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結婚拜堂選擇晚上
『壹』 農村不能理解的婚禮風俗有什麼
1、新娘子離開家時姑姑,嫂子不能送
在農村許多地方新娘子離開家門的時候,姑姑、嫂子不能送。因為「姑」同音「孤」,「嫂」同音「掃」若是送親對新人不吉利。雖然這樣的說法毫無根據,但是人們也會自己注意避免這些。
2、喜沖喜
農村更注重「吉日」的選擇,在結婚的時候也都會挑一個好日子。這往往趕巧也會碰到他人結婚,這就是所謂的「喜沖喜」。認為這會彼此抵消各自的福分,這時候會向對方扔個紅手絹飾品或者硬幣等小物品,有的地方還會放鞭炮。問過村子裡面的老人才知道,這是雙方互相的祝賀。
3、孕婦不參加婚禮
在農村孕婦一般都禁止參加婚禮的,甚至有的地方還有,」新娘見到孕媽媽,一輩子生活不順利」的說法。其實這個說法是為了孕婦考慮,結婚的地方場面比較混亂,也怕孕婦不注意發生一些危險。另外小孩在結婚的時候也要盡量的約束,在別人的婚禮上哭也被認為不吉利。
4、拜堂都是在晚上
農村仍然保留這拜天地這樣的習俗,而且在拜天地的時候不能看見太陽。和電視演的不一樣,在拜天地的時候很神秘,一般都會選擇在半夜十二點左右,而且也不會讓外人參與。
5、蜜月不串門
在農村一般人都對蜜月的新年有忌諱的心理,為此有的地方也有「蜜月不串門」一說。認為這對別人不吉利,尤其是有老人在的親友家,更是要主要不能在蜜月里去拜訪,只到一個月以後才沒事。具體什麼原因也沒有人能說清,只是都這樣遵守。
『貳』 古人為什麼要在傍晚舉行婚禮
在原始社會群婚制度逐漸向對偶婚轉化的階段,獲取配偶常用搶親方式,搶親多會選擇夜晚,所以構成了早期昏禮在黃昏之後舉行的初始因素。
到了殷商時期,昏禮這個名詞有了可靠的文字記載,並反映在了甲骨文中。」王輝介紹,周禮文獻《儀禮士昏禮》中明確了「昏禮」二字與婚禮儀式的內容,「經過了華夏文明的漫長發展,黃昏之禮有了更為豐富積極的含義,最終構成了今天大家熟知的婚禮名詞由來」。
(2)為什麼農村結婚拜堂選擇晚上擴展閱讀:
「婚禮」原來叫「昏禮」,來源於婚姻締結儀式舉行於黃昏之際,取其陰陽交替有漸之義,「當然這種解釋也是在婚禮儀式完善後的一種附會」。
「真正講求細節的漢婚禮用漢禮文化詮釋婚姻結合。服裝道具置景等婚禮必要元素籌備細致用心,更為接近傳統的婚禮儀式形態。當然細節上傳承與復古的最大區別就是是否會結合今天的客觀條件進行變通。
『叄』 農村不能理解的婚禮風俗
結婚時一件大事,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因為其觀念還比較傳統,所以特別在意一些傳統的風俗習慣。但是,有些習慣是是又太過於守舊,很重的封建迷信的色彩,有一些風俗讓人捧腹大笑,有的則會讓人大吃一驚。那麼,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關於農村地區的一些風俗習慣 ,讓大家知道關於農村一些不能理解的結婚風俗和結婚禁忌。
1、新娘子離開家時姑姑,嫂子不能送
在農村許多地方新娘子離開家門的時候,姑姑、嫂子不能送。因為「姑」同音「孤」,「嫂」同音「掃」若是送親對新人不吉利。雖然這樣的說法毫無根據,但是人們也會自己注意避免這些。
2、喜沖喜
農村更注重「吉日」的選擇,在結婚的時候也都會挑一個好日子。這往往趕巧也會碰到他人結婚,這就是所謂的「喜沖喜」。認為這會彼此抵消各自的福分,這時候會向對方扔個紅手絹飾品或者硬幣等小物品,有的地方還會放鞭炮。問過村子裡面的老人才知道,這是雙方互相的祝賀。
3、孕婦不參加婚禮
在農村孕婦一般都禁止參加婚禮的,甚至有的地方還有,」新娘見到孕媽媽,一輩子生活不順利」的說法。其實這個說法是為了孕婦考慮,結婚的地方場面比較混亂,也怕孕婦不注意發生一些危險。另外小孩在結婚的時候也要盡量的約束,在別人的婚禮上哭也被認為不吉利。
4、拜堂都是在晚上
農村仍然保留這拜天地這樣的習俗,而且在拜天地的時候不能看見太陽。和電視演的不一樣,在拜天地的時候很神秘,一般都會選擇在半夜十二點左右,而且也不會讓外人參與。
5、蜜月不串門
在農村一般人都對蜜月的新年有忌諱的心理,為此有的地方也有「蜜月不串門」一說。認為這對別人不吉利,尤其是有老人在的親友家,更是要主要不能在蜜月里去拜訪,只到一個月以後才沒事。具體什麼原因也沒有人能說清,只是都這樣遵守。
農村保留著傳統風俗,隨著發展許多看起來有些不盡人意,但是入鄉隨俗,就算感到反感也不能觸犯別人的禁忌的事情。
6、新娘出嫁這天,腳不能沾娘家地:新娘出嫁的當天 腳不能沾娘家地,也就是說腳不能沾到土,所以才有上花轎必須由哥哥或者弟弟抱上去的情況出現。
7、抓一把娘家土:很多地方都有在抓一把娘家土帶到老公家的做法;因為在封建時代,回娘家不像現在這么隨意,可能很長時間才能回一次,所以也算是個念想,當然還有說帶回婆家種地撒上去期待年年豐收的寓意。
8、出嫁當天娘家人哭送的風俗:就是新娘出嫁當天,新娘家人哭哭滴滴的送新娘的風俗,寓意是以後到婆家要好好做人,過去要吃苦等等,也有捨不得的意思在裡面。
9、新娘必須餓肚子:就是說當天新娘是不能吃娘家飯,只能等到婆家人接回去到老公家才能吃。
10、新郎接親只能穿舊衣:到丈母娘家接親,新郎只能穿著舊衣服去,回到家才可以換新衣拜堂;尷尬的是很多時候客人都不認識誰是新郎,哈哈,本是人生最得意時,很多新郎表示不能理解。
『肆』 古人的婚禮為什麼都在傍晚舉行
根據《白虎通義》記載,「婚者,謂黃昏時行禮,故曰婚。」黃昏時候有何特殊意義呢?古人常以陰陽解釋天地萬物,而黃昏時刻正是陰陽交替之際。男子屬陽,女子屬陰。男女結合正暗合了陰陽交替之義,如此則無違於天時。
婚禮的程序極為繁雜,儀式感十足,因此顯得極為隆重。對婚禮儀式的行為程序、言語及相關物品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儀禮·士昏禮》、《禮記·昏義》。而在其中,規定了所謂的「六禮」,垂範三千年,影響至今。
『伍』 時辰很重要,古代結婚為什麼都是選擇在晚上
因為晚上一般都是吉時,尤其是卯時,是一個非常好的時辰,新人結婚代表的是幸福滿滿。
『陸』 古人的婚禮常會選擇在傍晚,這是有什麼含義嗎
古人結婚為什麼要在傍晚舉行,這其實和最初的婚禮形式、和《周易》中的一些陰陽學說有關系。
根據《白虎通義》記載,「婚者,謂黃昏時行禮,故曰婚。」
結婚的「婚」字,最初是沒有女字旁的,這里的「昏「」其實並不是因為頭昏才結婚,而是指時間是黃昏。
這一點上,也和《周易》的陰陽觀念一致。
除了時間點外,古人還會看結婚的日子,即使是現代人結婚,還會有人結合夫妻雙方的八字,算一個好日子結婚。
而古人也是如此,他們通常會將結婚的日子選在「陰陽不將」之日。那麼,什麼是「陰陽不將」之日?
「陰陽不將」指的是陰陽沒有沖突,古人說「干為陽當居於前,支為陰當從其後,是夫唱婦隨之理」,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如果是「陰陽不將」,那就意味著這二人成親後,將會出現關系不和諧,相互為敵的情況。
『柒』 如今辦婚禮都在中午,為什麼古人結婚卻選在晚上
如今辦婚禮都在中午,為什麼古人結婚卻選在晚上?在現如今這個社會,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老話:婚姻是終身大事,不能兒戲!我們中國人結婚一向都非常講究良辰吉日,我們現代人在結婚的時候,通常情況下都會選擇在上午舉辦婚禮,所以一大早就要趕著去娶親。其實古代人也是非常看重婚姻的,但是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會發現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古代人的婚禮都是在傍晚舉行的。白天明明有那麼多的時間,古代的婚禮為什麼會選擇在晚上呢?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在晚上舉行婚禮是華夏民族幾千年一直以來的傳統婚禮習俗。有很多生活在南方的人,現如今還遵守著晚上結婚的傳統婚俗。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在,我們對婚禮重視的心都是一樣的。
『捌』 為什麼潮汕地區大部分人選擇在晚上結婚
潮汕地區大多數人為什麼選擇晚上結婚?這與中國古代習俗有關。
關於「婚」字,《說文解字》雲:「婚,婦嫁也。禮,娶婦以昏時。」昏時,意指太陽已經落下,即夜幕降臨的黃昏時候。
娶婦以昏時,源於母系氏族 社會 ,人類實行的是群婚制度,女子一般生活在自己的娘家,以維系母系的完整。
隨著 社會 特別是生產力的發展,男子的地位不斷提高,父權形成後,為保證父系的延續,男子勢必改變男婚與女方的狀況,要求女子從夫而居,這種新潮當然遭到了婦女的反抗。男子就只能用武力解決,於是有了搶婚習俗。為了便於逃遁,當然得乘天黑時下手。
搶婚風俗形成後,「妻」、「娶」二字含義,就成為這種婚姻方式的見證。
現在,有些少數民族,如瑤族、彝族、苗族、哈尼族等,迎娶新娘都有選擇在天亮之前或者天黑時的習俗,有的還得背上新娘佯裝跑的樣子,這些都留有古代搶婚習俗的痕跡。
據考證,潮汕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潮汕的先民屬大閩越族,自秦漢以後,中原漢族後裔南遷入主潮汕。入潮漢人和土著長期和睦相處,逐漸融合。現生活在潮汕的人群中,主要是漢族宗支的潮汕人以及少部分同是南來的漢族後裔客家人。因此,保持「娶婦以昏時」的習慣也就不足為奇,當然也表明,潮汕文化得到相對完整的保護和傳承。
有統計表明,2018年,潮汕離婚率為0.65%,成為全國離婚率最低的地區之一。原因之一,就與潮汕延續的傳統習俗有關,如保持不外娶,不外嫁,男主外,女主內的習俗的背後,就是免除了生活差異和文化差異,從而鑄就婚姻的和諧。
關於這個問題,本人作為一個已婚潮州人,來簡單說說個人一點點看法。
為何會選擇在晚上結婚,首先個人愚見是跟地方生活習俗有關。潮人稱男人為打埠(打捕),女人則稱為姿娘(煮糧)。之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從前男人負責外出打臘(捕捉食物)而女性則負責煮糧食。打臘捕食一般都在日間進行,所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間是悠閑時光,大家都有空閑,適合參加宴會。用現代人的思維方式來理解也不難。
新郎上午剛結婚,下午就外出去幹活加班。或者今天結婚晚上外出去值夜班,新娘肯定會說這合適嗎?這夜班肯定要在洞房裡值哎。
其次原因還有,不少潮州人會說,是看時擇日選擇。當然這也是其中理由,結婚事儀也是十分講究。
新郎去接新娘時,須帶紅傘給新娘遮頭,意為積陰德。白天不管陰晴,總比晚上光線強吧。論遮陰,還是晚上為宜。
還有以前新娘坐轎,講究不到夫家不能停轎,停了視為不吉。白天車水馬龍,為防萬一,選擇晚上出嫁也是極好的。
當然也並非全部都是晚上結婚,個別情況是白天結婚的。但有一種特殊情況,是必須夜黑風高時進行的。潮州人俗稱"走賊日"。顧名思義,是出了名的"偷偷摸摸"出嫁。這種原因是因為夫家有長輩命將歸西,在長輩壽終正止之前,完成一個「闔家團圓"的願望,所以需在夜間進行。
上述幾個方面,本人愚見是潮汕地區選擇在晚上結婚的一些原因。如果各位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探討。
響應國家晚婚晚育的政策。
哈哈,當然是開玩笑的。潮汕晚上結婚,來源於當地的民俗。其實在廣東還有很多地區都是如此。
這與廣東的獨特地形有關,這里以丘陵、台地為主,沿海部分地區為平原。也就是說山比較多。
古時候不像現在交通方便,走親戚大部分人都只能靠雙腿來趕路,像電視劇里動不動就騎馬、騎騾子趕山路,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那是不現實的。因為以前這都是作為家中勞動力的存在,除了勞作一般是捨不得用在其他地方的。
哪怕到了現在條件這么好,很多山區的 旅遊 景區會有騎馬或者騎騾子的服務,這多是當地村民提供的。一般把騎著馬的客人送上山後,他們都是牽著下山回家的,我有次好奇問他們,自己騎下去不更舒服嗎?他們只回答了我三個字:「捨不得」。也許這種心情只有苦過的老百姓才懂吧。
在雲貴高原的時候,聽當地老人講以前親戚有什麼事必須去的話,一般都是提前半個月出發,有時候運氣不好,晚上在埡口遇到惡劣天氣,丟命都有可能。
古時候不像我們現在,到處都是賓館,只要來了住宿都安排好好的,很多人都得當天趕回去,再一個因為地里還有活要干,也不敢待太久。哪怕在廣東都是以低山為主,賓客早晨出發也得晚上才能到。那邊不只是晚上結婚,接親也是在晚上。所以廣東晚上結婚主要還是因為地形因素。
其實原來我們這里也都是晚上舉行婚禮,否則怎麼有送入洞房一說,不過後來隨著大家工作時間的問題,慢慢改為星期六或者星期天中午舉行了
我們潮汕地區的婚姻嫁娶,是嚴格遵守古制的,擇吉日良辰,伴娘必須在新郎家過夜,代表娘家守護新娘,陪伴人生成長的重要一程,按照規定,在夫家正常生活後,伴娘根據情況回娘家復命,潮汕人俗語"生無人,死有人"。正常婚姻生活中,或許兩家走動較少。一旦女方生命終結。娘家人未檢驗合格過關,是不允許蓋棺的,以防女方曾受到傷害死亡。此規定非常嚴格傳統。
為什麼潮汕地區大部人選擇在晚上結婚呢?個人認為這跟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有關。潮汕人都把結婚叫做成親,在結婚這件事上潮汕人可以說講究的禮節還是很多的。什麼時辰迎親?什麼時辰拜堂?什麼時辰進洞房?這些東西一點都不能馬虎。都要按一個程序來操辦的,因此很多人都選擇在晚上結婚。不然怎叫「洞房花燭夜」呢?古人結婚一般也選擇在晚上舉行。據史料《白虎通》記載,「婚者,謂黃昏時行禮,故曰婚」。也就是說,晚上舉行婚禮才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婚禮習俗。一般說大多數人都是「上午接親,晚上拜堂」。而潮汕人迎娶新娘一般都是在黃昏前後(古今迎親的方式不同,古是乘轎騎馬的,現代是坐轎車等現代化交通工具。還有就是雙方是否同城?不同地區的婚姻,其迎親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因為「結婚與黃昏」中「婚、昏」同音。證實了古代人在晚上結婚的佐證,也說明女人在黃昏結婚後改變了自己的姓氏。而且傍晚結婚比較接近洞房花燭夜的意思,特別是在清朝。古人洞房花燭夜之前,男人要向賓客敬酒就要耗費一些時間,而且接新娘行大禮也都要耗費時間。所以傍晚是最好的時間,晚了不行,早也不好。不過,由於現代人一些思想觀念上的轉變,有些人化繁為簡。結婚成親由單位舉辦或者 旅遊 成親,那麼結婚形式上也有改變。還有一部分人結婚形式西洋化了,因而沒有那麼傳統了,一大早迎親過門的也有。另有一些是迴避一些忌諱,夜裡迎親的也有(潮汕的城市與鄉村在習俗與禮節上也有區別的,就別說其他地區了。潮汕地區有人拜神,有人吃教,有人無信仰…這些也造成結婚形式上的不同)。
個人觀點是:「洞房花燭夜」是「婚」與「昏」關聯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大多數潮汕人傳統觀念較強以及相對較為迷信守舊,因此晚上結婚主要與中國傳統文化與八卦等有關。而現代人的觀念已跟古代農耕 社會 有著很大的區別,尤其居住在城市裡的居民(古代很多習俗是按農耕文化來辦的,在城市很難以之相同)。也因此有一些在城市居住的進步家庭有新思潮、新風氣,造成婚姻觀念的不同以及結婚形式上的多元化(隨著現代人的流動性增大,異地婚姻的增多。那麼結婚形式上也有變動)。總之,潮汕人的結婚都會上選吉日吉時結婚的,也預祝新人們婚姻幸福美滿,白頭偕老。
潮汕有句諺語叫:男看落地時,也就出生時,女看出嫁日最為重要。出嫁必須擇好男女雙方日子,陰胎陽氣不相沖,子食印財元神到位,特別女方生辰八字,更為重要。至於為什麼晚上結婚,選好日子時間應該擇從晚上子時起到上午午時為止,也就叫陽旺時有生氣,來配合雙方八字來擇時,女方才能出嫁,超過午時到亥時會擇日的先生都不會去甪,這就是本地風俗,也是中國歷來擇日傳統!
這是地方風俗有關,我是潮汕人,大大部分人都是晚上結婚,一般都是子時為多(23:00一0100點)。
請親和迎親,請親其實在行聘的時候就已經定好就等待那天的到來,迎親那天整個流程也是非常復雜,首先要算好那個時辰,一般情況下都是在凌晨左右,然後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程序,最主要的程序為分錢米,吃半碗飯,安床,接新娘,吃五碗頭,合房圓, 敬甜茶等,堪稱最復雜的事情。
一般在晚上11點半左右來接新娘,選擇在頭個時辰子時,第二天中午喝喜酒,我們那裡是這樣!
『玖』 古代婚俗文化,為何古人流行晚上結婚
第一是因為婚等於昏,第二是因為白天有其他流程,第三自然就是因為洞房花燭夜啦!總之,絕大多數電視劇還會拍攝晚上結婚這一點,確實沒有違背歷史。
1.婚=昏?在古代,結婚有這樣一種說法:男女在一起屬於一陰一陽,二者相結合組成新的家庭那自然要等到陰陽相容之時。而一天之中也就傍晚黃昏時刻最為適合,再加上婚和昏的讀音是一樣的,所以拜堂成親的時間都是在黃昏。或許有些人覺得這樣的做法比較封建,可是結婚挑吉利日子不也是現在不可缺少的流程嘛。古人之所以這樣做也是希望新人能夠長長久久。
不過最重要的一點是新人走完拜堂的流程和敬酒的流程就可以回房間了,新婚之夜自然是人生很重要的時刻。
『拾』 合肥人結婚為什麼都是晚上舉行
雖說農村的結婚很樸素,但是讓人真正熱鬧的也是農村婚禮。農村的婚禮一般講究些婚禮習俗,相對於城市婚禮更加迷信些。新人在結婚當天都會提前了解婚禮習俗。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最新農村結婚習俗有哪些以及合肥農村地區的婚俗是什麼?
最新農村結婚習俗有哪些 合肥農村地區的婚俗
農村結婚習俗1、定親
在農村,如果未婚男子要是看上了哪家的姑娘,可以請當地的媒人到這個女生的家裡去提媒,同時要備好禮給女方家送庚帖。如果女方及女方家人接受庚帖後,把兩人的生辰八字交給先生進行推算,如果是相合的,那就可以正式定親了。
農村結婚習俗2、擇吉
接著就是可以開始選擇結婚的良辰吉日,也時可以通過生辰八字進行推算,選好日子的同時用一張紅紙把良辰吉日給寫上,然後交由媒人送至女方家,如果女方及女方家人都無異議的話,那就可以著手准備婚事了。
農村結婚習俗3、迎親
通常農村人結婚,都會在婚期的前一晚的12點,由男方前往女方家進行迎親女方。迎親時男方要准備好相關的禮金和結婚用品等等,否則女方及女方家人要是看不到男生家的誠意,可是會不太高興及滿意的。女生來到男方家,就要開始拜堂儀式了,三拜之後就是等次日婚禮當天了。
農村結婚習俗4、成親
婚禮當天也就是農村人所說的成親,而婚宴酒席一般都是安排在中午,婚宴酒席准備妥當到了中午12點,婚宴酒席正式開始,婚宴吃到一半時,新娘和新郎及家人,需要逐個向每桌的賓客一一敬酒以表感謝。
農村結婚習俗5、鬧房
婚宴結束後,就是新人最關鍵的一步了,那就是鬧洞房,通常都安排在晚上進行,由新人的一些兄弟姐妹,朋友們一起給新人熱鬧下,有的會准備一些小游戲刁難下新人,主要是讓新人彼此增進感情之意。
合肥農村地區的婚俗
新娘上車站糕上,親友口念吉祥句
接親出發前需要准備門縫錢(包5元、10元的幾十封以及100的幾封,紅包等)。新郎進門後有個小禮節,帶花或給新娘穿鞋之類。敬拜父母「改口」,一般以敬茶代替,父母需給紅包,一般為1001,也有少數是10001,寓示萬里挑一。
新娘很多是哥哥或弟弟、表哥表弟、堂哥堂弟等(背之前要給紅包)背出家門,也有新郎抱出來的。上車時要在地下放糕,新娘腳踩糕上,再坐進車內(有些地方要帶一條糕回男方家,寓示「高來高去」)。新娘進男家門時,親友會口念吉祥語句,手向地下撒花生,紅棗之類的果子,叫做「撒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