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吐司盒發酵比小麵包時間久
① 為什麼麵包二次發酵失敗
做了兩次麵包,一次土司,都出現了同一個問題,二次發酵發不起來。
具體操作過程:
1、將酵母粉溶解在溫水裡,按配方混合麵粉,糖,水,奶粉等。。。
2、放麵包機揉面20分鍾,起筋後加入黃油
3、繼續放麵包機,直到能拉膜
4、一次發酵,到兩倍大。
5、醒發15分鍾,整形
6、放入烤箱,加上兩杯熱水,二次發酵。按照常理,夏天只要45分鍾就可以了,可是我發了1個半小時,還是只有原來的1.5倍大小,最多高度到土司盒的一半,更別說9分滿了。我怕再等下去麵包酸了,所以,我就烤了。結果烤出來的麵包,高度只有土司盒的一半多一點。切片好後,長的特別像饅頭。
② 麵包發酵時間最長是多久最短是多短
般為40分鍾。
麵包發酵一般分為一次發酵、中間發酵與二次發酵三個環節完成的,每一次發酵所需的時間都不同。下面把麵包基礎發酵時間的分享給大家,以及如何判斷面團是否發酵成功。
最重要的步驟之二——面團的發酵
發酵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簡單的說,酵母分解麵粉中的澱粉和糖分,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和乙醇。二氧化碳氣體被麵筋所包裹,形成均勻細小的氣孔,使面團膨脹起來。
發酵需要控製得恰到好處。發酵不足,麵包體積會偏小,質地也會很粗糙,風味不足;發酵過度,面團會產生酸味,也會變得很粘不易操作。
一次發酵、中間發酵與二次發酵:
除非時間非常倉促的時候,我們可以攪拌好面團,整形進行一次發酵後烤焙,其他時候,都需要進行二次發酵。因為一次發酵的產品,無論組織和風味都無法和二次發酵的產品相提並論。
在專業領域,一次發酵和二次發酵有兩個專門的詞彙來體現它們的區別(Fermentation和Proofing),而家庭製作中,我們只需要知道,好吃的麵包,是兩次發酵做出來的就可以了。
長時間的發酵會增加麵包的風味,因此有些配方使用冷藏發酵,通過低溫長時間發酵,得到別具口感的麵包。但冷藏發酵有一個缺點,就是發酵時間不易控制,容易導致發酵過度或者發酵不足。在現代這個缺點有了解決的辦法,那就是將冷藏發酵與中種法結合,單純的冷藏發酵方法則不再使用。關於這一點,以後我會再詳細做一篇關於中種法的博文。
第一次發酵,怎麼判斷已經發酵好了呢?普通麵包的面團,一般能發酵到2-2.5倍大,用手指沾麵粉,在面團上戳一個洞,洞口不會回縮。(如果洞口周圍的面團塌陷,則表示發酵過度)。
發酵的時間和面團的糖油含量、發酵溫度有關系。一般來說,普通的面團,在28度的時候,需要1個小時左右即可。如果溫度過高或過低,則要相應縮短或延長發酵時間。
第一次發酵完成後,我們需要給面團減減肥。把變胖的面團排氣,讓它重新「瘦」下來,然後,分割成需要的大小,揉成光滑的小圓球狀,進行中間發酵。
中間發酵,又叫醒發。這一步的目的是為了接下來的整形。因為如果不經過醒發,面團會非常難以伸展,給面團的整形帶來麻煩。
中間發酵在室溫下進行即可。一般為15分鍾。
中間發酵完成後,我們可以把面團整形成需要的形狀。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直接決定了你做出來的麵包是不是夠漂亮。每款麵包的整形方法都不相同,可以根據方子來操作。要注意的是,整形時候一定注意將面團中的所有氣體排出,只要有氣體殘留在面團中,最後烤出來就會變成大的空洞。
第二次發酵(又叫最後發酵),一般要求在38度左右的溫度下進行。為了保持面團表皮不失水,同時要具有85%以上的濕度。
很多TX問我怎麼保持這個溫度和濕度條件。工業製作有專門的發酵箱。而家庭製作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因此,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盡力創造類似的環境:將面團在烤盤上排好後,放入烤箱,在烤箱底部放一盤開水,關上烤箱門。水蒸氣會在烤箱這個密閉的空間營造出需要的溫度與濕度。
使用這個方法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當開水逐漸冷卻後,如果發酵沒有完全,需要及時更換
③ 請問做麵包的面要發酵多久一個小時還是一個晚上
麵包的面放在溫暖處發酵時間大約為1.5小時。
中間的醒發一般在15~20分鍾。具體要看當時氣溫和面團鬆弛的狀態,看面團的狀態顯示是適合所做麵包的成型要求,中間醒發的目的是為了使面團產生新的氣體,恢復面團的柔軟性和延伸性,便於成型。
而最後醒發要把成型好的面團放入暖房,使面團中的酵母重新產生氣體使面團體積增大,最後醒發的溫度為35~38℃。相對濕度是為80~85%,如果溫度過高面團內外的溫差較大,使面團醒發不均勻,會引起內部組織不好。
(3)為什麼吐司盒發酵比小麵包時間久擴展閱讀:
烤麵包有講究,專家提醒,烤饅頭片和麵包片時,一定要控制好溫度和時間,只需一兩分鍾,到微微發黃的程度就行了,千萬不要一直烤到顏色發褐變黑,否則食用後不利於身體健康。
新出爐的麵包看上去非常新鮮,但專家說,任何經過發酵的東西都不能立刻吃,剛出爐的麵包還在發酵,馬上吃很容易引起各類胃部不適症狀,放兩個小時後方可放心食用。還有人喜歡吃大而松軟的麵包,覺得口感好,其實麵包發酵也有一個度,體積過大不見得營養就多。
麵包在烘烤時,產生一種物質積聚在麵包皮上,不僅可使麵包皮變黑變甜,更能激活抑制自由基活性酶,能夠抗癌,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為此,吃麵包最好連皮吃。
④ 烘烤軟質麵包時間要多久
大土司需要時間長一些,一般用180°C烤45分鍾。中土司30分鍾,丹麥和大型麵包25分鍾,小料理麵包在12--15分鍾左右。
步驟如下:
1、主料
高筋麵粉 250g
牛奶 145g
雞蛋 1個
輔料
黃油 30g
白糖 25g
鹽 3g
酵母 4g
2、把除黃油外,全部原料放廚師機的攪拌盆裡面,按一檔開始攪拌,攪拌開始後廚師機會自動跳到二檔加速度攪拌。
3、當面團揉到麵筋擴展開了,就可以加室溫軟化的黃油了,後繼續讓廚師機揉面,大約需要20分鍾。
4、當面團揉到用手可以撐開不容易破裂的大片薄膜即可。
5、揉圓,在盆里進行第一次發酵。
6、發酵至兩三倍大,用食指按坑不反彈為發酵完成,將面團分割成三份,中間室溫發酵15分鍾。
7、把面團擀成牛舌餅狀,捲起來,再重復一次。
8、依次做好。
9、放入吐司模中進行第二次發酵。
10、至兩倍大,涮上蛋液,撒上白芝麻。
11、烤箱預熱180度,將吐司盒放在倒數第一層,180度烤30分鍾。
⑤ 麵包發酵時間一般多久
一般為40分鍾左右。
麵包主要是以小麥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而小麥粉在製成麵包的過程中需要做成面團添加酵母進行發面,主要是為了使面團更加的蓬鬆、柔軟,吃起來口感更加好,而發酵需要一定的時間,一般最少需要40分鍾左右的時間。
二次發酵的麵包發酵時間是不需要太久的,因為在第一次發酵的時候,基本上已經將麵包發酵的比較好了,二次發酵主要是為了鞏固和彌補一次發酵的優點以及不足,一般建議二次發酵15-20分鍾左右即可。
⑥ 麵包發酵過久會怎樣
發酵過久的後果:
1、發酵過頭會有酒味,而且會變酸。
2、麵包的組織也會粗糙有顆粒狀。形狀也會不好看。
3、面團會沒有彈性,做出來的麵包一樣沒有彈性,烤出來的麵包口感不佳。
發酵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簡單的說,酵母分解麵粉中的澱粉和糖分,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和乙醇。二氧化碳氣體被麵筋所包裹,形成均勻細小的氣孔,使面團膨脹起來。
發酵需要控製得恰到好處。發酵不足,麵包體積會偏小,質地也會很粗糙,風味不足;發酵過度,面團會產生酸味,也會變得很粘不易操作。
(6)為什麼吐司盒發酵比小麵包時間久擴展閱讀:
發酵指人們藉助微生物在有氧或無氧條件下的生命活動來制備微生物菌體本身、或者直接代謝產物或次級代謝產物的過程。發酵有時也寫作醱酵,其定義由使用場合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所說的發酵,多是指生物體對於有機物的某種分解過程。
發酵是人類較早接觸的一種生物化學反應,如今在食品工業、生物和化學工業中均有廣泛應用。其也是生物工程的基本過程,即發酵工程。對於其機理以及過程式控制制的研究,還在繼續。
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無氧呼吸也叫做發酵。
⑦ 求問各位師傅,為什麼我的麵包從發酵箱拿出來後就變小了
麵包發酵完變小了的原因是(1)糖用量過多;
(2)醒發、發酵不足;
(3)酵母失活;
(4)麵粉筋力過低;
(5)爐溫過低,烘烤時間過長。
⑧ 為什麼自己做的麵包不如買的松軟
我覺得可能是以下三個原因:
1、自身的技術並不過關,在面團的揉制、發酵、整形、烘烤各個階段控制沒有做好。
2、家庭設備有限的原因,無法像麵包房那樣為麵包生產提供所必須的環境和設備條件。
3、配方、原料雙方根本不一致,所以無法進行同質化的比較。
⑨ 我做的吐司麵包為什麼不能撕起來吃
可能是麵粉不夠精,也有可能是揉面時沒合理的用力來揉面新手做吐司必須注意的九大問題
食材
中種面團材料:高粉280克、冰水168克、燕子即發乾酵母4克
主面團材料:高粉120克、細砂糖32克、鹽5克、煉奶80克、冰水10-20克、安佳黃油32克、蛋液15克、杏仁片15克、麵包機
中種面團和面:15分鍾、中種面團發酵:90分鍾、主面團和面:45分鍾、主面團整形加鬆弛:20分鍾、主面團發酵:50分鍾、主面團烘烤:50分鍾(加錫紙)(以上的時間僅供參考,必須根據你的條件來調整)
方法/步驟
1將冰水倒入麵包機里。
2再倒入高筋麵粉。
3在粉上凹個窩倒入酵母。
4啟動麵包機7的和面程序,簡單和成面團即可(15分鍾)。
5把面團放到盆里,蓋上保鮮膜。
6室溫發酵至3-4倍大。(也可以在麵包機里直接發酵)
7將發酵好的中種面團揪成塊放入麵包機里。
8倒入冰水。
9再倒入煉乳。(煉乳可以最後倒,可防止高粉攪拌的時候飛濺)。
10對角依次倒入糖和鹽。
11最後倒入高筋麵粉。
12啟動麵包機的和面程序。(夏天和面的時候不要蓋蓋子,防止機器在和面時溫度過高影響面團。)15分鍾後已和成較為光滑的面團。
13取一塊面團用手慢慢抻開,這時面團不容易抻薄,抻得稍微薄就會扯出裂洞,並且裂洞邊緣是毛糙的,面團這樣的狀態就可以加入黃油。
14加入軟化的黃油粒。
15再次啟動麵包機7的和面程序,30分鍾黃油已經被吸收。
16取一塊面團,用雙手拉開面團兩邊,順著筋性輕輕延展,呈現大片堅韌透明的薄膜,用手指捅破,破洞邊緣光滑,這時面團製作出細致並富於筋性的成品,適合製作體積大的吐司類麵包。
17將面團分成六等分,排氣後滾圓,用保鮮膜蓋上鬆弛15分鍾。(忘了拍保鮮膜)
18將鬆弛好的面團放入麵包桶中,蓋上保鮮膜和麵包機蓋,啟動麵包機6的酸奶程序進行最後發酵,發酵時間為50分鍾左右。(事先取出攪拌刀)
19待面團發酵至兩倍大,用手沾麵粉壓入麵包不會回彈並感覺面團有張力即可。
20麵包桶的外層包上一層錫紙,將發酵好的面團表面刷上蛋液,撒上杏仁片,啟動麵包機12的烘烤程序,調至50分鍾。
2150分鍾後,打開麵包機蓋將錫紙取出。
22將吐司倒出,晾涼後放入保鮮袋儲存。
23撒上杏仁片來裝飾,瞬間美貌指數上升,就算是送人也不失面子。
注意事項
烘焙不象中菜可以隨意增減,必須嚴格按照配方製作,這樣成功的機率才會高。看了很多相關的資料,結合自身的實踐,總結出新手用麵包機做土司必須注意的九大問題:
1溫度:夏季溫度較高,面團在機器里攪拌因摩擦生熱溫度會升高,從而影響面團質量。用冰水(冰牛奶)就可以調整面團的溫度。(如果沒用冰水(冰牛奶),在攪拌中途發現面團溫度高了,可以拿出來立即在大理石案板上攤成大片可令面團迅速降溫)。
2水量:環境(溫度、濕度)及高筋麵粉吸水性的不同,不要一次性把配方中的水量全部加入,最好留20%,根據面團的吸水性適量增減。如果面團始終不能裹在麵包刀上攪拌,說明水量不夠,過硬的面團不易攪拌出薄膜,要適當逐漸的加入水量。
3麵粉:做麵包要用高筋麵粉,推薦使用「金像麵包粉」、「紅牡丹特高筋粉」,比較容易出筋,拉出薄膜。
4酵母:冰水不能直接接觸酵母,這樣會減弱酵母發酵能力,導致面團無法發酵。要先在桶內先加冰水,麵粉蓋過水,最後加酵母;酵母也不能接觸到鹽,鹽會殺死酵母,影響面團的發酵。
5攪拌:面團由濕粘、粗糙慢慢的變的光滑、緊實,用手可以拉開小片不易捅破的薄膜,這時就OK了。攪拌的時間要控制好,攪拌過度造成麵包膨脹力太好,做出來的麵包容易爆裂。攪到合適的面團剛好不是很粘手,攪過度的面團很粘手,可以拉出很長的麵筋,拉出的薄膜很容易破裂,非常的柔軟,整成球形會下塌。
6發酵:面團正常的發酵:一般的面團第一次發酵是發酵到2-2.5倍大,溫度是28-30度發酵40-60分鍾。如果溫度低發酵時間要延長(第一次發酵好的面團放冷凍室冷凍半小時再操作,這樣不會粘手,也不用擔心面團在整形時發酵了);中間發酵(鬆弛)10-15分鍾,視面團的筋性及造形要求而定;最後發酵溫度是40度發酵20-40分鍾,視面團的種類及及造形要求而定。實心包發酵至2-2.5倍大,包餡麵包發酵至1.5倍大,因為外面只有一層薄薄的皮。發酵不足是造成麵包不夠松軟的一大原因,可以在最後發酵時略發久一點,也不要太久,時間太久出來的麵包馬上塌不成形,而且內部組織粗糙。
7整形:對於新手來說,整形是一大難道。可以在刷好蛋液的吐司上撒上些杏仁片、杏仁粒、酥鬆粒、芝麻、麥片等來裝飾,瞬間美貌指數上升,就算是送人也不失面子。
8烘烤:麵包機空間小,採用的是側面加熱,烤出來的麵包四周和底部上色會比較深,表皮又比較厚。在烤麵包前,可在麵包機的四周裹上了一層錫紙。這樣烤了來的麵包色澤金黃,四周和底部也不會顏色過深,表皮也不會過厚。
9保存:剛出爐的麵包不要吃,因為面團發酵的過程中,內部會產生一定量的乳酸菌與醋酸菌,容易造成胃酸過多而胃病。正確的吃法是將麵包放置於空氣中,使之冷卻並揮發掉內部的乳酸與醋酸後再吃。麵包放涼後馬上用膠袋包裝密封起來,夏天放室溫可以放2天;不要放冷藏室保存,容易脫水、發霉,吸附冰箱異味,老化也比較快;多餘的麵包可以放冰箱冷凍,可以保存一個月,要吃時取出回溫,再用烤箱烤熟即可。
這款土司我做了兩次,第一次是在35度的高溫下用冰水做的,在配方上我少加了10克的水,組織很細膩,但家人和朋友都說口感幹了些;於是第二次我加足了10克的水,但由於這段時間陰雨綿綿,氣溫較低,且空氣濕度較大,我感覺水份又多了些,組織稍有點粗,不過口感反而比第一次好。還得繼續摸索,做出更好的麵包。
通過這兩次的製作,使我明白一些道理,面團會隨著環境的溫度與濕度產生不同的反應,製作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時在揉面時間、發酵時間、烘烤時間與溫度上要注意觀察,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對於新手來說,在製作麵包之前,可以通過網路多看看烘焙達人的烘焙日誌及視頻,或是買一些烘焙書籍,對製作麵包的流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避免自操時的手忙腳亂。同時也要認真看麵包機說明書,對麵包機的運用要有一定的認知。現在慢慢覺得做麵包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麵包做得好與不好,完全取決於熟練程度。時間長了,憑著經驗和感覺,就能賦予麵包生命力。
⑩ 麵包發酵時間過長應該怎麼辦
如果麵粉發酵太久,面團會產生酸味,也會變得很粘不易操作。同樣,如果發酵不足,麵粉體積會偏小,質地也會很粗糙,風味不足,所以發酵需要控製得恰到好處。
麵粉發酵常見有小蘇打(食用鹼,即面鹼,化學名稱碳酸氫鈉)和酵母發酵等,原理上相似,就是通過在面團中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氣體被麵筋所包裹,形成均勻細小的氣孔,使面團膨脹起來。採用小蘇打發酵,會嚴重破壞麵粉中的B族維生素,而酵母發酵不會,並且提高了營養價值。酵母分為鮮酵母、乾酵母兩種,是一種可食用的、營養豐富的單細胞微生物。酵母發酵過程中分解麵粉中的澱粉和糖分,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和乙醇。
發酵的時間和面團的糖油含量、發酵溫度有關系。一般來說,普通的面團,在28度的時候,需要1-2個小時左右(部分還需要醒發,二次發酵)。如果溫度過高或過低,則要相應縮短或延長發酵時間。普通麵包的面團,一般能發酵到2-2.5倍大,用手指沾麵粉,在面團上戳一個洞,洞口不會回縮。(如果洞口周圍的面團塌陷,則表示發酵過度)。
發酵過度可以彌補,麵粉變酸,可以適當加一點小蘇打中和酸味,但如果嚴重發酵過度面團的麵筋彈性都會受影響,還必須加一些麵粉重新和成面團。
但如果因為麵粉發酵時間過長,而導致有大腸桿菌、黃麴黴菌和其它毒素得滋生,這樣就不能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