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鸚鵡魚晚上躺著不動
㈠ 這條鸚鵡魚總是躺著怎麼回事
鸚鵡魚平躺著,這個說明鸚鵡魚生病了,有可能是因為鸚鵡魚患了魚體失衡症導致的。
其實魚鰾在魚的消化管和腎臟之間,是由結締組織和彈性纖維組成。起著沉浮作用,鰾有細管與食道相連接,調節鰾的大小而在水中浮沉。魚鰾失調症是鸚鵡魚疾病中比較常見的。發病的鸚鵡魚橫七豎八,或側卧,或倒立,甚至腹部朝上,浮於水中或沉入水底。在鸚鵡魚失鰾初期,魚兒輕敲缸壁,藉助缸壁鸚鵡魚還能轉過身子,急速地游動一段,但過不多久又會翻過身子來。
1、營養成分:現在市場上觀賞魚飼料品種豐富,組配非常精細,魚粉、蝦干無所不用其極。愛好者更是為了心愛的魚兒不惜重金購買高檔飼料。這些飼料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往往遠高於一般天然餌料。還有就是營養過於豐富的飼料,會導致鸚鵡魚過度肥胖,脂肪太多也會容易壓迫到魚鰾,從而造成失調。
2、飼料影響:有些魚友喂可鸚鵡魚吃不利於硝化的飼料,比如一些劣質的飼料,不利於化,容易造成腸阻塞。從而造成魚的腸道膨脹,使鸚鵡魚失去平衡,但和魚鰾沒有直接關系。
3、病毒侵染:有種彈狀的病毒會引起魚鰾上皮組織發炎變性,從而是魚體內積存大量體液,壓迫體腔管,造成魚鰾內的空氣無處可去,浮沉調節機能實效。發病的鸚鵡魚消瘦,體色發黑,反應遲鈍,頭朝下滾動。腹部膨脹,腹腔內有腹水,魚體表有瘀斑,常並發腸炎,而且會在一周左右死亡。
4、水溫變化:鸚鵡魚是熱帶魚,對於水溫的變化非常敏感,當急劇地改變水溫時,降低和升高均能刺激魚皮膚的神經末梢,從而引起內部器官活動的失調。這種鸚鵡魚失鰾發病的症狀是皮膚失去原有光澤,側卧在水面或水底,懶於游動。鸚鵡魚需要穩定的問題,因此換水的時候要注意水溫的調節。當水溫突然變化在3度以上時,極易引發鸚鵡魚失鰾、失衡的病狀。
5、體型因素:雖然體型因素並不是造成魚鰾失調症直接原因,但鸚鵡魚因為長的圓潤,相較於龍魚的體型短小很多,在正常的情況下加速游動也容易失去平衡。因此一旦魚鰾出毛病,更容易出現失衡的病狀。
鸚鵡魚失鰾治療:
對於得了鸚鵡魚失鰾的魚,需要單獨隔離飼養,或者用漂浮在水面的小網箱。水位不要過高,只要能夠沒過魚身即可。同時要注意溫度的調節和增氧設備的配備,溫度要在28、9度。並在水中加入千分之一的粗鹽,抑制水中病菌生長。並將水溫緩慢提高到30、1度以上。在患病期最好不要餵食,以免影響水質。
對於由於腸胃阻塞造成的鸚鵡魚失鰾,可以參照腸炎的治療方法醫治。對於重症病魚,如果是側卧在水面的,可以用小型注射器從體側插入魚鰾位置,抽出部分氣體。減輕症狀。注意,這一操作要十分熟悉鸚鵡魚內部構造的魚友進行,而且風險高。對於側卧在水面的病魚,可以在背鰭上捆縛泡沫塑料,使病魚直立懸浮在水中。也可用小網箱或隔板隔離輔助恢復。
㈡ 鸚鵡魚趴缸底不動是怎麼回事
專家解答
水溫過低:鸚鵡魚趴缸不動可能是溫度太低導致,它們是熱帶魚,喜歡偏高一點的水溫。當水溫過低的時候,它們就會趴在魚缸底部不動。
水質太差:還有可能是水質太差,它們喜歡干凈清爽的水質,當水中出現太多的有害物質,就會使它們出現趴缸的情況。
生病:也有可能是生病導致的,常見的腸炎、細菌感染等都會出現趴缸的情況。
知識擴展
鸚鵡魚趴缸底不動的治療方法:
1、提高水溫:飼養者需要將水溫提升到28℃以上,只要溫度提升,它們的活性也會逐漸恢復,趴缸的情況也會緩解。有條件的話,最好安裝一個加熱棒,保持水溫恆定。
2、及時換水:飼養者還要定期換水,保持魚缸內的水質清潔。但是換水的量不能太大,控制在總水量的三分之一。最好安裝一個循環過濾系統,這樣可以降低水質惡化的速度。
3、對症治療:導致鸚鵡魚趴缸的疾病有很多,飼養者需要根據它們的病因來對症治療。
㈢ 鸚鵡魚躺在缸底只呼吸不動怎麼回事
導致鸚鵡魚趴缸的原因:①水質的大幅度波動:多見於大量換水,大量更換清洗濾材,從而引發的水質大幅度動盪。②老水缸換水過後更容易出現。老水缸的PH值越低,換水後PH值波動超過0.4時很容易出現。③新入缸出現的趴缸現象等。這都是水質不適的直接反應。魚缸內外環境的大幅度改變:④鸚鵡魚對周圍環境的變化比較敏感。包括水族箱內部環境的變化。從而有趴缸現象的發生。
因為疾病鸚鵡魚往往也會有趴缸的現象,這種趴缸的現象有別於以上兩種。應該仔細觀察鸚鵡魚的體表有無明顯的變化,食慾的好壞往往最能說明問題,另外白天經常趴缸而晚上比較正常的多是由於精神問題造成的。鸚鵡魚的精神緊張和環境的變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又有一定區別。任何生物都存在天敵,使它們的精神時刻處於戒備狀態。周圍有些異常聲光信號的突然出現,使鸚鵡魚受到驚嚇,從而會伴隨趴缸。
㈣ 鸚鵡魚扎堆沉底不動是怎麼回事
1、受到驚嚇
如果是剛帶回家養殖的鸚鵡魚扎堆沉底不游動、不吃東西的話,是屬於正常現象。因為鸚鵡魚的膽子很小,在不熟悉周圍環境的情況下,它們就會躲在魚缸底部,降低自己的存在感,這種等鸚鵡魚自己慢慢適應環境就會恢復正常了;亦或者外界的聲音太嘈雜,讓它們感到害怕了,也會躲到魚缸底部去,所以飼主需要把鸚鵡魚養殖在房間內相對安靜和昏暗的地方,讓鸚鵡魚有安全感即可。
2、水溫過低
鸚鵡魚不游動都聚集在魚缸底部也可能是溫度過低引起,因為鸚鵡魚感到最適宜的溫度為25~28℃,如果溫度低於25℃,並且水溫長期都是這種低溫狀態的話,鸚鵡魚身體的免疫力就會下降,從而出現不愛游動、沉底的情況。這時飼主就需要使用加熱棒來調節水溫,維持水溫在28-30℃之間,讓鸚鵡魚的身體先回到適應的溫度,大約一周左右,鸚鵡魚不會沉底後,在把水溫調整回適和鸚鵡魚生長的溫度即可。
3、患有腸炎
如果只是出現部分鸚鵡魚沉底不動的現象,那大概率是它們患有腸炎造成的。一般都是因為飼主投喂的食物不幹凈或是它們吃太飽,導致食物堆積體內,沒有及時排泄出來,時間久了就會滋生細菌,感染腸道引發腸炎。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飼主需要立即將魚缸的水全部換掉,然後在新水中撒入適量的土黴素或慶大黴素,對鸚鵡魚進行葯浴治療;飼主還可以在水中添加維生素,提高鸚鵡魚的抵抗力。等鸚鵡魚恢復健康後,就不會出現沉底不動的情況了。
以上就是鸚鵡魚扎堆沉底不動是怎麼回事的相關內容分享啦,飼主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鸚鵡魚到底是哪種原因導致的扎堆沉底不動,然後及時採取正確的治療措施。
㈤ 鸚鵡魚為什麼躺在水下,躺在水下不動怎麼辦
鸚鵡魚總是在魚缸的底部躺著不動的話,可能是它的魚鰾出了問題,可能是失衡症。這種情況下它就沒有辦法正常游動的,在游動的時候會翻過來漂浮在水面上,於是它們就只能一直躺在水下。還有可能是它們得病了,比如「水霉病」,此時需要做隔離的處理,並且及時消毒治療。一、鸚鵡魚為什麼躺在水下
鸚鵡魚是一種處於魚缸中層的魚類,在正常情況下都是在水的中部活動的。若是它們出現一直躺在水下的情況,那麼可能就是得病了。首先,可能是它們的魚鰾出了問題,導致它們得了失衡症,這樣它們就無法正常游動了,一旦游動的話就可能會翻過來漂浮在水面之上。所以,它們一般就不會繼續游動,而是躺在水下。再者,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導致的,比如「水霉病」,這種病可以通過觀察鸚鵡魚的身體判斷,得這種病的話鸚鵡魚的身體會爛。二、躺在水下不動怎麼辦
若是出現鸚鵡魚躺在水下不動的情況,需要根據具體的原因及時採取措施。如果只是魚鰾出了問題導致失衡症的,那麼需要馬上將水換掉三分之一,之後的幾天也需要換水,每次換掉五分之一左右。第一次換水過後,加入大概兩個瓶蓋左右的硝化細菌,之後可以每天加入一瓶蓋,一直持續一周,基本就可以治癒。若是「水霉病」的話,考慮到這種病是會傳染的,所以需要隔離治療,將病魚撈出來放在單獨的魚缸之中,然後用黃粉或者高錳酸鉀溶液治療。原來的魚缸中最好也進行換水和消毒的處理,才能保證其他的鸚鵡魚不被感染。㈥ 鸚鵡魚在魚缸底平躺是怎麼回事
1、正常現象
雖然 鸚鵡魚是一種處於魚缸中層的魚類,通常也只會在水的中部活動的。但是鸚鵡魚偶爾也會躺在底部休息。所以如果飼主只是偶爾看到鸚鵡魚處於魚缸底部平躺著不動的話,是不要擔心的。只不過是鸚鵡魚在休息而已,屬於正常現象;等它們休息完就會游回水的中部活動了,飼主也不用採取任何治療措施。
2、水霉病
鸚鵡魚平躺在魚缸底部也可能是患上了水霉病。通常都是魚缸的水中有大量食物殘渣、排泄物,飼主沒有及時換水或其他情況導致水質惡化,滋生黴菌。導致鸚鵡魚的皮膚受到真菌的侵害後就會引起水霉病。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就需要將它進行隔離治療,同時要立即更換魚缸的水,並且對魚缸進行消毒,避免感染到其他健康的魚類。然後飼主需要對患病的鸚鵡魚使用10%濃度的鹽水進行葯浴。每天浸泡四~五次,每次約十分鍾,堅持一周,鸚鵡魚就可以恢復。
3、魚鰾失衡症
鸚鵡魚在魚缸底平躺還有可能是得了魚鰾失衡症,而引起這種疾病的原因一般都是飼主餵食不當造成的,比如一次性餵食過多食物導致其腸胃消化不良,造成腸道堵塞,從而使鸚鵡魚失去平衡。亦或者投喂的食物營養過高,就會導致它們的脂肪堆積,從而壓迫到魚鰾。這時飼主就要提高魚缸的水溫,以此加快鸚鵡魚體內新陳代謝的速度,從而有效緩解魚鰾失衡的症狀,同時也要按時替換魚缸裡面的水,防止水質變差滋生細菌,影響到鸚鵡魚的健康。
溫馨提醒:建議飼主平時控制魚缸的水溫保持在25-28℃之間,且按時替換魚缸的水,這樣可以大大降低鸚鵡魚患上各種疾病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