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針為什麼留不長時間
㈠ 用留置針輸液越來越慢甚至停住的原因是
時間過久出現了針管有堵塞的情況,還有就是由於留置針不小心刺破血管在皮膚以外,這樣就會出現滴速緩慢的情況,甚至於還會出現局部的腫脹與疼痛。
還有一些由於長時間的輸液引起血管腫脹,最終壓迫而出現問題。一旦出現這些問題,可以再次將留置針拔出重新穿刺注射,這樣就可以比較好地避免這些問題出現。
用留置針輸液注意事項
靜脈留置針的輸液的注意事項是在留置針輸入刺激性小的液體,同時要注意定期的進行換葯,避免留置針的針孔出現感染的症狀。
還應避免留置針在關節部位的血管內,因為關節活動可能會導致導致留置針移動到體外,引起葯液外溢。而且在應用留置針的時候,要注意將留置針內的液體內的葯液沖干凈,進行封管,避免形成血栓堵塞的留置針。
㈡ 手上的留置針,能留幾天
最多三天,時間太長了會引起感染。
㈢ 擠捏輸液管會增加"輸入不溶性微粒的概率或破壞過濾膜"嗎
沒事,你放心。是這樣的。留置針在一段時間之後血管內的那部分針頭就會因為血內的凝血蛋白凝固,堵住針頭,自然就不流了,使勁捏一下是為了把凝固的蛋白沖下去。你也不必擔心會形成血栓,因為人體有正常的纖溶,也就是溶栓機制。這種凝血只在輸液針這種地方存在,因為是體外的東西么,會引起凝血。這也是為什麼留置針不能長時間留在血管內的原因。但是在正常的使用時間范圍內,是沒有問題的。放心吧。大力點也沒事,輸液器不會那麼脆弱。呵呵
㈣ 靜脈留置針一般能留置多長時間
一般可在血管內保留5~7天。但也有人認為留置15天左右為最佳時間。如果是成人,且留置部位選擇得當,局部保持較好,無炎性反應可適當延長留置時間。影響留置針留置時間的主要原因是靜脈炎的發生,另外穿刺技術不熟練,封管方法不正確,患者自身疾病如血液動力學改變,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因素均有可能導致液體滲漏,導管堵塞或脫出而致置管失敗。
㈤ 關於保留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你知多少
選用留置針細、短為宜,外套管柔韌度好、刺激性小、可隨意彎曲回彈性好、適宜選擇兒科型號的留置針,減少留置針與血管壁之間的摩擦,降低機械性損傷靜脈炎的發生幾率,可相對延長留置時間。
留置針穿刺部位的選擇,首選上肢,其次為下肢和頭皮靜脈。 原則:由遠心端向近心端,選擇管徑≥3mm、粗直、血流充盈、富有彈性、易固定,且避開關節、硬結、受傷感染的靜脈。因下肢靜脈血液迴流緩慢,葯物滯流時間長,對下肢血管刺激性大,血栓形成幾率高於上肢,尤其是長期卧床者血栓形成幾率是上肢的3倍。如有特殊情況需要選擇在下肢靜脈穿刺,輸液時可抬高下肢20°~30°,以加快血液迴流,縮短葯物和液體在下肢靜脈滯留時間,減輕對下肢靜脈的刺激,同時減少發生下肢靜脈血栓幾率。 據不同年齡的患兒選擇不同的穿刺部位 。
感染是影響留置時間原因之一。要嚴格無菌操作,保證留置針的無菌環境,常規消毒兩遍,操作者注意手衛生,防止交叉感染。正確使用止血帶,提高穿刺成功率。距穿刺點上方10cm處扎止血帶,止血帶一人一用一消毒,結扎時間不宜過長,一般結扎60s內血管充盈明顯,避免超過2min可能引起組織水腫。不宜過緊(可容納一手指為宜),以免導致肢體遠端動脈血流減少,靜脈充盈不良,影響穿刺成功率,也增加了皮下血腫的幾率。
操作時,根據病情及皮下脂肪差異情況,選擇留置針進針角度。進針角度不宜過小,進針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刺破血管後壁。見回血後,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前行1~2mm,退針芯2~5mm,緩慢將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送管後再松止血帶,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穿刺成功後,選擇貼敷性好、透氣防水的貼膜覆蓋固定,同時加用自黏性彈力綳帶外固定,將貼膜完全包裹,避免貼膜卷邊、沾水、留置針脫落、穿刺部位感染。
綳帶包紮不宜過緊和過度制動,穿刺靜脈上方衣物宜寬松。避免在同一根血管同一部位反復穿刺,減少血栓形成和靜脈炎發生幾率,影響留置針的留置時間。
葯物PH值對血管的刺激。當PH值介於6.0~8.0,對血管的刺激最小。
在葯物治療過程中,葯物的酸鹼度不同,對血管及導管的刺激程度不同,決定留置針的應用效果。
滲透壓影響血管壁細胞水分子的移動,對靜脈炎發生佔有很大因素。
滲透壓越高,對靜脈刺激越大,高度危險滲透壓的葯物輸注24小時內就可產生化學性靜脈炎。
合理安排葯物輸注的順序。先鹽後糖,先晶後膠;先輸入高濃度、刺激性強的葯物,後輸入非刺激性葯物。輸入對血管刺激性強的葯物需充分稀釋,減慢滴速,或前後用生理鹽水沖管。
封管時建議先用生理鹽水10ml沖管,再用稀釋肝素鈉5ml脈沖式正壓封管,能減少靜脈炎的發生,延長留置針的有效使用。
控制輸液速度,延長留置時間。小兒的輸液速度是20~40滴/分,治療過程中要根據病情、輸入葯物濃度調整輸液速度。
有文獻報道:外周靜脈血流1ml/分。如果60滴/分,相當於5ml/分;如果80滴/分,相當於8.3ml/分,當液體流速大於血流速度時,使血管壁側壓迅速升高,發生機械性靜脈炎;
如果輸入刺激性強的高危葯物,血液迴流受阻,血液稀釋葯物有能力下降,甚至為0,導致外滲,引起化學性靜脈炎。
輸液微粒引起靜脈炎,使留置時間縮短。輸液微粒直徑一般只有1~25μm,但也有肉眼可見的50~300μm更大的顆粒。
輸入後造成血栓形成和靜脈炎,可通過加用精密過濾器對微粒進行過濾,從而降低靜脈炎的發生。
最後就是要求護理人員做好健康宣教,避免隨意劇烈活動,避免潮濕,防止感染。有方法舒適的固定。但細心的護理也是保證留置時間的重要環節。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觀看。
㈥ 留置針操作失敗原因
留置針不滴可能有幾種原因
1.針尖頂在血管壁上.留置針本身前端是硅膠管,很軟,所以保護血管效果不錯,可以留置一周時間,但是平時移動不小心可能使針尖抵在血管壁上,液體被阻,自然就不通了,解決辦法可以嘗試用手輕輕按壓穿刺點上方2~3cm的位置,看看液體有沒繼續滴.
2.針尖堵塞.留置時間比較長,或者病人本身凝血功能比較強,可能有小血凝塊堵住針尖.臨床常規是用生理鹽水沖管,以前曾經用肝素(抗凝劑)沖,後來考慮到抗凝劑直接入血可能會給身體凝血功能造成影響,所以現在大部分地方已經不提倡用肝素了.
3.管道阻塞.一般留置針上都有個塑料的小卡子,看看是不是那裡沒打開?輸液管道連接是否通暢,有時候可能會用到3通,看看那個通路是不是通暢的?輸液瓶壓力是否足夠,如果液體很少並且已經開始出現回血,趕緊更換液體、或用生理鹽水沖管、或直接拔掉留置針.
㈦ 靜脈留置針的留置
靜脈留置針操作簡便,適用於任何部位的穿刺,同時減輕了病人反復穿刺的痛苦,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在臨床上深受護患歡迎。但留置時間一直存在爭議,衛生行政部門,院感及留置針廠家都主張留置時間不應超過3-5天。
留置時間的觀點
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短的一天,長者達27天。趙改婷通過動物實驗建議保留96h,戚虹認為在保持穿刺部位的相對無菌和周圍皮膚清潔的情況下,只要沒有發生堵管和滲漏,留置7天是完全可行的。李曉燕等觀察50例套管針留置患者,平均留置8-9天,其中最長達27天,無一例發生感染。GARLAND研究認為,只要適當監測,外周Teflon導管可安全保留達144h.黃麗雲等人認為可在血管內保留5-7天。翟湘貴等認為留置15天左右為最佳時間,如果是成人,且留置部位得當,局部保持較好,無炎症反應可適當延長留置時間。
影響留置時間的因素
穿刺部位
對於可下床活動的患者,不宜選用下肢靜脈。而外周靜脈比較薄,肌層活動相對較少,靠壁的血管更替較慢,加上使用留置針時局部的包紮和制動,使靜脈血流變慢,給血小板沉澱的機會,促進血栓形成,導致留置針堵塞。留置針最好選用肘正中靜脈及貴要靜脈等大靜脈。田春梅等人對205例患者的觀察中發現:穿刺部位不影響留置時間。
操作因素
操作中軟管進入靜脈太短,肢體活動較劇可引起液體自穿刺點緩慢溢出,引起炎症反應,大大縮短了留置時間。
型號不符,臨床上應選用較粗的靜脈和較細的靜脈留置針,這樣套管部分與血管之間有一定量的血液邊流,可減少套管與血管內壁接觸的機會。
穿刺部位:避開關節處,牢固固定敷料,操作時動作輕柔,減少套管針來回移動,以減少對血管內壁的機械損傷。均會降低炎症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關節處穿刺者輸液時置針肢體易取外展位,可使液體滴入順利,延長留置時間。
避免化學刺激,消毒時碘酒、酒精不宜過多,且要待干後穿刺,以免碘酒、酒精通過皮膚與血管間的竇道侵入血管,造成化學刺激,以致短期內出現穿刺周圍皮膚的紅、腫、硬結。
病人自身因素
血液處於高凝狀態:患者高齡、肥胖、吸煙及既往有血栓形成史、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先天性凝血酶缺乏症等,均可使機體處於一種高凝狀態。
活動:正常的靜脈血流對活化的凝血因子起稀釋和清除作用,當患者不活動或活動較少時,使血流變慢或淤滯,局部凝血酶聚集,纖維蛋白活性降低,易導致局部血栓形成。而活動方法不當,使有留置針的肢體處於下垂姿勢,因重力作用造成血管堵塞。而不得不拔管而縮短留置時間。
輸入對血管有刺激的葯物
輸入血管刺激性葯物前後要用生理鹽水沖管。高滲液如20%的甘露醇、營養液、脂肪乳、氨基酸、能量合劑及縮血管葯物等對血管刺激性大,易引起靜脈炎,縮短留置時間,在輸入這些葯物時應減慢輸液速度同時應在輸液過程的中間輸入,如需葯物持續維持血壓的患者,應每隔2-3小時將升壓葯液體與不含升壓葯的液體交換一次。
封管方法不當
封管方法得當,可延長留置時間,減少護理工作量,防止並發症的發生。
封管液的種類:生理鹽水和肝素無論哪種進行沖管,對導管的通暢沒有影響。但是應該提示不要用別的封管液,以免引起過敏反應。
封管液的劑量、濃度與留置時間間的關系報告差別甚大。梁燕等用0.9%鹽水3ml封管保留留置針79h.曹憶妹等對60例患者研究顯示,10ml生理鹽水封管可留置2d,20ml生理鹽水封管可留置5d,高血壓患者應增加封管液的量。
封管方法:用相同的封管液,但封管方法不同,效果有明顯差異。曹憶妹等發現,推注完後退針堵管率為20%,邊推邊旋轉退針堵管率為3%,較前下降17%,平均留置天數為5d.同時發現封管速度與堵管的發生率無顯著差異,但與局部靜脈炎和外滲腫脹率有一定的關系,快速封管天數為15d,慢速封管為5d.蔣燕等發現用生理鹽水5ml,從肝素帽處的輸液針內先緩慢推入3ml後,再邊推余液邊拔出輸液針封管,其有效率為93.10%,明顯高於生理鹽水5ml從肝素帽處的輸液針內緩慢全部推完後拔出輸液針封(有效率為6493%)。張家榮等進一步研究發現封管針的針頭斜面進入套管針內,均勻推注3ml肝素溶液留置的天數明顯高於將封管針頭2/3進入套管針推注2ml後,再將剩餘1ml邊推邊退正壓封管留置的天數。前者留置4d堵管率為7%,前3d無堵管發生。後者封管後第2天即發生堵管,堵管率為3%,4d堵管率為40%.曲瑤等對120例靜脈留置針封管液推注速度的臨床觀察顯示,快速推注肝素鈉稀釋液(25μ/ml)進行封管,堵管率佔46.67%,緩慢推注組堵管率僅為5%.一些學者仍採用低濃度(12.5μ/ml)小劑量(2ml)的肝素溶液進行封管,每6~8h用同樣劑量肝素溶液沖管一次。這樣既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加大了護理工作量,未能充分發揮靜脈留置針的優點。
活塞夾閉部位
李冬梅等觀察200例置留置針患者,靜脈留置針活塞夾閉時被夾閉管腔內失去液體靜壓作用,當夾閉延長管遠段時,因液體空間相對較大,延長管的彈性面積相應加大,使血管內壓力大於延長管內壓,從而使回血率增加,相應堵管率增加,致留置時間降低。
做好健康教育,提高病人自護能力
留置針留置期間,指導病人不宜過度活動穿刺側肢體;以免留置針在血管內來回移動致靜脈炎及血流不暢而致套管尖血液凝固,縮短留置時間。
在使用留置針輸液過程中,持續熱敷穿刺側肢體,特別是濕熱敷效果最好。熱療改善血液循環,促進了靜脈迴流,增加了病人新陳代謝和白細胞的吞噬功能,有助於血管壁創傷的修復,增強了病人局部的抗炎能力。
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應加強營養,增強機體對血管壁創傷的修復能力和對局部炎症抗炎能力。
無菌操作
嚴格檢查留置針的包裝及有效期,確保質量。
消毒范圍宜8cm以上,2%碘酒消毒待干後方能用75%酒精脫碘2次,並且待干後穿刺或更換。
穿刺成功後再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待干後,用無菌透明保護膜緊貼皮膚固定好。
套管脫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內,以防止局部表面細菌通過皮膚與血管之間的開放竇道逆行侵入,造成細菌性靜脈炎,甚至引發敗血症,從爾縮短了留置時間,又增加了病人的經濟負擔和護理工作量。
多數學者主張每天用2%碘酒和75%酒精消毒穿刺針眼及周圍皮膚並更換敷料,可以延長留置時間。許燕等研究表明,每日換葯組與隔日換葯組在留置時間上無明顯差異。由於無菌透明保護膜具有密閉性好,粘貼皮膚緊密不易脫落的特點,筆者認為不宜頻繁更換。頻繁揭開保護膜易導致留置針脫出,且揭開緊貼皮膚的保護膜的操作過程,套管在血管內移動易致血管損傷,增加患者痛苦,如穿刺處出現滲液、滲血、出汗較多、保護膜與皮膚間有氣泡時應及時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