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冥想的時候時間很快
⑴ 冥想的科普
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從小耳熟能詳,但如何寧靜?如何淡泊?現代節奏十分緊張,工作、生活壓力巨大,煩惱、憂愁、焦慮,各類心理疾病層出不窮,狂躁、抑鬱、神經分裂,真可謂「慾海無盡,苦海無涯」。如何靜下來?這里有一劑靈丹妙葯,簡單易行,就是冥想。
寧靜與淡泊的法門就是冥想。和尚敲木魚、念經、觀想,道士通過打坐、練丹、太極,就連宋儒也是半日打坐半日讀書,為得就是進入這種心平氣、心無雜念的空靈狀態。李笑來和古典老師在得到專欄,多次提到坐享,坐忘,按現在說法就是冥想,就是進入了潛意識溝通,只是在道教叫打坐,在佛教叫觀想。《道德經》第二十一章「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通過冥想,進入這種恍恍惚惚,朦朦朧朧的狀態,暗示把煩惱、憂愁釋放,自己「很放鬆、很舒服、很愉悅」。印度的瑜伽,中國的氣功、太極(動作一定要輕柔、舒緩,動作慢下來才有效果,否則成了健身操),就是跑馬拉松、專注工作,都能進入一種精神放鬆,情緒愉悅,物我兩忘的境界,與冥想有異曲同工之妙。
西方講究實證科學。20世紀以來,尤其是二戰以後,相關研究一直備受重視,近年來對腦科學的研究更是突飛猛進。西方心理學界和神經生物學界對密宗、瑜伽修行者進行了大量研究, 最大的發現,就是修行帶來的腦波改變,進而改變身心狀態,進而改變精神的品質,進而改變生命的品質。 例如,更容易滿足和愉悅,更善於調節情緒、更能因應壓力、更樂於助人,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終極意義、更善於獲得幸福感、更健康長壽等等。大腦雖然不是精神的中心,但是對人的身心狀態有相當巨大的決定作用。這個決定作用,可以從腦電波(簡稱「腦波」)觀測到。從大腦的立場來看,處於不同的身心狀態,其實就是處於不同的腦波控制下。科學界公認的腦電波主要有四種狀態,根據腦波的頻率分成4個主要類別: β波、 α波、 θ波、 δ波 。 第二發現就是θ波是一個分水嶺,從這里,可以進入與日常截然不同的身心狀態,而且,θ波和β波完全不兼容,這大概就是「妄念」和「正念」的分水嶺。 人越是遠離現實,腦波的頻次就越低,反之就越高。越高頻次的腦波,就越是對應現實的瑣碎和無意義,反之就越是對應現實以上的高界別的精神內容。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待冥想,那麼冥想就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改變腦波的方法,有效地降低腦波頻次,進入專注的α波,並且頻次持續下降,通過改變腦波,來維持身心健康、提升認知能力、升級生命品質。如何冥想? 有三大法寶分享:
一是呼吸
選擇一個舒適的姿勢讓自己放鬆下來,放鬆全身,雙手自然地放在膝蓋上,放鬆臉部肌肉、眼睛、鼻子、嘴唇、舌頭、閉上眼睛,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用鼻子呼吸。先不用刻意調整呼吸,只須觀察自己呼吸的狀態——呼吸的節奏、快慢、深淺或者靜靜地體會呼吸時的緊張與放鬆。觀察自己呼吸的聲音。讓呼吸的狀態自然、平靜。如果你喜歡這種冥想的方法,盡可能地放鬆自己,幾分鍾之後,你的呼吸狀態就會慢慢地變得平穩下來,你會越來越平靜。繼續觀察自己的呼吸,繼續體會呼吸的節奏和狀態。吸氣和吐氣會比之前更安靜、平穩,體會吸氣和吐氣之間的平和。你可以用心地告訴自己:我正在慢慢吸氣,我正在慢慢吐氣。吸氣時,想像自己正在感受大自然給予身體的能量;吐氣時,感覺所有的緊張,濁氣排出體外。當注意力從呼吸上跑開時,不要著急,只是靜靜地觀察著這種「游離」,然後慢慢地把意識引回到自己的呼吸上。隨著練習時間的加長和次數的增多,隨著對這種冥想方法的熟悉和適應,你一定會變得越來越舒適、越來越平靜。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態來調節冥想時間的長短。開始時,時間可以稍短,5分鍾左右,然後慢慢增加到10分鍾、15分鍾,以至更長。呼吸的要訣是,採取胸式呼吸, 深深的吸氣,緩緩的呼氣,吸要吸得深,呼要呼得平,吸之不盡,呼之不竭。
二是靜坐
宋儒通過對佛教理論的吸收,大力提倡通靜坐修煉,求知、明理、悟道,學以致用。朱熹說:「始學工夫,須是靜坐。靜坐本原已定,雖不免逐物,及收歸來也,有個安頓處。」「讀書閑暇且靜坐,教他心平氣定,見得道理漸次分曉,這個卻是一身總會處。」朱熹主張自己的學生「半日靜坐,半日讀書」,足見老先生是何等的重視靜坐。傳統的坐功是一種以坐勢為特點的練功方式。主要盤坐勢和平坐勢兩類功法。盤坐功包括自然坐功、單盤坐功和雙盤坐功、平坐功四類功法。
高級版本,就是站功。可以站著冥想,如渾圓樁、歸元樁等。
三是冥想音樂
在所有的冥想體系中,沒有哪一種比得上音樂冥想的功效那麼直接,久經時間考驗或廣為人們使用。音樂冥想,在瑜伽中應用最多,叫瑜伽語音冥想,瑜伽語音冥想又稱曼特拉( Mantra)冥想。梵語詞「曼特拉」可以分為兩部分,即「曼」( man)和「特拉」( tra)。「曼」的意思是「心靈」。「特拉」的意思是「引開去」。因此,「曼特拉」的意思是能把人的心靈從其種種世俗的思想、憂慮、慾念、精神負擔等等引離開去的一組特殊語音。一個人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瑜伽語音上,就能逐漸超越愚昧無知和激情等品質,而處身在善良品質的高度上。從這一步,瑜伽冥想更往深處發展,逐漸演變為完美的禪,而最終地進入入定狀態。
試圖憑借注意力使心靈保持專注在某一對象事物上,是違反心靈的能力的。這樣做是困難而徒然的。這實際上也是違反瑜伽冥想術的原則的。在瑜伽冥想術中,人要輕柔地設法把他的心靈集中在某一對象事物上,如果心靈要離開這事物,他就設法逮住它,把它帶回來。但這是做得極為柔和的。瑜伽語音冥想練習極為簡便易行。沒有什麼硬性的嚴格的規定。有時候是心與口同時反復誦念,有時候只是默念而已。出聲念誦時,有時是低聲悄語似地反復念,有時用普通語音響度念,有時又是用有節奏的歌唱方式來誦念。有時誦念與呼吸保持同步節奏,有時又不必如此。有時是坐著念,有時站著念,有時走著念,等等。練習者雙眼有時是閉合的,有時是部分地閉合的,有時是完全張開的。
喜馬拉雅里有很多冥想音樂,可直接搜索如神奇的α波、潛意識音樂療法、α波潛能音樂、冥想、祈禱文等。
小貼士生理時鍾 :
1. 00:00--01:00 淺眠期--多夢而敏感,身體不適者易在此時痛醒。
2. 01:00--02:00 排毒期--此時肝臟為排除毒素而活動旺盛,應讓身體進入睡眠狀態,讓肝臟得以完成代謝廢物的作用。
3. 03:00--04:00 休眠期--重症病人最易發病的時刻,常有患病者在此時死亡,熬夜最好勿超過這個時間。
4. 09:00--11:00 精華期--此時為注意力及記憶力最好,為工作與學習的最佳時段。
5. 12:00--13:00 午休期--最好靜坐或閉目休息一下再進餐,正午不可飲酒,易醉又傷肝哦!
6. 14:00--15:00 高峰期--是分析力和創造力得以發揮淋漓的極致時段!
7. 16:00--17:00 低潮期--體力耗弱的階段,最好補充水果來解饞,避免因飢餓而貪食致肥胖。
8. 17:00--18:00 鬆散期--此時血糖略增,嗅覺與味覺最敏感,不妨以准備晚膳來提振精神。
9. 19:00--20:00 暫憩期--最好能在飯後30分鍾去散個步或沐浴,放鬆一下,紓解一日的疲倦困頓。
10. 20:00--22:00 夜修期--此為晚上活動的巔峰時段,建議您善用此時段進行商議,進修等需要思慮周密的活動。
11. 23:00--24:00 夜眠期--經過鎮日忙碌,此時應該放鬆心情進入夢鄉,千萬別讓身體過度負荷,那可得不償失。
⑵ 在小的時候我喜歡冥想,幾秒就能進入深度甚至更深層次的冥想。冥想是不是能讓人身心統一。
1。人之所以會覺得疲倦是因為身體的代謝使心神變得鬆懈所以有的人做瑜伽冥想會突然睡著其實是注意力喪失的一種表現 2。深度睡眠五分鍾等於熟睡一小時而不是冥想五分鍾冥想是調節心神達到身心統一的目的也就是讓感到疲乏的精神重新集中注意力從而讓倦怠感得到緩解 3。深度睡眠的程度會因冥想者的精神強度以及環境有所影響,所以時長不能保證。 4。卧多傷神,卧少神傷睡眠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和冥想劃等號
⑶ 冥想入門
冥想這個概念好多年前就火起來了,我買過相關的書卻忘了看。再次接觸它是因為一個小夥伴分享了她冥想的感受,然後我也麻溜地去看了她推薦的書。那本書的作者是心理學家,用科學方法研究了冥想對大腦的作用,沒有瞎吹,再加上小夥伴親身試驗過,於是我也就很快開始了冥想之旅。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了,我的情緒的確平穩了不少,奈何自己沒能堅持早睡,所以沒堅持下來。
最近因為作息規律,我又想起了這茬,隨手搜了相關的書,app推的斯瓦米·拉瑪的《冥想》,我沒多想就直接開干。現在回頭想,真的要感謝可愛的app呀。
閱讀前,我有幾個疑問:
1. 冥想時應該想什麼內容?
2. 冥想時是否需要控制呼吸?是深呼吸還是正常呼吸?
3. 冥想有沒有什麼其他技巧和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
幸好本書都給我解決啦。
一、何為冥想
冥想其實就是專注內心、內在;它只是一種技能,與宗教無關。
作者提到,冥想除了通過關注內在獲得內心的平靜與愉悅外,還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身體的細微變化,進而預防疾病、提升生活水平等。因為任何細微的變化都可能影響冥想的效果,所以冥想過程中發現肌肉顫抖、肚子不舒服、呼吸聲過大等都值得關注。大師也推薦我們吃新鮮、經過適當烹調的食物,不要暴飲暴食,時間也要規律。
還有特別需要注意的,冥想需要保持規律充足的睡眠,否則睡意會影響冥想的質量。
二、冥想的步驟
1. 沐浴或清洗身體
冥想前可以沐浴,或者清洗身體。像我現在,早晨冥想前會先上衛生間和刷牙洗臉,還會喝點水,總的來說保持清醒,不要被內急或口渴等影響到冥想的專注度。
2. 伸展
伸展身體,即熱身。作者提到我們可以嘗試瑜伽體式,但我暫時沒這方面基礎,基本都是做些簡單的拉伸動作,目的是為了不讓後續冥想的靜態姿勢導致不舒適,我自己覺得也有提神的作用(這步驟我只有周末會做啦)。
3. 放鬆身體
(攤屍式)躺在瑜伽墊上放鬆身體的各個部分,注意要保持清醒(這個步驟我暫時還沒做過)。
4. 呼吸練習 (未做,同上)
5. 冥想
三、冥想的技巧
1. 冥想的時間
清晨或深夜,選無人打擾的時間段進行即可。若是晚上冥想,需在進食4小時後再進行,否則消化會影響冥想的專注度。
最好固定時間。初級時長15-20min,每三天可增加3min。
2. 冥想的地點
冥想的地點應通風、舒適。作者推薦我們選擇專門的地點,不要在床上冥想,否則可能會漸入睡眠。因為我在床以外的地方冥想很容易被室友打擾,所以目前還是在床上冥想,因此一定要保持清醒清醒再清醒!(早睡非常有必要!)
3. 冥想的姿勢
作者介紹了初中高級的好幾個姿勢。作為入門小菜鳥,我選的是盤腿坐。其實小腿垂放的正常坐姿也是可以的,因為真正的關注點在頭與脊背要保持在一條直線,垂直地面,不要過於前傾。我之前是前傾的姿勢,脖子也沒伸直,作者講這樣會阻礙呼吸的順暢。
手靜止地放在膝蓋上,無需跟隨曼陀羅動作。
拉瑪大師說剛開始時,冥想完感覺腿部僵硬或有些酸痛都是正常的,腿部肌肉的顫抖其實也會影響冥想的專注。勤於練習也需要4周以上才能達到一個相對適應的狀態,因此不能適應時不用太埋怨自己。
4. 冥想時的關注點
不是什麼都不想的放空,也不是沉思。關注自己的呼吸與曼陀羅,通過曼陀羅慢慢地控制意識,關注內心的自我。
如果冥想時出現了很多想法與回憶,不要任其發展,也不要強制阻斷(不要自責,保持情緒穩定),冷靜地旁觀它們,然後逐步將注意力轉移到呼吸和曼陀羅上。
5. 冥想與曼陀羅
曼陀羅是冥想時內心念誦的幾個音節,有些有實際含義有些則無,因為並非字面含義而是它們的聲音引導我們關注自我。「阿門」也屬於曼陀羅。
有些曼陀羅可以與呼吸頻率一一對應,有些則不可。冥想入門時可使用「Soo,Hum」,該曼陀羅可和呼吸相配合,「Soo—」時為吸氣,「Hum」為呼氣。
高級曼陀羅需由專門的老師根據每個人的特質傳授(作者希望我們尋找真誠有親身持續冥想的老師,不要操之過急,有緣自會相見哈哈)。
6. 冥想時的呼吸
冥想的呼吸應該是充分的,作者稱之為橫膈膜呼吸。呼吸過淺、呼吸聲過重、呼氣吸氣長短不一、抽氣、呼氣吸氣間存在停頓等等都是有問題的。那些問題我基本每個都中槍,因為它們都會影響冥想的專注度,所以需要通過呼吸練習來改善。
練習一是等長呼吸:(攤屍式)躺在瑜伽墊上,手放在腹部,感受腹部跟隨呼吸起伏(不要刻意讓腹部鼓起來)。也可將手打開,在腹部放一個小沙袋,感受其起伏。後期可以趴在墊子上,額頭枕著小臂,感受腹部起伏。一次練習5min,最終目的是達到呼吸等長,呼吸平滑充分。
練習二是1:2呼吸,方式與上面差不多,差別在於這個練習是呼氣時長是吸氣時長的兩倍。
雖說因為時間和條件有限,很多應做的步驟和准備都沒做到位,但看完這本書也算是對冥想的目標有了更明確的了解,而且姿勢和基礎練習部分也是收獲很多。
現在練習一段時間後,身體直立的話呼吸更加順暢了;某些時候,我還會逐漸感覺不到盤起的腿的重力,也就是感覺自己變得輕盈了,不過沒辦法一開始就進入這種狀態。如果呼吸上能更大的進步,冥想能達到的狀態應該會有很大的進步。
遺憾的是拉瑪大師已經去世了,沒辦法一睹其風采。不過如果自己能堅持練個一兩年,應該會找機會去見見其他大師,所以要好好加油呀!
2018.9.9
讀 斯瓦米·拉瑪《冥想》
⑷ 為什麼冥想的時候會呼吸不暢而且心跳加快
你好,可能是您在冥想練習時,過分關注於自己的呼吸了,試著放輕松。
冥想時一般以自然呼吸(即腹式呼吸)為好。
腹式呼吸是在呼吸時腹部隨著呼吸起伏的呼吸方式。吸氣時,氣體進入肺部下方,把胸膈膜向下頂,使得腹部鼓起;呼氣時,氣體流出肺部,由於壓力改變,胸膈膜恢復,腹部隨之收縮。
不必強迫改變自己平時的呼吸習慣,呼吸越自然,受到的干擾越少,越容易進入狀態。不必要求呼吸一定要達到某種效果、某種節奏,放鬆,哪怕呼吸不順暢、急促,也任它去。
剛開始冥想時,可以藉助長、慢的呼吸幫助人靜下來,之後也可以任由呼吸自然進行。呼吸最好勻速而緩慢,當你覺得刻意保持緩慢呼吸反而對你產生阻礙的時候,就順其自然,無論呼吸的節奏如何,專注於覺察。
跟隨冥想音頻引導練習的時候,如果呼吸節奏和音頻不一致,也不用緊張,按照自己的自然節奏就好。
希望能幫到你哦~
⑸ 冥想。什麼狀態才算是冥想怎麼才能冥想
作為普通人,不用把冥想想的多深,比如打坐、禪修等這些高深的說法。基本的冥想,其實就是保持平靜,注意自己在想什麼,使自己的思想慢下來,給腦袋喘息的機會。
(當然,冥想的好處也不止於此,冥想的效果跟運動頗為類似。研究顯示冥想能增進工作記憶和保持專注的能力。冥想甚至能使大腦部位更厚實、更強壯,就像運動鍛煉肌肉那樣,防止大腦的衰老。)
3、綜上,我對冥想的建議如下:
冥想並非要持續很久才算數,如果短時間(3-10分鍾)的冥想適合你、你做得快樂、對你有幫助,當然可以一直這么做。
呼吸冥想的時候,不要故意控制呼吸,要用平常的呼吸方式呼吸。
冥想不必非盤腿打坐不可,坐著、站著、躺著都可以進行冥想,甚至在搭公交車、散步、慢跑的時候,都可以試著做引導式冥想。
冥想只是一種說法,如果你不喜歡冥想一詞,可以換種說法,比如「調息、沉靜時刻、靜止、暫停、休息」等等。
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我們都可以進行冥想,只要你想、你嘗試,無論周圍多麼喧嘩吵鬧,你都可以獲得自我的平和與寧靜。
⑹ 科普教程:冥想的好處如何冥想
本道人大概2009年接觸冥想訓練,花了2000元參加個培訓班。後來機緣巧合,利用假期又在韶關丹霞山閉關修煉1周。慢慢我發現,冥想源於宗教,比如藏傳佛教的觀呼吸、閉關修煉時的靜息,其方法步驟和心理學上的冥想幾乎一致。
冥想不需要改變你的信仰,你就把它當做一種健心方法,學會了有空就練習一遍,把它當做生活的一部分,你會發現原來冥想的益處那麼多。
冥想的可見好處有:舒緩壓力、培養積極情緒、鍛煉清醒意識、提高記憶力和注意力,能夠對自我意識的自由掌控,保持內心的平靜。
冥想還可以治療疾病,包括臟器內傷、傷口癒合、焦慮症、強迫症、恐高症、高血壓、皮膚病等。至於有沒有這個功力,全看你的修煉程度。我查了一下文獻,有研究發現長期冥想的人,其大腦灰質增加,可見意識改變了物質。
今天,本道人把近十年的冥想經驗總結出來,無私分享給有緣人。不恰當的地方,也請及時批評指正,以便改進。
1、選擇一個安靜的環境。冥想應該在心情平和時進行,選擇一個相對安靜的地方,目的是不被環境刺激所干擾。我一般是在睡覺前,躺在床上、關燈後冥想,不知不覺睡著了。所以說冥想對有睡眠障礙的人也非常管用。出去旅遊時,午飯後,我甚至可以在草地上冥想10分鍾,既解困又解乏,下午接著玩。
對初學者來說,你應當把手機調制靜音。幾乎所有人剛開始時只能堅持1、2分鍾,雜念太多,干擾自己。但不要放棄,慢慢來,一周後你就可以達到5分鍾了。可以明確告訴你,如果堅持21天以上,每次冥想20分鍾不是問題。
當然,冥想並不需要完全靜默的環境,因此不必戴上耳塞和眼罩。外面割草機的轟鳴和隔壁家的狗吠並不會妨礙冥想的有效進行。實際上,意識到這些噪音並學會無視它們、專注冥想,正是成功冥想的重要一環。
2、穿著舒適的衣物。也就是穿著寬松的衣物進行冥想,能脫鞋的地方盡量把鞋子脫掉。冬天要注意保暖。不方便脫衣的地方,就解開襯衫領子的紐扣,松開皮帶。
3、什麼時候冥想。這個沒有時間限制,早上、晚上、上班後選個中間時段,一旦開始冥想了,就要堅持進行冥想。不要因為感到沒有效果而放棄,想要成功冥想需要長時間的不斷練習。是否需要設置鬧鍾提醒你結束冥想,還不是你考慮的問題,因為你沒有修煉到那個階段。
4、伸展運動。因為冥想要求在一個地方靜坐一段時間,因此最好在坐下來之前就把身體各部位的緊張和疲勞程度降到最低。花幾分鍾做一些伸展運動有助於你放鬆身體和心靈,准備接下來的冥想。這同樣能幫助你在冥想時放鬆心靈,而非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兩個酸痛的關節和肌肉上。
對於那些久坐在電腦前的人來說,記得拉伸脖子、肩膀還有後腰。對於採取蓮花坐進行冥想的人來說,注意放鬆腿部,尤其是大腿內側。
5、選擇舒服的坐姿。冥想時放鬆身體十分重要,因此你應該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姿勢。傳統的冥想是在地上放一張墊子,然後以蓮花坐或半蓮花坐的姿勢坐在上面。除非你的雙腿、臀部和後腰都十分柔軟,否則保持蓮花坐姿勢時你需要費點勁兒才能挺直腰板、保持端正。選擇一個能讓你重心上移、腰背端正的姿勢。
我的體會是,打坐只是形式,靜心寧神才是根本,我師傅曾給我講,禪修即修心,現代人思慮過度,慾望過多,勞心傷神,導致腦疲勞、精神焦慮、抑鬱症等。打坐是禪宗特有的功夫,目的是制心一處、空心無住,進入禪定狀態。
而對於普通人的你,光是雙腿盤坐,你都做不到,但這不影響你冥想。
傳統的冥想手勢包括將雙手搭在交疊的雙腿上,手掌朝上,右手放在左手上方。然而你也可以讓雙手自然搭在膝蓋上或垂在身側,隨你喜歡。
1、調息,也就是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這是所有冥想中最基礎最通用的內容。我的調息方法是,閉眼關注呼吸,感覺到、體會到氣體從鼻孔慢慢吸入、到胸部、到腹部、直至丹田部位,保持5秒,然後關注濁氣慢慢從機體排出。你也可以選擇你肚臍上方的一點,集中注意力,感受它隨著你的呼吸一起一伏的動態。不要刻意去改變你呼吸的節奏,就像平常一樣呼吸就對了。
你只需要知道並「意識」到呼吸,不要對它進行任何「思考」或判斷(例如:這次呼吸比上次短)。
你可以試著想像一些畫面來幫助冥想,例如:想像肚子上有一朵蓮花,每次呼吸它都會綻開花瓣。
如果你開始雜念太多,別怕——畢竟你只是一名初學者,而冥想正如其他事情一樣需要熟能生巧。你只要再度將思緒拉回來,專注於呼吸上,不再思考其他事情就可以了。撇開那些零碎的想法,收斂心神。
2、重復一句咒語。曼德拉冥想(以後本道人再展開講解12種冥想方式),也是一種常見的冥想方式,即在冥想時一遍遍地重復一句咒語(某個單字、單詞或短語),直到你收斂心神,進入深度冥想狀態。我的咒語是:氣定神閑、身心康健。我師傅當年讓我念六字真言,效果也不錯。
但對常人講冥想,你還是念自己熟悉的、簡短的、積極向上的咒語吧。
反復默誦咒語有助於冥想,使得你默誦的單詞或短語滲入你的思緒。如果你又走神了,別擔心,只要把你的注意力再度轉移並專注於默誦咒語上就行了。
等到你進入深層意識之後,你就不必繼續反復默誦咒語了。
關於咒語,我啰嗦一句。學心理學的知道,意識可以改變潛意識,而潛意識不可改變意識。經常念一句咒語,它會改變你的潛意識,即便你不在意的時候,潛意識也會發揮作用。所以口頭禪暴露你的人生,憑你的口頭禪,我就知道你的人生走向。
3、將注意力集中在某樣東西上。和默誦咒語一樣,你可以選擇注視某樣東西,專注於其上,使你進入一定程度上的深層意識。這是睜眼冥想的方法之一,許多人發現如果他們為目光找到一個落點,那麼他們將更容易進入深層意識。
你可以選擇注視任何東西,但許多人認為注視蠟燭上的一星火光是最舒服的。你還可以選擇諸如水晶、花朵、聖人的圖像或雕像——例如佛像等等。
將那樣東西擺在你的視線水平處,使你可以在腦袋和脖子完全放鬆的情況下平視它。凝神注視它,直到焦點以外的視域逐漸模糊,視野里只剩下它為止。
如果你全神貫注於那樣東西上,在沒有外物干擾的情況下,你會感到自己進入了深層的平靜之中。
有個學生問我,他冥想時,想像一個美女穿著薄紗爬在他身上,親吻她的臉頰,撫摸他的身體,感到很舒服。我告訴他這是邪念,不但不能安心,還會讓自己精泄神散。
4、學會想像。心理學上叫意象訓練,搞體育運動的對此不陌生。想像也是一種常見的冥想方法,使用這種方法在腦海中模擬出一個平和的場景,逐步探索它,直到你獲得徹底的寧靜。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模擬這個場景,不必想像得多麼逼真,應該根據你自己的情況作出調整。
你可以想像一片溫暖的沙灘,一片繁花似錦的草地,一片靜謐的森林或一間生著爐火的舒適客廳。不管你想像出的是什麼場景,將它變成你心靈的聖殿。
一旦你進入「聖殿」之後,你就可以開始探索了。你不必「創造」出周圍的環境,因為它們早已「存在」。讓你的思緒先一步而行。
留意「聖殿」中的景象、聲響和氣味——悉心感受拂面而過的輕風,火焰溫暖身體的熱度。只要你願意,你想在「聖殿」里呆多久都可以,讓它自然而然地拓展完善,變得更加真實。如果你想離開「聖殿」,那麼先深呼吸幾次,然後再睜開眼睛。
記住,下次你進行想像冥想的時候,你可以回到同一個地方來,也可以想像一個新的場景。你想像的任何場景都應該契合你自己的狀況,它們也正是你個體人格的反映。
5、身體掃描。這個詞很新鮮,其實正念訓練里要用到身體掃描,冥想同樣如此。身體掃描指的是有意識地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身體部位上,全身上下逐一掃描,並有意識地放鬆它們。這種簡單的冥想方法在放鬆你身體的同時也將放鬆你的大腦。
閉上眼睛,選擇從某個身體部位開始,通常來說可以選擇從腳趾開始。集中注意力接收來自腳趾的感受,有意識地放鬆任何緊綳的肌肉。在徹底放鬆腳趾之後,將注意力轉移到整隻腳上,重復放鬆的步驟。
按照這一方法從下往上逐一放鬆各個部位,腳、小腿、膝蓋、大腿、大腿根、臀部、腹部、胸部、背部、肩膀、手臂、手掌、手指、脖子、臉部、耳朵和頭頂,時間長短根據你的喜好而定。
在你放鬆完每個部位之後,將注意力集中到你的整個軀體上,享受完全平靜與放鬆的愉悅。最後,先跟隨呼吸休息幾分鍾,再結束冥想。
6、嘗試心輪冥想。心輪是人體七脈輪——即七個能量中樞——中的一輪。心輪位於胸部中央,對應著愛、憐憫、和平和包容。心輪冥想可以幫助你感受這些情緒,並將它們傳達到外部世界中。
首先,閉上雙眼,摩擦雙手手掌,直到產生熱度和能量。然後將右手覆在胸前中央心輪的位置上,左手再覆於其上。
深吸一口氣,在呼氣時低吟「余姆(Yum)」一詞,這是與心輪對應的共鳴音節。想像一團發光的綠色能量從你的胸腔中湧出,進入你的手掌之中。
這團綠色的能量就是愛、生命和其他你在這一刻所感受到的積極情緒。當你准備好後,將雙手從胸前移開,將手掌中的能量釋放出去,傳達給你珍愛的人們和這個世界。
從內在感受你的身體。你能感受到你身體內部,尤其是手臂和腿部的能量場嗎?如果感受不到,那也沒關系。但請你想一想:為什麼我們能夠驅動身體的不同部位呢?是因為我們身體內部存在著流動的能量場。將注意力集中在身體內部的能量場上不僅能夠幫你保持當下的狀態,還能使你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與體內流動的生命力。
7、嘗試步行冥想。步行冥想也是一種冥想方法,冥想者通過體驗行走的步態,感受自己的身體與大地的密切聯系。如果你計劃進行長時間的靜坐冥想,那麼交替進行一些步行冥想會是不錯的主意。
選擇一個適宜進行步行冥想的場所,干擾越少越好。這一場所不必多麼寬闊,但你至少可以直走上七十步而不必拐彎。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把鞋子脫掉。
抬頭挺胸,雙眼直視正前方,雙手交握在身前。右腳緩慢、從容地踏出一步。不要在意腳上傳來的任何感覺,將注意力盡可能集中在「行走」這一動作本身上。在踏出第一步後,緩一緩,再踏出第二步。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兩只腳一起行動。
走到盡頭後,先停穩腳步,恢復站立姿勢。隨後,先出右腳,轉身。按原路返回,同樣,行走的時候要向之前那樣,緩慢,從容。
在行走冥想的過程中,盡量將注意力集中在雙腳的移動而非其他東西上,就像你在呼吸冥想時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呼一吸上一樣。掃去心中的雜念,感受你的雙腳與腳下的大地之間的關系。
1、在日常生活中練習靜思。冥想並不拘泥於某種固定的形式,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練習靜思。
例如在感到壓力過大的時候,花幾秒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清空負面的想法或情緒。
你還可以在吃飯的時候練習靜思,感受口中的食物和進食的體驗。
不管你平時做什麼,是坐在電腦前或是在掃地,盡量多感受你身體的動作和你當時的體驗。此所謂生活於靜思之中。
2、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提高冥想的質量和效果,因此請盡量健康飲食、適度運動,保證充足的睡眠。在進行冥想前,盡量少看電視,不抽煙、不喝酒,因為這些行為都會麻痹大腦,無法保證要進行成功冥想應該具備的清醒意識。
3、閱讀哲學類書籍。只要你有一定文化,就盡量多讀哲學書籍,這對開拓思路和視野絕對有益。
4、參加導師冥想課程。如果你悟性太低,真不知道要如何進行冥想,那就參加由資深教師進行引導的冥想課程。當然,本道人開的講座不收任何費用,還提供免費素餐。
5、把冥想當做生活的一部分。你會發現,進行有規律的冥想後,你會更平靜、更愉悅、更清醒。
6、欲速則不達。冥想並不能讓你在一夜之間變成得道大師,只有不抱功利心地進行純粹的冥想,才能獲得最好的效果。
⑺ 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冥想幾分鍾,為什麼冥想可以幫你減少緊張焦慮的情緒
冥想可以把我們的大腦放空,徹底拋去那些凡塵俗事,專注於內心的平和修養,從而可以趕走焦慮的情緒。
總而言之冥想是一個不錯的自我修煉,是一個放鬆大腦、緩解壓力和改善睡眠的過程。當我們身心放鬆時,我們體內的疾病越來越少。
⑻ 請問每次冥想應該練習多久呢時間短了有效果嗎
在瑜伽當中的冥想,每次大約在40分鍾左右。時間短了的話也是有效果的,但是有的人進入冥想的狀態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可能當你還沒進入狀態的時候就已經結束了。
⑼ 求快速進入冥想狀態的方法
1、選擇場景 需要一個安靜、光線暗的環境(以夜晚為最佳參考);排除一切可干擾的因素,手機暫時關機或靜音,確保無人打擾等。
5、結束 你慢慢地從冥想中醒來(初次體驗可能有猛然醒來的情況),一定會感覺到神清氣爽。接下來,以飽滿的精神和熱情投入工作吧!不錯吧,慢慢練,學會感受安靜,你將會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