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為什麼晚上喊小心火燭
Ⅰ 古代電影那些晚上巡邏的為什麼都要用鑼鼓敲打而且還喊口號天干霧燥,小心火燭這是什麼意思啊!
這是更夫在打更報時。在古代,人們缺少精確的報時手段,晚上的報時就幾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農村城鎮都有打更的。那時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娛樂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聽到更夫的打更聲,便知道了時間,按慣例該做什麼,人們都過著一種按部就班的平靜生活。解放後,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鍾表的普及,人們對時間的要求遠非打更可以滿足了。自然而然的,打更這門古老職業也就逐漸消失了。
打落更(即晚上七點)時,一慢一快,連打三次,聲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點),打一下又一下,連打多次,聲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點)時,要一慢兩快,聲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點)時,要一慢三快,聲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點)時,一慢四快,聲音台「咚——咚!咚!咚!咚!」。 總體來說是由慢到快,連打三趟便收更結束。但為什麼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時)呢?因為古人早睡早起,五更一過便開始起床做家務了,「一日之計在於晨」嘛,就連皇帝也在五更天便開始准備上朝了。另外,還有種說法就是五更天鬼在串,此時不宜驚動他們以免影響他們回不到陰間而在陽間為禍,當然,這是古人的封建迷信了。
Ⅱ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為何中國古代的時候需要有人在夜間打更
首先,打更是為了准確掌握時間,在古時候是沒有鍾表的,人們白天可以靠日晷或者觀察太陽的高低來辨別時間。但是一旦到了晚上,沒有了日光,人們沒有辦法辨別時間。
再次,有了每天打更人的巡夜,老百姓晚上睡覺才安心,否則在古代的治安狀態不理想,也沒有監控設施的情況,老百姓自己還得防火防盜,根本睡不安穩,所以有時候打更人在深夜巡邏的時候也會喊上幾嗓子,例如「平安無事」或者我們常聽到的「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另外,古代人大多迷信,相信打更人每天晚上提著燈籠打更敲鑼,還有驅鬼的作用,所以打更人也是成為了古代少數一年都沒有休假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