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發展南台島時間軸
㈠ 中國近代史時間軸詳細包括意義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廷代表耆英、伊裡布、牛鑒與英國代表璞鼎查在停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艦皋華麗號上簽訂《南京條約》(,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條約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國:(1)割讓香港島;(2)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二千一百萬銀元;(3)五口通商,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允許英人居住並設派領事;(4)協定關稅,英商應納進出口貨稅、餉費,中國海關無權自主;(5)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在華自由貿易等。此外,也規定雙方官吏平等往來、釋放對方軍民以及英國撤軍等事宜。
1843年月22日、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耆英與璞鼎查又先後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補充和細則,將協定關稅和租界制度予以落實,並使英國取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權益。
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康有為與梁啟超集結603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反對在甲午戰爭中敗於日本的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的事件。公車上書被認為是維新派登上歷史舞台的標志,也被認為是中國群眾的政治運動的開端。(2014·荊州)「皇上若決定變法,請先舉三者。大集群臣於天壇太廟,或御乾清門,詔定國是,躬申誓戒,除舊布新,與民更始。」材料來自康有為的上書。
1898年6月11日,戊戌變法開始實施。其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同時規定,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但因變法損害到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2019·荊州)1898年6月,光緒皇帝在詔書中說:「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與創辦京師大學堂相關的歷史事件是戊戌變法。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後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2019·宜昌)「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線!以譚嗣同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緣於他們參與了百日維新。
1915年,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原名《青年雜志》)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傳統禮教,啟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2017·荊州)陳獨秀說:「主張尊孔,勢必立君,主張立憲,勢必復辟」,「孔教與共和……存其一必棄一。」為此,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掀起了新文化運動。
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2016·宜昌)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而發動的起義是南昌起義。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到達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地區,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恢復和建立共產黨的組織,建立革命政權和赤衛隊。與此同時,經過團結、教育、改造工作。至1928年2月底,包括寧岡全縣,遂川西北部,永新、酃縣、茶陵等縣部分地區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步建成。(2012·武漢)農村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農村是摧毀封建土地制度的陣地,農村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先鋒。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獨特革命道路。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扣留了蔣介石。這就是展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中共中央確定了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基本方針,其原因是中國共產黨為了團結國民黨共同抗日。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2013·宜昌)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的標志是七七事變。(2019·宜昌)盧溝橋曾被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贊為「世界上最好的的、獨一無二的橋」。1937年,中國全民族抗戰從這里開始,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是七七事變。
1948年9月12日開始,同年11月2日結束,遼沈戰役共歷時52天。戰役結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在兵力數量方面超越國民黨軍。(2014·宜昌)解放戰爭時期,揭開國共兩黨戰略大決戰序幕的戰役是遼沈戰役。
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2011·荊州)1971年11月,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標題是:「中國人來了(中文翻譯)」。這里的「中國人來了」是指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2013·武漢)中國外交的成長不斷推動著中國與世界更加深入地相互影響。新中國成立後確立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1971年中國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利於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這一重大成就是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尼克松首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他也成為首位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的美國總統。訪華期間中美兩國政府發表了著名的《上海公報》。尼克松為打開中美關系大門並為改善和發展中美兩國關系作出了重要貢獻。(2017·荊州)美國總統尼克松於1972年2月訪問中國,尼克松將自己對中國的7天訪問描繪為「改變世界的一周」。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㈡ 台灣大事年表
台灣(Taiwan)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 東北鄰琉球群島, 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包括台灣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64個島嶼。台灣島面積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一大島,7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由於地處熱帶及亞熱帶氣候之交界,自然景觀與生態資源豐富多元。
原住民族(高山族)在17世紀漢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較顯著之福建南部和廣東東部人民移墾,最終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社會。南宋澎湖屬福建路;元、明在澎湖設巡檢司;明末被荷蘭和西班牙侵佔; 1662年鄭成功收復;清代1684年置台灣府,屬福建省,1885年建省; 1895年清政府以《馬關條約》割讓與日本; 1945年抗戰勝利後光復;1949年國民黨政府在內戰失利中退守台灣,海峽兩岸分治至今。
台灣自1960年代起推行出口導向型工業化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締造了舉世矚目的台灣經濟奇跡, 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於1990年代躋身發達經濟體之列。台灣製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發達,半導體、IT、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全球領先。
台灣文化以中華文化為主體,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原住民族的南島文化亦有影響, 近現代又融合日本和歐美文化,呈現多元風貌。
㈢ 福州市規劃「一核心、兩新城、三組團、三軸線」各部分所承載的功能是什麼
1. 規劃期限:本規劃期限為2011-2020年,其中:近期:2011-2015年;遠期:2016-2020年;遠景:2020年以後。
2. 城市發展目標:福州市發展目標為「開放文明、和諧幸福、濱江濱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把福州建成為「經濟繁榮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適的宜居城市,環境優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諧的文化名城」。
3. 城市規劃區:福州市城市規劃區包括福州市區、長樂市、連江縣和閩侯縣南部11個街道鄉鎮(白沙鎮、甘蔗街道、荊溪鎮、鴻尾鄉、竹岐鄉、上街鎮、南嶼鎮、南通鎮、祥謙鎮、尚干鎮、青口鎮),以及永泰縣葛嶺鎮、塘前鄉,羅源縣松山鎮、碧里鄉。規劃區面積4792平方公里。
4. 市域人口規模預測:福州市域總人口:2010年711.5萬人,規劃2015年為800萬人,2020年為890萬人。:福州市域城鎮人口:2010年440.8萬人,規劃2015年為552萬人,2020年為668萬人。
5. 城鎮化水平預測:福州市城鎮化水平:2010年為61.95%,規劃2015年為69%,2020年為75%。
6. 市域空間結構:規劃福州市域形成「一區兩翼、雙軸多極」的空間結構。一區:福州中心發展區。兩翼:南翼發展區和北翼發展區。「南翼」即福清和平潭,應充分利用豐富的港口資源條件,發展港口工業及其它臨海重工業,建設成為福州市乃至全省的重要產業基地。「北翼」即羅源和連江部分地區,應該依託台商投資區擴區的優勢、重點發展以能源工業為主的臨港工業基地。雙軸即沿海發展軸和沿江發展軸。多極:福州市其它經濟增長極,「多極」包括永泰縣城以及福州西部山區(主要指永泰、閩清、閩侯)的中心鎮,永泰縣城承擔一定區域內服務中心和經濟增長極功能。中心鎮重點承擔鎮域及其相鄰地區服務中心和產業集聚區功能。
7. 市域產業布局:市域形成羅源灣能源原材料產業基地、馬尾—長安電子信息、先進製造業基地、海西福州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青口汽車產業基地、長樂空港動漫和IT產業基地、長樂汽配紡織產業基地、松下港糧油食品加工產業基地、福清光電等先進製造業產業基地、江陰灣臨港產業基地共九大產業基地。
8. 城市性質:福建省省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
9. 城市職能:省會、先進製造業基地、現代服務業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商務商貿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文化教育中心、旅遊會展中心。
10. 城市人口規模: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2015年為346萬人,2020年為410萬人。
11. 城市用地規模:福州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模:2015年為300平方公里,2020年為378平方公里。
12. 中心城區空間結構:構建「一核心、兩新城、三組團、三軸線」的城市空間結構。一核心:鼓樓、台江、晉安區。兩新城:南台島、馬尾新城。三組團:包括荊溪組團、上街南嶼南通組團、青口組團。三軸線:包括傳統城市服務軸、城市東擴發展軸、城市南進發展軸。傳統城市服務軸:指沿八一七路、五一五四路一直延伸至南台島的南北向傳統軸線,承擔商業服務、行政辦公、文化體育等綜合服務功能。未來跨越閩江延伸至烏龍江沿岸。城市東擴發展軸:指承接傳統城市服務軸向東部濱海延伸的區域發展軸,串聯中心區、三江口片區以及長樂城區、濱海新城,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區域服務產業軸。城市南進發展軸:指承接傳統城市服務軸向南部延伸的發展軸,串聯中心區、上街南嶼南通組團,以科技研發、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為主的區域科技發展軸。
13. 空間管制區劃:根據資源環境、工程地質和城市安全條件,結合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將中心城區范圍內的用地劃定為禁建區、限建區、已建區和適建區,並加強對四區的空間管制和建設引導。
14. 工業用地布局規劃:規劃中心城區內集中形成七個產業集聚區。即晉安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馬尾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青口汽車產業集聚區、亭江先進製造業集聚區、荊溪先進製造業集聚區、上街南嶼南通科技研發產業集聚區、福州西部創意創新產業集聚區。
15. 物流用地規劃:規劃中心城區內集中形成四個物流中心,即馬尾港口物流中心、杜塢物流中心、青口物流中心、南通物流中心。
16. 住房保障與居住用地布局:居住用地按照核心區、新城(南台島新城、馬尾新城)及組團(荊溪、上街南嶼南通、青口組團)、軌道沿線地區以及其他地區等四個地區進行布局,分別採取差異化的規劃對策。核心區:以存量改造更新為主、增量開發建設為輔,適當疏解鼓樓、台江舊城區居住人口。對舊居住區和城中村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和改造,配建適量的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新城及組團:在滿足產業所需的居住功能的基礎上,提升生活配套水平,承擔周邊區域的居住需求,增加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供給。軌道沿線地區:採取高密度開發,鼓勵居住與其它適宜功能混合布局。優先提供面向中低階層的普通商品住房。其他地區:承擔本地區就業崗位的居住職能,緊湊布局,集約利用土地。
17. 城市公共服務中心:市級中心,以八一七路、五一、五四路南北軸線和閩江兩岸東西軸線為核心,結合老城歷史風貌的保護,保持和發揚傳統特色,形成與商務、旅遊、休閑相結合的輻射全省的商貿服務中心。新城中心:南台島新城中心位於南台島南側,利用義序機場搬遷建設契機,培育行政辦公、商業商務、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職能,優化核心區與南台島傳統城市服務軸的服務能級,成為中心城區向南跨越閩江發展的重要培育中心;馬尾新城中心,位於閩江沿岸,承擔福州服務沿江功能。整合空間資源,優化城市環境,塑造新城形象,打造高品質的濱江商務辦公、文化旅遊等公共服務中心。組團中心:荊溪組團中心位於荊溪鎮區,提高服務能力,優化城市環境;上街南嶼南通組團中心:位於浦上大橋南、灣邊大橋以北,結合大學城、科技產業集中區建設,重點建設現代商業設施,完善教育、醫療等公益性服務設施,同時吸引企業總部或區域性分支機構入駐,配套建設商業、文化、體育休閑設施,構築烏龍江南岸核心服務地區;青口組團中心:位於青口、祥謙鎮區,提高服務能力,優化城市環境。
18. 綠地系統結構:按照「兩江潤城、碧山環城、水鏈織城、青峰綴城」的規劃理念,構築「一環八楔、兩帶一網、十一山多園」的綠化體系,形成以點帶線,以線連面,「點—線—面」結合的綠化系統。「一環八楔」:中心城區周邊青山為屏障,構成福州中心城區外圍的綠色生態環。八楔是從周邊的綠色生態環沿金牛山、蓮花山、金雞山、鼓山、清涼山、青芝山、旗山、五虎山延伸的八條綠化廊道,形成楔狀綠地,滲透入中心城區內部作為城市新城之間的綠帶。「兩帶一網」:以閩江、烏龍江兩岸濱江綠帶形成貫穿中心城區的兩條重要的綠化廊道。同時,結合中心城區內豐富的河網水系,形成沿白馬河、晉安河、鳳坂河、光明港、大樟溪等河流構建的濱水綠化網路。「十一山多園」:中心城區內的烏山、於山、屏山、高蓋山、金雞山等作為城市主要的山林公園,以西湖公園、溫泉公園、金山公園等三十一個主要城市綜合性公園構成城市公園綠地主體,形成山園相連。
19.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以「山城合抱、派江吻海」的大山水、大園林空間格局為依託,以「城為中心,江為紐帶,山為背景」,整合利用現存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一城八鎮(村)、一江一湖、百河潤邑、群翠繞城」的名城空間格局。從整體上保護歷史城區「一路串兩廂」的用地形態和「三山鼎立、二塔對峙、樣樓獨秀、一線貫串、內水縈繞、襟江帶湖」的城市空間格局特色。對歷史文化街區3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9處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閩清坂東鎮、長樂潭頭鎮二劉村以及閩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和林浦、螺州、陽岐、南嶼、青口5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村)進行保護。
20. 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按照構建區域快速運輸通道、強化交通樞紐銜接的思路建設沿海快速鐵路、沿海鐵路貨運專線,改造外福鐵路,預留平潭至台灣通道、沿海鐵路貨運線通道;規劃瀋海高速公路復線(福州至永泰段、羅源至連江段)、京台高速公路(閩清至閩侯段、長樂至平潭段)、福清江陰至機場高速公路、東繞城高速公路及江陰、羅源灣、松下等港區疏港高速公路,預留京台高速公路平潭至台灣通道;實施長樂機場擴建工程,啟動義序機場搬遷前期工作。規劃期末形成以港口為龍頭、機場為門戶、鐵路與公路運輸為骨幹、內河航運為輔助的綜合運輸體系。中心城區強化「中心城區—東部新城—長樂」快速通道,構建「兩環十射」進出城快速通道。加強跨閩江及烏龍江通道規劃,期末跨江通道將達到29座(含高速),核心區跨閩江平均間距控制在900m左右。規劃福泉連接線向東南跨越閩江(烏龍江),加強中心城區與長樂通道控制與預留。建設1號線、2號線、4號線三條線路,期末軌道線網總規模達到80公里以上。建立公交補貼長效機制,保障常規公交設施用地,期末居民全日出行中公共交通(含軌道)出行比例力爭達到30%以上。
21. 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加強水源涵養與保護,加強對重要生態保護區的保護,強化水土流失控制,劃定建設限制分區、生態功能區劃、環境功能區劃,加強對環境污染的防治規劃,將福州市建設成為一個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基本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2. 近期建設目標:到2015年,以「富民強市、和諧宜居」為發展目標,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東部地區平均水平,力爭用3~5年努力實現經濟發展總量、質量和城市建設水平、管理水平居全省第一,比全省提前三年基本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努力建設經濟實力雄厚、體制機制靈活、生活品質優越、生態環境優美、人文氣息濃郁的省會中心城市。近期人口和用地規模:至2015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規模為346萬人。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300平方公里。
23. 遠景展望目標:城市社會經濟發展主要指標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使福州市成為結構布局合理、生態環境良好、城市景觀優美、各項城市設施完善的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有較強經濟競爭力的現代化大都市。遠景人口規模:至2030年,中心城區城鎮人口規模為550萬人。遠景用地布局結構:形成「一主、三軸、多新城(組團)」的布局結構。 「一主」是城市核心區,即閩江北岸地區。「三軸」是指福州城市發展的三條主要的發展軸線,分別是城市傳統服務軸、城市「東進」發展軸和城市「南拓」發展軸。「多新城(組團)」包括馬尾新城、南台島新城、長樂城區、濱海新城以及中心城區的荊溪、上街南嶼南通、青口等其他組團。各新城組團之間由河流、山體以及綠廊自然隔離。
㈣ 中國近代史 時間軸 以軸的形式
時間軸: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4)為什麼發展南台島時間軸擴展閱讀: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1年5月 廣州三元里人民痛擊英國侵略者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鴉片戰爭結束
19世紀40-50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㈤ 南台島的發展規劃
根據福州市委關於福州市「十一五」規劃建議的精神制定的《倉山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第六稿)對此作了全面規劃,今後5年福州將全面開發南台島,在現有倉山城區和金山新區的基礎上向東、向南分三條軸線(「一線兩片」)推進,把倉山融進「臨江面海」大福州的核心區。該規劃有望於下月經區人大會議通過後報福州市委、市政府批准後實施。 據了解,今後5年是南台島全面開發、全面建設的關鍵階段,其基本構想是:在現有倉山城區和金山新區的基礎上向東、南推進「一線兩片」開發,帶動城門、蓋山、倉山、金山4個分區全面發展,從而形成「全面開發南台島、建設福州新城區」整體態勢。
一是北片,即福廈路以東、南江濱以西,北起煙台山,南至馬杭洲,總開發面積1.4萬多畝。沿目前正在改造的南江濱舊屋區,向東推進開發林浦洲地、壁頭港區和下門洲新區,直達馬杭洲。
二是中線,從台嶼到飛鳳山開始,沿南二環的首山片區,向北分別推進倉山中心區、白湖亭商貿走廊、倉山科技園建設,直達林浦洲地;通過鼓山橋向北,與鰲峰新區連成整體。
三是南片,即西接金山新區,東至馬杭洲,北起義序機場,南臨烏龍江,總開發面積達1.7萬多畝。繼續開發金山橘園洲南片4500畝及金山生活區八期、九期、十期約3000畝地塊;沿烏龍江北岸三環二期沿線開發,推進金山福灣片二期、義序機電工業園、義序洲地、螺洲高尚居住開發區,並與東部與北片在馬杭洲匯合。同時開發淮安2000多畝的居住區。 倉山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全面推進南台島的建設,倉山區將在舊屋區改造、交通、市政道路建設、房地產開發、商業布局等方面全力配合開發。
該負責人介紹,倉山將發揮濱江優勢,把閩江和烏龍江兩岸規劃成為福州未來中心商業帶,把倉山真正融入城市建設的中心地帶。
他說,今後5年將構建倉山行政中心區和金山中心區,並帶動周邊新區建設。房地產開發以沿江為發展軸,在林浦洲、馬杭洲、南江濱、螺洲新區、金山新區、淮安新區等7大片開發建設高檔濱江住宅區。
加快完成首山片、嶺後片、程埔片、南江濱大道及周邊舊屋區改造任務,積極規劃埔頭下、埔頂、施埔、麥園、積興里、龍潭角、聚龍等7大片舊屋區改造工作,盡快告別「紙裱倉山」歷史,讓8萬人住上舒適的住宅。 據悉,目前正在建設和將要建設的省市重點項目三環路、灣邊特大橋及互通工程、福州汽車客運南站、福州火車南站(福廈鐵路)、福州繞城高速公路,加上已建成的二環快速路和福廈高速公路等,構建了倉山交通大格局,成為福州地區交通網路最便捷區域。
為全面開發南台島,今後5年南台島將重點完成南江濱大道、三環二期、南台大道二期等主要市政幹道建設,建設福灣路、洪灣路二期、林浦路、建新大道、螺城路、公園路、先鋒路等,建成浦上大橋,在閩江烏龍江新建前橫大橋、鼓山大橋、魁岐大橋、螺洲橋4座大橋。
今後5年,南台島將每個鄉鎮建一個客運站。以福廈鐵路建設為契機,擬在城門龍江一帶征地100畝,投資5000萬元建設二級汽車客運站一個、貨運站一個;藉助灣邊特大橋及互通工程、京福高速公路倉山段,計劃建設三級客運站、貨運站各一個。計劃開辟7條區間客運線路。 商貿方面,南台島將打造一條汽車走廊、構建兩條繁榮帶、建設三大商業圈。汽車走廊位於福廈路沿線,打造成汽車銷售、美容、維修和培訓基地。
兩條繁榮帶:從解放大橋至南江濱與三環路對接地段,以發展電子商務、證券、百貨為重點,構築南江濱商務繁榮帶。北江濱繁榮帶,即倉山的北江濱(三環路烏龍江旁),發展會展、旅遊、休閑區。
三大商業圈:以三叉街為中心的商圈、金山榕城廣場為中心的商圈、兩個南站為支點的新型商業圈。 「十一五」期間,倉山將新建南江濱小學、江南水都小學、麥頂融信小學3所學校;拆遷新建永南中學、臚雷小學、建華小學;擴大福州十二中學、麥頂小學2所校園;擴建福州四十中學、倉山實驗小學等11所學校。5年內將整合5~6所生源萎縮、辦學效益差的學校。爭取3~5年內完成D級危房的修繕加固。
㈥ 台灣島是怎麼形成的
在有據可查的史料上,「台灣」這一名稱的出現不過300多年。但是史書證明兩岸人民對台灣寶島早有稱呼,歷史上對台灣的稱呼有近十個,不同的稱呼卻反映了中華民族對台灣寶島的關心和期待。
在古老的中國出現國家機器時,就把中國劃分為九州管理,記載這一史實的是中國最早的史書之一《尚書·禹貢篇》。九州中的揚州管轄范圍北至淮河,東面至海。書中的「島夷卉服」就是指台灣。康熙33年(1642年)高拱乾主修的《台灣府志》中表示,夏商時期的揚州包括台灣。日本學者尾崎秀真也認為「島夷」就是台灣最早的名稱。「島夷」,台灣的第一個名稱。
人們對海的知識逐漸增加,從水中走出來的人類開始把大海為人所用。春秋戰國時,近海交通有所發展,因此出現許多關於海上的傳說,其中方士徐福為秦始皇求長生不老之葯的傳說流傳至今。《史紀·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的徐福上書中所稱的海上有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後人認為「瀛洲」即為台灣。徐福沒有回來,但是兩岸的來往在以後的歲月中越來越多。
美麗的台灣島是中國第一大島,面積約3.58萬平方千米。它是怎麼形成的呢?地質學界普遍認為:台灣本屬於東亞島弧的一部分。當幾億年以前地殼發生劇烈運動時,東亞大陸架一方面受到來自大陸方向的強大擠壓力,另一方面又受到太平洋板塊的阻抗,於是形成了東亞褶皺山系。當台灣部分的東亞褶皺山系露出海面時,就形成了東亞島弧。
東亞島弧在以後的幾千萬年裡,多次發生造山運動、地殼運動,海水與陸地、山脈反復升起,台灣大部分地區也因為擠壓褶皺而漸漸上升。在距今200~300萬年左右發生的造山運動最終使這一部分的中央山脈再次被抬升,兩側也褶皺成山後露出海面,這就是玉山山脈和阿里山山脈,台灣島的整體輪廓這時就已經形成了。
有一種不同的看法認為,台灣部分本與大陸屬於同一結構,它同大陸相連,也可能是大陸邊緣的一個半島。後來產生地殼運動,部分陸地下沉就顯出了台灣島部分。為了堅持這種看法,有人還試圖通過研究某些史前文化來證明,比如在台東長濱鄉八仙洞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出土了6000多件石製品,這些石製品與大陸同期出土的石製品沒有多少差別。還有人在台灣西部發現了象、野牛、野鹿等動物化石與部分野生植物,這些生物當初很可能是從大陸遷移到台灣的。不管究竟是哪一種原因,這兩種觀點都將為解開台灣島的形成之謎提供參考。容
㈦ 台灣島的地理位置特徵對我國東南沿海的國防安全有什麼意義
一、台灣是我國東南沿海的重要屏障,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位於我國大陸架東南緣的台灣島,素有我國「七省之藩籬」、「東南之鎖鑰」之稱,是東南沿海各省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它南與海南島相映,形成「雙目」,北與舟山群島呼應,構成「犄角」,以台灣為中心,連接海南島和舟山群島這南北兩要點,構成一條天然而有力的品字陣戰略海防線,足以掩護東南沿海6省市及該方向的戰略縱深。而東南沿海各省目前是我國經濟與科技發展最快,財富積累最多的地區,特別是東南沿海的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最為發達。如果以正好位於這兩個三角洲之間的台灣中部為圓心,以上海為半徑,畫一個半徑約為600公里的圓,我國最發達的省市和全國五分之一的人口都在這個圓內。如果台灣無法與祖國大陸統一,我國國防安全就難以得到充分的保障,不僅我國海防線要害之處出現缺口,使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半壁江山暴露在外,而且國防戰略縱深一下就後退一、二百海里。因此,台灣對我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二、台灣是我國直接面向太平洋的唯一門戶,對我國長遠發展意義深遠。
歷史告訴我們,要成為世界強國,必然要面向海洋發展,實施海洋戰略。我國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在東方崛起,必然要進行從陸地走向海洋的戰略調整。然而,我國這一戰略能否順利地實施很大程度上要看台灣問題的解決。因為在我國長達l.8萬公里的海岸線上,只有台灣直接面向太平洋。我國要走向大洋,最好的捷徑和大門就是台灣。如果台灣問題解決不了,直接影響到我國國家的長遠發展,就象是巨龍脖子上套了一把鎖難以騰飛。從經濟上看,台灣問題影響到我國大面積的海上國土問題。因為根據《聯合國海洋公約》,哪怕1平方公里的小島,也可能意味著13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更何況台灣這么一個地理位置特殊、海底資源豐富、軍事價值巨大的我國第一大島呢?如果台灣獨立,我國失去的遠遠不僅僅只是3.6萬平方公里的陸上國土,而且將失去數萬倍的海上「綠色國土」。從軍事上看,台灣問題關繫到我國對太平洋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問題,為我國未來發展成為一個海洋大國提供堅強的基礎和保證。
三、台灣居我國南北兩大戰略海域的中間,是我國「南下之門戶」,對我國經濟貿易影響較大。
位於我國海岸線中部的台灣海峽,是我國南北海上交通的要道,是我國「南下之門戶」,不僅聯系著我國南北兩大戰略海域南海和東海,而且掌握著我國四分之三的重要貿易航線的南下通道,對我國南北經濟的均衡發展、對外貿易與交往的順利進行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台灣處在東亞和西太平洋地區的中心位置,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是亞太地區的航空運輸和海上運輸的中心,從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朝鮮、韓國、中國東部、北部沿海地區等通往東南亞、印度洋、太平洋彼岸,中東、歐洲等地的海上和空中的交通線大多經過台灣海峽。台灣這一優越的交通條件,為台灣發展以對外貿易為主的海島外向型經濟提供了重要基礎,為台灣經濟的迅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如果台灣問題得以很好的解決,其優越的交通和地理狀況,不僅將使我國南北海上通路更加寬廣和通暢,而且也必將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四、台灣位於西太平洋「島鏈」的中心,是美國的「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對美國稱霸亞太遏制我國作用明顯。
冷戰期間,美國為了圍堵中國、前蘇聯等共產主義國家,在太平洋西岸構築起一條島鏈」。該島鏈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台灣、日本琉球群島、日本列島到俄羅斯千島群島、美國阿留申群島,而台灣正好居於該「島鏈」的中間要害部位,對美國在東亞地區實施其軍事戰略、政治策略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直被美國視為「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在美國遏制共產主義國家擴張稱霸亞洲,特別是遏制我國的整體戰略中,發揮著重要而明顯的作用。冷戰後,台灣作為美國遏制我國的一張「王牌」和稱霸亞太的重要戰略要地,展現出更加突出的地緣戰略價值。美國控制住了台灣,就控制住了東亞的絕對制海權,不僅可使美國掌控中國鄰近海域的出入口,而且可保護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航線、盟國和軍事基地,特別是在美國失去了菲律賓的海空基地後,可作為美軍向波斯灣、印度洋部署軍事力量時的補給地和休養地。正如布熱津斯基所稱,「美國如果默認使用軍事力量強行統一台灣的嘗試,那麼美國在遠東的地位將受到毀滅性的破壞。」
五、台灣處在西太平洋海域的中心,是日本「海上生命線」的要沖,對日本的國家利益生死攸關。
西太平洋海域地處亞洲與太平洋的結合部,是亞洲東入太平洋的橋頭堡,也是從海洋西進亞洲大陸的跳板與基地,平時影響到東亞各國經濟的繁榮和發展,戰時關繫到東亞各國的勝敗和存亡,是當今海洋權益斗爭最劇烈、最復雜的地區之一。而台灣正處在該海域的中心。在西太平洋海域上,以台灣為界,向北是日本、韓國等亞太地區經濟與科技最發達的地區,向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戰略物資(橡膠、錫及石油等)主要產地之一。因此,台灣重要的國際戰略地位不言而喻,尤其對於日本來說,具有更加特殊而重大的地緣戰略價值。台灣扼日本「海上生命線」西太平洋航線之要沖,資源極端貧乏經濟發展嚴重依賴海上運輸線的日本所需石油90%和相當大一部分製成品的運輸要經過台灣島附近的台灣海峽或巴士海峽,一旦台灣「出事」就直接影響到日本這組海上生命線」,使日本經濟面臨嚴重危機,甚至崩潰。同時,台灣也被充滿侵略野心的日本視為向東南亞擴張的踏腳石,二戰時,日本正是在控制了台灣之後,南下佔領了菲律賓群島和印尼,建立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的。因此,台灣對日本而言有著更直接更重要的利益關系。
另外,台灣問題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其附屬島嶼釣魚島和台當局控制的南沙群島的太平島上。釣魚島,是日本進入台灣海峽南下東南亞、南太平洋的必經之地,附近水域蘊藏著800億桶的海底石油和油氣,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和經濟價值,是中日領土爭端的焦點問題。南沙群島,緊扼太平洋、印度洋之間的交通要道,也有著重要的地緣戰略價值和豐富的資源,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南沙島嶼附近國家早已垂涎三尺,加緊對南沙資源進行開采,與我國在南沙爭端不斷升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那麼,中國不僅會失去釣魚島,而且會對我國解決南沙群島爭端問題產生不利影響;如果兩岸統一,有利於解決釣魚島、南沙問題,維護我國在南海的主權。
六、地理位置
台灣位於歐亞大陸的東南緣,太平洋西岸花彩列島的中樞,北濱東海,與琉球群島相隔600公里,西以平均寬度200公里的台灣海峽與祖國大陸相望.南緣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距350公里,東臨廣大的太平洋,在區位上,是太平洋盆西緣地區的南北與東西連結之樞紐,位置十分重要。
七、笵圍與面積
台彎地區的笵圍,主體部份包括本島、澎湖群島64個小島及環本島的20餘個附屬島;擁有其他行政權或駐軍的部份,尚有福建外海的金門列嶼、馬祖列島以及南海中的東沙島及南沙群島的太平島。
主體總面積雖僅3萬6千餘平方公里,但其四極跨越頗廣,極西在東経119°18'3"(澎湖縣望安鄉花嶼西端)、極東在東経124°34'30"(宜蘭縣釣魚台列嶼的赤尾嶼東端)、極北在北緯25°56'30"(宜蘭縣釣魚台列嶼的黃尾嶼北端)、極南在北緯21°45'25"(屏東縣恆春 鎮七星巖南端)。合計跨経度5°16'27"、緯度4°11'5"。
台灣是在整個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關節點上,是一個要害地區。連通了東北亞、東南亞,必經之地。也是東亞地區一個咽喉要道,台灣在古代有這么一句話:叫「東南之鎖鑰,腹地之藩籬,南下之門戶」。就是它無論在經濟上,在航運上,在能源的運輸線上,在對外貿易線上,以及國家的整個的防衛的縱深上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因為台灣這個地方一動亂,整個安全的防線就大門洞開。所以它這個地方還是很重要的地方。也牽涉到整個東南亞,東北亞整個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經之地,一個航道,他的戰亂必然影響到周邊的整個國家的穩定與發展。
㈧ 八年級上冊歷史人教版1-6課時間軸
第1課 鴉片戰爭的爆發
林則徐虎門銷煙
(1)背景:19世紀上半期,英國成為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白銀,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林則徐上書光緒帝請求嚴禁鴉片.
(2)經過: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110多萬千克鴉片在廣州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3)影響:虎門銷煙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林則徐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2、鴉片戰爭(時間:1840年6月------1842年8月)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國的禁煙運動為借口,保護鴉片貿易。
根本原因是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3.中英《南京條約》 (1)時間: 1842年6月
(2)內容: ①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②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
③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3)影響:《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魏源和《海國圖志》
魏源著《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用來抵抗外國的侵略)
第2課 劫難中的抗爭
1、第二次鴉片戰爭
原因:英國不滿足已經攫取的權利,要求修改條約,擴大侵略權益。
時間: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英法為主凶,美俄為幫凶.
結束:1860年,10月奕忻與英法兩國簽定《北京條約》
2.火燒圓明園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俄國侵佔中國領土
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趁機割佔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 ,其中侵佔我國領土最多的是《璦琿條約》。
5、太平軍痛打洋槍隊
(1)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發動起義,建立太平天國, 起義軍稱「太平軍」。
(2)在浙江慈溪的戰斗中,打死洋槍隊的頭目華爾.
6、 左宗棠收復新疆
①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討伐阿古柏。②1884年,清在新疆設立行省。.
意義:新疆的收復,不僅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而且維護了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尊嚴,同時對新疆的開發和建設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第3課 甲午中日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1、時間:1894年7月-----1895年4月 2、主要戰役:黃海海戰,威海衛之戰
3、在黃海海戰中,愛國將領: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英勇犧牲。
4、1895年初,日軍攻佔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5、結果:清朝戰敗, 簽訂《馬關條約》 時間:1895年4月
內容: ①清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影響:《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割台灣等領土,不僅嚴重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賠款是清舉借外債使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財政經濟;開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允許開設工廠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4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八國聯軍攻佔北京
1900年,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6月,為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英、俄、德、法、美、日、意、奧八國聯軍2000多人隊伍,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從大沽經天津向北京進犯.7月中旬,攻陷天津,8月中旬,攻陷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對中國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2.《辛丑條約》:1901年9月,李鴻章與英、俄、德、法、美、日、意、奧簽定。
內容:
①清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稅收作擔保,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②劃定北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③清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④清拆毀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影響:《辛丑條約》的簽定,西方列強完全控制了中國,清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清變成了洋人的朝廷,這一條約的簽定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完全確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
知識聯想:中國是怎樣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開始淪為:鴉片戰爭———《南京條約》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完全淪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列強通過發動戰爭,強迫清簽訂不平等條約,不斷擴大侵略特權,使中國淪為其半殖民地,清朝成為他們統治中國的工具。
第6課 近代工業的興起
(一)洋務運動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內外交困.統治集團中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他們被稱為「洋務派」。中央以奕忻為代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為代表.他們從19世紀60——90年代,掀起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
2、內容
(1)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軍事工業。 如: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 1866年,張之洞在福州創辦福州船政局,開辦船政學堂。
(2) 後期以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 如:李鴻章創辦的開平礦務局和上海機器織布局; 張之洞創辦的湖北織布官局和漢陽鐵廠。
(3)為實現「自強」的目的,積極籌建陸海軍 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
(4)開辦船政學堂,派遣生等。
3、近代軍事與國防建設帶動了交通和通訊事業的發展
如:1872年,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1880----1893年,唐胥鐵路竣工,中國開始有了自己的鐵路 1880年,電報總局在天津設立. 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間的電線架設完工.
4.評價洋務運動
(1)性質: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2)目的: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
(3)作用: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為中國近代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客觀地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二)狀元實業家是張謇,他抱著實業救國的志向,在南通創辦大生紗廠。他興辦實業的歷程,成為中國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一個縮影。
(三)鐵路工程師是詹天佑,1909年建成京張鐵路。評價: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干線。它的建成,振奮了民族精神,為中國工程界贏得了榮譽.
㈨ 世界現代史時間軸(每個時間段的具體史實)
一、世界大戰:
1918年,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
1919年,共產國際建立
1919年,巴黎和會
1921年,華盛頓會議
1922年,蘇聯成立
1924-1927年,國民大革命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年,九一八事變、中國抗日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
1935年,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1935-1936年,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運動
1936-1939年,西班牙反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年,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
1938年慕尼黑會議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年,法國投降、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2年,《聯合國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莫斯科保衛戰
1943年,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年,蘇美英舉行德黑蘭會議
1944年,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年,蘇美英舉行雅爾塔會議
1945年,德國簽訂無條件投降書、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日本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2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945年,聯合國建立
三、冷戰後:
1993年,歐洲聯盟建立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3年,伊拉克戰爭
2003年,中國首次載人航天
㈩ 海賊王里的時間線到底是怎樣的如何才能好好捋順
海賊王里的時間線到底是怎樣的?如何才能好好捋順?眾所周知,JUMP是本少年漫畫,主要受眾是小學高年級到高中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這就決定了JUMP漫畫的主人公年齡也不能大。
其實麥哲倫當年環球航海也就是航行了1年6個月左右,更何況路飛他們可以視作只是在繞著赤道航行。而且路飛團在島嶼上時間並不很多。
結合前面說的,海賊王的時間線或許過的比較慢,但是作者也可能是為了讀者們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