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太極渾圓樁為什麼時間越站越短
① 為什麼站樁時間短
站樁時間的多少不是一個靜止不動的課題,它是因人而異的。年輕人可以一天站樁八小時左右,至於更多,而中年人則慢慢遞減,老年人則更少了。而且,對於不同體質的人、不同病種的人,對於靜樁前後的動功時間要求也不一樣。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但是,不管你是中青年,或者是中老年(體弱年高在七十幾歲以上者可以除外),都要求在站樁學習後不久就要漸漸達到一次二小時左右,一天有兩到三次為好。如果時間緊,可以改為一天兩次,共站三四小時,但至少有一次必須達到兩小時以上。老年人在站了一段時間的中火燒後,再減為小火,這樣的效果更好。
為什麼必須如此?這是因為我們的身體情況決定了我們,必須一次站滿二小時才能慢慢出現我們期望的效果。初學者的周天運行是差的,經絡不通暢,神經末梢遲鈍,血管也堵塞,每個站樁者學習的初期,肯定只有手指發熱、手掌發脹那麼一點感覺,如果你還是一次站二十分鍾到一個小時,那麼,你的那壺水 就永遠是一兩個小燈頭在燒,不知何時才有沸騰的跡象。你的周天通暢都是很難做到的。所以,你在慢慢習慣站樁後,就應該做到一次站滿兩小時,讓微火變成中火。盡管你站的時候全是思想開小差,也總有入靜片刻之時,也會有一點意念進入你的周天運行之中。
我們可以這樣來設計你的站樁:你從開始站樁時算起,半小時之後,你才總算慢慢站住了,不會老想著移動腳步了。也是這時,你才算走入靜態了。如此再深入,到了一小時左右,你會有異樣的感覺了。用一個比喻來說,一小時後,你的那幕戲才開始拉開大幕,全面演奏才開始了。你繼續站下去,慢慢達到二小時了,或許初期不會有太多感覺,但是若干個月或若干個年頭後,你就會感覺站到兩小時左右,那幕戲開始出現高潮了。這時,身體內慢慢出現了這種或那種反應,比如這里癢,那裡痛,這里脹,那裡想放屁。而且解大便開始出現順暢,而且漸漸想喝水,飯量大增等等。有的人的皮膚表面出現了一片片極癢的紅皰,類似風疹;有的人開始出現全身大汗;有的人甚至出現局部潰瘍、膿破出,還有的人甚至出現胃表的辟穀現象…………
② 站樁後身體的各種反應
站樁,疏通經絡,暢通氣血,溫養肌肉,鍛煉精神。
不正常的胖,可以練瘦,不正常瘦可以練胖,有病調病,無病強身。
站樁拉筋能夠治病,原理也在於整脊,把脊柱的位置和狀態調整好之後,內臟的病自動就好了。
一般人無論行住坐卧,很多重量都是壓在脊柱上的,所以脊柱(特別是腰椎和頸椎)容易出問題。
通過站樁,周身松透,將脊柱不正確的壓力卸掉,把脊柱充分的舒展,並且讓它松沉下來,身體完全松下來,內臟的運動就活躍了,內氣就開始恢復。
不信的話,我們可以看小孩,小孩的脊柱是直的,肌肉都是很松,肚子是圓鼓鼓的,很飽滿,整個身體都是圓呼呼的,這是人體處於健康狀態的表現。
我們通過站樁,練先天,返本能。人在12歲之前,陽氣沒有泄之前,是先天純陽的狀態,站樁的目的就是把身體內在的先天狀態給它練出來。
很多人對呼吸有些茫然,其實站樁時不用特別去管呼吸,練久了,練到位了,呼吸自然會變得長久而輕柔。
很多人的呼吸是粗重的,呼吸粗重說明人的煩惱習氣比較重。站樁將呼吸練得輕柔了,心也會變得清凈。
一般來講,站樁從短時間開始站,站到長時間,就是一開始先站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態站,站累就可以收了,慢慢的循序漸進,後來可以站半小時到40分鍾,初學者一般在站到40分鍾會進入樁態,再後來站到一小時。
越站身體會越放鬆,身體越放鬆你會感覺越舒服,到後來就會感覺到每天都要站一站,全身輕松。
站樁要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多站多得,少站少得,不站不得。
站樁百病療,生活更美好。送你兩張圖站樁圖
渾圓樁正、側面標准示範圖 (收藏版)
③ 為什麼站樁人越站越虛練養結合、動靜結合的重要性!
站樁能治病調理身體亞健康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前提是你得站一個正確的樁, 否則就是空談和白練,為什麼這么說呢?
最近很多網上的朋友咨詢我,說自己學練站樁有很多年了,身體疾病始終不見好轉,此外還發現身體竟然越站越虛了,站到最後還是無奈的選擇放棄了站樁,其實看到這里我覺得為他們挺惋惜的,但同時也為他們高興。
惋惜是因為沒有學到正真的養生樁,即使學到真正的養生樁,也不知道無論什麼養生樁都是「武火烹煉」疏通經絡,對身體元氣有一定的消耗,在加上沒有練習其他的功法作為配合輔助用「文火溫養」來為身體陪補元氣,所以久而久之身體感到越來越虛。
為他們高興是因為他們終於放棄站樁,終於認命了,終於認識到這樣練是不對的,那麼接下來我就把這個問題簡單的解釋一下吧。
首先我用一個現象做比喻:我們體內的經絡相當於皮管,體內的精氣相當於皮管裡面的水,人體大部分的疾病都是由精氣不足和經絡淤堵造成的,如果初期開始就站高強度的樁 (無論對、錯的養生站)讓自己大汗淋漓是會瞬間把身體裡面於堵的經絡沖開,你當時或者頭幾天會感覺效果很好,但這是建立在你消耗元氣、腎精為代價的基礎上取得的!
但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越站效果越差,因為你每次站完高強度的樁,消耗了大量的元氣、腎精後,沒有得到足夠的時間、合理的方法適時的補充和調養,就跟每次皮管雖然被撐大、撐圓了,但是皮管裡面由於缺少水的存在出現很多空隙,在長時間得不到補充的情況下,皮管仍然要回縮回去,這就又回到了經絡於堵的狀態了,所以長時間這么練,通過強行的耗能來疏通經絡也只是暫時讓身體舒服一下,我覺得沒有什麼好處,反而是對身體元氣、腎精的一種不合理的開采和浪費。
綜上所述我其實就簡單闡述總結兩點:
第一、站養生樁必須要站正確,正確了才能大大減少元氣、腎精的惡性消耗和浪費,但也千萬不要天真的認為正確的樁就不會出現消耗和浪費了,只不過相對與錯誤的樁來說,一個是拿了錢給你打折扣的辦事,另一個是拿了錢還不辦事的,相信大家能明白我這個比喻。
第二、在正確的站樁基礎上,需要循序漸進的練和養,在能量充足的情況下(身體不覺得特別疲勞),適當開始增加站樁的強度和運動量(強度和運動量是提高氣血運行的動力和壓力的保證),讓身體慢慢好轉並走向康復!
那麼最後在二點當中提到的養該如何做呢?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早睡早起,保證睡眠質量,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休息和自我恢復。
2、合理安排飲食,注意營養搭配。
3、站完樁以後可以練習中國道家養生當中的相關打坐方面的功法和動功,打坐方面比如真氣運行法、因是子靜坐法或者壹沐玄道家氣血運行七步功法等,動功方面比如回春功、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只有這樣才可以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身體越練越健康。
④ 習武站樁方法
主要有以下幾個基本要領
①預備姿勢
放鬆直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內扣10度左右;兩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內,身體中正,目視前方。
②起勢
掌心相對,兩臂向前緩緩抬至與肩平;翻掌向上,屈肘收手,經腰間帶脈處向後、向外,再向前畫弧;翻掌向下,兩臂略收回,置於體前,同時屈膝下蹲成馬步站樁式。
③站樁要領
兩腳與肩同寬;兩腳尖內扣10度左右;十趾抓地,但不要過分用力;屈膝下蹲,但膝不超過腳尖;收腹,提肛;圓襠,松腰;含胸拔背;虛領頂頸;舌抵上頜;目視前方;鼻尖和肚臍成垂直線(即鼻尖和肚臍的連線垂直於地面);百會和會陰成垂直線(即「百會」穴和「會陰」穴的連線垂直於地面);虛腋;沉肩墜肘;小臂和地面平行;兩小臂互相平行;中指和小臂成一直線;手掌呈瓦狀;手指呈梯形,拇指和食指呈鴨嘴形;上虛下實,面帶微笑,自然呼吸。馬步站樁時要做到三個不要:不要人靜,不要意守,不要把別的功法的概念加入本功法。一個強調:強調動作姿勢的准確。要做到三個穩:起勢穩,站樁穩,收功穩。
④要求
每次站樁的時間不宜少於30分鍾(初學者時間可以由短到長,循序漸進);架勢可隨著體力的增強而由高到低(在一定的范圍內,架勢越低,「體外反搏」的作用越強,「爆發力」越大)。
⑤ 站樁問題
渾圓樁源於中華傳統武術門派里的意拳(大成拳),為其築基養生樁法,以松靜自然為主。誠望習者「守平常、莫好奇」,認真訓練。站樁是形、意、氣、力互相聯系,互相制約、調整陰陽平衡的整體運動。形(姿勢)和意(意念渾圓樁活動)又是這一功法的根本,二者互為作用,不可偏廢,其訓練以形為體,以意為用,以靜為和。
站樁需遵守四容五要的原則,四容即:頭直、目正、神庄、氣(聲)靜;五要即:恭、慎、意、切、和。恭者神不散,慎如深淵臨,假借無窮意,精滿渾元身,虛無求實切,忽失中和均。
初習渾圓樁,首先應將整體間架安排正確,在虛靈挺拔的原則下進行由局部到整體的放鬆訓練,尤其是雙肩和胸部的放鬆更需時時注意。其要求是:頭直目正,氣靜息平,身端體正,松肩橫肘,腋下全虛,屈肘環抱,胸腹放鬆,腰背正直,膈肌放鬆,胸虛背圓,雙膝頂出,臀部如坐高椅,足趾抓地,足心涵空。整體要求是:松靜自然,虛靈挺拔,曲折玲瓏,渾圓一體。
渾圓樁動作簡單易煉,誠如王薌齋老先生所言:「養生樁,極容易,深追究,頭萬緒。」僅站好姿勢不動,一不調息,二不意守,三不周天循環。即不調整呼吸,不留意丹田,不搞大小周天。為保健養生治療某些慢性疾病,增長體質,使工作肌產生被動性的站樁練功,簡單易行,人人都可學會,效果良好,無副作用。站樁時間不做硬性規定,可隨身體狀況靈活的安排。站樁疲乏難奈時,功感大失,說明體內消耗大於補充,應改為坐、卧式,疲勞消失後再站。總之,要靈活、漸進地延長練功時間,不要超出身體的負擔。
站樁不要追求功感,要意念淡守,既不要忘記,也不要強想,「勿忘勿助」。體內起變化時自然會出現功感。
渾圓樁 - 入門
起式
身體正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這一點很重要,自己不易體會,要讓別人看你是否站得與肩同寬),腳尖向前,不允許有內外八字,全腳踏地,二肩與腳掌心一線,做到這點,足心就會有發熱或發麻的感覺。雙手自然下垂,雙眼目視前方。
起式的目的,一是凝神,做好練功的思想准備;二是體會氣血運行,從而進入站樁狀態。
站樁
雙手緩緩上提到胸前,雙手外拉而抱圓,兩腿自然平衡站立,既不外開,也不內扣,基本接近自然。姿勢要點如下:
脊柱正直,這是氣機發動的關鍵,必須做到。頭正,頦微內收。這是軀乾的要點。
兩手指尖相距一拳之遠,指尖相對,掌心向內,十指自然分開,手掌與胸距約30公分。雙手放在肚臍以上肩部以下的部位,具體可視個人的情況而定。手略高於肘,肩部要松,這是內力導於稍節的通道。內抱外撐,站到一定程度,自可體會深切。還要做到肘橫腕挺。這是上肢的要點。
站樁時呼吸自然,練功中要注意全身肌肉放鬆,心態平和,只有這樣站得才會輕松,站得長久。
註:土行孫樁式中雙手位置比較高,這是功夫到一定程度後所為,難度比較大,初學者可以將雙手位置放低點,只保持在肚臍以上即可。
收式
兩手合抱於丹田,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靜默二分鍾,默想全身氣機如百川歸海一樣流入丹田,丹田如同無底深淵,收藏無盡氣機。然後提肛收腹,二手往下一按,氣機收入丹田,就完成了收功。
註:丹田位置在肚臍與命門對應的小腹部內。
練功意念
剛開始練功不必要求意念,功到一定程度自然會有體會。初學樁功全身酸痛、疲勞,容易造成肌肉緊張,姿勢變形,所以在練功中時刻注意姿勢,要常留意放鬆全身肌肉。剛開始練功時可以考慮聽聽音樂,看看電視,以緩解練功帶來的枯燥和煩躁。隨著以後練功的深入,應該慢慢放棄聽音樂看電視,專心練功。
注意事項
1、不可以在電風扇下和空調房裡練功,易感風寒。
2、功後最少半小時內不可以接觸水(比如喝水、洗澡等等),也不可以大小便。所以最好是在功前喝水,大小便!
3、可以酒後站樁,不可以房事後站樁。煉功的人最好減少或者避免房事,功後想要有房事,間隔的時間越長越好,最好是4小時以後,否則容易短壽。
4、初習者應避免刮風、下雨、雷鳴時站樁。
5、有心臟病的人不可過度練習站樁,可嘗試減少每次站樁的時間而增加站樁的次數來過渡,積少成多。
6、感覺到胸悶、頭暈、身體疼痛者,應適度減少站樁時間或停止站樁,並尋找原因。
馬步站樁功
祖國醫學的經絡學說理論認為,經絡是人體內氣血運行的通路。經有路徑的意思,是縱行的干線 ;絡有網路的意思,是經的分支。它們遍布全身,內連五臟六腑,外達四肢百骸,溝通內外,聯系表裡,構成了一個完整、獨特的功能體系,使肌體內外上下統一協調,以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靈樞·經脈篇》說:「經脈者,所以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因此有「通則不痛,不通則痛」之說。馬步站樁功的機理,類似於「體外反搏」的原理,它通過調整和保持特定的「上虛下實」姿勢,以增加心臟氣血的迴流量和上身各部的氣血通量,有利於建立「側支循環」和改善微循環,使周身的經路暢通,氣血調和,陰陽平衡,從而達到防治「人老先從腿上老」,祛除疾病,健身益壽的目的。
馬步是大多數中國武術門派所採用的基本的樁功訓練,通過練習馬步主要是為了調節「精、氣、神」,完成對氣血的調節、精神的修養的訓練,鍛煉對意念和意識的控制。在蹲馬步的時候,常常要求要凝神靜氣,要呼吸自然,要蹲得深、平、穩,以練習喉、胸、腎等器官,並使腹部肌肉縮進,腿步肌肉緊張,以圖達到全身性的綜合訓練。這種樁功,由於是長時間的靜功,所以對於人體全身各器官是很好的鍛煉,通過這樣的鍛煉能夠有效的提升在劇烈運動時人體的反應能力。
馬步樁的修煉
馬步樁作為內外家都修煉的基本樁功,其練功方法基本一致。但不同的拳種,有以修身(練體能)為主和修心(以培養意念)為主的,大致可將其分為兩類。一是通過不斷增加練功時受力的強度,加大靜支撐力力度來增強內臟的功能,以及肌肉的力量和承受力。二是站樁時側重於意念和假想來增加功力。當然,這兩者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只是在練功時側重於哪一方面的問題,決不能將兩者分開來進行練習。
當然,由於練習此樁所追求的目的不同,故而其姿勢和意念的引導也是不一樣的。
若以增強體能為主,如演練套路、硬氣功、排打功、鐵布衫以及增加自身力量的鍛煉等,就要從不斷增強靜支撐力開始。不管馬步還是丁馬步,勢子都要由高到低,受力由弱到強,時間由短到長,通過靜支撐力的作用來達到內強外壯的目的。此練功方法多為以少林拳為代表的外家拳、硬氣功等功法採用,往往能練就超常的體能和不可思議的功夫。多為大馬步。
而以強身為出發點,增強體能,疏通經絡,培育內力,開發智慧為目的的,內家拳,氣功等,往往是小馬步。
馬步站樁功功法
以下馬步站樁的內容來自《少林內勁一指禪》教材,少林內勁一指禪80年代初曾經過國家體委專程考察,是一種優秀的鍛煉方法。其中的馬步站樁,要求不意守,不強求入靜,是實實在在的練功,不追求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不用假想來忽悠自己。體委和教委曾聯合向大專院校推廣。
預備姿勢:放鬆直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內扣10°左右;兩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內;身體中正,目視前方。
起勢:掌心相對,兩臂向前緩緩抬至與肩平;翻掌向上,屈肘收手,經腰間帶脈處向後、向外、再向前劃弧;翻掌向下,兩臂略收回,置於體前,同時屈膝下蹲成馬步站樁式。
站樁要領:
1.兩腳與肩同寬;
2.兩腳尖內扣10°左右;
3.十趾抓地,但不要過分用力;
4.屈膝下蹲,但膝不超過腳尖;
5.收腹、提肛;
6.圓檔、松腰、松胯;
7.含胸拔背;
8.虛領頂勁;
9.舌舐上齶;
10.目視前方;
11.鼻尖與肚臍的連線垂直於地面;
12.百會與會陰的連線垂直於地面;
13.虛腋;
14.沉肩墜肘;
15.前臂與地面平行;
16.兩前臂互相平行;
17.中指根部與前臂成一直線;
18.手掌成瓦狀;
19.手指成階梯形,拇指與食指成鴨嘴形;
20.上虛下實,面帶微笑,自然呼吸;
21.馬步站樁時要做到「三個不要」和「一個強調」:不要入靜;不要意守;不要將別的功法的概念加入本功法。強調動作姿勢的准確;
22.要做到三個穩:起勢穩;站樁穩;收功穩。
要求:每次站樁的時間不宜少於30分鍾(初學者時間可以由短到長,循序漸進);架勢可隨著體力的增強而由高到低(在一定的范圍內,架勢越低,「體外反搏」的作用越強,「爆發力」越大)。
⑥ 太極渾圓樁怎麼站
身體正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這一點很重要,自己不易體會,要讓別人看你是否站得與肩同寬),腳尖向前,不允許有內外八字,全腳踏地,二肩與腳掌心一線,做到這點,足心就會有發熱或發麻的感覺。雙手自然下垂,雙眼目視前方。
起式的目的,一是凝神,做好練功的思想准備;二是體會氣血運行,從而進入站樁狀態。
站樁
雙手緩緩上提到胸前,雙手外拉而抱圓,兩腿自然平衡站立,既不外開,也不內扣,基本接近自然。姿勢要點如下:
脊柱正直,這是氣機發動的關鍵,必須做到。頭正,頦微內收。這是軀乾的要點。
兩手指尖相距一拳之遠,指尖相對,掌心向內,十指自然分開,手掌與胸距約30公分。雙手放在肚臍以上肩部以下的部位,具體可視個人的情況而定。手略高於肘,肩部要松,這是內力導於稍節的通道。內抱外撐,站到一定程度,自可體會深切。還要做到肘橫腕挺。這是上肢的要點。
站樁時呼吸自然,練功中要注意全身肌肉放鬆,心態平和,只有這樣站得才會輕松,站得長久。
註:土行孫樁式中雙手位置比較高,這是功夫到一定程度後所為,難度比較大,初學者可以將雙手位置放低點,只保持在肚臍以上即可。
收式
兩手合抱於丹田,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靜默二分鍾,默想全身氣機如百川歸海一樣流入丹田,丹田如同無底深淵,收藏無盡氣機。然後提肛收腹,二手往下一按,氣機收入丹田,就完成了收功。
註:丹田位置在肚臍與命門對應的小腹部內。
練功意念
剛開始練功不必要求意念,功到一定程度自然會有體會。初學樁功全身酸痛、疲勞,容易造成肌肉緊張,姿勢變形,所以在練功中時刻注意姿勢,要常留意放鬆全身肌肉。剛開始練功時可以考慮聽聽音樂,看看電視,以緩解練功帶來的枯燥和煩躁。隨著以後練功的深入,應該慢慢放棄聽音樂看電視,專心練功。
注意事項
1、不可以在電風扇下和空調房裡練功,易感風寒。
2、功後最少半小時內不可以接觸水(比如喝水、洗澡等等),也不可以大小便。所以最好是在功前喝水,大小便!
3、不可以酒後站樁,不可以房事後站樁。練功的人最好減少或者避免房事,功後想要有房事,間隔的時間越長越好,最好是4小時以後,否則容易短壽。
4、初習者應避免刮風、下雨、雷鳴時站樁。
5、有心臟病的人不可過度練習站樁,可嘗試減少每次站樁的時間而增加站樁的次數來過渡,積少成多。
6、感覺到胸悶、頭暈、身體疼痛者,應適度減少站樁時間或停止站樁,並尋找原因。
原理作用
1、拉伸脊椎,練就龍骨。
從生理解剖圖來看,人的脊椎呈「S」型彎曲,這是人類長期直立行走而形成的生理彎曲,若想回歸祖先的力量、靈敏和速度,就要將之拉伸。站渾元樁時,兩髖內收,臀部下坐,下頷微收,同時頭頂似一線懸空,就可將脊柱拉伸。此時摸一下腰部脊椎,就會發現生理彎曲不見了。再摸一下頸椎,會有一根大筋挑起,此時的脊椎已成一條直線,我們稱之為「龍骨」。
練就「龍骨」,可以增強脊椎的柔韌性,使得上身與下身不會因腰椎的生理缺陷而產生斷層,從而使全身之力連為一體,局部發力即可引發全身之力,在武學中稱之為「渾身無處不彈簧」。用勁時可連綿不絕,武學中稱之為「渾元力」。
2、渾然一體,練就「六面渾元力」。
站渾元樁,並非是一站到底地站死樁,而應練就一身「六面渾元力」。當兩臂呈橢圓抱球狀時,肘部要有外擴之意,使得雙臂之間如同有一氣球向外撐的充實感,稱之為左右橫撐力;背有後靠之意,手臂有前伸之意,形成前後抵力,稱之為前後抵靠力,頷微收,頭略頂,兩髖回收,臀部下坐,形成上下拉伸之勢拉直脊椎,稱之為上下拉伸力。身體處於這六面之力的作用下,血氣運行的速度就會加快,自感渾身上下充實一體,收功後應神清氣爽,愉悅之情油然而生。
需注意的是,六面渾元之力並非肌肉收縮之力使然,它是全身筋骨拉伸與血氣運行結合自然產生之力,練習時全身應保持放鬆,不可有肌肉緊張感,用意不用力是訣竅。不過這松與不松,初學者最難把握,要勤加練習體悟之。
3、培元氣,通經絡,練就意氣合一。
氣的涵義頗廣,概括言之,一謂物質,一謂功能。以自然而論,宇宙間的萬物生長、發展與變化,都賴於氣的運動。以人體而言,氣既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又是臟腑生理活動的功能表現。人體之氣可分為「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先天之氣」即元氣,它生於先天精,藏於人體命門,是生長發育和各臟腑活動的啟動因素。「後天之氣」有宗氣,營氣、衛氣、臟腑之氣。宗氣是由自然界的大氣和經脾胃消化水谷所得精氣結合而成,具有推動心臟行血、肺臟敷布的作用;營氣來源於水谷精微,行於脈中,具有營養周身,化生血液的作用;衛氣來源於腎臟,布於體表,具有固陽於內,抵禦衛外的作用;臟腑之氣,稟賦於先天之氣,又賴於後天水谷精微的營養而發揮各臟腑的自身功能。元氣充沛,則後天之氣得以資助,從而臟腑協調,身心健康。在練習渾元樁時,腎中之精即先天之精受到後天之精的榮養,元精益固,元氣自充,從而起到培補元氣的作用,這個過程也被稱之為「煉精化氣」。
經絡是人體內經脈和絡脈的統稱,它遍布人體全身,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渾元樁的練習可以調和人體經絡的氣血,起到通經活絡的作用。當功夫練到一定程度之後,可以通過「心息相依,以意領氣」的鍛煉,隨心所欲地「意到氣到」某個部位或臟腑,從而練就「意氣合一」。
4、拉筋伸骨,增加全身生理活動范圍。
在技擊中,若要動作到位,勁道順暢,須有良好的身體柔韌性作基礎,這樣在做技術動作和發勁時才不會感到肌肉和韌帶的阻礙。渾元樁獨特的姿勢使全身的肌筋都因骨骼的伸展而被拉伸,無形中鍛煉了全身的柔韌性,增加了肌肉、韌帶和關節的生理活動范圍。在搏鬥中常能在普通人的生理活動極限中發出力道反擊對手。
5、上虛下實,穩固下盤。
渾元樁要求練習者上虛下實,即上元(肚臍以上)輕虛,下元充實。練功時姿勢的重心要放在臍下,此時身體才能穩如泰山,舒適自然。氣息要求氣沉丹田,從而使下元真氣得到充實。待日久功深,下盤會隨元氣充足而逐漸穩固,最終產生落地生根的功效
⑦ 渾圓樁功演練法
太極樁功,也有人叫“ 太極拳 站樁”,是我國 武術 的一項重要基本功。下面就是我整理的:渾圓樁功演練法。供您閱讀!
渾圓樁功演練法
武術界常說:“練拳不練功,老來一場空”,又曰:“練拳無樁步,房屋無頂柱”,這些話形象地指出了樁功的重要性。練拳不練樁功,就像宏偉的土木建築沒有牢固的地基一樣。所以練習太極拳的人們除練拳之外,再加上練習樁功,進步就會更快。
渾圓樁功演練法(一)姿勢
第一勢,開始站立姿勢同無極樁,然後重心右移,繼們提起左腳向左外跨半步,兩腳平行站立,比肩寬,兩腿屈膝略蹲,要求頭頂要平,頸要自然豎直,腰脊正直,上體保持與地面垂直,松肩、松腰、松胯、塌腰。
渾圓樁功演練法
第二勢,接上勢,待左腳踏地時,兩手由兩側分開,繼而向中間合攏,墜肘後肘比肩略低些,做環抱大樹狀。兩手指均勻張開、微彎,如半握球狀,兩掌心向內,手指相對,距離30厘米左石,兩眼自然睜開或閉目均可。如睜開可平視,遠眺一固定目標,閉目則意識守固丹田。
渾圓樁功演練法(二)對身體各部分的要球
1.樁功調整。渾圓樁可以高、中、低三種身法演練,如老弱有病者,可練習高身法,時間上可先短漸而長。年輕體壯者可先高身法,後中身法,再低身法演練。初練時能堅持幾分鍾就行,然後逐漸增加練習時間,最好是開始先10~15分鍾,然後增至30~40分鍾,收效較好。
一般來講,剛練習和練習兩周後,大小腿會出現酸、脹、痛的感覺,有時還會出現輕微顫動。這些細微顫動,用手撫摸或仔細觀察腿部肌肉,才能發覺出來。繼續站下去,在中身法或低身法練習中則顫抖即很明顯。大腿上的肌肉會呈現山有節奏的抖動,整個身體也會隨之有節奏地上下抖動。此時身法可略升高,然後再降低。只要堅持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跳動,肌肉的耐勞能力和控制力增強後,跳動會變細微或停止。如再繼續站下去,又可能會跳動,循環復始。
2.升降法。所謂升降即是上下起伏之意,在站樁時隨著呼吸,身體進行起伏。如高身法時,先慢慢地吸一口氣,然後在呼吸時隨著漸漸下蹲,直至臀部與膝蓋平衡為止。吸氣時要慢慢隨身體同步而上,舌尖頂仕上肥,將氣由足跟拔起順後腿而上,然後經任脈、鵲橋、督脈、尾閭關順脊逆行而上,通玉枕達百合。在身體站立氣達百會的一瞬間,意念和內勁在督脈終端與任脈始端融匯貫通,將舌尖放下咽一口氣,隨津液下注,通過中丹,注入下丹田。再隨著細微慢長的呼氣和身體同步向下蹲,氣隨兩腿內側下降達於湧泉,周而復始。
渾圓樁功演練法(三)呼吸
呼吸對樁功有一定的影響。樁功實質上是一種靜力緊張性鍛煉法,但靜止是相對的。人體的重心,不像物體那麼固定,而是依血液循環、呼吸和消化過程而移動,隨時會產生一定的變化。吸氣和呼氣,對站樁影響較大。因而,站樁時身體的重心在一定范圍內,經常不斷地向各個方向微微擺動,這是練習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渾圓樁功演練歌訣如下:
一升一降領氣轉,風吹欲倒身搖擺。
身如乘舟入大海,升如起飛落如雁。
上虛下實足抓地,遍體常有輕松感。
⑧ 為什麼站樁時間越站越短
毅力不足。
⑨ 渾圓樁 怎麼練需要注意什麼希望各位解答
看你是要養生還要技擊了。
如果是養生,那麼要放鬆,不要跑神,也不要什麼也不想,這都不對的。保持在一個境界上,就象是坐禪似的。你知道周圍的一切,但是又不去管他是什麼結果。
如果是技擊,要在放鬆的基礎上,有一些緊張感。其實很多文章都有介紹,想像人來進攻你,你做各種動作反擊。不過有兩個問題,第一你需要一定的經驗,否則你想出來的東西是不合理的,真打起來,這些動作會下意識做出來,被會打的。第二個問題,不要一緊張就僵了,那就白站了。
我個人建議看一下南懷謹的南禪七日,雖然不是教武功的,但是要求是差不多的。
其它的方面,在各地方很容易找到,不用說太多的。
我給你轉一篇文章,你看看,是寫的比較好的。
撐三抱七意思是強調抱、收的意念,是蓄力的過程。當抱樁日久,雙臂會產生磁場互斥感,就是當你想著抱的時候,會感到有一種向外撐、漲的感覺,越抱越撐,如同兩塊磁鐵的同極離得越近就會越互相排斥。不要刻意衡量撐抱的分寸,是撐三抱七了,還是撐四抱六了,這樣就犯了鑽牛角尖的毛病。一般站一個月雙臂就會有感覺,這叫「得勁「。此後撐抱的分寸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再往下站就開始「摸勁「了。摸勁是用各種意念逐漸強化磁場感,變成實物感。如意想拉簧就真有彈性十足的感覺。想初步體會到實物感至少要三個月的樁。想練到除了站樁,行動坐卧走皆有感覺,要半年到一年,這時才能開始試力,否則做試力就是瞎比劃,一點用都沒有。當然這些是後話,已經超出了撐抱要領的范圍。
我曾遇到某人,是隨張洪濤學的,他說:做為初學者,要體認到一抱就感到懷里有東西,象個大球一樣,貼得很緊,脹得難受,想放也放不下,然而,這只是初步(和大成不同,是不要求意念的,只要把動作做對了)。進一步體認,就是要求整勁,在靜態中求得渾身整勁(稱為「六面分爭力」),之後在動態中求整。他說「抻筋撥骨」四字道盡了初學階段的內容,就是要把渾身的筋抻長(抻筋撥骨,這不正是形意拳所講的嗎!),抻長之法就是肌肉放鬆,但筋要挑起,但是一味地放鬆是練不出來的,必須該用力用力。須老師時時較正。此段話給黃志宇作個參考。
不要執著,送你十六個字:動靜無始,變化無端,虛虛實實,自然而然。我覺得自然這兩個字甚好,有了自然,便能求松求靜,因松靜是有不同層次的。
手上感覺比腿上強,這種現象完全正常。原因也很簡單:1.手臂比雙腿靈敏;2。腿上沒有加意念。初期階段可設想兩膝之間夾簧。日久,可感覺到抱的是一根氣柱,上面手抱,下面雙腿內側夾,而不止是手上的氣球。「全身無處不彈簧」這句話誰都知道,可很少有人理解。上面的方法就是這句話的應用。
有了這種感覺,和人推手時,對方能明顯感覺你雙臂沉重力量均整,不好對付。但這又只是實作的初級階段。因為你雙腿無感覺,不能走摩擦步,腳下無蹬勁,是頭重腳輕。
此時如果專注於氣在身內的運行,用意念加以引導,就是氣功。都是人練,方法又很相似,結果當然不會相差十萬八千里,沒什麼神密的。
「抻筋拔骨「沒有一定時日死也體會不到,死也不會相信。就這樣站著一動不動,也不下腰也不壓腿怎麼能抻筋拔骨?但這種現象是功夫上階段的關鍵,具體什麼體會,用語言描述起來要寫上千字。如果你聽到此說後,站樁時有意綳緊身體的某些部位想達到抻拔的目的就完全錯了,那是僵,是大忌。抻拔的感覺是一個必經的階段,不求也會來。站得時間越多來得越早,像長跑的極限點,跑得米數夠了,極限才會來,不能想剛出發時就盼著極限早點來。
其實意拳的練功方法一點也不神秘和深奧。只要實踐就好了。舉個例子。我的鄰居--54歲的老工人,從前什麼拳也不會,一身的病,快下崗了。聽說我在練意拳,就跟我一起活動活動。他只學了一個渾圓樁,天天站一個小時,堅持了一年,現在就連武警想搬動他都非常困難。
別去管什麼門戶之見,什麼保守不傳。傳給你一就學一,二就學二,足夠。難道各位有志青年還想當一代宗師,開武館為生不成,中國都入世了。多學點文化,練武就是一個愛好而已,切記!
對,就是松。沒有松什麼也不是。
松,不是放鬆這么簡單,包括肌肉鬆弛,關節韌帶抻開,氣血通暢,精神抖擻,意念飽滿。這就是「形松意緊「。
在松的前提下,會感到氣沿肢體各關節遊走,到哪裡打通哪裡,哪裡也會覺得抻得酸痛無比。特別是雙肩。有時站完樁,想用手撓撓頭,可整條胳膊都不聽使喚了,抬也抬不起來,抬起來了撓在頭上,手沒有一點知覺,好像胳膊不是自己的一樣,這就是抻肩時會出現的感覺。除了肩,還有背等。嗨,到時候感覺滿身亂竄,今天這兒抻,明天那痛,有得罪受呢!
我的師爺姚承光說過一句話「站樁一定要站透「,說得很精僻。這句話有好幾層意思:一、別浮躁。別管別人已經在練發力了還是實作了,你自己該站什麼就站什麼。二、站樁過程中的各種反應都要體驗到,體驗足。我們這有個小夥子,每次站十幾分鍾就下來了,然後一個人做各種試力,在別人眼前晃來晃去,弄得人家站樁的精神不能集中。搭起手來一點勁都沒有。別人說抻筋抻得疼,他還納悶呢「我怎麼就不疼呢?「,真是笑話,就他這樣站能抻筋才怪。
王薌齋的書里說,試力是最難的,此話不假。但你要是樁功扎實,行動坐卧身上都有感覺的話,會很自然而然的過渡到試力階段,一點也不難。而且怎麼比劃都是試力。意拳中的試力是從這些隨意的動作中摸索出來的容易上手的,對技擊有用的試力。我這個人就是羅嗦,一說就跑題,又說到試力上了。
首先,「肘不離肋」是實戰中用下垂的雙肘隨時注意保護肋部不受攻擊的要領,不是用在站樁中的。
其次,說說肩肘的問題。肘到底抬多高。是肘尖斜向下,還是和雙肩幾乎平行?你看王選傑和姚宗勛這兩個代表人物的拳照都是不一樣的。我的結論是:因人而異,因時而定。
其實每個有此疑問的人在產生問題時異已經有了答案了。「我抬得高一點,就會覺得更容易累,更不容易松,放下來一點就會好一點。「這是你心理的話,也是答案。要知道,雙肘每抬高一厘米,雙手每前伸一厘米,在站一個小時的前提下,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在初期階段,你的目標是松,從這個目標出發,不妨雙肘先低一點,雙手離胸前近一點。等你抗過雙肩三角肌的疲勞極限,站一次樁不覺得有多累了,再把肘抬起來一點,手前伸一點,就像前面帖子說的大方一點,不要站得小家子氣。所以說,這些完全是因人的體能而異,因你練功的時日而異,不必拘泥的。
我這么一說,你可能就明白了,為什麼看先輩的拳照姿勢各不相同。他們年齡不同,功力不同,姿勢能一樣嗎。復雜嗎?一點也不!其實讓你照一張站樁的照片,你會不會想把姿勢做得「標准」一點,可是你每次站到最後累得手都快抬不起來了,和照片的姿勢一定是兩碼事了,因為你照像時不是站了一個多小時後照的呀,你是精力充沛時照的呀。我要是看了你的照片學,再去站是不是也會糊塗?
再往深了說,王薌齋不是說過「不求形駭似,但求神意足」嗎?不就是這個意思嗎?你不在意念上下功夫老是瞧自己姿勢不順眼,不正違背了這條宗旨嗎?這些前輩的話不能只掛在嘴邊上不練到身上呀。
那姿勢到底應該怎麼樣?還是王薌齋的那些話:「前不。。。後不。。。上不過。。。下不過。。。如何如何「咳,你背得肯定比我熟,呵呵。
要我說,姿勢上最難的要領是「吊(懸)頂「。咱們每天學習工作玩電腦,老是弓著背向前抻著脖子,一付「大蝦」形像,想把下頜收回來,頭頂頂上去保持這個姿勢還真難。不良習慣不好改呀。而且不弔頂功夫會減一半呢,為什麼,我先不告訴你,嘻嘻。平時就多注意糾正啦!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這么看得起我,都向我提問,我真是受寵若驚。探討一下肩撐肘橫和沉肩墜肘的問題。好像大家對肩肘的問題特別集中。我的理解是肩的要求只要不聳肩和寒肩就好了。下面咱們做兩個小實驗: 1.雙臂自然前平舉,不要綳直,兩手心向下,留意一下你的肩和肘。再將兩肘左右向外向上微翻,再留意一下你的肩和肘。是不是在翻的過程中肩比原來聳起來了? 2.雙臂做抱球的樁姿,只不過兩肘垂直向下,肘尖距離兩肋很近。留意一下你的肩。再慢慢的將兩肘尖左右打開抬起到斜向下45度左右,體會到肩也同時撐開了嗎? 所以說肩撐肘橫和沉肩墜肘用現代的話說就是不要聳肩寒肩。做上面兩個小練習還可以體會到放鬆,不用力的感覺。把這種感覺帶到樁子里,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你說的出手和收手是指試力吧。動作是千變萬化的,有時也可以是手在下肘在上,比如做栽拳時,那怎麼要求墜肘呢,肘都翻上去了?其實只要肩松肘自然就好了。所以說不必拘泥,不要太在乎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內容是整體力,是一動無有不動,是節節貫通,僵硬的肩部是力量通透的阻礙。 站樁中要求肩撐肘橫可能是為了練出渾圓的棚勁吧。說實話,我的師傅沒要求我們肩撐肘橫,只要求肩松。就這樣師兄弟們各個棚勁都很大,一條胳膊可以擔起一個人來,他往上一挑你腳跟就離地了,是發是打隨人家便,就這一棚你就成了人家的掌中玩物了,哪有還手餘地。用招了嗎,什麼招都沒用。所以意拳講究無招無勢,隨心所欲。 抻筋拔骨是內氣充盈,在體內沖擊各關節韌帶肌肉的結果。所以練內家的都會有這個過程,甚至練一些氣功也會有。抻筋拔骨是站樁過程的副產品(沒有不好的意思),千萬不要有意去求它,有就有,沒有就沒有。就像你長期練雙杠,雙手磨出老繭。你能說你是為了磨出老繭才練雙杠的嗎? 「肩撐肘橫是為了增加頭部防護能力「我覺得是無稽之談。實戰中,保護頭部一靠雙臂雙手的格擋,二靠頭部的躲閃,你在那肩撐肘橫只能讓人家把你的腦袋當梨形球打。實戰是激烈的、現實的、殘酷的,一定要記住著三個特點。不能迷信學了某流派的拳法,就可以從容應敵,揮手之間分出勝負。那是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是成龍李連傑的動作電影。實戰是類似散打、拳擊的,說類似是因為有規則的限制,但也是很接近了。實戰的特點永遠是「快打慢「,「有力打無力「,就連太極拳也不例外。太極的「四兩撥千斤「是一句騙人的話,要麼他的拳勁比你大得多,要麼他的勁力變化比你快得多,都是符合上述規律。表面上的體格和年齡上的差異是蒙外行人的。從此角度出發,所以意拳吸收了拳擊的打法,拳擊是最好的最實戰的拳了,為什麼不為我所用呢?再加上意拳的整勁,威力何其大也!意拳的金龜出水試力就是練的搖擺躲閃,在晃動過程中保持整勁不散,重心不偏,並能隨時發力,這不就是拳擊嗎? 最簡單的,最直接的,最直指目的的,就是最好的。撐三抱七肩撐肘橫什麼的是為了練出內勁服務,不要在這些手段上徘徊,要時刻留心你的目的。太極拳為了練出內勁要盤上十年的架子,它的方法就是兜了個大圈子,走了彎路,效果也不好。王薌齋改革拳學的精髓就在這兒,把直指目的的、簡單的、直接的方法保留下來,並且豐富之。讓人少走彎路,每一步都直達目標。我們學拳也要體會他老人家的這個思想,並且把它作為衡量真偽好壞的標准
⑩ 站樁隨著時間長,越站越低,是怎麼回事
姿勢准確很重要。
初練站樁的,若是某一次站樁,時間長了身體會往下沉,越站越低,是缺乏腿勁,要加強鍛煉,站樁時要堅持住,保持一定高度不動,站樁姿勢准確堅持一定時間即可。
若是久練站樁的,有一定基礎了,越站越低是正常的,要逐步逐步放低,達到一定高低程度即可,不可過低,影響姿勢准確。
好了,祝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