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晚上吃團圓飯
1. 為什麼要吃團圓飯
吃團圓飯是為了一家人聚在一起迎接新年並祈福來年團團圓圓。
中國的春節,「吃」往往會成為大部分人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一家人圍坐在熱氣騰騰的飯桌旁,就是透著那麼一股喜慶熱鬧勁兒,這可以算是中國民間過年的最大特點之一了。「民以食為天」這句話似乎在春節這個傳統佳節更加顯得入情入理。
一年一度的「團圓飯」對中國人是極其重要的,家人的團聚能夠令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一家大小互敬互愛、共敘天倫,圍坐餐桌旁是一種幸福的時光。
歷史發展
漢族過春節,時間較長,一般從農歷臘月初八開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為止。從南北朝到宋代,長江流域年節有飲「屠蘇酒」「柏葉酒」和「桃湯」的習俗。
飲屠蘇酒據說可以避瘟疫。柏葉酒,由柏樹葉浸於酒中製成,柏為常青之樹,柏葉後凋而耐久,飲柏葉酒即取其壽命長久之意。
明清以來,除夕和元旦的食俗,南方和北方已有明顯的差別。北方除夕夜多包餃子吃,以諧音取「更歲交子」的意思。為了討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幣、糖、花生加棗子和栗子等和肉餡一起包進新年的餃子里。放糖的,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
放花生(或稱長生果)的,用意是吃了人可長壽;還有一隻餃子中放一枚硬幣,用意是誰吃到了就「財運亨通」。餃子形似元寶,新年裡面條和餃子同煮,叫做「金絲穿元寶」。
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取全家團圓美滿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諧音取「年年高」之意。直到今天,北方過年包餃子、南方過年做湯圓的習俗仍然極為普遍。
2. 為什麼要吃團圓飯
團圓飯又稱年夜飯,年夜飯是在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吃的團圓飯。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准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 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
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3. 除夕為什麼是晚上吃團圓飯。
這是一種傳統的習俗;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歲、團圓飯、貼年紅、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受中華文化的影響,除夕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2007年,除夕依《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正式成為中國法定節假日。2014年,除夕依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決定進行調整,不再作為中國法定節假日。
(3)為什麼晚上吃團圓飯擴展閱讀:
除夕作為除舊布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除夕,在國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個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遠的遊子也是要趕著回家去和家人團聚,在爆竹聲中辭舊歲,煙花滿天迎新春。
除夕作為新一年的前夕,是除舊迎新的重要時間交界點。除夕因常在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歲除之日,民間尤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除舊布新,張燈結綵,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飯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4. 除夕為什麼要吃團圓飯
因為一年時間有很多都是外出打拚,好不容易過年聚在一起,所以要吃團圓飯,這也是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除夕不僅僅意味著舊一年的結束,除夕還意味著新一年即將開啟。所以人們非常重視除夕這個傳統節日,人們會在除夕夜上吃團圓飯。其實除夕夜上吃團圓飯這個習俗已經有很久遠的歷史了,在除夕夜上吃團圓飯不僅是為了歡度除夕,迎接春節。更是為了讓忙碌了一整年的人們,好好的放鬆一下。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是一種對生活美好的期盼。
年夜飯寓意好的菜
1、年夜飯吃腐竹:寓意富足
腐竹寓意「富足」,也是除夕年夜飯不可少的一道菜。而腐竹是黃豆的衍生物,也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營養價值也更豐富。因而即便是平日里,多吃一些腐竹,也是很好的飲食習慣。
2、年夜飯吃餃子:寓意招財進寶
在中華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
3、年夜飯吃生菜:寓意生財
生菜讀起來與「生財」諧音,討個口彩,自然也是過年必備的蔬菜。若是生菜上面再擺一把金燦燦的油炸饊子,便是「金條生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