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池塘時間久了會有水蛭
『壹』 水蛭是什麼物質變成的為什麼原來沒水蛭的水裡過段時間就會出現水蛭
水蛭又叫螞蝗,是自己繁衍出來的。
原來沒有水蛭的水裡出現了水蛭,可能是通過其它途徑進來的。
比如有鳥飛過,鳥的糞便中含有水蛭幼體,糞便掉入水中,導致水蛭的存在。
『貳』 魚塘有像水蛭一樣的蟲子怎麼辦
我覺得水蛭等水生動植物有時與魚類是同生共長的,正如稻田裡的雜草很難根除。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保持魚塘水質清潔,餌料充足,保證滿足魚類生長需要。
『叄』 水蛭發病有哪些原因
水蛭的生存能力與抗病能力相當強,只要按照科學的飼養方法去操作,在飼養過程中極少發生病害,但是如果飼養管理不當,也會造成水蛭疾病。那麼引起水蛭發病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水蛭發病的原因
1、溫度不穩定
溫度不穩定是指氣溫過低或晝夜溫差較大等,這樣都會使水蛭的抗病能力下降,造成水蛭不適應或患病。寒冷時未及時採取保護措施,如在倒春寒季節受凍,就會引起水蛭發病或死亡;炎熱時未採取降溫防暑措施,如水溫過高,太陽直接照射等,都會造成水蛭食慾減退,甚至死亡。
2、密度過大
水蛭的養殖密度,一般和外界溫度有關。溫度低時,密度可適當大些;溫度高時,密度可適當小些。而在實際養殖時,春季溫度偏低,密度應該大些,而由於是放種期,又不可能太大。夏季溫度偏高,養殖密度應當小二些,而由於水蛭大量繁殖,又顯得養殖水體不足。如果放養密度高於正常密度3 倍以上,必然造成水蛭活動空間相對減小,再加上餌料不足或分配不均,排泄物過多,有可能發生互相殘殺,或引起疾病的發生和蔓延。
3、水質惡化
隨著小水蛭逐漸長大,池中的排泄物不斷增多,再加上殘餌大量存積和氣溫的升高,或長期處在高溫季節,如果不及時換水,池水就會腐敗,嚴重時發黑發臭,有害病菌大量繁殖,極可能引發各種傳染性疾病。
4、營養不良
造成營養不良的原因:一是養殖密度過大,餌料分配不均,使弱者更弱,而逐漸消瘦,體質下降,感染疾病或死亡;異是餌料營養配比不合理,長期飼喂單一餌料,造成營養不良,抵抗能力下降;三是投餌不遵循“四定”的原則,水蛭時飢時飽,有時吃了腐敗變質的食物,也會造成發病或死亡。
水蛭常見病有哪些
1、乾枯病
在池塘四周岸邊的水蛭,由於環境濕度太小,溫度過高而引發此病。患病水蛭食慾不振,活動力差,消瘦無力,可見身體干癟、失水、萎縮、全身發黑。
防治方法:
①將病水蛭放入1%食鹽水中浸洗,每次10分鍾,每天2次。
②按每千克飼料拌入土黴素2~3克、酵母片2克作葯餌投喂,每天1次,連服6天。
③在池四周搭遮陽棚,水面養殖水葫蘆,池內多放些木板、樹枝、竹排等供水蛭棲息(經常灑水降溫、增濕)。
2、白點病
本病由原生動物多子小瓜蟲引起。病水蛭體表有白點泡狀物、小白斑,運動不靈活,游動時身體不能平衡,厭食。
防治方法:
①提高水溫至28℃以上,撒人0.2%食鹽。
②每立方米水體用2~5克亞甲基藍化水全池潑灑,連續潑灑2天,然後排除舊水並注入新水。
③每半個月按每立方米水體用漂白粉1~2克消毒池水作預防。
3、腸胃炎
本病是由於水蛭吃了難消化的食物或變質食物而引起的。病水蛭表現為食慾不振,懶於活動,肛門紅腫。
防治方法:
①每千克飼料拌入1~2克百炎凈或土黴素作葯餌投喂,每天1次,連服6天。
②堅持投餌“四定”原則,多喂鮮活餌料。
4、寄生蟲病
發病原因
是由於有一種原生動物單房簇蟲(Monocystis )的寄生而引起的。
症狀
患病的水蛭個體在身體腹部出現硬性腫塊,硬性腫塊有時呈對稱性排列。經解剖確定為貯精囊或精巢腫大。
防治方法
據分析,蚯蚓的雄性生殖腺內常有大量的單房簇蟲寄生,一旦發現後要注意消滅病原,以防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