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隨著時間變化氣溫會變化
A. 為什麼天氣會變
經常不斷變化著的大氣狀態,既是一定時間和空間內的大氣狀態,也是大氣狀態在一定時間間隔內的連續變化。所以可以理解為天氣現象和天氣過程的統稱。天氣現象是指發生在大氣中發生的各種自然現象,即某瞬時內大氣中各種氣象要素(如風、雲、霧、雨、雪、霜、雷、雹等)空間分布的綜合表現。天氣過程就是一定地區的天氣現象隨時間的變化過程。
天氣是一定區域短時段內的大氣狀態(如冷暖、風雨、干濕、陰晴等)及其變化的總稱。天氣系統通常是指引起天氣變化和分布的高壓、低壓和高壓脊、低壓槽等具有典型特徵的大氣運動系統。各種天氣系統都具有一定的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而且各種尺度系統間相互交織、相互作用。許多天氣系統的組合,構成大范圍的天氣形勢,構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氣環流。
天氣系統總是處在不斷新生、發展和消亡過程中,在不同發展階段有其相對應的天氣現象分布。因而一個地區的天氣和天氣變化是同天氣系統及其發展階段相聯系的,是大氣的動力過程和熱力過程的綜合結果。
各類天氣系統都是在一定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中形成、發展和演變著,都反映著一定地區的環境特性。比如極區及其周圍終年覆蓋著冰雪,空氣嚴寒、乾燥,這一特有的地理環境成為極區低空冷高壓和高空極渦、低槽形成、發展的背景條件。赤道和低緯地區終年高溫、潮濕,大氣處於不穩定狀態,是對流性天氣系統產生、發展的必要條件。中高緯度是冷、暖氣流經常交綏地帶,不僅冷暖氣團你來我往交替頻繁,而且其斜壓不穩定,是鋒面、氣旋系統得以形成、發展的重要基礎。天氣系統的形成和活動反過來又會給地理環境的結構和演變以深刻影響。因而認識和掌握天氣系統的形成、結構、運動變化規律以及同地理環境間的相互關系,對於了解天氣、氣候的形成、特徵、變化和預測地理環境的演變都是十分重要的。
B. 為什麼天氣會時時變化.
對流強盛,蒸發量也大,早晨還天氣晴朗,但下午就可能狂風暴雨
C. 每天的氣溫為什麼呈周期性變化
氣溫的日變化與年變化, 是與太陽輻射日變化與年變化相聯系的, 是一種周期性變化.
從一天來說, 氣溫一天中有一個最高值和最低值.日出後, 隨著太陽輻射增強, 溫度升高, 由於地面熱量傳遞給空氣需要一定時間, 所以氣溫的最高值出現在午後兩點鍾左右, 隨後氣溫逐漸下降, 一直下降到清晨, 在日出之前達到最低溫度.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的差值, 稱為日較差, 日較差也隨緯度和季節有很大變化.這主要與正午太陽高度有關.在低緯度正午太陽高度大, 太陽輻射日變化大, 所以氣溫日較差也大, 平均在12℃左右, 而在高緯度只有3~4℃, 夏季正午太陽高度比冬季大, 所以夏季氣溫日較差也大於冬季.例如, 長沙7 月日較差為9.0℃, 冬季1 月只有5.7℃.地表性質對溫度日變化影響很大, 在熱帶, 海洋上的氣溫日較差1~2℃, 而在內陸常可達 15℃以上, 沙漠上常可達25~30℃, 山谷的氣溫日較差大於山峰, 凹地的日較差大於高山, 乾燥地區大於潮濕地區.雨天和陰天氣溫日較差明顯小於晴天, 而且很不規則.
從一年來說、氣溫的年變化也有一個最高值和最低值, 但出現時間並不與太陽高度最高和最低值的時間(夏至與冬至)對應, 而是要落後1~2 個月.陸地落後較少, 海洋落後較多.在內陸地區, 7 月最熱, 1 月最冷;在海洋上或沿海地區, 最熱月是8 月, 最冷月是2 月.最熱月與最冷月的差值稱為年較差.氣溫年較差是隨緯度而增大的.海洋上冬暖夏涼, 年較差比內陸小.沿海的天津年較差30℃, 到內陸的呼和浩特增加到35℃.
氣溫的非周期性變化
氣溫的非周期性變化是指日與日之間的不規則變化, 主要是由於天氣變化引起的.寒潮暴發、冷空氣活動、鋒面移動、氣旋活動等等, 都可以引起氣溫的非周期性變化."二、八月亂穿衣", 就是因為春、秋過渡季節, 氣溫非周期性變化大的緣故.
D. 試述氣溫日變化和年變化的特點和原因
氣溫的日變化一般比較少,年溫差變化一般比較大。因為一般是冬夏兩季的溫差很大,而日溫差一般是中午和夜晚的溫差比較,(當然部分地區例外,如戈壁地區,日溫差很大的)。年溫差大小取決於地區所在的緯度,一般中緯度地區年溫差比較大。
日變化,最高氣溫是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是日出前後。年變化,北半球陸地上7月份最熱1月最冷,海洋上8月份最熱2月份最冷;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因此等溫線與緯線大體上平行。同緯度海洋陸地的氣溫是不同的。夏季等溫線陸地上向高緯方向凸出,海洋向低緯方向凸出。
(4)為什麼隨著時間變化氣溫會變化擴展閱讀
根據計算時間長短不同,可有某日平均氣溫、某月平均氣溫和某年平均氣溫等。通常通過氣溫的平均情況來表達氣溫一天的狀況。
由於不同氣象站,每天觀測次數不等,中國氣象部門統一規定,日平均氣溫是把每天02時、08時、14時、20時四次測量的氣溫求平均,還要精確到1/10度。
除了日平均氣溫,還有候(5天)、旬(10天)、月、年平均氣溫。以表達不同時段氣溫的變化特點。氣象部門每天02時、08時、14時、20時(北京時)。
每隔6小時進行一次觀測或者02時、05時、08時、11時、14時、17時、20時、23時每隔3小時進行氣溫觀測。為了特殊需要(如航空),甚至進行間隔1小時、半小時的氣象觀測。
①某日平均氣溫:某一天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的平均值。
②某月平均氣溫:某一月的多日平均氣溫的平均值。
③某年平均氣溫:將某年的多日平均氣溫(或多月平均氣溫)的平均值。
E. 為什麼一年四季氣溫會變化
決定性的條件是地球必須斜著繞太陽轉;如果地球是垂直的繞太陽旋轉的話,太陽光線將永遠直射在地球的赤道附近,而其他地方的地平面與太陽光線的夾角也永遠不變,地球上將不會有四季的變化.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當地球公轉到3月21日左右的位置時,陽光直射在赤道上,這時北半球的陽光是斜射的,正是春季,南半球此時正是秋季.當地球轉到6月22日左右的位置時,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北半球便進入了夏季,而南半球正是冬季.9月23日左右時,陽光又直射到赤道上,北半球進入秋季,南半球轉為春季.當地球轉到12月22日左右的位置時,陽光直射到南回歸線上,北半球進入冬季,而南半球則進入夏季.接下來就進入了新的一年,新一輪的四季交替又要開始了.
F. 為什麼心情會跟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呢
30%的人對天氣的變化有感覺
■女性比男性對天氣的變化更敏感
■年齡越大心情越容易受到天氣的影響
■生活在熱帶的人易怒,寒帶是抑鬱症的高發區……
「氣象病」正在走近你
如果今天陽光燦爛、空氣濕潤、和風飄飄,你就會覺得精神振奮、心情舒暢吧?如果一連遭遇十幾天的陰雨,你是否會感到莫名的郁悶?對這種心情的變化,我們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多愁善感。因為科學家已發現,在氣候特別寒冷的地帶,人們在冬天的情緒會明顯憂郁、低落,而導致情緒低落的主要原因則為缺乏陽光。同時,還會出現容易疲勞,過多睡眠,喜歡吃大量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等情況。
一個人性格的形成,與他所生活地區的氣候有直接關系———長期生活在熱帶的人,性格暴躁比較易怒。緯度高的寒帶,氣候寒冷、陽光變得稀有,是抑鬱症的高發區。氣候濕潤、萬物生機盎然的水鄉,人會多情、反應機敏。而草原上的牧民為人豪爽、山區的人性格率直。
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份資料表明,1982-1983年的厄爾尼諾現象使全球大約10萬人患上了抑鬱症,精神病的發病率上升38%,交通事故也至少增加了5000次以上,究其原因,是全球氣候異常和天氣災難超過了一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精神治療專家發現,人的情緒或多或少地會受到天氣的影響。如果一個人對天氣變化,特別是壞天氣的刺激反應強烈,表現出種種不適症狀:疲倦、身體虛弱、健忘、眼冒金星、神經過敏、情緒低落、工作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降低、睡眠不好、偏頭痛、注意力不集中、恐懼、冒汗、寒戰、沒有食慾、尿頻、感覺器官障礙、腸胃功能紊亂、神經質、易激動、心跳加快、暈倒、痙攣、骨頭疼痛、脊柱錯位以及手術刀疤疼痛等等。那麼他就可能得了「氣象病」。
其實,在經濟困難或戰爭期間,人們對天氣感覺性的抱怨普遍比較少,而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卻呈增加趨勢。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天氣不很穩定,另一方面也可能歸因於我們的現代生活方式——各種各樣的身體和精神負擔、緊張狀態、睡眠和飲食習慣、煙酒消費、沒有休養價值的度假、快速的工作節奏。這些因素使得環境壓力增加,並使我們對自然影響的適應能力降低。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現代社會的文明病:氣象病。有資料顯示,這種病在發達國家約占總人口的50%-70%。
決定對天氣敏感度的5個因素
一、性別———女性更敏感
女性對氣象的變化更明顯,她們比男性更常抱怨由於天氣而引起的身體不適。調查發現,男女對天氣感覺的差別在幾乎所有年齡組都存在。這種差別隨年齡增加而增加,到婦女進入更年期時達到極大。60歲以後男女的反應差別又相應地變小了。
對於女性來說,最大的差別在於疲倦、神經質、睡眠、血液循環和植物神經紊亂、頭痛、情緒壓抑以及恐懼。總的來說,女性比男性對天氣的變化更敏感,反應強度更大。
二、年齡———中年人的反應最強烈
年齡是決定天氣變化強度的最重要的因素。即使嬰兒和小孩也受到天氣的影響。他們對氣象因子的反應主要表現為情緒不佳、躁動不安、啼哭不已、愛吵架、疲倦、沒興趣玩耍、睡眠不好、拉肚子、嘔吐和沒有食慾等症狀。
有資料顯示,人對天氣敏感度在一生中的前20年呈增加趨勢。中年人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對天氣變化有明顯感覺,女性到了更年期,大約有一半的人會抱怨天氣的影響。但到了60歲以後,對天氣變化敏感的頻率又開始下降到30%-50%之間。三、體質———一個尚在深入研究的方向
面對天氣變化反應的強弱,應該與人的氣質及體液有關。雖然至今人們仍然認為體質類型和天氣的關系尚不確定,但過去幾十年人們不斷嘗試發展一門主要建立在體質類型基礎上並可應用於精神病學的生物氣象類型學。
四、個性———怯懦的人要特別注意
假如你發覺自己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悲觀厭世、自我否定、易怒、易激動、害羞、有人際交往困難、怯場、容易沮喪,你對天氣變化的感覺往往比他人更強烈。
五、社會層次———處於「兩頭」的階層懼怕天氣變化
社會精英們和窮困潦倒一族都要小心了,因為這一高一低、處於社會兩頭的階層,最容易受到天氣影響,而中間階層人士受到的影響最小。在出現不利天氣的情況下,上層人士往往會有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心臟和血液循環系統疾病、疼痛感加強以及常見的不想工作等症狀。底層人士常感覺到疲倦、精疲力竭、心臟和循環系統紊亂以及風濕病和斷骨痛等症狀。而中間階層人士更容易抱怨疲倦和工作中出錯。
天氣能影響你到幾度
專家認為,當寒潮襲擊,或台風過境,或氣溫忽降忽升,或出現大風、大霧、陰雨天氣等,如在健康人身上出現情緒抑鬱,乏力身困、失眠易醒、頭痛、易激動、焦慮、食慾不振等症狀,卻查不出其他原因,而且每當天氣變化時,都出現類似的症狀,那麼「氣象病」基本可以確診。
但不同的人對天氣變化的本能反應是大不一樣的,根據不同的反應,專家將人分成三種人。
一、輕度———輕微波動型
這種人在天氣有變化時,沒有感覺到痛苦,但他們的情緒和健康狀況卻會有波動。
二、中度———不穩定型
這種人的植物神經系統不夠穩定,他們比第一種類型的人對壞天氣的刺激反應更強烈,也更早。在天氣驟變時他們會感覺到頭痛和睡不好,還會感到疲倦、情緒不好並變得易於激動;可能還無法集中注意力;只喝少量的酒也會在酒後有反應;開車時也會表現出反應比平時遲鈍。據調查,大約有60%的人覺得自己屬於這種類型。即使按十分嚴格的生物氣候學標准衡量,每三個人中也有一個人是屬於此種類型的。
三、重度———敏感型
這種類型的人通常是一些病人,他們可能患心血管疾病、風濕性關節炎或者曾經受過傷如骨折等等。當天氣突然變冷或變熱時,他們可能會感到傷口疼痛或者慢性病加重。
相關鏈接:
天氣對人的影響
1.濕熱天氣會影響人反應的准確性。人的反應性在6月份最好,12月份最差。所以,冬季交通事故率一般較高。
2.氣溫在18℃時,人腦思維最為敏捷;35℃以上人腦會感到疲勞;溫度低雖使人腦清醒,但用腦效率並不理想。
3.氣壓、氣溫、濕度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均不大的平穩氣候有利於人的長壽。因為年齡越大,對氣候變化的敏感度就越高。
4.空氣最新鮮的時間不是早晨。而且恰恰相反,早晨、傍晚和晚上空氣污染最為嚴重,其中晚七點和早七點為最高峰。一年之中,夏秋季空氣最新鮮,春冬的頭一兩個月空氣污染最重;在一天當中,中午下午空氣較新鮮清潔。
G. 為什麼天氣會變化
天氣過程就是一定地區的天氣現象隨時間的變化過程。各種天氣系統都具有一定的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而且各種尺度系統間相互交織、相互作用。
許多天氣系統的組合,構成大范圍的天氣形勢,構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氣環流。天氣系統總是處在不斷新生、發展和消亡過程中,在不同發展階段有著其相對應的天氣現象分布。
天氣是指某一個地區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而天氣現象則是指發生在大氣中的各種自然現象,即某瞬時內大氣中各種氣象要素(如氣溫、氣壓、濕度、風、雲、霧、雨、閃、雪、霜、雷、雹、霾等)空間分布的綜合表現。
(7)為什麼隨著時間變化氣溫會變化擴展閱讀:
天氣預報,是應用大氣變化的規律,根據當前及近期的天氣形勢,對某一地未來一定時期內的天氣狀況進行預測。它是根據對衛星雲圖和天氣圖的分析,結合有關氣象資料、地形和季節特點、群眾經驗等綜合研究後作出的。
如我國中央氣象台的衛星雲圖,就是我國製造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攝取的。利用衛星雲圖照片進行分析,能提高天氣預報的准確率。天氣預報就時效的長短通常分為三種:短期天氣預報(2~3天)、中期天氣預報(4~9天),長期天氣預報(10~15天以上)。
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是一個地區或城市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陰晴雨雪、最高最低氣溫、風向和風力及特殊的災害性天氣。就中國而言,氣象台准確預報寒潮、台風、暴雨等自然災害出現的位置和強度,就可以直接為工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服務。
天氣預報是根據氣象觀測資料,應用天氣學、動力氣象學、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對某區域或某地點未來一定時段的天氣狀況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預測。它是大氣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目標。對人們生活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