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隔段時間要登珠峰
『壹』 什麼時候登珠峰最好為什麼
1
、珠峰的最佳攀登季節是每年的五月份。在8000米高空,季候風無遮無攔,非常強勁,一般不適合登山。只有春秋兩季在季候風轉向時,高空才會短暫出現風力較小的幾天,而這幾天就是喜馬拉雅山的登頂窗口。
2、例如珠峰,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為珠峰的雨季, 強烈的東南季風造成 暴雨頻繁,雲霧彌漫,冰雪肆虐無常的惡劣氣候。11月中旬 翌年2月中旬,因受強勁的西北寒流控制,氣溫可達-60°C,平均氣溫在-40°C至-50°C之間,最大風速可達90 米/秒。每年3月初至5月末,這里是風季過度至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過度至風季的秋季。在此期間,有可能出現較好的天氣,是登山的最佳季節。
3、而相對來講,珠峰、道拉吉里等幾座8000米山峰更適合春季攀登,而卓奧友、希夏邦馬等幾座8000米山峰更適合秋季攀登。
4、對於珠峰來講,具體應在什麼時候登頂呢?珠峰地處中尼邊界,南面是印度大陸,印度東面是孟加拉灣。所以大致來說,當五月孟加拉灣上空大陸性冷空氣開始向北退卻時,就是珠峰登頂的日子了。由於高低壓界面的移動往往伴隨著蝸旋狀氣流形成,所以一旦孟加拉灣上空蝸旋狀氣流形成並有北移的跡象,那就是珠峰登頂的信號了。時間太早,季候風還沒停;時間太晚,季候風轉向已完成,都不適合登頂。這個時間窗口一般是幾天到十天,大部分珠峰登頂都是在這個窗口中完成的。
5、每年具體的時間窗口都會有前後變動,而且往往還會在5月初產生時間小窗口。雖然現在衛星監控技術的發展已大大幫助了天氣預測,但衛星技術只能預測風雪的到來,而對具體到來的時間和規模都有一定誤差。所以根據衛星技術及山裡具體氣候作出最後判斷則是測試登山領隊水平的一塊試金石。
編輯於 2020.6.6
『貳』 為什麼人們隔段時間就去測量珠峰高度,意義是什麼
2020年4月30日,中國正式宣布將再次測量珠穆朗瑪峰,5月的某一天,地質勘測隊員將攜帶專業的測量設備登頂珠峰,對包括珠峰海拔高度在內的一系列數據進行測定。
消息經媒體傳開,在互聯網上引發熱烈討論。同時我也發現有一些反對聲音,有人認為中國在時隔15年之後再次測量珠峰高程是「沒事找事」、「政治宣示」、「浪費公帑」甚至是「創造GDP」。
巍峨的珠穆朗瑪峰
『叄』 為什麼要攀登珠穆朗瑪峰意義何在 登珠穆朗瑪峰的原因
1、一方面攀登珠峰就意味著在挑戰這個世界上最高的頂點。這樣的人會被看作是一個成功者。而且這樣的人無論在面對什麼事情的時候一定會做的非常的好。其次,攀登珠峰也意味著一些不同的東西。這是人類一次又一次的在挑戰自己身體的極限。所以這一件事情也意味著很多不同的東西。我覺得我們要尊重這些人,因為他做到了我們做不到的事情。
2、一方面人們攀登珠峰就是為了從心理上戰勝他。因為這個世界上的困難太多了。所以攀登珠峰也意味著一個最重大的困難,如果你能夠通過攀登珠峰這一個挑戰的話,那麼在面對生活中的另外一些困難的時候,你也不會想的那麼的難受。而且攀登珠峰的過程中,如果你成功了,也會為你建立了很好的自信。因為你面對過那麼困難的挑戰,你都挺過來了,這面對生活中其他一些事情的時候,你一定能挺過來的。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的企業家願意在自己五六十歲的時候去攀登一次珠穆朗瑪峰,去挑戰一下它。
『肆』 為什麼要登珠穆朗瑪峰有什麼意義
意義是在於受多種因素影響,珠峰高度很可能已發生變化。精確的珠峰高程可用於揭示板塊運動規律和生態環境變化,進而指引地震預報、防災減災、環境保護等方面研究的開展。
登頂珠峰的背後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不言放棄、矢志不渝,從失敗到成功、從一次突破到不斷超越,在不同時期、以不同方式把中國的印記刻在了珠峰之巔,成為人類征服險灘、探索未知的生動詮釋。
我國科學技術進步,北斗衛星導航技術、雷達測深技術、大地水準面精化、絕對重力測量技術、氣象探測技術、登山裝備技術及地學理論方法的完善,為更加精確地測量珠峰高程創造了必要的條件。這不僅僅是對我國科研實力的一個展示,同時也是對綜合實力的側面印證。
『伍』 為什麼時隔一段時間,就要測量珠峰的高度珠峰頂上到底什麼樣子
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之前就已經測過了,為啥這次還要大動干戈再測一次呢?這次的測量,又創造了哪些歷史?
處於不斷「運動」中的珠峰,在藏語中,「珠穆」代表「女神」,「朗瑪」代表「母象」,珠穆朗瑪則是「大地之母」的意思。
確實,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被喻為世界第三極,是亞洲的水塔,具有重要的科學和文化象徵意義。
問題是,事隔多年,如今為什麼要對珠峰高度一測再測?
高科技很多
但仍需「人肉測量」
So……既然測量珠峰那麼重要,到底該怎麼測呢?
實際上,給珠峰「量身高」並不容易。
數百年來,許多國家都曾想要精準測量珠峰高程,然而,真正做到的,只有少數幾個國家。
但由於每個國家使用的技術和設備都不一樣,因此得出的測量結果也不一。
今年我國的珠峰高程測量運用到了GNSS衛星測量、雪深雷達測量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
據說,科學家們採集到了大量數據,並還需要大概2到3個月時間進行計算,才會得出珠峰最新的精確「身高」。
那麼,這次的測量和其他國家的測量相比,有什麼獨到之處嗎?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技術——GNSS衛星測量。
話說,2005年珠峰高程測量時,我們的GNSS衛星測量仍主要依賴美國GPS系統。而在今年的珠峰高程測量中,我國將實現同步參考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和中國北斗四大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並以北斗數據為主。
並且,這次的測量還首次啟用了航空重力測量珠峰。什麼是重力測量?
簡單說,就是測量山峰的海拔零點——就如量身高要從腳底量起。
回顧1975年,我國第一次珠峰高程測量的時候,一名隊員在海拔7790米、距珠峰峰頂1.9公里處,因戴著手套不便操作,毅然脫掉右手手套,冒著零下40攝氏度的嚴寒操作重力儀測得重力數據。
如今,採用航空重力測量可以不受地面條件限制,解決測量精度的難題。
這是人類第一次在珠峰峰頂開展重力測量,將有利於大地水準面優化,提高珠峰高程精度。
那麼,現在科技這么發達,設備這么先進,為什麼一定需要人攀登上去測量?這么高風險的任務,就不能通過遙感衛星和無人機完成嗎?
還真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衛星遙感影像目前主要用於地表的監測,它可以獲得地表的一些信息,但就目前來說精度還是不夠。
衛星遙感技術的測量精度遠低於大地測量方法,且測出來的結果包括雪深的高程。
而不同季節里,珠峰的雪深厚度不同,要知道珠峰的准確高度,需測量岩面高度。
這也是為何必須要人親自去攀登珠峰去測量的原因。
『陸』 為什麼每年都有很多人去攀登珠穆朗瑪峰
因為有些人喜歡極限運動,而珠穆朗瑪峰是海拔最好的山峰,上面氧氣稀薄,到達上面非常有難度,需要體質非常好的人才能登上去,登到頂峰有前所未有的自豪感。
2008年5月8日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祥雲,被中國健兒帶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山峰(海拔8844.43米)。成為奧運火炬傳遞史上海拔最高的火炬傳遞站。
2008年5月25日凌晨,76歲尼泊爾老人明·謝爾錢成功登頂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成為世界上成功登頂珠峰最年長者。
2012年5月尼泊爾加德滿州市KameSherpa先生在9天內分別於2012年5月19日12時05分、5月24日6時36分、5月27日5時27分3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創下9天內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次數最多世界紀錄。
2012年5月19日上午8時16分,由中國地質大學京、漢兩校聯合組建的中國地質大學珠峰登山隊4名隊員成功登頂珠峰。
2014年6月5日印度一名出身於低下階層家庭的13歲少女蒲爾娜,不久前成功登頂珠峰,成為全球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最年輕女性。
2018年5月15日10時23分,北京大學珠峰登山隊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
登上珠穆朗瑪峰年齡最小的女性/第一對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父女:16歲女孩ChhamjiSherpa和她的父親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創下了兩項世界紀錄。(吉尼斯)
2020年4月,中國華為5G網首次覆蓋了珠穆朗瑪峰。
(6)為什麼隔段時間要登珠峰擴展閱讀
珠穆朗瑪峰,峰高勢偉,地理環境獨特,峰頂的最低氣溫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積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處可見。峰頂空氣稀薄,空氣的含氧量只有東部平原地區的四分之一,經常刮七八級大風。十二級大風也不少見。風吹積雪,四濺飛舞,彌漫天際。
珠峰地區及其附近高峰的氣候復雜多變,即使在一天之內,也往往變化莫測, 更不用說在一年四季之內的翻雲覆雨。大體來說,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為雨季, 強烈的東南季風造成暴雨頻繁,雲霧彌漫,冰雪肆虐無常的惡劣氣候。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因受強勁的西北寒流控制,最低氣溫可達-50℃,平均氣溫在-30℃左右。最大風速可達90米/秒。
每年3月初至5月末是風季過渡至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過渡至風季的秋季,在這兩個季節期間,有可能出現較好的天氣,是登山的最佳季節。
由於氣候極度寒冷,又被稱為世界第三極,據珠峰腳下的定日氣象站的無線電探空資料表明,在海拔7500米的高度上,最冷月是2月,平均氣溫是-27.1℃,最熱月是8月,平均氣溫是-10.4℃,年平均氣溫是-19.6℃。
『柒』 隔一段時間就會人工測量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有何意義呢
為什麼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要測量珠峰的高度呢?
珠峰還在不停地長個珠穆朗瑪峰的形成及不斷長高和地球板塊之間的相互運動有關。
大約在2.5億年前,非洲、印度、南美洲和澳大利亞並沒有分開,他們在同一塊大陸上,叫潘吉亞。在接下來的幾百萬年裡,這塊巨大的大陸破碎了,非常緩慢地形成了和今天一樣的大陸。
總之,珠穆朗瑪峰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考察和研究的地方,希望它不要僅僅只成為有錢人炫耀的網紅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