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守孝時間為什麼是三年

守孝時間為什麼是三年

發布時間: 2022-11-01 08:24:39

1. 為什麼守孝要守三年

1、一種說法是:父母親去世要在靈堂停放少則七天,多則過「五七」(三十五天)後下葬,下葬後其兒子要住在墓旁守孝三年。貧窮之家無能力守孝,三天就入土而安,下葬後連續三天還要到墳墓上去給親人「送飯」(有的地方晚上也要守在墓地),每逢七天為一七都要到墳墓前焚燒紙錢,共五次三十五天,防止墓中親人復活,以便及時解救。「杜康做酒柳林醉,醉死三年又還生」,說的就是人死了三年還可以復活。
2、另一種說法是:「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人生下來一般要由父母懷抱兩年才能生活自理。加上在娘胎中的一年,共三年。就是說人從母親成孕坐胎到生下,前後三年時間都是在父母的懷抱中成長的。父母亡故後,兒女報答這三年的懷抱之恩。在守孝的三年期間,就在墳旁搭房子,在墳邊的土地上自種自食。規定墳地面積一畝三分以內不需納糧繳稅。在那時,一畝三分地可以供養起一個人簡單的生活。守孝結束後這塊墳地是個人的「自留地」,仍不用納糧繳稅。但如果要賣了,買者就需納糧繳稅了。這也是「一畝三分地」說法的原始由來。

2. 古代習俗守孝,為什麼要守三年

在古代講究“百善孝為先”,所以古代在親人死後也要守孝,古人有言:子生三年,而免於父母懷。所以出生和去世是緊緊相依的。

3. 古代為什麼要守孝三年

古人的解釋也很簡單,「孝」就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一種回報,叫做「慈烏反哺」:父母給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寧願自己挨餓受凍,也要讓你吃飽穿暖,所以你要照顧父母之溫飽;你在父母懷抱有三年時間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賴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後你要守孝三年 。

《二十四孝》影響中國社會600多年,古人盛贊的這「二十四孝」,有多少是我們今天可以做到的呢?「鹿乳奉親」可以勉強做到,「負米養親」「親嘗湯葯」「拾葚養親」「行佣供母」「打虎救父」「棄官尋母」等等,也許可以勉強做到。還有一些是我們絕對做不到的了,如「孝感動天」「埋兒得金」「懷橘遺親」「哭竹生筍」等等。有些我們咬咬牙也許能做到,但已是沒有必要了,如「嘗糞心憂」「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扇枕溫衾」「聞雷泣墓」「卧冰求鯉」「恣蚊飽血」「親滌溺器」等等。時代不同了,古人能做的,我們未必能做;古人須做的,我們未必必須做;古人做得很好的,我們未必做得到。我們讀《二十四孝》,當以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他們也許並非看重這些形式,要後人件件照辦;而是想通過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人世間還有「孝」之一字!

4. 古代守孝為什麼要三年有什麼來歷嗎

古代「守孝三年」是儒家的著名主張,孔子主張為去世的父母守「三年之喪」,理由是因為人類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情感,那就是親情;生育和撫養以及教育我們的父母,我們需要回報。古代守孝為什麼要三年?這是怎麼計算的?

古代三年之喪對中國現代民俗有著重要影響。但是,守喪在實際執行的時候,無論對於個人或者國家都面臨很多現實困難,一個人的生命和精力有限,如果嚴格按照儒家禮儀中規定的給父、母、夫妻對方、爺爺、奶奶等親人,還有恩師或恩人等守「三年」「一年」或「三個月」等的守喪要求,一個人半生的精力可能都耗費在守喪上,嚴重影響個人或國家正常的生活和社會秩序。之後,出現「心喪」是對「三年之喪」喪葬禮儀形式現實困難的補充。

5. 古人為什麼是守孝三年,有何深意

我們日常開玩笑時候,經常說道“諸事不順,只因不孝”,可以孝道對中國人來說,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但是,古人為什麼是守孝三年,有何深意?

一、守孝三年來源於《論語·陽貨篇》

《論語,陽貨》記載說,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而王公大臣不管權利地位多高,一旦父母去世就得請假守孝,除非皇帝下詔書,這就是以忠為孝,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的說法就是這樣來的。

6. 古代時期父母去世時,古人為何都要守喪三年

作為有著5000年文化傳播的泱泱大國,居喪制度也是其中一項特點鮮明的流傳下來的制度,所謂的居喪制度是指長輩去世後,家人為表達自己的哀思之情而在飲食起居各方面都不同於平日的表現。

不過父母之恩大於天,父母於子女的付出遠遠不是這守孝三年能夠報答的,在日常生活中,多孝敬父母才是對父母的最好的報答,心懷感恩才是報答的最好的途徑。

7. 古代守喪為何要三年

古代封建社會並非全部守喪三年,主要指服斬衰喪者,齊衰二年,大功一年,小功九個月,緦麻三個月。服斬衰三年喪,後期改為二十七個月,主要是對祖父母,父母,妻對夫服斬衰,按照《尚書》的說法叫"丁憂"。在此期

間為官者回家守喪,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不能喝酒吃肉和娛樂活動。我在年輕時候也覺得這種規定非常謊謬,但自己父母相繼去世後,確實有幾年挖出部分心肝的感覺,心理創傷很難恢復。自身體會認為實行二千多年的守喪制度有一定的合理性。

8. 古人為什麼有守孝三年的傳統有什麼講究

在中國的古代有著“守孝三年”的風俗。這是因為在孩子自出生直到三歲這個期間是父母十分的辛苦的時期,因此父母離世之後,子女要守孝三年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在守孝期間,不能參加聚會和應酬,夫妻不能同房,家屬不能生小孩,如有違法者要交官辦治罪的。

中國人是以孝為先的國家,尊重孝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人們將孝順和尊重父母放在第一位。特別是在中國的古代把孝道放在在一個至高的位置。古代孝順父母的人會得到社會上人們的尊重,也有些人因為這個優點而成為了官員,可以看出,古代人對於孝道是十分重視的。而守孝三年這個風俗是按古代中國人們的社會條件和背景所制定的,也是當時古代制度的一個縮影和產物。

熱點內容
為什麼要封微信分身 發布:2025-02-02 08:24:33 瀏覽:532
為什麼我的眼睛會有點痛 發布:2025-02-02 08:23:54 瀏覽:425
為什麼眼睛總是看見網格 發布:2025-02-02 08:06:47 瀏覽:746
為什麼日本女人喜歡眉毛少的男生 發布:2025-02-02 08:06:05 瀏覽:285
58發布個人房源為什麼找不到 發布:2025-02-02 08:00:23 瀏覽:185
微信語音條為什麼會抖 發布:2025-02-02 07:58:57 瀏覽:406
為什麼鎖定不了軟體 發布:2025-02-02 07:51:39 瀏覽:904
京東奶粉為什麼價格不一樣 發布:2025-02-02 07:43:09 瀏覽:642
女人胖了之後為什麼減不下 發布:2025-02-02 07:42:31 瀏覽:867
眼鏡戴時間長了為什麼會變形 發布:2025-02-02 07:41:11 瀏覽: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