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花越來越多的時間在手機上
Ⅰ 為什麼當代年輕人越來越沉迷於手機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沉迷於手機?
手機現在基本上占據了我們的生活,根據一些數據顯示,每個人使用手機的時間,其實都在不斷的增長。甚至有些人花費將近十幾個小時的時間,在手機上,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他都會使用手機,手機成為了生活中必需品,也成為了生活中很難去脫離的內容。
為什麼我們會去使用手機,就是因為手機中他已經不在僅僅局限於簡訊或者是電話,手機已經形成了生態,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進行各種各樣的操作,生活工作學習等各種內容都可以通過手機來完成。
手機已經不在,局限於某個方面,對於我們來說手機應該是綜合能力相對較強,並且它已經成為了生活中必需品。
年輕人沉溺於手機,一方面是因為現在很多的內容都是通過手機進行的推送,另外一方面我們可能在工作生活中離不開手機的使用,包括微信這種社交平台,包括我們工作使用的各種軟體,都可能通過手機進行使用。
而且現在隨著支付手段的新穎化,移動支付,成為了現在主要的支付手段。對於我們來說手機的支付成為了主流形式,我們基本上不需要帶現金就能進行支付。
所以,手機除了有些年輕朋友,他們需要通過手機來讓自己的生活更為愉悅之外,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工作生活的壓力讓我們不得不沉溺於手機,但是我們確實希望除了工作生活之外,能夠更多的時間去陪伴自己的家人,讓自己的手機不要成為驅使自己的工具。
1、手游的興起
在沒有智能機之前,我們只有PC 游戲 可以玩,而想要玩PC 游戲 我們必須要去網吧,或者自己買電腦,所以玩PC 游戲 的成本非常高,但現在不一樣了,隨著手機的興起,只要花2000元以內的價錢就可以買一部中端機,基本上可以運行所有手游,成本低了很多,在加上 游戲 本身的吸引力,00後成為了受害最嚴重的群體。
2、獲取信息的成本降低了
在沒有智能機的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成本非常高,比如最近的新聞、瀏覽賽事、查看地圖等等,我們都需要翻越報紙、書籍、電視、或者詢問路人,但現在不需要,有了智能手機幾分鍾的時間內我們就可以獲知到任何想要知道的信息。
3、新興產物改變了我們的社交和生活方式
隨著智能機的誕生,即時通訊、移動支付寶、在線閱讀、在線音樂等等都極大的方便了用戶,隨之而來的便是慢慢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能用微信聯繫到的人,幾乎不會去打電話,通過點外賣就可以解決溫飽問題,也很少再去做飯。
以上三點大概就是為什麼90後、00後愈發沉迷於手機,有人說手機的誕生,讓人與人之間逐漸疏遠,其實不然,這個時代本就是如此,即便是丟掉手機,該交流的人還是會去交流,不想交流的人還是不會,智能機是時代進化的產物,而時代也改變了我們。
你的話不確切,所有能用手機 的人都沉迷手機。年輕人只是一部分群體。
現在的生活就是離不開手機了,手機上所需要的軟體可以使用360手機助手來下載安裝的。
這問的好像老年人不沉溺一樣
Ⅱ 現代人焦慮症:為什麼看手機的時間越久,你反而越不開心
1.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我們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越來越多了。
它逐步入侵我們的碎片化時間,從購物、付款、社交,如今已然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根據特恩斯市場研究公司的一項調查表明,全球16到30歲之間的用戶,平均每天玩手機的時間超過3.2小時,其中中國用戶使用手機的時間長達3.9個小時。
也就是說,我們大部分人每天至少會花費四個小時的時間在手機上。
我的後台常常會收到這樣的消息:每天沉迷於玩手機,心情低落,我該怎樣戒掉呢?
想要從根本上解決一個問題,首先探究它的成因。
手機上肢解我們大塊時間的,通常是游戲和視頻。
心理學家米哈(MihalyCsikszentmihalyi)曾說過,人們對快樂的追求是為了快樂本身,而對其它目標,比如健康,金錢,權力等,卻是只有在我們認為會讓自身快樂時才會得到重視。
玩手機不需要動員任何興奮細胞,它緊密貼合了人類最原始的短暫快樂。
米哈里將人們會感到快樂的境界稱為福流體驗(Flow Experience),根據他的理論,能產生這種體驗的活動一般具有以下特點:
(1)這項活動能使人專注;
(2)這項活動是我們自己選擇進行的;
(3)這項活動的難度不能低到讓我們感到無聊,也不能過高而使我們感到無法達成;
(4)活動的目標必須明確,成果也應得到即時反饋。
2.
置身於福流體驗的人,會不斷投入精力和時間成本進去。在這個過程中,人不需要對自我狀態進行監控,因此通常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
游戲的設計原理,恰好與福流理論如出一轍。
以受眾較多的王者榮耀為例,這款游戲很容易上手,保證了玩家的數量,但是隨著技能提高,升級越來越難,但因為有贏的希望,又讓人慾罷不能。游戲的結果可以立即得到反饋,並通過升級和金幣來強化刺激。
而學習和工作,遠沒有如此吸引力。
如果說游戲的設置擊中了人性的弱點,那麼沉迷於看劇刷娛樂新聞的人,則是缺乏自製力,時間管理能力較弱。
在智能化時代尚未來臨之前,我們無論怎樣沉迷於某種事物,它都會發出一個類似於紅綠燈的停止暗示:看雜志,翻到一半時候你會覺得差不多了,於是將它放到一邊;電視節目每天總有播完的時候,想看下一集就必須等到明天,停止信號無處不在。
但是現在,手機就像是塞滿信息的小盒子,有無數東西躺在裡面等著你去檢閱——雖然大部分是無效信息。
手機里的各大視頻app,奪走了我們的停止暗示。
3.
從2007年iPhone問世,到2017年,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可否認,科技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它的另一端,也有著不可低估的殺傷力。
根據最新的調查顯示,十年間,我們花費在睡覺和工作上的平均時間並沒有多大的波動,劃掉這些衣食住行,我們還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時間,這個時間就是自我思考、發展技能、產生創意的絕佳時期。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來自如何對待業余時間,業余時間,是一個人短期內實現快速上升的途徑。這個區域利用效率越高,我們的發展潛力也就越大。
在2007年時,人們的平均業余時間,還能保留在5個小時左右,到2017年,只剩下了2個小時不到,超過84.5%的人將這段時間用在玩手機上。
長期沉迷於玩手機的人,內心真的感到快樂嗎?結果恰恰相反,因為虛擬世界產生的一切反饋,都只是暫時聯系。
大腦區域中,有一塊區域是獎勵反饋中心,當這塊區域受到外部刺激,它會在突觸神經之間釋放出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幫助細胞傳送脈沖,從而維持指令的延續。
刺激本身不會帶來快樂,但大腦的不斷分泌的多巴胺讓你失去正確判斷。
玩手機的時候,我們不會進行剎車。當一個人的自製力有限,停止暗示又被剝奪,就會陷入大腦不斷被刺激的惡性循環。
如果想有效避免陷入這種糟糕的情緒中,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停止暗示。
4.
心理學家奧特爾(Adam Alter)曾介紹了一些公司加強停止暗示的做法,荷蘭的一家設計公司,將桌椅安裝了裝置,每當下午6點,無論你正在做什麼,辦公桌都會被吊上天花板。
對於自己,我們同樣可以設置一個停止規則,而不是試圖抵禦誘惑。比如,永遠別把手機帶上床,游戲只能放在星期六玩。
當你的大腦逐漸適應這些規則,拿起手機的時候,它就會發出停止暗示,提醒你今天已經差不多了。
2010年喬布斯在iPad新品發布會上,形容iPad是一個超凡的裝置,但《紐約時報》的記者采訪他時,他卻說,我們限制孩子在家中使用電子產品;在矽谷附近的一所學校,限制學生在八年級之前接觸電子屏幕,而這些學生的家長,75%都是矽谷的技術高管。
可見開發出這些東西的人,都深知電子科技的另一面。手機就像一個巨大的時間黑洞,吞噬你的未來,剝奪你的意志,限制你的思想。
幾乎每條新聞的評論區,都有一群無知的靈魂在吶喊。以為網路讓他們失去了自主思考能力。
所以,在這個智能化的時代,只有不斷加強我們的停止暗示,如同建造一座牢固的堤壩,才不會被洶涌的信息潮流所淹沒。
Ⅲ 為什麼現代人都有手機依賴症
我覺得最大的原因那就是現在的手機已經是智能手機了,智能手機的功能實在是太強大了,無論是看視頻看電影還是玩游戲還是聽音樂,甚至一些社交軟體都可以通過手機來進行。
因為手機的功能太強大了,所以我們漸漸的就已經完全的依賴上這個手機了。
就像我們在上學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手機,等我們考上大學的時候,我們的爸爸媽媽就會給我買手機,當時買了這個手機的時候,我們只是由於比較的好奇,也比較激動,就會一直黏著這個手機。但是後來我們就形成了這樣的習慣,手機已不在身邊,就會覺得短時間失去了世界一樣。
因為我們的習慣已經漸漸的改變,由於智能手機的功能實在太強大了,然後我們已經徹底的離不開手機了,最大的原因就是科技的進步。
Ⅳ 學生花太多時間在電子設備上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原因:學生控制不住自己。
大多數學生,沒有明確的、近期的理想。沒有理想,沒有想法。結果就是拿著手機整天玩手機。被手機牢牢地抓住了。就像學生喜歡玩電腦一樣。由於沒有理想,沒有想法,所以沉迷電腦游戲,再怎麼給說都不行。
只有等將來別人因學習好,上了好大學,將來有工作時,喜歡玩游戲的學生,由於人的時間是有限的,玩了游戲,必然拉下了學習,必然只能做一般的社會工作。收入自然不如上了好大學的同學。
所以啊,還是要自己清楚,在還學習的年齡,努力學習。不要沉迷於電腦游戲、不要沉迷於手機。
Ⅳ 手機不離身,你每天花在手機上面的時間是多久
隨著科技和互聯網的發展,手機的功能已經越來越強大了,由最初只能夠接打電話,到現在如同一部微型的電腦一般。
在這樣的情況下,便有很多人習慣了機不離手的生活;對於他們而言,手機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成為了身體的一部分,已經不能夠缺失在我們的生活中。
所以對於我個人而言,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應該在3-5小時之間。一般來講這個時間段,集中在自己上廁所時候,以及中午和晚上休息時間。主要的娛樂項目有看新聞、視頻,以及玩一些自己喜歡的游戲。
Ⅵ 怎麼看待調查表明大學生每日花在社交APP上的時間遠超睡眠時間
第一,在2017年以後以來小視頻迅速升起。很多人刷視頻都覺得自己花不了多長時間,卻不曾想一刷就是半天,而且還有很多不正之風,沉迷得人需謹慎。第二,微博,朋友圈幾乎成了對外宣布事情的重要。捷徑。但是結婚,離婚小事,吃飯,雞毛蒜皮都公開。你各種途徑去獲得社交。很難真正收獲什麼有價值的東西。第三,某寶每年的雙11,雙12都是某寶大促銷的關鍵時刻。平時更是很多人若中不斷刷某寶。嗯,連我也不例外,希望能夠淘到好的東西是消耗了真的很多時間,現在手機已經成了。他們的必要標配習慣,你就連看電子書也不用靜靜的看一會兒書。一旦晚上把自己的時間奉獻給手機,那你白天就會不由自主地睡覺。。如此不斷惡性循環,真的很難改正過來。也不記得我多久沒有11之前睡了,不過你大腦的潛意識。是由你控制的,只要你覺得可以改變。那麼不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