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點在古代稱為什麼時間
『壹』 晚上8,9點是什麼時辰
戌時
戌時是指19時至21時。別稱黃昏。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歷法的一大傑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1)晚上九點在古代稱為什麼時間擴展閱讀
在中國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於今天的二十四小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的時間為子時,一點到三點為丑時,三點到五點為寅時,其餘的以此類推。
古代的一個時辰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小時,所以,當鍾表剛剛傳入中國時,就有人把一個時辰叫做「大時」,新時間的一個鍾點叫做「小時」。以後,隨著鍾表的普及,「大時」一詞也就消失了,而「小時」卻沿用至今。
刻———古代用漏壺計時。
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鍾。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鍾。所以「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1時 43.2分
舊小說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說,意即,在午時三刻鍾(差十五分鍾到正午)時開刀問斬,此時陽氣最盛,陰氣即時消散,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
陰陽家說的陽氣最盛,與現代天文學的說法不同,並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時三刻。古代行斬刑是分時辰開斬的,亦即是斬刑有輕重。一般斬刑是正午開刀,讓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惡不赦之犯,必選午時三刻開刀,不讓其做鬼。皇城的午門陽氣也最盛,不計時間,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門斬首者,也無鬼做。
刻制
古代一晝夜劃為十二個時辰,又劃為九十六刻。
一刻約15分鍾。
『貳』 古代的時間是怎麼分的 啊 都是幾點到幾點是什麼時候段啊
一、古代一般採用十二時辰計時法。我國古代紀時辰時,每個地支對應固定的一段時間(時辰)。中國古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個小時。每個時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稱,從夜間十一點算起,第一個時辰是子時,即為半夜十一點到一點。
二、具體劃分
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分別對應23時至1時、1時至3時、3時至5時、5時至7時、7時至9時、9時至11時、11時至13時、13時至15時、15時至17時、17時至19時、19時至21時、21時至23時。
(2)晚上九點在古代稱為什麼時間擴展閱讀
古代有時也會採用「更」作為計時單位,相等於現代計時單位里的2小時。
「更」這個計時單位把晚上七點到第二天早上五點平均分為五更(等於現代計時單位里的十個小時)。
一更(初更)指戌時,即晚上七點到九點,稱為黃昏。
二更指亥時,即晚上九點到十一點,稱為人定。
三更指子時,即晚上十一點到第二天一點,稱為夜半。
四更指丑時,即第二天一點到第二天三點,稱為雞鳴。
五更指寅時,即第二天三點到第二天五點,稱為平旦。
『叄』 古代把早上、中午、晚上或下午的時間叫做什麼
打落更(即晚上七點)時,一慢一快,連打三次,聲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點),打一下又一下,連打多次,聲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點)時,要一慢兩快,聲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點)時,要一慢三快,聲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點)時,一慢四快,聲音台「咚——咚!咚!咚!咚!」。
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1、子:二十三點至一點 又名夜半、子夜
2、丑:一點至三點 又名雞鳴
3、寅:三點至五點 又名平旦
4、卯:五點至七點 又名日出
5、辰:七點至九點 又名食時
6、巳:九點至十一點 又名隅中
7、午:十一點至十三點 又名日中
8、未:十三點至十五點 又名日昳
9、申:十五點至十七點 又名晡時
10、酉:十七點至十九點 又名日入
11、戌:十九點至二十一點 又名黃昏
12、亥: 二十一點至二十三點 又名人定
望採納,謝謝
『肆』 晚上九點按古代是什麼時辰。
子
下午
11
時正至上午
1
時正
鼠
鼠在這時間最躍。
丑
上午
1
時正至上午
3
時正
牛
牛在這時候吃完草,准備耕田。
寅
上午
3
時正至上午
5
時正
虎
老虎在此時最猛。
卯
上午
5
時正至上午
7
時正
兔
月亮又稱玉兔,在這段時間還在天上。
辰
上午
7
時正至上午
9
時正
龍
相傳這是「群龍行雨」的時候
巳
上午
9
時正至上午11時正
蛇
在這時候隱蔽在草叢中
午
上午11時正至下午
1
時正
馬
這時候太陽最猛烈,相傳這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將會產生,而馬是陰類動物。
未
下午
1
時正至下午
3
時正
羊
羊在這段時間吃草
申
下午
3
時正至下午
5
時正
猴
猴子喜歡在這時候啼叫
酉
下午
5
時正至下午
7
時正
雞
雞於傍晚開始歸巢
戌
下午
7
時正至下午
9
時正
狗
狗開始守門口
亥
下午
9
時正至下午
11
時正
豬
夜深時分豬正在熟睡
『伍』 古時候的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各指幾點鍾
一,一更指黃昏時分,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古代又稱甲夜,對應現代時間的19-21點,也就是古時的戌初一刻。
二更指人定,又名定昏等。古代又稱乙夜,對應現代時間的21-23點,也就是古時的亥初三刻。
三更指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古代又稱丙夜,對應現代時間的23-1點,也就是古時的子時(即子正,亦即00:00)。
四更指雞鳴,又名荒雞。古代又稱丁夜,對應現代時間的凌晨1-3點 ,也就是古時的丑正二刻。
五更稱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古代又稱戊夜,對應現代時間的凌晨3-5點,也就是古時的寅正四刻。
二,古代的五更是將一夜時間平均分為五份,每份一更。每更又分為五份,每份為一點。整更擊鼓,逢點鳴鍾,首位及三個節點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又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5)晚上九點在古代稱為什麼時間擴展閱讀
古代以更來計夜間時間,夜間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鑼報時。打更從唐代開始用鍾鼓報更點,是用梆子和鑼。「篤,篤——咣,咣,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後續一直沿用。
從一更到五更打更的方法各不一樣,打落更(即晚上七點)時,一慢一快,連打三次,聲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點),打一下又一下,連打多次,聲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點)時,要一慢兩快,聲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點)時,要一慢三快,聲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點)時,一慢四快,聲音台「咚——咚!咚!咚!咚!」。
總體來說是由慢到快,連打三趟便收更結束。但為什麼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時)呢?因為古人早睡早起,五更一過便開始起床做家務了,就連皇帝也在五更天便開始准備上朝了。
『陸』 晚上九點按古代是什麼時辰
晚上九點按古代是亥時。
子時:23:00~00:59,(鼠),五行為「水」。
丑時:1:00~2:59,(牛),五行為「土、金、水」。
寅時:3:00~4:59,(虎),五行為「木、火」。
卯時:5:00~6:59,(兔),五行為「木」。
辰時:7:00~8:59,(龍),五行為「土、水、木」。
巳時:9:00~10:59,(蛇),五行為「火、金」。
午時:11:00~12:59,(馬),五行為「火、土」。
未時:13:00~14:59,(羊),五行為「土、火、木」。
申時:15:00~16:59,(猴),五行為「金、水」。
酉時:17:00~18:59,(雞),五行為「金」。
戌時:19:00~20:59,(狗),五行為「土、金、火」。
亥時:21:00~22:59,(豬),五行為「水、木」。
『柒』 晚上九點多在古代是什麼時間啊
是戌時 即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捌』 古代九點是什麼時辰
巳時
「9點是十二時辰中的巳時。指上午9時正至上午11時正。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相傳是根據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