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什麼晚上打更睡覺
❶ 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
說起古人的「夜生活」,哪怕放在情節天馬行空的古裝劇里,「深夜打更」都是常見一景:常常都是古城裡街巷空盪盪的深夜整點,敲著梆子(打更用的響器)的更夫穿行而過,然後帶出多少「月黑風高」下的故事。
而放在真實的歷史上,「更夫深夜打更」這事兒,更是極有講究:要從「戍時」(晚上八點)開始,每隔兩個小時敲梆子鑼鼓報時,整夜從「定更」(晚八點)到「五更」(凌晨四點),一共要敲六次。如此操作,也就好些歷史票友們奇怪:大晚上的睡覺不好嗎?古人幹嘛要鬧這動靜?
但事實上,這「動靜」在古代,真是無比重要。首先一個重要作用,當然就是報時。
在這種情況下,古代防備火災的最重要「防火牆」,就是打更。
古代的火災火情,絕大多數都發生在深夜時,一旦不慎走火,第一時間救火不及時,一場大火就無可挽回。在這種情況下,打更就成了最好的監控。特別是明清年間,隨著古人防火意識的提高,城市裡人口稠密處,每十家就要置辦大水桶,還要准備「火鉤」「雲梯」等裝備,一旦有火情,保障就要第一時間組織人力救火,盡可能實現「快速反應」。而這一切,首先就要有賴於「打更」的更夫們,能夠及時發現火情。
所以,到了明清年間,中國古代大城市裡「喊火燭」的制度就成熟起來,每個城市設立「三十家牌」,各戶輪流出人充當更夫,除了「打更」更要「查火」,每天的「一更天」和「五更天」,「更夫」們都要挨家挨戶,分片兒「清查火」,即檢查防火情況。「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也就成了更夫們的「流行語」。說實話,別看古代火災的烈度觸目驚心,但那些繁榮發展的古代城市,真有這些更夫們「防火」的功勞。
多少古人生活的艱難與演變,更夫深夜打更的身影,都已濃縮。
❷ 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
提到打更這一件事情,相信大家在古裝劇中沒少看到和聽到吧,一個人或者是二個人傳來敲鑼聲,而且口裡喊話「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可能許多人心裡有疑問了,為什麼古代晚上要打更呢?晚上人都睡著了,打更不就是把人給吵醒了嗎?
當然到了後來打更就演變成了一種職業工作,而且報酬也是相當的高。最主要的還是打更的人會在特殊的時間段或者是有特殊情況發生的時候人們會對他們產生一種依賴性,深夜傳信跑腿的事情也是時有發生。比如哪一家孩子生病了需要請大夫看病,那主人家就可以找打更的人跑腿請人,然後打更的人就可以從中取得一筆不少的收入。
❸ 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
更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由此產生了一種巡夜的職業——更夫,更夫也俗稱打更的。綜合一下,古時更夫晚上打更的主要作用是:報時!
兼具防火防盜防老王!
所以在古代,打更是非常有必要的!
❹ 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
除了報時、驅鬼外,打更還兼備巡邏作用,提醒居民注意提高警愓,防火防盜和防止意外發生;而春秋時代魯國擊柝使它的鄰國聽聞而來相互保衛,讓打更聲成為了更進一步的聯防工具。
另外,打更人中也不乏有名人物,孫中山先生的父親就曾擔任過打更一職,在孫中山南洋紀念館里,至今還保存著其父打更的物品,不由讓人引發多少打更的思緒。
❺ 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打更的作用是什麼
我們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總是看到古裝電視劇晚上,有一個人拿著鑼鼓,大聲的叫喊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那麼這個人做的是什麼工作呢?這個工作的目的是什麼呢?
最後一個作用就是這句話本身的含義,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古代沒有電燈,都是用著蠟燭,而且那時候的房屋結構都是木質結構,如果一不小心打翻了會導致整個房屋失火,同時當時很多連在一起,一旦發生火災,影響到的將會是這片地區!所以打更人說這話是為了提醒大家!而且他們還可以在看到小的火災的時候起到一個預警的作用,一般小火災他們都是自己搞定,自己搞定不了大聲的敲鑼打鼓來叫其他人一起解決!雖然我們現在看來打更人沒什麼用,但是在古代打更人制度是一個非常正確的制度!
❻ 古代晚上為何要打更有什麼打更文化
一、打更是為了報時在古代,生產力比較低下,科技還不象現在這么發達,沒有鍾表之類的報時物件,沒有現代化報時的工具。人們缺乏精確的報時手段,晚上報時就幾乎全靠打更的了,包括很多農村和城鎮都有打更的,打更者算是應實際需求衍生出來的職業。
再有,那時的人們生活比較單純和單調,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也沒有什麼娛樂活動,不象現在的晚間活動。人們一聽到打更的聲音,便知道了時間節點,按時間按慣例該做什麼,因此那時過的就是一種按部就班的平靜生活。
還有,我國打更文化源遠流長,打更起源於巫術,打更即為了驅鬼,只有受人尊敬的巫師才有資格打更,我們看到在一些文學作品中還保留了打更驅鬼的習俗,當然這也屬封建迷信。
後來,隨著時間推移,解放後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人們對時間的要求遠非打更可以滿足。再後來,鍾表逐漸開始普及,自然而然地,人們對更夫的依賴就開始慢慢減弱了,打更這門古老的職業逐漸消失殆盡了。
其實,我們還很懷念那種質朴而簡約的打更文化,只是時代進步了,高科技代替了人工,社會進步同時,受時代局限的文化也就消失了。
這樣,一個地區只需要維護一套計時設備,通過打更實現時間共享,這也是古代科技不發達時的一種信息廣播平台吧。
這也從側面體現了夜間更夫職業的辛苦,要確定時間,又要打更報時,其實還要兼有保安和巡邏的職責,可以說職責還是多啊。
還有,不管天氣如何,打更人常年如一日地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但是收入卻很微博,而且一遇到險情,打更人自然是首當其沖的,危險系數相當高。畢竟是在夜晚值班,什麼危險都有可能首先碰到,所以這樣的危險性職業還是頗讓人覺得心酸和不易的。
所以,打更職業被人們認為是高尚的,但古人有時也會拿打更職業來開涮,俗語「打更人睡覺-做事不當事」就是例證。還有句話叫做「落手打三更「,落手是一更天,意思是將一更天打成了三更天,就是搞錯了。
總結總之,打更的主要作用是為了報時,為古時的人們夜晚帶來便利,巡邏和保安的作用倒在其次。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鍾表的應用及普及,打更這個職業就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了。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侵則刪)
❼ 打更是古代人習俗,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
打更作為古代中國民間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最早起源於古代的原始巫術,主要起到驅鬼的作用,據說當時只有比較受人尊敬的巫師才有資格來打。只不過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成為一種夜間職業——打更。
古時候一夜分為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所以每隔兩小時,打更的就會報一下時間。晚上19點-21點為戌時一更,打更人說的是:天乾物燥,小心火燭;21點-23點為亥時二更,打更人說的是:關門關窗,防偷防盜;23點-1點為子時三更,打更人說的是:平安無事;1點-3點為丑時四更,打更人說的是:天寒地凍;3點-5點為寅時五更,打更人說的是:早睡早起,保重身體。通常只要不是在冬天,五更天天就已經亮了,這時候不少人也慢慢開始起來了。
❽ 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
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經常能夠發現古時候有人專門遊走在街巷之間,咚咚咚的敲著鑼,然後吆喝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這種行為就是古代的打更。首先打更是為了准確的掌握時間,古時候是沒有鍾表的。
我們先了解下古代更夫
古代的更夫十分辛苦,晚上不能睡覺,而要守著滴漏(一種記時的東西)或燃香(也是計時的東西),才能掌握准確的時間。打更的職業雖然高尚,但似乎古人有時也常拿打更的開涮,有句俗話叫「打更人睡覺——做事不當事」就是明證。還有句話叫「落手打三更」,意思是一更天打成了三更天,指搞錯了。
因為古代無論是做飯,取暖和照明都是使用的明火,而那時房屋的結構都是用木頭做的,所以一旦發生了火災那後果不堪設想。所以要第一時間控制住險情,打更的人就顯得極為重要。
另外小偷都是晚上行動,打更人的定點巡邏就可以震懾住小偷,讓小偷不能為所欲為。如果遇到歹徒或者土匪打更就能直接跑到衙門報信,衙門官兵隨即就能來抓土匪了,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夜間有人生病,因為宵禁不能出門,這個時候就可以讓打更的人去葯店或者請大夫來給他們治病。
打更人中也不乏有名人物,如孫中山先生的父親就參曾經是打更的,可他卻培養出孫中山這樣傑出的人物。在孫中山南洋紀念館里,至今還保存著其父打更的物品,不由讓人引發多少打更的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