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冬至那天日落時間不是最晚
A. 為什麼過了冬至,日出時間還在延遲
按常理,冬至日是北半球一年當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後,白晝延長,日出提前,日落延遲,但有時候人們發現,冬至後日落是晩了,日出卻未有提前,人們要到一月上旬過後,才逐漸感覺日出提前,這是什麼原因呢?
天文學上把太陽視圓面中心在天球上連續兩次由東向西通過某地子午圈的時間間隔,稱為太陽日,一個真太陽日等於24個真太陽時,真太陽時是按照真太陽周日運動建立的時間計量單位,通過天文觀測,人們發現同一個太陽日,最長最短相差51秒,這是因為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一個橢圓,公轉速度是不均勻的,此外,由於真太陽在黃道上運動,而其時角是沿著赤道計量的,從而導致真太陽日長短不一,由於真太陽日不是一個常量,因而有必要建立平太陽時系統,來完善按太陽運行計量時間的系統,
平太陽是人們在天球上的一個假想點,平太陽在天球上連續兩次由東向西通過某地子午圈的時間間隔,稱為平太陽日,一個平太陽日等於24個平太陽時,平太陽時就是我們通常使用的鍾表時刻,因一年中除幾個特殊日子外,真太陽和平太陽位置或前或後,任何時候都不會重合,所以產生時差,時差有正負,正值時,真太陽快於平太陽,負值時真太陽慢於平太陽,冬至後,由於時差負值,即真太陽慢於平太陽,因而導致日出時間延遲。
剎車不太好,慣性
日落最早的日期是冬至前第5—7天,日出最晚的時期是冬至後5—7天都不是冬至那天,這是由地軸傾斜方向改變造成的,與地球搖擺運動有關。
B. 為什麼夏至不是一年中日出最早的一天,冬至不是日出最晚的一天
因為夏至是指太陽運行到黃經90°的位置,並非依靠日出時間定義。冬至也是一樣的。
至於什麼是黃經,可以查一下,在此簡單解釋,由於地球赤道平面和公轉平面(黃道)有一個夾角,每年太陽會在黃道上運行,兩次穿過赤道平面,分別稱為春分(定義:黃經0°)和秋分(黃經180°)。
而具體的日出時間第一和晨昏線有關系,第二和平太陽時有關系,所以並不是那麼有規律
附圖為合肥一年的日出日落時間,東八區
C. 冬至是日出時間最晚的一天嗎
12月22日前後的冬至雖是一年中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日子,但非日出最晚、日落最早之日;中國南方地區日出最晚之日在1月13~14日前後,日落最早則在11月29~30日前後。這是因為地球公轉軌道是橢圓形使地球公轉時不是均勻的等速,再加上地球自轉軸相對於公轉面有一約23.5度的傾角等因素所造成的。同樣的原因,也讓每天太陽升到最高位置的中天或正午時刻,不一定和鍾表上的中午12時吻合。
D. 冬至是日出時間最晚的一天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冬至。
我們知道地球是圍繞太陽運轉的,運動是相對的,在地球上看來是太陽在圍繞地球運轉,這一運轉軌道被稱為黃道,人們把黃道分成360度,以便記錄太陽在黃道上的確切位置,就像地球上的經度,黃道的「經度」被人們稱為黃經。
冬至是太陽處於黃經270度的那一個瞬間的時刻,這一時刻可能在中午,也可能在午夜。所以太陽升起最晚的那一天不一定是冬至所在的那一天,要看那次日處理冬至那一刻最接近。哪個日出離冬至最近,哪個日出最晚。
例如:12月22日凌晨3點是冬至,離這一刻最近的日出當然是12月22日的日出,恰好是冬至日的日出最晚;
但是若冬至是12月22日23時呢,離冬至這一刻最近的日出顯然是12月23日的日出,這樣,日出最晚的一天就不是冬至日,而是冬至的第二天了。
明白了嗎?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你可以查閱天文歷,那上面是最准確的。
E. 冬至/夏至是日落最早/最晚的一天嗎
不是。
在夏至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最長,夜晚最短。在北極圈內,甚至還會出現極晝的現象。但是夏至這一天不是日出最早,日落最晚的一天。日出最早的一天大概是6月14日左右,日落最晚的日子大概是6月28日左右。在冬至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最短,夜晚最長。
一天是以太陽作為標志物的,所以「天」這個時間單位自然就定義成了太陽在天空中運行一圈的時間。這個根據太陽定義的時間我們就叫做真太陽時,這樣定義的一天就叫真太陽日。
在六月的時候,平太陽時和真太陽時的時差正好從快幾分鍾變成慢幾分鍾。於是在夏至前平太陽時是比真太陽時快幾分鍾的,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用的時間比真太陽時快,於是日出就感覺早了一點。然後夏至之後平太陽時迅速變成了比真太陽時慢,於是夏至之後的日落還會感覺變得越來越晚,於是夏至日就不是平太陽時日落最晚的一天。
(5)為什麼冬至那天日落時間不是最晚擴展閱讀: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自西向東穿過我國雲南、廣西、廣東、台灣四省區,這四省區是我國境域內太陽在天空位置最當中的地區,日影最短、白天最長、黑夜最短。
冬至標示著寒冷的冬天來臨。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雖然冬至還是白天最短的那天,但是因為正午可能不在12點,所以日出日落的時間不是一年最晚和最早的日子。
太陽在天空中運行一圈,主要是因為地球自轉造成的。我們都生活在地球上,所以我們自然以地球作為參照物,於是感覺太陽東升西落就是一天。但是對於地球來說,每天還在繞太陽公轉,因此每天太陽在天上的位置會因為地球公轉有少許的變化。
但是因為我們習慣性也地球作為參照物,而且白天也看不到天上的星星,因此我們基本察覺不到地球公轉對一天長度的影響。於是我們常說的一天是24小時,但是地球自轉的周期卻是23小時56分04秒。這差出來的3分56秒,就是地球公轉造成的太陽位置變化。
F. 為什麼冬至不是日出最晚,日落最早的一天
北半球「夏至」過後,日出時間一天天變晚而日落時間一天天提前,直到冬至,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我國農歷中的「節氣」,主要就是根據對太陽運行的規律而定的。
G. 冬至是一年中日出最晚,日落最早的一天嗎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日出最晚,日落最早的一天。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按公歷,冬至交節是在每年的12月22-23日,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度,緯度最南,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北極圈以內則24小時都是黑夜)。
冬至這天,北半球中午太陽的高度也最低,比如在北京,太陽高度只有26°42′,因為這天中午的表影最長,故也稱「長至日」。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冬至,規定有冬至的月為「子月」,是十二地支序的首位。所以冬至還是一個傳統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等。
(7)為什麼冬至那天日落時間不是最晚擴展閱讀
冬至的傳統習俗:
1、拜師:冬至在某種意義上是中國傳統的教師節。左老師告訴記者,古代私塾眾多,中國自古尊師重道,在古代冬至這一天,學生們會專門拜師,為自己的老師送上一些禮品。
2、祭祀:古代冬至這一天,皇帝會舉行盛大的祭天儀式的。
3、九九消寒圖:民間的娛樂游戲,文人們畫八十一朵梅花,每天以朱筆點染,九九八十天後,梅花圖完成,便是春暖花開之時。也有填字游戲,九個字均是九劃,每天一劃,待全部完成後,春天來到。如常用的九個字「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
H. 冬至日出日落時間
日出時間:07:33(北京時間),日落時間:16:53(北京時間)。
日出的時間會隨季節及各地方緯度的不同而改變。傳統上認為在北半球,冬至時日出的時間最晚,然而事實上日出最晚的時間該是1月初。同一道理,日出最早的時間並非在夏至時,而是在6月中旬。即使在赤道地區,日出及日落的時間在全年裡亦會有少量的變更。事實上,對於地球上除赤道與兩極及其附近的絕大部分地區,一年中日出最早的一天都在夏至之前,日落最晚的一天都在夏至之後,日落最早的一天都在冬至之前,日出最晚的一天都在冬至之後。
日落的時間會隨著季節及各地方緯度的不同而改變。傳統上認為在北半球,冬至時日落的時間最早,日落最晚的時間在夏至時。但是實際上,由於黃赤交角與地球橢圓軌道的影響,日落最早的時間不會落在冬至,而是在12月初;日落最晚的時間也不會落在夏至,而是在6月底。即使在赤道地區,日出及日落的時間在全年裡亦會有少量的變更。而這些變化可以用日行跡表達。
日出及日落的時間可以跟蹤太陽的軌跡而計算得到。此外,太陽光會因為地球大氣層的影響而產生折射,所以在太陽降至低於地平線後仍可看到太陽,這是每天日落時產生的錯覺。
I. 冬至日出日落時間
冬至日大部分地區日出時間:07:30,日落時間:16:30。
冬至那天是一年中夜晚最長,白天最短的日子。那麼,在鄰近冬至的這幾天,天應該亮得越來越晚。在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造成地球的北半球處在了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日出時間和經緯度有關,每年在秋分日之後到次年春分日這段時間內,高緯度地區比低緯度地區的日出要晚,白天時間短,比如長春的緯度比上海高,所以在這段時間內,長春的日出時間比上海晚。
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冬至,規定有冬至的月為「子月」,是十二地支序的首位。所以冬至還是一個傳統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等。冬至太陽位於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日出最晚日落最早,晝長最短。但是我們的日出日落時間還要受到太陽視半徑和眼高差和大氣的影響。可能人的感覺就是沒有日落,但是實際上已經日落了。
J. 為什麼冬至過後早上的天亮時間並沒有提前
因為冬至只是一年中晝長最短的日子而已,日出最晚和日落最早的日子都不在冬至,前者落後於冬至而後者提前於冬至。
原因在於「真一天」(我們將午夜0點,太陽在我們完全背陰面定為一天開始)的長短並不是24小時固定,更不是23小時56分4秒。而是會隨著季節變化在24小時附近浮動
事實上,你應該已經知道為什麼地球自轉的一周不是24小時,而是23小時56分4秒了吧(因為地球會公轉,所以自轉一圈後,原本正對著太陽的你,會偏離太陽一個角度)
問題就在於,冬季和夏季,由於地球公轉快慢是不確定的,所以你偏離太陽的角度也是不一樣的,所以事實上每天的長度也不是24小時,而是24小時浮動!
所以盡管冬至確實是真實意義上的晝長最短的時間點,但是日落最早,日出最晚的兩個日子都不會在冬至,且因為地球公轉速度變化造成的日出日落時間變化的矛盾超過此時每日晝長變化的矛盾,從而讓我們發現問題(上海為例,從12月20日開始,到1月初,日出因為地球公轉速度變化將近要延遲5分鍾,而這期間理論上的日出變化時間卻不足1分鍾)
過了1月,直射點移動造成的晝夜長短變化就將重新變成主因,這時你就會觀察到日出開始提前了。而事實上,2月時分,「真一天」落後才達到極值(14分鍾),但此時除非是赤道,否則你根本觀測不到這個日出落後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