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時間選擇十二進制
㈠ 古代一直使用十進制,為什麼計算時間用12進制,一天24小時
古代不是都是十進制,重量是十六進制,十六兩一斤。
12進制 12進制的產生要比十進制晚,12進制產生的是人類對於天象的觀察而來的。隨著人類的發展,漸漸地不滿足於對於自身的認識,而是觀察大自然的現象。而氣候的變化是自然中很大的一個變化,人們為了認識氣候變化的規律,所以對於天象進行觀測。而天象中最明顯的就是太陽與月亮的變化與冷暖天氣及植物的生長周期之間的關系。從而認識了天,月,年。而後認識到一年的時間內月亮有12次的盈虧。所以,用一年與12個月相比較,從而得出了最初的12進制。 這里我們應該看到12進制的產生與人們認識時間有關。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在計算時間時,人們取天象1年等於12個月,12年為一紀,所以將一天劃為12個部分,這就是中國的時辰。由此而得到的12進制。 十二地支由此而來。
從人們認識1年有12個月後,人們又知道一月差不多是三十天。所以一年是360天。在360天里,時間循環一周,形成了一個大「圓」。所以人們根據年的一周是360天,將圓周定為360度,因為每季度有90天,而在圓心角建立一個直角坐標系,每一象限也是90度。這里也可能有一定的關系吧。<西方的直角坐標系建立的較晚,但是古代木匠用的矩都是直角。而規可畫圓。>
360天如果作為進制明顯太大了,很不實用,所以後人根據360天與12個月的關系,取了一個中間數做進制。這就是60。60也是從時間與圓中出來的,所以也運用到時間中,一小時60分。一分60鈔。 六十禁止本人認為是天乾地支結合的結果,天乾地支結合一個循環就是六十,即為甲子60的由來。根據天象和使用的方便,使用60進制就很正常了。古代人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是十二進制,每個時辰分為上四刻中四刻下四刻,即為十二刻,也就是十二進制,亦是暗合十二地支。天乾地支組合細分為六十。
除了上述的進行外,還有幾種,如六進制。太陰之數36。 5進制,我想可能與人一隻手有5個手指有關。而60進制的產生還有一種可能就是 5進制與12進制的結合。
中國的紀年法是以干支的最小公倍速數為一輪的,就是60年,是10與12進制的結合。
㈡ 你知道時間,為啥是12進制
在我們生活中的很多領域當中,我們在計數方式上都是使用10進制,簡單的說就是滿十進一,滿二十進二,之後的都由此類推……但是我們在計算時間的時候卻不是這樣,我們對於時間用的是12進制,這又是為什麼呢?
按照一開始的計數習慣,應該是十等分這個圓盤,但是大家經過長時間的觀察之後,發現十等分一個圓盤的操作難度相對比較大,很難記清時間。因此古人開始慢慢的試探最合適的等分方法,終於他們發現12等分圓盤是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從此時間就變成了12進制。
㈢ 為什麼鍾表採用的是12和60進位制呢
計時鍾的分、秒進位,採用了古羅馬天文歷法中細密的60進位制,因為60是2、3、5、12的倍數。2表示一天時針運轉兩圈,3是時、分、秒三個指針,5是每個數字之間有五個刻度,12是時針運轉一圈的十二個小時數。其實它並不細密,忽略了地球分為24時區,24小時自轉一圈,60不能被24整除,造成了計時鍾運轉的結構本性誤差,它的運轉速率與地球屬性化自轉不同步。
㈣ 鍾表為什麼是十二進制
因為鍾表出現以前,在幾何中圓的概念里,圓是360度的,就要分成360的因子比較好,分成3份,4份太少,分成30份,36份太多,分成9份,10份畫圖的時候不好平均分,12份剛剛好,畫圖也容易
㈤ 時間為什麼要用12進制,而不是用十進制或者秒改用100進制
時間用12進制,是因為地球每天轉動一圈的時間大約在24小時,這個是屬於在時間的基礎上往上推的,改不了
㈥ 古人為何喜歡用「12」來表示時間循環
古代人計時,是用天乾和地支配合起來計時的,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二十二個字配合起來計時的,這就是我們熟悉的六十甲子。
我們知道,古人是把月份和十二律相配合起來的。十二律就是把一個八度分成十二個不完全相等的半音,這樣的一種律制,那麼處於單數的這個律,都是陽律,而處於偶數的這個律,都是陰律,這十二個律要跟十二個月配合起來,所以每個月也都要分出陰陽雌雄,所以這個六就是表示著有六陽月,又有六陰月。陰年陰月陰日陰時可以有很多種組合,
比如:乙酉年癸未月 丁巳日 未時 就是去年的8月1日下午一點到三點之間。
而未時在四柱也就是八字中,定天干為丁,就是丁未時。乙、癸、丁、丁都是陰天干,所以就是陰年陰月陰日陰時。
干支還是陰陽之分:甲、丙、戊、庚、壬為陽干,乙、丁、己、辛、癸為陰干;
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乙、丁、己、辛、癸為陰干; ,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有這樣幾個的配合起來就為陰年陰月陰日了。
12進制的產生要比十進制晚,12進制產生的是人類對於天象的觀察而來的。隨著人類的發展,漸漸地不滿足於對於自身的認識,而是觀察大自然的現象。而氣候的變化是自然中很大的一個變化,人們為了認識氣候變化的規律,所以對於天象進行觀測。而天象中最明顯的就是太陽與月亮的變化與冷暖天氣及植物的生長周期之間的關系。從而認識了天,月,年。而後認識到一年的時間內月亮有12次的盈虧。所以,用一年與12個月相比較,從而得出了最初的12進制。 這里我們應該看到12進制的產生與人們認識時間有關。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在計算時間時,人們取天象1年等於12個月,12年為一紀,所以將一天劃為12個部分,這就是中國的時辰。由此而得到的12進制。
360天如果作為進制明顯太大了,很不實用,所以後人根據360天與12個月的關系,取了一個中間數做進制。這就是60。60也是從時間與圓中出來的,所以也運用到時間中,一小時60分。一分60鈔。
除了上述的進行外,還有幾種,如六進制。太陰之數36。 5進制,我想可能與人一隻手有5個手指有關。而60進制的產生還有一種可能就是 5進制與12進制的結合。
中國的紀年法是以趕干支的最小公倍速數為一輪的,就是60年,是10與12進制的結合。
資料來源於:《十二時辰與十二生肖的由來》
㈦ 為什麼一年是十二個月不是十個月,為什麼用十二進制啊
主要是,地球公轉周期365天多一點是定了,每四年多一天
這樣月球圍繞地球公轉周期28天多一點也是定了的
為了保證每個月月球都有一個規則的周期性,所以為12個月每年
㈧ 為什麼60進制的計時方法在時鍾上卻以12進制的方式表示
因為小時到天使24進制的,24和60的最大公約數是12,這樣表示比較方便,在表盤上事實也有60個刻度的,但是寫60個數太冗餘了,也寫不下
㈨ 為什麼鍾表是12進制 而不是10進制
時間只是個定義而已,,10 12 不都是一樣嘛 ,反正 白天》晚上》白天是一個周期,具體分好多份 看你個人了,,只不過 全世界的懶人都公用24份制 ,,,你完全可以教你小孩一天有48小時啊。。只不過你要給他找個走得快一倍的鍾
㈩ 為什麼我們用的時間是12進制的
這里並不是用的12進制,而是用的60進制,的比如60分一小時.60秒一分鍾.
現在地球是一天轉24小時的,所以我們在承認時間的定義後就相當於也承認了一天是24小時.
時間的定義是很早的,在很早以前就規定了多久是一秒,所以現在地球是一天轉24小時也就確定了.由於一天有黑夜和白天,這樣很自然的人們就習慣的把24小時分為了兩半.當然為什麼時間採用60進制的倒是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