人體內環境失衡,臟腑功能紊亂,特別是小孩,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易出現驚厥,需要緊急處理。這里介紹幾個常用的退燒穴位,合理使用,往往有奇效。
大椎穴:大椎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是督脈與身體十二正經中所有陽經的交會點,總督一身之陽,是解表退熱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針點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約推100—300次。
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個。十宣穴急救用途較多,民間廣泛應用於熱病、癲癇、小兒驚風等。高熱時,用三棱針點刺放血,出血3—5滴為宜。
曲池、合谷、外關穴:曲肘,橫紋盡處,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為曲池。合谷俗稱「虎口,在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凹陷中。曲池與合谷均屬於手陽明大腸經,既能疏風解表,又能清瀉陽明。外關在腕背橫紋中點往上取兩橫指。外關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是解表退熱的要穴。用毫針刺這3個穴,能降體溫。也可按摩這3個穴,同時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橫紋向上推向肘部約300次。
刮痧療法是人們常用的民間療法之一,對高熱也有奇效。可以選用上述穴位進行刮痧,也可以選背部沿督脈和膀胱經、腋窩、肘窩較大面積處,自上而下,先輕後重,刮至局部皮膚出現紫紅色痧點即可。
上述方法僅適合於應急,要想徹底退熱,關鍵是針對病因治療,所以病人應該首先去醫院。
結語: 原來每天傍晚到晚上會發燒被稱為腎虛型發燒,你是不是之前不知道呢?對於這種情況,我們一定要重視,其實退燒的方法也很簡單,我們多按摩腳跟部位的太溪穴對於這種類型的發燒有很大的緩解作用。
『貳』 成年人經常發燒因為什麼
發熱的原因大多數都是由於感染引起,包括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以及以及支原體,衣原體,真菌感染等,甚至是體溫中樞異常,皮膚散熱異常等。
發燒是一種症狀。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發燒如風濕、結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會引起持續低燒;
生活中長期的心理緊張和情緒不穩定也會引起體溫中樞紊亂,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續低燒。
總之,身體的任何系統出現問題都可能引起持續低燒。
發燒的原因是什麼,在常規檢查中通過血、尿、便等常規檢查是很難查出的,有些因細菌感染的疾病引起的低燒,要通過細菌培養才能發現。
在發燒原因尚未不明的時候千萬不能濫用葯。因為發熱是機體抵抗疾病侵襲的反應之一。低熱病人服用退熱葯,並不利於疾病的治療。亂用退燒葯,還有導致白細胞下降、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危險。體溫38℃以上時,才應考慮使用退燒葯。
持續低燒應盡早就醫,應及早進行全面檢查。一些惡性腫瘤早期或細菌感染早期的症狀也是低燒。建議你到醫院做相關檢查,以避免引起發燒的病因惡化。
『叄』 大人一到晚上就會發燒是怎麼了
導致發燒的原因有很多,如細菌感染,病毒感染,著涼等。用葯要注意選擇副作用小的葯物。在不超過38.5以上的情況下以多 喝水為主的 。超過的話 那是要積極進行用退熱葯物 並且積極進行物理 降溫才行的。同時間要多喝水,在必要的時候積極進行血液檢查確定情況。
『肆』 成年人白天不發燒晚上發燒是怎麼回事
建議:你好,如果是這樣的情況有可能是細菌感染引起的,是需要去醫院檢查一下血常規的檢查,經過檢查如果有白細胞計數高的情況,建議用頭孢類的抗生素、清開靈注射液輸液治療是比較好的。
『伍』 70歲老人到了晚上就有點發燒是怎麼回事
首先應該判斷屬於哪一種情況,常見原因有以下四種:
(1)吸收熱:指出血性中風後,血細胞破壞,吸收入血循環時引起的反應熱。通常在病後3--5天出現,體溫呈中等熱,多在37.5
--38.5
℃左右,可持續1--2周而自然緩解。只要注意用稍涼的毛巾進行降溫處理,給患者增加點飲水就可以。
(2)中樞熱:是指體溫調節中樞部分病損引起的高熱。體溫多在39--40℃,甚至達42℃
,持續不退,無汗。發病後24小時內即可出現。見於腦室出血或嚴重腦出血穿破腦室,或腦干出血間腦受損者。出現中樞熱者,預後不良。需要注意住院觀察。
(3)感染熱:昏迷病人多見。中風後機體抵抗力低下,合並其它感染引起的發熱稱感染熱。特別是出血性中風急性期易合並肺部感染。因腦出血後影響內臟功能,易產生肺水腫,且患者多有意識障礙、吞咽困難,口腔分泌物易誤吸入呼吸道而發生呼吸道感染。另外,口腔中遺留食物殘渣、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口腔分泌物,在「高溫」的口腔中腐爛,一旦嗆入下呼吸道的氣管與肺中就會引起發燒。感染發熱多見於昏迷患者,病後數日體溫升達38--39℃,心率快,呼吸快,痰多,出汗,肺部可聞及濕性啰音,肺部x線片可見炎症改變。另外泌尿系感染也很常見,特別是發生尿瀦留的患者,導尿易發生合並感染。這種情況需要注意護理,在退燒、抗炎治療的同時要特別注意患者口腔的護理,保持口腔的清潔。
(4)脫水熱:由於應用大量脫水劑或補水不足,使血漿滲透壓明顯升高,腦組織嚴重脫水,腦細胞和體溫調節中樞受損而導致發熱.臨床表現:體溫升高,意識障礙,皮膚黏膜乾燥,尿量少而比重高,紅細胞壓積增高,血清鈉升高;補水後體溫降低。需要到醫院進行掛瓶補液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