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創業史的人為什麼打工時間不長
⑴ 為什麼有些人要創業
1、為了獲取更多的財富。
在眾多創業者當中,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最核心的目的就是為了賺取更多的財富,那些說為了興趣為了理想而創業人,我覺得都是扯淡,錢才是讓千千萬萬的人前赴後繼的去創業的最大動力。
2、社會價值的導向。
我記得我們小時候問大家最大的理想是什麼,很多人的理想都是當醫生,當兵,當老師,當飛行員,當科學家,所以在那時候包括老師,科學家,軍人,醫生都是非常受到大家的尊重,因為當時這是一種社會普遍認可的價值。
但是最近幾十年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在錢的洗禮之下,社會的價值觀也在悄悄的變化,衡量一個人的地位和價值,已經不能單純從他的職業上來判斷,而是要靠他的財富來掙評價。現在很多人在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時候,並不是看他為社會做出了什麼貢獻,從事的是什麼有意義的崗位,而是要看他每個月的工資是多少,工資越高說明這個人越有能力。
因此在這種社會價值觀的導向之下,目前很多人都已經喪失了理想,喪失了興趣,很多人在選擇工作或者做什麼的時候,完全就是奔著錢去的,做什麼事情錢多就干什麼事情,這也是很多人紛紛走上創業路途的重要原因。
3、受到打擊之後想要證明自己。
前面我們也已經說到了,在目前的社會價值觀當中,錢已經成為一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重要體現,沒錢一個人真的很難抬起頭,特別是是在相親或者是同學聚會什麼之類的場合,你沒有錢,沒有房沒有車,即便你的學歷再高,你在某方面有過人的才能,但這些在那些土豪面前都一文不值。
所以在那些創業的人當中,我相信有不少人都是因為受到打擊之後才走上創業的路程的。這些人可能剛開始的時候只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搞研究,比如教書育人,但這些工作所能夠領取的工資,跟那些企業老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有些人連房子的首付都付不起。在這種情況下,人是很脆弱的,甚至是自卑的,所以很多人在受到打擊之後,就開始辭掉原來的工作,毅然決然的走上創業的道路,希望通過創業來實現更多的財富,來證明自己並不比別人差。
望採納!謝謝~
⑵ 給人打工和自己創業有什麼區別
自己創業比較自由,給自己掙錢,給人打工再怎麼努力都是老闆賺。我這手上有好的創業,你參考嗎
⑶ 做生意真的比上班打工強嗎
做生意有賠有賺。如果做得好肯定是比上班打工強,時間也相對自由一些,但是有一定的風險要比打工風險大得多。
做生意你看做的好的風風火火,也有做得不好的混不上飯吃。這個完全看個人的性格,如果喜歡安穩的,可以選擇打工給別人掙錢,如果是比較有沖勁可以做生意。
⑷ 創業史題敘讀後感50字,感謝!
很多大學生認為「創業」本身就是一種職業,在就業高峰,給自己一片更廣闊的天地。很多人還認為在今後的社會中,自主創業的人會越來越多,甚至成為就業的主流,成為大學生畢業後就業的首選。自己認為實現自我價值是證明自己的最好途徑。一些自我意識很強的學生,不願意庸庸碌碌,選擇自主創業是為了通過這一途徑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在一些單位由於制度的約束,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事,創業可以有一個空間來發揮,來實現自我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處於「經濟」的社會――經濟原因也是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環境中,工作待遇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自主創業可以給自己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比爾。蓋茨、張朝陽等人的名字在大學生中並不陌生,他們的創業經歷也為同學們津津樂道,希望自己有那麼一天也能象他們一樣成就一番事業,出人頭地。替別人打工不如為自己打工,大部分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都是抱著這種心態,認為自己的事業,做起來會更有工作激情、更投入,從而更容易成功。這種成功是屬於自己的。就算失敗,也是自己造成的,不會去怪別人,不會感到遺憾。還是自己做老闆好。特別是當金融危機到來之時,大量的畢業生湧向市場,一些人找不到工作,或是短時間內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選擇創業也是一種無奈之舉。有的學生,他們的中學同學或是朋友早就中專畢業或是下海,事業已小有成就,而大學生的清高和嫉妒心理促使其產生創業的想法,為的是「我要過得比你好」。雖然這並不是壞事,但不能否認,在一些想創業的人中,確實有這種心態。對於一些大學生來說,時間上的自由可以說是他們最大的動力,覺得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的。如果自己創業,時間的掌握上就比較自由。基於這個原因選擇創業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沒有事還要守在單位里浪費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自己創了業,就算不睡覺也無怨無悔。
⑸ 剛剛大學畢業的你,是選擇創業還是選擇公司上班
這個問題也沒有固定的答案,只有不同的觀點。
雖然很多人大學剛剛畢業就選擇了創業,但是如果有更多的選擇的話,我相信大多數會選擇先磨練一段時間,當然已經沒有選擇了,就算有選擇也會堅持現在的道路。
隨著 社會 壓力越來越大,不創業,又沒有特殊的技能在手,面臨的生活壓力會非常非常之巨大,創業可以說是最好的職業。
剛畢業的大學生,如果你之前從事過多年的網路方面的事情,並且積累下了足夠的經驗,嗯,也可以說采了足夠的坑,你選擇網路創業也是非常合適的,因為網路創業是成本非常低的,沒有資本,可以選擇用時間來換取,用精力來填補。
如果你是剛剛畢業,之前沒有做任何的積累,最好的選擇就是進入職場。磨練半年到一年左右,如果可以可以選擇進入與你創業方向契合的公司。
我這個公司最好是創業型企業,這樣你可以學習到他的管理經驗,運營模式,客服系統,營運模式,還有很多創業者必學的技能。
創業者是需要學習很多東西的,要學會看書,要學會思考,都要學會做人。
我選擇先去公司上班。
剛剛大學畢業,我建議還是選擇公司上班。
但是,如果你個人在大學讀書期間就已經開始自己創業了,而且創業效果很好,那麼你可以在畢業後繼續在你的創業道路上繼續努力。但大學生在校期間創業畢竟是少數,創業成功更是少之又少。
現在我給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選擇上班而不是直接創業。直接創業需要你有一個穩定的創業方向,換言之你有一定的產品或者技術優勢;另外,還需要有一個相對成熟的創業團隊,包括技術、營銷、人力等各部分;其次,你還需要有相對穩定的銷售渠道,相對固定的客戶資源;最後,你要有一定的人脈關系,充足的資金支持等。
所以,對於大多數大學畢業生而言,我們優劣點很明顯。
作為大學畢業生,優勢其實也比較突出,頭腦靈活,思維活躍,有激情,保有一顆好奇心,初生牛犢不怕虎,這些是我們的創業優勢。
同樣的,直接劣勢也比較明顯。
第一,經驗不足。創業是個復雜而系統的工作,它需要你有足夠的經驗以便避開創業路上的「坑」,這也是為什麼國家和地方做了那麼多的創業大賽,都設定創業導師的原因。大學生在初期踏入 社會 ,創業經驗基本為零,即使有好的想法、創業、思路,真正實施起來困難還是很大。
第二,缺乏很多必備的條件。創業必備的條件一般的大學生都會缺乏很多方面。比如,一定的資金支持,包含營銷、財務、管理等各方面的創業團隊,還有就是更主要的人脈關系和客戶群體,每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都會導致你的創業失敗。
我所推崇的大學生創業史這樣的。你在大學期間鍛煉了自己某一方面先進的技術,這個技術是必需且獨一無二的,學生出技術,和別人一起做,強強聯合,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先體驗創業的過程,慢慢積累經驗。
總之,剛畢業大學生我還是建議先到公司給別人打工,以便積累經驗,積蓄人脈關系和必備條件,待到時機成熟在出來創業。
創業你有經驗嗎?你有鈔票嗎?你有項目嗎?
沒經驗就創業,那是敗家;沒有鈔票就創業,那是啃老;沒有項目就創業,那是瞎折騰。
如果你是王健林的公子,有爸媽給的5個億試水,另說。
如果不是,踏踏實實先找個工作先做著。省的被人嫌棄。
你好,建議你先做一個選擇,可以根據你的專業,也可以根據你的愛好,或者是根據你的理想,然後先找一個合適的能夠發展成前面提到的目標,即專業的熱愛的理想的職業進入 社會 ,通過工作中的學習,學習專業知識,系統的運營手段,為人處事的方法,完善自己積累一定的經驗和人脈關系,之後再考慮創業,人生就是一個接一個的選擇,我們沒法確定選擇的是否正確,但是可以確定自己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可以不斷的修正自己的發展方向,多聽,多看,多學,不久的將來你也會給出年輕人一些有用的建議,祝你成功!
其實我覺得大部分人還是適合先去上班的。
主要原因如下:
從大學校門剛出來,雖然說是離開學校了,但是思維和意識其實很難說一下子就轉變到 社會 人,從學生到 社會 人這其實需要時間是適應和學習的。如果說,你在學校的時候已經有意識地去接觸 社會 、了解 社會 還好,這會在一定程度上縮減適應 社會 地時間。但如果說此前並沒有過多地接觸過 社會 ,那麼可能會需要長一點地時間去適應和轉變思維。
所以,而如果當你的思維和意識還沒有完全轉變過來的時候選擇創業,那你會發現很多時候理想和現實是脫節的,遇到問題的解決方式可能是無效的。在這種情況下是非常不適合創業的。而如果你先選擇通過上班的時候了解 社會 、認識 社會 ,再去創業,那可能會增加你成功的概率。
我們都知道,創業是有風險的。而且風險很大。需要創業者有資源、有人脈、有經驗、有遠見等等,但這些東西有些固然可以先天具有,但有些卻需要在實踐中積累。對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恰恰少的就是經驗的積累。
那如果一旦失敗,我們需要承受的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打擊,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打擊。畢竟這是你一畢業的第一份工作,而第一份工作對每一個畢業的大學生都非常有意義。甚至可能會直接影響你後續的工作生活。所以,這次失敗的經歷對於那些心理不強大,或者接受能力稍弱的人可能會一蹶不振。
從這個角度來說,還是先上班,就當練練自己的臉皮、接人待物、抗打擊能力等等都好,總之作為創業前的鋪墊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再有一個,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想創業,前期必然要有資金的投入。那一但說創業失敗導致資金回收無望會不會對家裡的生活造成影響這也應該是我們要考慮的。大學生剛畢業沒有經歷過工作賺錢的階段,絕大多數情況創業啟動資金都是爸媽給的。當然,我們這里也不排除會有一些人在大學的時候就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得了創業啟動資金。這種情況是比較好的。但如果是我們所說的第一種情況,如果你創業失敗那你爸媽多年攢下來的血汗錢就這么沒了,如果不是家庭富庶的話,你讓他們養老生活怎麼辦呢?你之後是否有把握能承擔起創業失敗帶來的損失呢?
總之,創業有風險,要慎重考慮,尤其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
剛剛大學畢業應該先創業還是先就業?其實這個問題取決於自己,我們分為兩種情況討論:
大學期間有部分同學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我是一名舞蹈老師,在大學期間選擇了兼職做一名舞蹈老師,平常周六周日會帶一下興趣班的舞蹈課,在大學期間先後在四家培訓機構上過舞蹈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資源和資金,在大學期間我還考取了舞蹈老師資格證書,初步積累了創業初級所需要的東西。所以我建議,大學生在大一期間就應該掌握一門技能,無論是養活自己,還是畢業進行創業或者就業都會多一些把握。畢業以後,我們可以根據自己所掌握的資源對比市場行情,選擇就業還是創業。
大學期間,大部分同學會選擇先完成學業,在學習期間很少兼職,更談不上創業。大學生畢業以後有明顯的優劣勢:優勢是熱情高漲,劣勢是缺少經驗。如果你畢業以後選擇創業,那你要做好三個心理准備
我認為,大學生應該先就業,最好是先就業三年,積累各方面經驗以後再創業。
選擇雖然2選一,但是背後的邏輯要考慮清楚。我分幾個方向為你做答:
1,你的家庭是不是有從商基礎,如果有那麼你可以去創業,因為家庭資源是有一定共享的,商業資源是難以積累的,如果家裡就是做生意的,那麼這個現成的資源會對創業有很大的助力。所以這里我是推薦創業的。
2,在大學時嘗試過賣襪子、出租公寓轉租、賣生活用品等各種各樣的創業活動么?是否成功?對未來想要創業的內容有沒有過調研?畢業後創業肯定不能一拍腦門就投入巨額資金就開始運作的。考慮好投入資金,運營規模,之前也有過創業成功。這里我推薦可以謹慎嘗試。
3,如果1、2都沒有的話,你如果很喜歡閱讀一些創業成功書籍,我認為要系統的學習商業知識,在這期間可以參與一些銷售類型的工作積累經驗。然後不斷積累商業理論知識和找到未來想要創業的標的方向,或者能夠積累一些對你認可的客戶那就更了不起了。所以這里要蟄伏等待。
我分析的肯定不夠全面,但是我提供了一個大的方向和思路,選擇時不要一拍腦門就去干,沒有那麼多的詩和遠方。世間沒有後悔葯,但是時間無價難以折返,感嘆不悔當初不如好好考慮清楚再做抉擇。
你好,看了一下評論都是建議你先去上班的。我個人不是很贊同他們的想法,大學生就一定沒有創業經驗嗎?難道大學生就有上班經驗?經驗都是要自己經歷過才會有,創業還是上班還是要根據你個人的情況。
如果你要創業你就要想想:你有沒有好的項目、有沒有創業的團隊、有沒有創業前期的資金跟運行項目所需要的流動資金......
上班需要考慮的相對少一點,對於你自己的未來、你的生活、你的工作、有沒有做過一個職業生涯規劃,這個很重要。
最後無論你是創業還是上班,在你這個年紀,作為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畢業生你需要跟家裡人、跟父母商量一下,得到他們的支持,你才能更好的走下去。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一點點幫助。
很樂意回答這個問題,問在了我的心坎上了!
我剛剛大學畢業的時候也面臨這樣的選擇,大四的時候聽說學校可以幫扶學生自主創業,說是有實體店(規模達到10萬)做支撐,能有前景的話會有政府15萬的資金支持,想起來美滋滋,有政策支持,就大膽的約了幾個人合夥創業開了一個門店,想自主創業,但後來卻選擇了教書!
經歷過創業的人其實是知道其中的艱辛的,我和幾個兄弟伙創業的模式和今天美團、餓了么的運行模式是一樣的,做的是「同城快遞」,在一個四十萬人口的地級市做這個其實是很有發展前景的,我們開了一家門店,通過別人的需求,以市場價格幫家庭用戶做送貨上門服務,甚至幫公司、工地、學校送貨,所送的貨物包括了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那時候還是2013年,我們用一個月時間就發展了200多固定用戶。但是,我們由於沒有龐大資金來保證貨源的穩定和安全,我們只能去小批發市場去進貨,價格比市場價優惠不了多少還沒有質量保證,最典型的一次是,我們談了一家房地產商,承包了一個工地食堂的大米供應,日均消耗大米500斤左右,我們的米源是市裡面一家批發大米的店,第一次拿到工地的米因為物美價廉而被工地認可,同樣的米,第二次送到工地味道就變了,我們搞不懂是批發店把米變了還是怎麼回事,還遭到工地的投訴。後來發現是批發店用同樣的包裝換成了不同的米,當時沒有確鑿證據,只能忍了。
由於資金的不足,不能保證貨源的質量,批發不了大批物美價廉的商品,政府所謂的15萬補助也是遙遙無期,沒有了蹤影,所以小店運行起來很吃力!
到了大四畢業了之後,順利考上工作,也就放棄了自主創業,現在想起來,那段經歷也是很凄慘的,幾個夥伴到最後連房屋都交不起,每人花出去的幾萬元也幾乎打水漂,創業艱難啊,沒有資金,沒有市場,想要創業成功,是在太難了!!!
創業有風險,入行需謹慎啊!
⑹ 為什麼打工十年,還是這么窮
因為打工的人答多數有家庭壓力好多隻能滿足現狀生活沒有更高的目標,何況天天上班無暇過及外面的事,,也是說打工者空間小沒有太多的舞台,只能滿足現狀的生活,沒有斗爭的前進性,所以說打工者圈子小,一天除了打工沒有閑暇估計太多,所以只能越來越窮,但也不全是,好多打工者經過打工看到老闆創業史自己努力的成為老闆,這只是自己的一方意見希望給予點贊批評。
⑺ 創業艱難的勵志故事
無論是誰,創業都是艱難的,我們要做到的就是堅持住,那麼創業艱難的勵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創業艱難的勵志故事:一老闆白手起家艱難創業路
說到私企老闆,大多數人會認為他們過著高高在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其實,資金是一步步積累的,生活是一點點改善的,老闆們勞動成果的取得,也是辛苦和汗水累積的。這是采訪劉金柱時感受最深的一點。在晉城,只要做單位的制服,人們都會想到一個名字金柱服飾,晉城人不光喜歡金柱制服,更津津樂道這個企業的老闆。劉金柱從白手起家到如今的小有成就,有不同版本在人們中間傳說著,但是提起金柱服飾的創業史,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艱苦曲折。
童年的貧苦
劉金柱是河南桐柏人,5歲時父親去世,10歲時母親也離開人間,劉金柱從小與倆姐一哥相依為命。“我並沒有像別人那樣,守著窮苦,演繹傳統的生活模式,盡管我的兩個姐姐至今務農,但我們兄弟倆分別接受了高中、大學的教育,這些得感謝我窮苦的家庭中鍛煉出的那種寧折不彎的性格。”劉金柱靜靜地吸了一口煙,若有所思地對說。
沒有父母的家庭那種窮困是可想而知的。好在他天資聰明,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每逢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買新的年畫貼在自家牆上,他們家從沒買過一張年畫,因為只要有一分錢,兄弟姐妹們都要積攢起來用於生活和上學。可是他們家的牆上卻貼滿了他兄弟倆的獎狀,這是他們家惟一值得驕傲的事情。
也許是這些獎狀的激勵,也許是生活的磨煉,他從此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不論多苦、多窮,一定要走出一條不同於常人的生活模式,他要走屬於自己的路,將來要干出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這個決心和信念一直鞭策著他。
1987年到1990年的高中生活很快過去,畢業那年他順利考上高等學府,而且成績在全縣排名第七。
登報自我推銷
大學畢業後,劉金柱邀了五六個同學南下廣州闖市場,尋找屬於自己的發展道路。他們各自只帶足了單程路費抵達廣州,來時就已經做好了不幹出點名堂來決不回頭的心理准備。初到廣州的那一段日子,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快節奏的生活讓他們不知所措。隨後的日子裡,其他同學都相繼打道回府,他是同來廣州的同學中停留時間最長的一個。兩年以後,他帶著豐富的企業管理知識和超前的市場經營理念回到內地。
1996年,劉金柱來到了山西晉城市,當時的晉城對於他來說是個陌生的城市。在這里他萌生了一個想法,他從晉城郵局向山西日報社發了一份傳真,要求登個求職廣告。他記得很清楚:是5月1日的報紙。那份求職廣告刊登以後,找他的人特別多,在眾多商家中他選擇了壺關的一個保健品廠家。從此,他留在山西,開始對晉城的市場有了一個初步的概念。
以後的日子裡,劉金柱在一汽車責任有限公司當了兩年副總,他所接觸的商家涉及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對商界也有了較深的認識。相繼做過旅行社助理、服裝廠部門經理、服飾責任有限公司總經理。盡管劉金柱的職務在變、部門在變,所應對客戶和市場也在變,但是自己鮮明的個性和早已練就的吃苦耐勞、誠實守信、敢於創新的本質精神始終未變。
開始自己的事業
隨著對晉城乃至對山西服裝市場的了解,劉金柱看中了一個能讓自己大展拳腳的機會。今年年初,他帶領一部分人員加盟了黑馬責任有限公司專搞服裝項目,創出了一個全新的服裝品牌――dcl服飾。
他投資100多萬元購買了設備,許多具有豐富經驗的技師知道他要做服裝的消息後,主動找上門要求來他的廠里工作。人員的問題解決了以後,他開始對市場進行細致的調查和研究。當時晉城的制服和統一服裝的銷路很好,於是,他馬上轉行,開始和單位合作,生產加工統一的服裝。劉金柱親自抓生產、銷售和經營。憑著在廣州的銷售經驗和持之以恆的精神,他的服裝廠生產的產品受到訂貨單位的肯定和好評,訂單源源不斷地送上門來。
他抓住了這個市場潛在的商機,開始進口更先進的設備。他將自己解放出來,專門研究一些生產和銷售方面的信息,以一個小的地級市的經營規模,生產出的產品遠遠超過了同行的水平。
劉金柱說,這一路走來,雖說有過太多的辛酸,但畢竟鍛煉了自己,對市場及管理等有了比較系統全面的認識,也在一天天促使自己試圖開拓自己的事業。他說:“我不想做一個守攤子的人。人生充滿選擇,稍有遲疑,命運就可能改變方向。我想抓住每一個屬於自己的機會。”
創業艱難的勵志故事:從負債20萬到身家百萬的創業傳奇
失掉幼師“飯碗”干起洗碗工
孫秋蘋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和那個時期的大多數人一樣,她平凡而又普通。
高中畢業後,她就到了一家企業幼兒園做幼師工作。但是1996年年末,這家企業卻忽然通知她由於企業的經營狀況不好,幼兒園解散了。
當時毫無准備的她“蒙了”,生活一下變得空虛起來。而在她失業不久之後,丈夫也下崗了,家裡頓時沒有了經濟來源,而孩子還在上學,為了生活,怎麼辦?只能另外找一份工作。
她說,那個時候,感覺自己做了一場噩夢。但現在回想起過去她對那一段生活同樣也心存感激,正是在洗碗中,給自己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從1997年到2001年,孫秋蘋在別人的幫助下在長春一家賓館的日本料理店開始了她的打工生涯,成了一名洗碗工,每個月只能拿到不到500元的收入。
一年就當上前廳經理
至今,她仍然能記得到料理店刷碗的第一天她所學到的第一句日語,“把洗完的盤子都拿過來。”在上班的第一天早上,廚師長——日本人金田三郎用日語給她分配著工作。
當時,她從來沒有接觸過日語,聽完後,根本不明白是什麼意思,金田三郎又用日語連續說了幾次,但她仍沒有任何反應,這讓金田三郎非常惱火,隨手就把一個炒菜的勺子扔進了洗手池中,非常生氣地走了。
事後,廚房中的同事告訴她,廚師長只是讓她把盤子拿過來。通過這件事,她充分意識到了在這樣的環境中不懂日語就無法工作下去,就在當天的下午,她學會一句簡單的日語“下班了,您慢走。”在當日下班的時候,當她用這句生硬的日語與廚師長道別時,廚師長顯得非常吃驚,隨後就十分高興地也用同樣生硬的漢語告訴她,“你是一個很努力的中國人,一定會有發展的。”
隨後,她便很努力地學習日語,下班後的大部分時間她都用來學習日語。當廚師長知道後,便開始提拔她,並將一部分日本料理的技術傳授給她。
經過了短短的一個月後,她憑借著自己的勤奮和對日本料理的敏感,被調入了後廚。在後廚的近一年的工作中,她基本上掌握了日本料理的做法,同時她的勤奮也被日本老闆看中,在1998年提拔她成為料理店的前廳經理。
到了2001年左右,這家料理店已經成為了長春小有名氣的料理店,而孫秋蘋的勤勞與管理經驗也得到了同行的認可。
於是不斷有其他的料理店請她過去工作,其中有的料理店竟開出了年毛利潤5%的提成與一個月2000元的工資,當時她的工資和他們所開出的優厚條件有著幾倍的差距,但她那時只有一個想法,“是這里培養了我,只能是店裡不要我。”
自己開店就遭遇非典
到了2001年年末的時候,這家料理店的老闆開始轉行進行出國勞務,結束了在中國的料理店的生意,這樣孫秋蘋不得不再次失業了。
但此時的她已經不同於5年前的那個失業的幼師,而是一個擁有豐富日本料理店經營管理經驗的業內高手。
於是她又來到了長春市的另一家日本料理店擔任店長,但她的管理方法很難與家族式管理企業相融,於是一個多月後,她辭職離開了,隨後,她又陸續試了幾家,但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既然這樣,為何不自己開一家店,自己做老闆呢?她狠了狠心,自己干!說做就做,在經過短期的准備後,她向銀行貸款20萬元,又從親戚朋友處借來了一些錢,終於在2002年10月5日,開設了一家規模約160平方米的日本料理店。
她憑借著自己的管理經驗和對行業的熟悉,在開業僅僅一個月後,就把小店經營成為了長春市比較有名的日本料理店。按照她的設想用不了一年的時間就可以把銀行貸款還清。
但也許是命運故意在考驗她,開業剛剛幾個月後,她就遇到了自己事業上最大危機——非典。
“在那個時候,每天的顧客寥寥無幾,即使周末的時候店裡顧客也很少,一個月最少要賠3萬多元。”現在她回憶起非典時期的狀況,仍然深有感觸。
當時很多飯店基本都處於慘淡經營的狀況中,有的甚至“不堪一擊”就在此期間消失了。
為了迅速扭轉這種狀況,她開始籌劃為各個學校以及醫院送日本盒飯。她的勤勞再次幫助了她,2003年上半年,有一個教授在她的店裡訂了一份盒飯,為了讓這位教授能夠吃上熱乎乎的盒飯,她特意打車從同志街將盒飯送到了教授家。
當時這位教授十分感動,並將她的盒飯向學校的同事宣傳,而她打車送盒飯一事也成了業內人所熟知的故事。
到現在,很多學院的老師和教授都是通過盒飯與她成為朋友的,並成為了她店裡的常客。
同時,“打車送盒飯”也使她贏得了信譽,在那個特殊的時期,一些人依舊到她的店裡吃飯,她終於挺過了那段困難時期。
一個答案拉來一批客人
2003年的6月份,孫秋蘋在長長出一口氣的同時,開始全力發展自己的日本料理店。而其中的一位日本客人更是給了她很大的啟示。
據她介紹,在2003年的6月份,店裡來了一位日本老人,在此之前,這位日本老人曾去過長春市的幾家料理店,但都覺得不甚理想。而當別人把孫秋蘋的日本料理店介紹給這位日本老人的時候,老人剛開始也沒把這個小店放在眼裡,來到小店,就給孫秋蘋來了一個“下馬威”。
“我給你出一道題,如果你能答上,我就在你這里用餐,日本的清酒多少溫度最為適宜?”在日本,是以清酒來衡量料理店是否正宗的。
“人體的溫度最為適合37攝氏度。”當這位日本老人聽到這個回答時非常興奮,因為在他曾經到過的長春的另幾家日本料理店的負責人都沒有能夠正確地回答出這個問題,而在品嘗過她做的料理後,老人給了她一個最高也是最親切的評價,“這是我們家鄉(日本)的味道。”
此後,老人每次來到長春都要到她的店裡來品嘗,並不斷把她的料理店介紹給自己的朋友。有了這次經歷,孫秋蘋更是看到了服務細節所帶來的益處,更是從服務細節來提升整個料理店的水平。
在她的料理店中細節也是無處不在,打開牙簽盒,16根牙簽呈正方形整整齊齊的擺放,牆壁上的木製窗欞被擦得幾乎沒有一絲灰塵,孫秋蘋說:“每天她都要戴上白手套對每個窗欞進行檢查以確保清潔,日本人是非常注重就餐環境清潔的,可不能小看了這一點。”也就是通過這種服務,她的料理店迎來了更多的顧客。
現在,孫秋蘋當年創業時欠銀行的20萬貸款已經完全還清,並已經有了近100萬元的個人資產。
而她也有了更大的目標,要把自己的店鋪在現有的基礎上規模再擴大一倍,爭取把店開到日本去。
“大不了從頭再來”
記者:為什麼要想到自己做料理店的生意呢?
孫秋蘋(以下簡稱“孫”):在我所工作過的料理店中,有很多服務人員都與老總有著親屬關系,根本說不得,命令不了。而我在工作方面,對員工素質要求很高,很多人會適應不了,所以很難和這些人進行合作,惟一的方法就是選擇離開,自己開店。
記者:既然您選擇了自己開店,那麼您對店員近似於苛刻的培訓和管理,他們能夠接受嗎?
孫:他們根本就不能接受,人是有惰性的,如果不催促就會懶惰下來。為了表示與我的管理方式的對抗,他們曾經聯合起來進行“罷工”以示抗議。(笑)但我告訴他們,現在的嚴格要求,並不是為了我個人,你們現在是一個打工者,如果沒有嚴格的訓練和學習,將來到任何地方也只能是一個打工者。如果你們能夠過了我培訓的一關,將來無論你們走到哪裡,都能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於是,原來一個個普通的員工現在都很優秀。
記者:在非典時期,您的料理店經營出現了問題,您有沒有想過放棄這一行業呢?
孫:當時的非典,確實給我帶來了一個沉重的打擊。我也曾想過,是不是我只能做一個打工者而不能做老闆呢!但又一想,我的日語老師在70多歲還能考上漢語研究生第一名,一個70多歲的人,能夠在經過幾次失敗後,仍然努力並得到了最後的成功,我比她要年輕得多,也比她更有時間,只要我努力,我應該能夠成功,於是就咬著牙硬挺,大不了從頭再來,事實證明,堅持下來,我成功了。
記者:在商家經營中,很注重開店的位置,但您的店鋪沒有選擇開在繁華街面,而是開在了一個小胡同里,您當初為何要選在這樣的一個地方開店呢?
孫:我選擇在這樣的小胡同開日本料理店,並不是要節約成本,而是把每個月節省出來的6000元資金全部用來采購日本料理的原材料上,以此來保證日本料理原有的風味。用正宗的原料做正宗的料理,這也是我的料理店如此興旺的原因之一。
記者:您的店員都很出色,那您在店員的管理上有什麼獨特的經驗嗎?
孫:在我的管理中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工作時間就是工作時間”,自己與員工只能有一種店員與老闆的關系,獎懲制度也極為嚴格。而在工作結束後,員工們可以提出自己在這一天中認為不合理的地方,大家在一起討論。如果講的有道理,就在下次工作中聽從他的意見,這樣就能把因工作中形成的老闆與店員之間的矛盾化解,而員工的意見也得到了尊重,他們能夠更加努力地工作。
【創業感言】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在五年前的時候,就抱怨沒有抓住十年前的那次財富機遇,五年後的今天,又開始抱怨沒有抓住五年前的那次絕佳機會,相信再過五年,他們還會抱怨沒有抓住今天的機會。其實,這個世界並不缺少機會,任何時候都有很好的機遇,關鍵是你能否察覺到它的存在,然後全力以赴地去做好它。只要你用心了,努力了,任何時候都不會遲的。”
創業艱難的勵志故事:趕集網ceo楊浩涌
沖動創業,跌撞成長
把美國最大的分類信息網站Craigslist搬到中國去——這個想法是驅使楊浩涌當年回國創業的主要原因。當時的他,“對中國互聯網一點兒也不懂”,但就認准了分類信息網站是個好東西。
“我覺得它(Craigslist)有那麼多人在用,就一定是有價值的。”他說,“許多偉大的產品都是這樣,不論社交網站還是搜索引擎,在早期的時候也沒有什麼商業模式,但可以幫助別人解決問題。”
楊浩涌並沒有想太多,一心抓緊時間回國,想搶在別人行動之前佔領先機。回到北京後,他和一個兼職學生在兩個月內完成了網站架構。2005年3月,網站上線。但不久後,全國突然涌現出1000多家分類信息網站。手裡只有湊來的10萬美元,楊浩涌不得不思考這筆錢應該花在哪裡、怎麼花。
當時,國內大部分網站效仿Craigslist的做法,設立許多城市分站,提供多種服務類目,卻似乎有點水土不服。楊浩涌決定先不在全國鋪開,而是單點突破,集中資源拓展北京市場,並且只專注於租房、二手貨和交友這三個品類。
“創業早期還是專注點好,其他城市又夠不到,沒有那麼多資金。”在他看來,要贏,就要拿自己的優點去打別人的弱點,全力攻佔一個“山頭”。當時全國的同類型網站中,只有趕集網專注北京市場。
回顧這次“說走就走”的創業經歷,楊浩涌坦言並不是精打細算的結果,初期也沒有想過賺錢,只是想把運營做起來。“創業者就是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很多事如果一眼就能看得十分清楚,可能就不會只有這么少的人去做,也不可能最後做成的只有一兩家。”在他看來,只要一個產品“有用”、“有需求”,最終一定能找到商業模式,實現商業價值。
但最初的4年,楊浩涌和他的團隊卻是“苦熬”過來的——公司缺的不是干勁,而是資金。2008年趕集網融資時恰好遭遇金融危機,許多有意向的投資人放棄了投資,而終於拿到一份投資意向書的楊浩涌,卻為這份合同足足等待了11個月,“這對任何創業公司來說都非常煎熬”。在收到資金前的3個月,公司賬面上的錢已經用光,楊浩涌只好帶領員工拚命做銷售,接廣告。最揭不開鍋的時候,公司也沒有裁員,而是鼓勵員工回家休假,高管不拿薪水。
熬過這段低谷,2012年的中國互聯網迎來了團購這個大風口,趕集網也迎來了成長的高峰期,網站流量激增。到2012年,公司因為新業務需要從幾百人一下擴張到近2000人。但對這次擴張,楊浩涌將它認定為“決策失誤”。
投身於團購泡沫中的趕集網,在主營業務還沒有盈利的情況下,又匆匆新開一條戰線。這對公司運營構成了極大的挑戰。短短幾個月內,國內的團購企業已經廝殺得十分慘烈,趕集網的團購業務在6個月後不得不叫停,裁掉大量員工。
經歷了這件事,楊浩涌發現從前公司太專注於技術,欠缺管理方面的經驗。“任何一個創業公司在快速擴張的時候,不能只專注於業務本身,還應該關注團隊建設,包括組織的流程,這也是我在中歐學到的。”他說,“團隊要跟著創業者一起成長才行,如果有一個短板,整個公司就會受到影響。”
朝內看,而非向外求
現在的趕集網已經歷數輪融資,不再會有當年資金斷裂的窘迫,擺在楊浩涌面前的也不是“風口在哪,要去做什麼”的問題。他似乎又回歸到剛剛創業時的風格:專注。
如今,趕集網的分類信息業務保持著150%的增長。楊浩涌認為,公司可以開拓的新業務很多,但更重要的是把本身的業務做大做強。“現在跟之前不同了,我們更多的不是去考慮應該介入什麼新業務,而是如何將一家上千人的公司經營得更持久,讓它發展得更長遠。”
在楊浩涌看來,自己已經站在了風口上,只要不出現重大失誤,業務就會快速增長。然而,這個時代對互聯網公司的要求更高,不但要有過硬的產品技術,更重要的是打造優秀的團隊。
“過去我們考慮的總是業績能增長多少,要進入哪個行業,很少去看公司內部還有什麼需要改變。現在我考慮得更多的是組織結構是否合理,效率是不是更高,團隊的人才培養是不是可以更好,整個體系能否更加完善。”
轉變思路的楊浩涌在公司內部實施了許多新舉措,比如對1000多人的直銷和渠道團隊提出新的要求——除了達到銷售業績之外,還需要向公司其他業務輸出人才;在移動互聯網業務上,公司推行虛擬股,鼓勵員工內部持股,公司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回購股票,或鼓勵內部孵化項目去融資;產品研發部分採用HRBP制度,幫助每個團隊梳理人才,制定激勵機制,挖掘產品設計方面的“好苗子”。
作為一家大公司,趕集網在組織架構上也有所調整:上百人規模的產品研發團隊劃分為若干“小分隊”,每個小分隊維持在五六個人的規模,最多不能超過10個人,其中安排一位項目負責人。一方面方便了考核,另外一方面保證了研發速度。
“二三十個人一起寫代碼,就容易吃大鍋飯;變成幾個人的小團隊,你做不好,其他人都能感覺到,更容易考評。”與此同時,絕大部分項目以一兩周為周期推進,這在傳統行業,包括傳統軟體行業都是難以想像的。楊浩涌舉例說,在公司內超過一個月的項目往往是內部架構重組,代碼重構或重大功能開發,高層必須過目;小的項目都會非常顆粒化,以保證推進速度。
楊浩涌將大部分項目的決策權放給團隊,自己只盯大項目的推動。“最終的KPI以及年終期權激勵都跟項目結果掛鉤。我不需要監督大家中間做了什麼,結果好,就會得到激勵。”
俗話說,CEO的工作就是融錢、定方向和找人。對楊浩涌來說現在又多了一個任務——梳理流程。“‘大公司病’其實每個公司都有,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反省。”他說,“最近我們還在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之前公司快速發展期間,我們強調風險控制,流程的梳理要更規范化。現在回過頭來,又必須強調授權。”
比錢更重要的是過程
雖然已經在這個領域打拚了10年,但楊浩涌認為,生活服務領域的機會其實才剛剛到來:通過互聯網平台將生活服務的提供者組織起來,更高效地向用戶提供服務,這將是下一個大趨勢,“生活服務是比電商更大的藍海”。他指出,在許多成熟市場,生活服務領域的產值佔GDP比重超過了70%,而在中國,這個數字第一次超過50%。
如今,趕集網已經將越來越多的重心轉向移動互聯網,今年來自移動端的流量已經超過60%,而這個數字在去年只有30%。
對於一些專注單一業務的垂直類網站,趕集網已經帶來了一定的沖擊。楊浩涌將這種“反向侵蝕”現象的原因歸結於兩點:一是不同的戰場,二是降維攻擊——趕集網在三四線城市的流量幾乎都來自移動端,在獲取用戶成本上也比一些垂直類網站要低。
“以招聘為例,它們每天的簡歷大概在2萬到4萬份左右,而我們每天新增十幾萬份簡歷。原因之一就是我們關注基層勞動者的需求,把這些用戶的體驗做好,就有價值。”許多垂直類網站的商業模式是收取會員費,將許多用戶擋在了門外。
楊浩涌認為,分類信息網站的平台優勢和各分類互補協同的規模效應更為明顯,“對於用戶來說,在趕集上找到工作,會產生一定的用戶黏性,之後的租房、買房、生活服務等需求也會在上面解決。”在今年趕集網的整體營收中,有40%~50%來自招聘業務,招聘銷售額全年預期達到7億~8億元。
10年前涌現的1000多家分類信息網站,現在大都不見了蹤影,楊浩涌卻堅持了下來,原因就是一種享受過程的心態,“越做到後面,越不是錢的問題了”。
“賺得再多,也就是一個房、一輛車,吃好一點,出去玩一玩。”他說,“目的在於過程。創業的過程中有各種問題,想辦法解決。發現很多人在用它,覺得它有用,這就又回到了當時為什麼回國創業的初衷。”
⑻ 富豪的艱難創業史
創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恆心和毅力堅持不懈的發展過程,其中並沒有什麼秘密,看看那些富豪曾經的創業史,學習他們,找到自己的創業方法。那麼下面是我分享的富豪的艱難創業史,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富豪的艱難創業史一:
安徽岳西80後懷揣700元北漂創業 10年後華麗轉身千萬資產
10年前,年僅16歲的他懷揣著僅有的700元錢,孤身一人走出大山,踏上北上的火車,開始北漂征途;10年後,他在京城站穩腳根,注冊成立北京同創互達科技有限公司,業績突破6000萬元。10餘年來,他用勤奮、踏實、不服輸的韌勁,實現了北漂草根的華麗轉身,成為老家年輕人在外創業發展的驕傲。他就是年僅27歲的北京同創互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儲五金。
來看這位80後草根創業者的勵志創業故事
開啟草根創業夢
1987年,儲五金出生於安徽岳西縣溫泉鎮西營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小時候,父母以做磚窯為生,在那個年代的農村流行做磚瓦房,所以土磚賣得很好,家境還不錯。12歲那年,儲五金的父親開始執著於中醫治療白血病和癌症的葯物研究,並以此為業,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家庭條件一落千丈。由於種種原因,初中畢業後,沒有上高中,只能選擇到岳西扶貧培訓中心進行學習。
為減輕父母的負擔,早日改變家庭經濟狀況,在培訓中心學習不到一年後,2004年3月,16歲的儲五金帶著父親給的400元和母親借來的300元錢踏上了北上京城的火車,開始了北漂之旅。盡管初生牛犢不怕虎,但找工作的艱辛依然讓不諳世事的儲五金感受到了大城市的人情冷暖。在北京街頭的霓虹燈下,16歲的少年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
一個多月後,他花光了所有積蓄,從做裝修的親戚家借了70元錢,通過中介介紹,進入到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的EDMI中心從事電路板焊接和維修工作。因為當時還未滿18周歲,EDMI中心遲遲不給他轉正,所以工作了半年多之後,儲五金就離開了研究院。盡管乾的時間不長,但作為國內一流的電子科技公司,研究院的工作經歷還是給儲五金下一步的發展帶來了很大幫助。2005年到2008年,儲五金先後在北京志恆達科技有限公司和富力通能源軟體技術有限公司從事設備組裝、維修和技術培訓等工作,工資也從最初的不到1000元上漲為5000元左右。
但每次在企業幹得最好的時候,儲五金都毅然選擇了離開。“5000元的工資乍看起來不少,但是在北京這個高消費的大城市,也僅夠我自己生活,根本沒有多餘的錢來改變家裡的經濟條件。而且當時的我沒有學歷,沒有背景,僅靠打工,也不會有更長遠、更好地發展。於是,在那個時候,創業的種子就在我的心底悄悄地生根發芽。”儲五金說。
2007年,岳西籍在京同鄉聯誼會上,儲五金被當選為副秘書長,但當時的他只是個北漂草根,而同鄉會的很多負責人都是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在這種情況下,儲五金進一步堅定了自己創業的決心,加快了創業的步伐。
同年11月5日,儲五金注冊成立北京同創互達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
磨難變成好風景
2007年,剛剛20歲的儲五金利用身上僅有的7000元作為啟動資金,注冊成立了北京同創互達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注冊代理就花去了3500元。因為當時太年輕,沒有經驗和資本,儲五金貸不到款,借不到錢,為了讓公司能維持下去,他開始了邊工作邊創業的艱辛之路。
公司注冊成立後,儲五金用剩下的3000多元錢,在10平方米的出租房內安裝了一部電話,購置了一台二手電筒腦。在公司同事的幫助下建了一個銷售網站。由於沒有資金做推廣,他只好在每天晚上下班回來後,發免費網貼尋找客戶源。後來借了同事的4000元錢,在網路做了推廣。為了減免600元服務費,他來來回回跑了網路總部3趟。
因為沒有多餘的資金,他無法囤貨,只能依靠客戶的付款,騎車到離公司30公里外的中關村電子市場去進貨,以最低的利潤銷售出去,賺取低額的差價。那段時間,儲五金每天除了上班,就是騎著自行車往返於出租屋和電子市場之間,早出晚歸,風雨無阻。由於沒有經驗,沒有人脈,只能依靠接一些網路小單維持公司的運營。儲五金創業的想法在同事的眼裡也曾被當作是個笑話,為此大家送給他一個“民營企業家”的稱號。即使不被看好,即使要經歷很多的困難和尷尬,但執著的儲五金卻從未想過要放棄,始終懷揣著創業夢想,用敢拼敢闖的韌勁一路微笑著把磨難走成風景。
2008年底,公司接到了第一筆大的訂單,是中科院研究所為一個實驗項目訂購的防雷設備,這筆訂單為企業帶來了5萬元的利潤。“當賺到第一桶金的時候,我覺得長時間的辛苦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那種激動喜悅的心情是難以言表的,這也大大增加了我創業的信心。”說起賺到的第一筆錢,儲五金依然記憶猶新。
家庭劇變陷低谷
在實現第一次盈利後,儲五金也正式從富力通能源軟體技術公司辭職,開始全職創業,結束了一個人創業的歷史階段。他招聘了員工,重新租賃了辦公場所,開拓了電子元器件業務,開始了國際電子商務階段,事業逐漸有了起色。2009年春節,由於剛剛接觸國際市場,加之國外春節期間不放假,所以儲五金選擇了留守在公司,沒有回家過年。這是來北京5年裡,儲五金第4次沒有回家過年。“其實當時是計劃春節後回家蓋房子的,圖紙都設計好了。之前是因為沒有取得好成績,無顏回去面對父母,後來覺得父母當時還年輕,想著等條件好了再回去多陪陪他們,現在想來,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對於父母,儲五金有著深深的愧疚和遺憾。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儲五金沒有回去的那年春節,他的父親因為喝酒引發了潛在的疾病,後被查出是因為多年執著於中葯研究,親身試葯導致的慢性中毒,發現時已經是肝腹水晚期。得知父親病重,儲五金毅然丟下了剛處於上升期的事業,趕回老家陪伴父親。父親病情惡化得很快,不到兩個月就因醫治無效與世長辭。父親的離世,讓儲五金猝不及防,曾經那個為他撐起一片天的人還來不及與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就永遠地離開了。“父親十幾年如一日研究中葯的執著精神,一直是支撐著我在創業路上堅持走下去的動力。他無私奉獻、熱心公益的一生,也對我的事業和人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說起父親,儲五金還是幾度哽咽。
為了給父親治病和處理後事,儲五金不僅花光了賺來的錢,而且還長達半年時間沒有去管理公司,業務基本停滯,資金入不敷出。家庭和事業的雙重打擊,讓22歲的儲五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家徒四壁,一貧如洗,時間的齒輪似乎又將他帶回了剛離開家鄉時的光景。村裡的人都勸他不要再出去打工了,在家踏踏實實務農,找個姑娘成個家。但看著家裡破敗不堪的房屋,母親背著自己哭泣的身影,儲五金不甘心,他堅信自己一定能闖出一片天地,改變家庭的狀況,讓母親和妹妹過上好日子,讓父親的在天之靈得到安慰。他回憶說:“臨走前,二叔告訴我,父親臨終前曾寄存了3萬塊錢在他家,說是以備我敗落回鄉時能夠有所依靠。這3萬塊錢,是父親一生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血汗錢,也是他還沒來得及對我說出的父愛。這份無言的大愛驅使我化悲痛為力量,重新振作精神從頭再來。”
讓愛播撒來時路
2009年,在經歷一段時間的頹廢和悲痛之後,儲五金再次踏上北上的火車,繼續自己的創業夢。白天,他奔波於公司和中關村的電子市場,用繁重的工作讓自己忙碌起來。夜深人靜時,他無法控制對父親的思念,愧疚自己因為在外創業沒能在父親面前盡孝,但一想到還有母親和需要自己的家,他就強迫自己忘掉悲痛,堅強前行。
2010年,儲五金依靠信用卡周轉資金,依託中關村電子市場,藉助網路電子商務銷售平台,成功地讓公司步入了正軌。這年,他創造性地實現了800萬元的銷售業績,打破了元器件電子市場櫃台銷售模式,率先在電子元器件行業開拓網路電子商務。
在銷售做得風生水起的同時,儲五金敏銳地察覺到企業僅靠做銷售很難有長遠發展。於是,2011年他將所有積蓄投入到自主產品的研發中,並將目標放在光伏發電市場,研發光伏發電逆變器。2013年,新產品投入非洲和東南亞市場,創下第一年單品銷售2000萬元的好成績。2014年,國家陸續出台鼓勵光伏發展的各項政策,同創互達公司結合國內市場需求,推出家庭光伏屋頂並網系統,並在全國首批光伏並網系統安裝中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在華北地區成為家庭光伏並網的領軍品牌。同時,公司還完成了產品結構的全面升級、規模擴張和市場定位,形成了集團化的發展目標。他以原來電子器件貿易為依託,全面拓展光伏發電市場,建立起專業的團隊,設立了電子商務中心、國際貿易中心、研發中心、國內銷售中心、生產製造中心以及天津出口倉儲中心等核心戰略部門。2014年,公司業績突破6000萬元。
“隨著國家一系列鼓勵光伏產業發展政策的出台,未來國內外光伏市場的發展前景一片大好。下一步,我們公司還將籌備在新三板掛牌上市,進一步做大做強企業,研發更多高新技術產品,將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綠色健康能源應用到千家萬戶。”說到未來的發展,儲五金信心滿滿。
在做大做強企業的同時,儲五金還擁有一顆金子般的愛心,時刻不忘記回報社會,熱心公益,關注家鄉。2012年,他組織成立同創互達愛心基金會,關注幫扶貧困孤寡老人和失學兒童。2012年春節,他回到家鄉,向溫泉敬老院捐贈了2萬多元的羽絨服,讓孤寡老人在節日里也能感受到來自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作為岳西籍在京同鄉聯誼會的副秘書長,只要在京老鄉生活和工作上有什麼困難,儲五金總是竭盡所能的去幫忙,隨時伸出援助之手。“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也許是父親的那份奉獻和熱心一直感染著我,才讓我有意識的想要去幫助別人,更多的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未來,我會一直在公益慈善這條道路上走下去,用實際行動踐行;共同創造,互達夢想;的企業宗旨。”儲五金深有感慨地對記者說。
富豪的艱難創業史二:
江西贛州80後記賬網創業,精打細算記賬年賺500萬
“80後”開記賬網,精打細算記賬年賺500萬
假如你是個精打細算的人,一定有記賬的習慣,上網路搜索一下“記賬網站”,立即能跳出幾十個搜索結果。記賬網站真正在國內出現只有四年左右,甚至比美國出現的還早。這些國內記賬網站的開創人多是布滿創業激情的年輕人,來自江西贛州的“80後”小伙田克山和他的團隊就是這樣一群人。
“80後”開記賬網“移師”南京
這個10人的創業團隊均勻年齡只有25歲。田克山說,“移師”南京是由於這里的人力本錢相對於上海而言低很多,而園區的扶持政策是吸引他們這些草根創業投資的最大因素。他們原來有6個人,來南京後又招了3名軟體人才和1名財務職員。
2006年2月,“財客在線”正式上線,作為國內最早成立的記賬網站,成立初期時,田克山並沒有加盟。當時他大學畢業剛兩年,在上海一家小公司做網站策劃,每月拿著3000元的月薪。網站是由懂技術的合作夥伴開設的,起初名字叫“阿拉理財”,取自上海話“阿拉”,2006年年底更名為“財客在線”,更名的原因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學會記賬理財。
注冊會員從500人躍升至52萬人
說起加盟“財客在線”網站並運營至今,田克山說完全是機緣偶合。一個偶然的機會,當時素不相識的田克山與其合作夥伴在單身網站上熟悉了,兩人本來都是抱著找老婆的目的而上網的,結果老婆沒找到,卻成了有意共同創業的朋友。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與磨合,2007年年初,田克山加盟“財客在線”。
加盟前,網站注冊會員總共只有499個,即是均勻天天只有一兩個會員注冊,而且隨著“財客在線”的出現,網上很快出現了很多類似的網站,有的網站注冊會員半年就竄至8000多人。面對當時的困境,田克山與合作夥伴湊了10萬元啟動資金作市場拓展。如今,“財客在線”已做到了行業第一,注冊會員已達52萬人,同時擁有淘寶網、人人網、阿里軟體、華安基金等眾多合作商。
財客網記賬安全性獲銀行認證
與人人網、淘寶網的合作模式是怎樣的呢?田克山說,簡而言之就是“用戶共享”,只要是這些大網站的會員,可以直接在網站上添加“財務記賬本”,有“財客在線”的後台伺服器支持。
至於網站的贏利模式,主要分兩塊:一是基金公司的廣告投放;二是會員付費,後者佔到了網站營業收入的六七成。目前網站合作的基金公司主要是華安基金和匯豐基金,基金公司主要是看好網上的記賬人群,有目的地投放廣告。比如基金公司可以通過網站了解記賬人群大致的收入和消費水平、是否購買過基金等。“當然,用戶的個人信息是不可能泄露的”,田克山解釋說,首先,用戶在注冊時使用的是虛擬資料,就算泄露也和現實對不上號;其次,記賬用戶和網銀用戶也不同,不需要輸入銀行卡號、密碼等個人信息,對於黑客來說,既使弄到數據,也沒價值;第三,網站的安全性已通過銀行的安全認證。
收入消費買基上網記賬搞掂
“網站80%的功能是免費的,但‘子用戶功能’、‘多賬本功能’要收費,一年用度50元,三年送一年”,田克山先容說,像很多父母要監視在外求學的孩子、夫妻分居兩地要知曉對方的收入和消費,都會開通“子用戶功能”,而很多在淘寶上開店的用戶,用“多賬本功能”在家就可以了解公司的整體賬目。網站50萬會員中現在1/5是淘寶用戶,只要是淘寶用戶,交易數據和購物數據都可自動記錄入“財客在線”系統。
記者登陸該網站看到,從柴米油鹽、工資獎金到基金定投、房產等資產變動,都能記賬,同時,網站能讓用戶按月、年等匯總開支,並天生彩色圖表。聯網記賬免去了人們將辦公室、家裡電腦的"電子賬本"同步更新的麻煩,而且手機也可以上網隨時記賬。
家庭公司呆壞賬可精確統計
“現在天天有1000-2000個新用戶加入,最多的一天新增5萬名用戶”。田克山先容說,目前國內有幾十家類似的網站,但天天也有網站倒閉,能堅持做下來的並未幾。“財客在線”網站的後台採用復式記賬技術,國際通用的都是復式記賬法,與正規的財務軟體功能一樣,無論是家庭還是中小公司的呆壞賬處理,都可以精確統計不會出錯,而用戶使用時只要按一下通俗易懂的按鈕,這是他們與其他記賬網站最大的不同。
通過長期對用戶的觀察和統計,田克山發現,現在記賬的男性比女性多,且男性比女性更勤快。記賬人群的年齡從25歲至50歲不等,以沿海大城市人居多。未來,田克山和他的團隊想把“財客在線”最後做成在線財務治理平台,能夠治理注冊會員的社保、公積金、水電醫療等所有與個人或家庭消費有關的所有數據。
“投資夢”:
對於今年的盤算,田克山預計,不包括基金廣告收入,網站營業收入至少能達到500萬元,注冊會員能突破200萬人。同時和銀行及證券公司等進行更深度的合作,“由於現在我們已通過銀行的安全認證,風投方面也在談,除了獲得園區的投資外,今年可落實一些大機構的風投項目”。
⑼ 為什麼有人能快速致富,有人卻窮盡一生
因為有的人一直在努力,而且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快速致富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事先就已經多方了解了市場情況之類的,多數都是做好了功夫,並且這些人也是有很多的門路人脈。可以,請先去佔得市場的先機,有些人之所以會一生窮困,可能是因為沒有什麼很好的人脈和資源。所以相對來說也就沒有什麼出路了。多數情況基本上都是這個樣子的。
畢竟這就是非常現實的社會。首先自己應該具備一些具體的專業知識之類的。自己想在哪個方面去支付,應該具備一些儲備的能量。然後再藉助其他的人脈資源來幫助自己。當然人們都是互利共生的存在。腳踏實地也是可以的。
⑽ 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快速致富,有的人卻一直很窮
因為窮人的思想和資源限制了他們的財富。富人有更多的資源,這可以讓他們越來越富有。因為有些人一直在努力,做著充分的准備,所以快速致富是合理的。他們已經提前了解了市場情況,大部分都已經盡力了,這些人也有很多人脈。是的請先在市場上佔得先機。
這對你自己的發展很有好處。畢竟這是一個很現實的社會。首先你要有一些具體的專業知識等等。當你想付錢的時候,你應該有一些儲備能量。然後自己動手用其他網路資源。當然,人是互利共生的。腳踏實地也是可以的。喜歡的可以點贊加關注哦!經過我們測試通過率較高的方法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我也希望你能幫助我轉發,點贊,多多支持我,多多關注我。如果有什麼問題和請求您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會一一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