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時間是變數為什麼又存在永恆
❶ 時間是永恆的嗎如果是那時間從什麼時候開始
什麼是時間
—關於時間本性的物理—邏輯闡明
郝建宇
(高級工程師 大同振華南街32—3—2號,037006)
摘要 用狹義相對論(下稱相對論)邏輯體系的極限情況之結果,在物理學范疇中用邏輯的方法回答了一個古老的科學和哲學問題:什麼是時間 正如哲學家賴辛巴赫(Reichenbach)指出的:"如果有一個關於時間的哲學問題的解答,那麼它是寫在數學物理方程中的".本文是對這位哲學家作出的天才預言的一個物理——邏輯闡明.
關鍵詞 時間,相對論,邏輯,時間流逝速度Vt
一,引言
哲學家賴辛巴赫指出:"除了通過物理學以外,沒有別的道路能解決時間問題.物理學和別的科學不同,它已過問時間的本性,如果時間是客觀的,物理學家一定知道它,假如時間只是主觀的東西且存在是無時間性的,那麼物理學家一定能在其現實性的構成中忽略時間,並且不需藉助時間就能描述世界…….要尋求時間本性而不去研究物理學,是無望的事情,如果有一個關於時間的哲學問題的解答,那麼它是寫在數學物理方程中的"[1].
什麼是時間:如果不作為一個嚴肅的科學和哲學問題去思考,我們似乎知道一些;但如果企圖去說明它,似乎又一無所知.因為這個問題問的是時間的本性,即時間的客觀性質是什麼.雖然古代的哲人和當代的科學家一再反復提出這個問題,但至今並未有人給出有邏輯依據的解答.
在物理學中,極限速度的概念與時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邏輯關系.極限速度被認為是光速,是愛因斯坦(Einstein)建立相對論時的一個基本假定,本文將應用相對論極限性況之結果,給出一個不容爭辯的證明:
極限速度不是光速,時間的流逝速度Vt是無可爭議的"極限速度",並由此邏輯地推出時間的客觀性質,即時間本性.本文將告訴讀者:關於時間本性的解答,是怎樣被愛因斯坦寫入修正後的相對論的數學物理方程中的,而愛氏本人又是怎樣沒能發現這一點的.
二,相對論的基本錯誤
(一)錯誤之一是:理論賴以建立的兩條基本原理——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在邏輯上是互不相容,彼此矛盾的.關於對這一命題的證明詳見文[2];對愛氏本人證明"兩條基本原理是彼此相容的"反駁見文[4].
由兩條基本原理的互不相容決定了由此導出的結論必定是矛盾的,因而相對論是一個自我否定的理論,對這一命題的證明,詳見文[5].
(二)基本錯誤之二是:誤把不是極限速度的光速當成了極限速度,這就造成了圍繞光子的一系列困難:如按照相對論的邏輯要求,光子應該是尺縮到0,鍾慢到停,質增無窮的.但其他粒子能與光子發生碰撞,說明光子未尺縮列0;光子有變異性,如引力紅移,說明光子上的時間也在流逝,從而鍾慢到停(即光子上的時間是不流的)不成立;光子當然也沒有質增無窮.至於人為地假定光子的m0=0,只是為逃避質增無窮的困境而已.實驗給出的光子的m0上限都大於0,且此類實驗都事先假定了光子存在靜上系,與光子無靜止系矛盾,等等.因此,本文否定光速的極限性.關於光速也具有相對性的定量表達式,詳見文[9].
三,相對論極限情況之結論與推論和速度相加問題
本文用T(一種客觀存在)的運動速度Vt代表極限速度,以區別於光速c.但我們仍然沿用相對論的邏輯體系,即當某種客觀存在若以極限速度Vt運動時,將有如下諸結論:
(一)鍾慢到停
鍾慢的數學表達式為
△t=
△τ
(1)
√ 1—V2/ Vt2
當V=Vt時,△t=∞.
本文認為,能以Vt運動者,在宇宙間只有T,所以這個△t=∞(以及下面得出的其他結論)必定是T的性質.由此得:
結論1. 在T上的時鍾是不走的,即時間不流,對於T時間是凝固的.
推論1-1. 由於T上的時間不流,即T永遠處於同一瞬間之中,故T本身無任何變異性,因為變異性是用不同時刻的狀態差異來說明的,既然時間已無不同時刻之概念,當然也就不存在變異性了.
推論1-2. 由T不存在變異性可以推知,T與物質之間不存在任何相互作用,因為變異性皆因相互作用而引起,T是相互作用以外的存在.
推論1-3. 由T不存在變異性還可推知,T必然是一種永恆的存在,因若T能消失,亦屬於T之變異性,與T無變異性相矛盾.
(二)尺縮到0
尺縮的數學表達式為
L=L0√ 1-V2/ Vt2 (2)
當V=Vt時,L=0.由此得
結論2. 這仍然是T的性質,由L=0可知T的體積為0,即T是絕對不佔有空間的.
推論2-1. 由於T是絕對不佔有空間的,故T是純粹數學上的點,T本身無結構.
推論2-2. 由於T是點狀無結構的,故T是不可分割的.
推論2-3. 由於T是點狀無結構的,故T本身內部不存在運動.
推論2-4. 由於T是點狀無結構的,且以Vt運動,故T在任何微觀范疇都能通過.對於T,整個宇宙都是透明的.
(三)質增無窮
質增的數學表達式為
m=
m0
(3)
√1—V2/ Vt2
當V=Vt時,m=∞.
結論3. 這同樣是T的性質,即T的慣性質量是無窮大.
推論3-1. 由於T的慣性質量為∞,故的運動狀態(包括運動方向,速度,動量,動能等)是不能改變的,其加速度永遠為0,T的運動是絕對自由的.
推論3-2. 由於T的慣性質量為無窮大,則T的引力質量也是無窮大,故T是個黑洞.
推論3-3. 由於T的慣性質量為無窮大,可推知T的動量,動能亦為無窮大;又因T是點狀的(結論2),故T必有無限的穿透性,與推論2-4等價.
推論3-4. 由於T有無限的穿透性,故T的運動有絕對不可逆性,不能反射,不能屏蔽.
推論3-5. 由於T的m=∞,T的體積V=0(結論2),所以T的密度ρt = m /v=∞/0=∞.
推論3-6. 由T的ρt =∞可推知T仍然是個黑洞.有趣的是,T的黑洞性質即可以無窮大的質量實現,亦可由無窮大的密度實現,這說明黑洞是狹義相對論隱含的結果.
推論3-7. 由於T是極端黑洞,故T必然吸引了一切,不允許有任何東西從T中逃逸出去.
推論3-8. 由於T的ρt =∞,故T有不可入性,T是理想剛體,不會產生形變.
(四)關於速度相加問題
1,關於速度不變的物理含義
從動力學考慮,若某物以不變的速度運動,則必屬於以下情況之一:
我們不能用施加作用力的方法來改變某物的運動速度,那麼某物必定不接受任何不管多強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或某物的慣性質量為無窮大,或雖然接受相互作用,但只失去能量,而不改變速度.
從運動學角度考慮,即我們不能通過調正我們自己的運動快慢來改變某物相對於我們的運動速度,則某物的運動速度必為無窮大.
2,關於光速不變
光子在引力場中是接受引力相互作用的,但其結果只是降低光子的頻率(紅移),並不改變光子的速度,在這個意義上,光速是不變的.
相對論認為,光速和源速無關,和測量光速者的運動速度無關,這要求光速必須是無窮大,也許正因為如此,愛氏坦言"光速在我們的物理理論中扮演著無限大速度的角色"[3].扮演無限大速度的角色,就要具備無限大速度的性質,因此有檢驗光速不變的方程
c /= c±KV (4)[6]
其中c是光源靜止時的光速,c /是相對於觀察者以速度±V運動的光源發射的光信號的速度,K是由實驗確定的參數.K=0是相對論期望的結果,K=1是發射理論(彈道假說)的情況.
文獻[6]收入的16例實驗結果為:有3例K=0,其餘13例K值在10-6—0.67之間,實驗並沒有真正證實K=0,但相對論支持者們認為K=0,因此(4)式可寫成
c±v= c (5)
這是相對論希望的結果,以說明光速不變.但相對論在數學公式的運算中,並不堅持(5)式,而是堅持
c±v≠c (6)
如在相對論中那個重要因子 √ 1—v2/ c 2里,就是如此.具體到相對論速度加法定理中,令兩個光速c相加的結果為U,則有
U=
c+c
=
2c
=c (7)
1+ c2/ c2
2
(7)式里顯含著這樣的邏輯:兩個光速c按相對論的方式相加為什麼還等於c ,因為c + c =2c(請看(7)式的分子部份);由於c + c =2c違背(5)式—這是相對論支持者認為得到實驗證實的公式,故(7)式是不能接受的.
3,宇宙間真正的極限速度
宇宙間確實存在一個真正的極限速度Vt,Vt確實不能與任何速度進行加減運算(待讀完本文後自然會明白其中的道理).Vt不是物質信號的速度,因此本文有
Vt±V=Vt (8)
由(8)式得
結論4,T的運動速度Vt是不能與任何速度疊加的,從(8)式來看,其值必為∞,故Vt是真正的"極限速度".
推論4-1,由於Vt 是"極限速度",所以不允許有等於或大於Vt的物質的運動速度.
以上結論1,2,3,4和相應推論都具有絕對的意義,對任何一個參考繫上的觀察者都是一個樣的,與參考系選取無關,本文研究的是以"極限速度"Vt運動著的T的性質.
四,關於T是什麼的問題.
我們從表示相對論的主要結論的簡單的數字物理方程的極限情況出發,推導出以上諸結論和相應的推論.本文認為誰的速度是極限速度,誰就至少必須具備以上諸結論和相應推論中所表徵的全部性質.光子顯然不具備這些性質,這就是本文否定光速極限性的根據之一.
本文認為:嚴格具備這些性質的客觀存在,只有被我們稱之為時間的那個東西,即T就是時間,那些性質嚴格地表徵了時間的客觀性質,即時間本性.
下面我們將4點結論所表徵的性質與我們感悟到的時間的性質進行對照:
(一)時間相對於其自身和相對於與時間流逝一樣快的東西是不流的,符合結論1.如果我們把時鍾(理想時鍾——走與停,快與慢,只與時間流逝情況有關的時鍾)理解成表徵時間流逝快慢的儀器,時間流逝得快,時鍾就走得快;時間流逝得慢,時鍾就走得慢,時間停止了流逝,時鍾也就停止了走動;如果時鍾的運動與時間的流逝一樣快,時間相對於時鍾就沒有流逝,時鍾當不會走動,這就是鍾慢到停的極限情況.
(二)時間是絕對不佔有空間的,符合結論2.其物理意義為:時間雖然充滿了整個空間(時空不可分離性),但相對於物質形態的存在而言,又絕對不佔有空間.在充滿時間的空間之中,物質可以任意地存在和運動.這就是尺縮到0的極限情況.
(三)時間的慣性(質量)為無窮大,符合結論3.其物理意義為:我們不能用施加作用的方法改變時間的運動狀態,即我們沒有辦法使時間產生加速度,這就相當於時間的慣性質量為無窮大.是嚴格符合物理學中慣性質量為無窮大定義的,這就是質增無窮的極限情況.
(四)時間的流逝速度Vt是不能與任何物質運動速度疊加的,符合結論4.如果我們承認時間是運動著的,或稱時間是流逝著的,那麼自然就有一個運動快慢,流逝快慢的問題(時間流逝快慢是有關相對論的著作中普遍使用的術語).在物理學中,表徵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就是速度這個概念.所以,時間的流逝也應該有一個速度(在相對論中,時間的流逝速度被愛氏隱含假定為光速[5]).時間是以其固有的速度Vt在流逝,且Vt=∞(結論4).再加之時間與物質之間不存在物理意義下的相互作用(推論1-2),這就決定了我們不可能用任何辦法改變時間的流逝速度Vt,Vt當然不能與任何速度疊加.
為了進一步說明T就是時間的結論,再舉幾個推論中所表徵的性質與我們感悟到的時間的性質進行再對照:
(五)時間本身在質的意義上是無變異性的,符合推論1-1.我們不能說今天的時間與昨天的時間在質的意義上有什麼不同,不同的只是序列不同,無質的差異.
(六)時間本身內部是不存在運動的,符合推論2-3.其物理意義為:時間本身內部不可能發生措動,即今天不可能措動成明天或昨天,時間序列是固定不變的.
(七)時間是個黑洞,沒有時間以外的存在,符合推論3-6,3-2,3-7.對於時間是絕對的無可逃逸等等等等.
筆者宣稱:本文利用相對論邏輯體系的極限性況推導出的那些T的性質,任何一條皆與我們地球人感悟到的時間的性質相符,這絕非出於偶然,故T就是時間的結論是邏輯的結果,是可以接受的.
有趣的是,本文用邏輯方法導出的時間的性質與哲學家叔本華[7](schopenhauer,Arther)憑直覺總結出來的時間的性質有好多是相同或近似的,詳見文獻[7].
五,由Vt引出的問題
本文對時間本性用相對論邏輯體系的極限情況給出了解答,什麼是時間 本文給出的答案是:時間就是具有結論1,2,3,4以及相應推論中所表徵的性質的那種東西.當然,更具體的回答是把那些性質逐一陳述一遍.本文對時間本性的解答以及新的"極限速度" Vt的提出, 不可避免地將引出一些問題,分述如下:
(一)本文提出時間的流逝也有一個速度Vt=∞(結論4),且是宇宙間唯一的"極限速度",這可能深化我們對時間的理解.
(二)本文從邏輯上證明了時間與物質之間不存在物理意義下的相互作用(推論1-2),從而廣義相對論描寫引力的物理概念——"時空彎曲"需要修改.因為"時空彎曲"隱含著物質與時空之間存在某種相互作用,而這種相互作用的物理機制是無法闡明的.
(三)大爆炸宇宙學認為時間有個開端,本文從邏輯上證明了:時間是沒有起點和終點的(推論4-2),時間是不可追朔的存在,這是時間的特殊性質決定的,因而大爆炸理論關於時間起源的論述需要修改.本文認為如果真的存在過大爆炸,也只能是宇宙局部的一個事件,它發生在時間之中,而不是因大爆炸產生了時間.
(四)本文揭示出時間本性以及Vt=∞,可能對理解微觀范疇的時間概念有所啟發.
六,關於時間起源不可陳述原理
宇宙字要探究時間的起源,就不得不用"宇宙創生期","t=0"(即0秒機制)這樣的術語.時間還沒有產生何來"期"的概念 "宇宙創生期"的陳述方式,表明在宇宙之中還存在一個元時間(如果這個元時間也有"創生期",則又要求存在一個元元時間,如此下去以至無窮),這恰恰構成陳述時間起源問題在語言上不可避免的悖論.
筆者認為:就時間對人類的"用途"而言,時間是描述萬事萬物壽命歷史的,而一個可以用來描述萬事萬物壽命歷史的存在,其本身必須是沒有壽命和歷史概念的(即其是永恆的存在),即時間是沒有起源的,要探究時間本身的歷史,必然產生悖論.
筆者把探究時間起源仍然擺脫不掉時間概念,在做出陳述時語言上必然存在悖論,稱為時間起源不可陳述原理.
七,致本文的反對者
筆者不敢斷言本文會有多少支持者,但卻敢於斷言必有反對者,故專門為本文的反對者寫這一節.
請本文的反對者考慮以下諸問題:
(一)相對論邏輯體系的極限性況描寫了什麼 在宇宙中是否存在被描述的東西
(二)為什麼本文用相對論邏輯體系的極限情況推導出來的那此性質,每一條皆與我們人類感悟到的時間的性質相符
(三)您如果不同意本文對時間本性作出的論證,您認為時間的本性是些什麼 您怎樣回答什麼是時間這個問題
(四)相對論是終極理論嗎 如果不是,該如何修正相對論
(五)您認為相對論把時間概念與光傳播攪在一起[5] ,有邏輯依據嗎
(六)為了驗證光子有靜止系(反射體),本文提出用多面反射鏡(比如幾千面反射鏡)測定廻路光速,其數值將小於目前公認的光速數值.您同意這個觀點嗎 (因為多面反射鏡將使光子反射耗時效應反應出來).
(七)愛因斯坦拒絕接受絕對運動之概念,但在相對論中,他又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具體絕對運動的信號—光子(光子無靜止系就是絕對運動的).由此,本文認為絕對運動之概念從物理學中是根除不掉的,且宇宙間真正絕對運動的只有時間本身的運動,您同意這個觀點嗎
(八)筆者將物理學中的變化概念定義為物質在不同時刻的狀態差異(且變化的本質原因皆因相互作用而引起),所以,若不存在不同時刻之概念,也就沒有變化了,您對此有異議嗎
(九)宇宙間只有不發生變化的存在才是永恆的存在,本文認為時間是相互作用以外的存在(推論1-3),所以不會有任何質的變化(而時間序列卻在連續地變化),因而時間是永恆的存在,即時間是無限的,您同意嗎
以上是筆者為本文的反對者提出的問題,要反對本文關於時間本性的論證,這些問題是不容迴避的.
七,幾點說明
(一)筆者在文[5]中已經證明了相對論是自我否定的理論.那為什麼從相對論邏輯體系的極限性況能導出時間的客觀性質 這企不矛盾嗎 筆者對此的回答是:
1相對論只在極限性況下,並用Vt取代c之後才成立,在一般情況下相對論不成立[5].
2,用Vt取代c之後,我們找到了真正的極限速度,在導出時間性質的過程中,我們又令方程式(1)(2)(3)(4)中的相對速度V=Vt,這樣,就消除了相對速度與絕對速度Vt之間的矛盾,也就是消除了相對性原理與極限速度不變原理之間的矛盾[5],所以能導出正確的結果來.
(二)關於Vt的量綱和數值問題
由於同時性是絕對的(見文[5]),這說明宇宙中必有以無窮大速度運動的東西存在,且與同時性絕對性相關.這個以∞速度絕對運動的東西只能是時間本身,時間是可以當成信號來用的,如火車時刻表與靠時間信號進行自動控制的儀表等.時間的流逝速度Vt=∞(正如光速扮演無限大速度角色是(5)式的直接推論一樣,本文Vt=∞是(8)式的直接推論).也就不存在量綱問題,因為時間本身不管怎樣流逝都是不消耗時間的,因為也不存在另一個元時間供時間本身的流逝來消耗.
(三)關於幾個"不能區分"問題
1 ,m=∞與不接受任何相互作用不能區分
本文導出了時間的慣性質量m=∞(結論3).同時還導出了時間是相互作用以的存在(推論1—3),這兩點對於不能改變時間的運動(流逝)狀態而言是等價的和不能區分外的.但由於時間同時具備這兩個等價而不能區分的性質,作到了邏輯上的一致性,所以我們也就沒必要去思考到底是那個原因造成時間的流逝狀態不能改變了.
2,本文還導出了時間即是m=∞(由動力學質增無窮而引起)的黑洞,又是ρt =∞的黑洞(因運動學尺縮到0而引起),時間還是熱力學意義上的黑洞(因時間的熱力學溫度為0K和時間是絕對黑體而引起[10]).由於時間具備了三種形成黑洞的途徑,也做到了邏輯上的一致性,也就沒有必要再考慮將三種類型的黑洞加以區分的問題.
本文關於形成時間性質的因果關系中,還有一些也是不能區分的,不再詳述.
(四)關於空間的性質問題
相對論號稱時空理論,從這個理論中導出時間的客觀性質並不令人感到意外.由於空間與時間是不可分離的,是一個連續統,不論從邏輯上講還是從時空理論的功能上講,從相對論中也應能導出空間的性質.筆者認為,本文導出的時間的性質除了時間的流逝速度Vt以外,其餘性質皆適用於空間.如:空間的慣性質量也是無窮大,空間本身也無結構,也無內部運動,空間也是一個極端黑洞,對於空間也是絕對地無可逃逸等等.由於時間是絕對運動的,空間是絕對靜止的,這也可視為時空的一種"對稱性".正因為兩者一個絕對運動,一個絕對靜止,我們人類才能利用時空來描寫一切運動.
時間與空間從它們的客觀性質上看,是兩個極為相似的東西;但從時間與空間表達的物理內容來看,又是兩個極為不同的東西,時間表示事物的持續性(持續性本身就是時間概念),而空間表示事物的廣延性(廣延性本身就是空間概念).顯然,持續性與廣延性是沒有任何相似性的.所以,時間和空間即是兩個極為相似的東西,又是兩個極為不同的東西,各有各的內涵,並不矛盾.
本文提出的時間起源不可陳述原理,對於空間也是成立的,可統稱時空起源不可陳述原理.
現在,讓我們回顧一下哲學家賴辛巴赫關於時間問題的預言:"如果有一個關於時間的哲學問題的解答,那麼它是寫在數學物理方程中的".本文的結果證明,賴辛巴赫作出的是一個天才的預言.關於時間問題的解答,確實早在一個世紀以前已經被愛因斯坦寫進了他創建的狹義相對論中的數學物理方程之中,只是愛氏本人由於選錯了極限速度而沒能發現.
感謝秦元勛教授贈書賜教.是他堅持的"極限速度是時空的一個性質"[8]這一觀點,指引筆者對物理學中的時間問題進行研究,並促成了本文的完成.
1980年元月初移
1990年9月修改
2004年10月再修改
參考文獻
[1] [比] 普利高津等,從混沌到有序,曾慶宏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140,
[2] 郝建宇,發明與創新雜志,2003年第12期.
[3] [美] 約翰·施塔赫爾編,愛因斯坦奇跡年,范岱年等澤,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106—107.
[4] 郝建宇,發明與創新雜志,2003年第5期.
[5] 郝建宇,狹義相對論的自我否定剖析,預印稿.
[6] 張元仲,狹義相對論實驗基礎,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年,56.
[7] 吳國盛,時間的觀念,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163—166
[8] 秦元勛,物理,第5卷第3期,1976.
[9] 郝建宇,對狹義相對論質速關系的否定,格物雜志NO3期,2003
[10] 郝建宇,熱力學黑洞和時空的熱力學性質,相對論再思考,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 , 116.
❷ 時間的作用
239、時間是物質運動狀態的「記錄器」,時間產生於運動,無運動便無時間。時間存在於一切運動的物質內部,遍布於所有物質的宇宙空間。
240、時間有八大特徵:一、時間是反物質;二、時間有正負性;三、時間有特殊性和普遍性;四、時間是變數;五、時間遍布所有的物質空間;六、時間有縱向時間和橫向時間;七、時間在不同的空間有不同的含義;八、時間可以被壓縮擴張也可以消失。
241、正負時間構成的遍布於空間的密密麻麻的時間網路叫時間隧道。
242、時間改變一切,一切都在特定的時間區域內存在。要使某一物體獲得永恆的存在,就必須使其存在的時間為永恆。
❸ 時間的本質是什麼
時間的本質是物質運動的必需,物質運動,要體現其本義,則空間,時間就變成了必需,這就是空間與時間統一的必然理由
❹ 為什麼說時間是變數
時間變數是自變數,因為回歸分析中最簡單的是一元回歸分析,一定要設計到兩個變數,時間是主動變化的,研究的就是由於時間的變化,經濟數據的走向和變化。
❺ 時間為什麼能改變一切為什麼沒有永恆
時間改變不了什麼,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慢慢長大,思想成熟了,很多東西都看開了,理解東西的觀念不同了啊。這同時也影響到你的行為,所以人變了,就覺得什麼都被改變了。
還有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很多東西我們漸漸遺忘了,包括很多事物和人,感情。(暫且稱「接觸源」好了)隨著這些東西的遠離,我們腦海里又出現新的接觸源漸漸代替了以前那些,漸漸的,漸漸的,它們就變得不再重要了
!!!
❻ 時間到底是什麼時間它的本質又是什麼時間到底是否真實存在
我個人認為,時間就是距離所消耗的變化,變化就是時間的本質。所以,時間是存在的,時間的本質是一段線段式的存在過程,開始和結束就是時間的兩個端點,而端點間的部分就是直線性的存在,從開始一直持續往結束移動。時間不會倒流不會重復不可穿越,人生是時間的最好寫照。
吋代是永恆的,吋間又是在不斷變化的,吋間可以讓我們幻想末來某年某月某天的世界,吋間也可讓我們用科學知識穿越到過去的吋間,去探索遺失的世界。時間存在,其本質是時空的變換,在物質世界可以理解為時間是常量。
❼ 什麼是永恆 什麼是永遠 既然永恆為什麼還要說是變化的
永恆和永遠是近義詞,不過在詞義上永恆比永遠的含義程度更深刻一點,哲學上說,事物總是不斷在變化的,沒有所謂真正的永恆。我們身邊的任何事物也是在隨時變化的,例如人的情感,這刻討厭你,下一刻可能就被你打動了,永恆永遠不是指一成不變, 黃金也會有失去光澤的一天, 是自然界中的自然現象,所以它們不矛盾,從永恆永遠到發生變化,也許只是一個必然的過程而已。
❽ 為什麼因為存在,所以永恆呢
從現有人所知的時間和空間的意義上講,永恆並不存在。但從某種意義上說永恆是存在的,也就是相對性的問題。對與渺小的生物,生命只在一瞬。而對於浩瀚的宇宙,他的生命令我們望而生畏。兩者之間的對比,那便是永恆。
❾ 愛因斯坦說時間只是人的錯覺,時間真的不存在嗎
一顆新鮮的蘋果從剛剛摘下到腐爛變質,這個過程用什麼描述呢,人從嬰兒到成年,這其中的過程該用什麼描述呢,時間確實只是個概念,只是個名詞,你可以為它取不同的名字,但意義都是一樣的。時間就是用來描述物質運動變化的,它更像是物質與生俱來的基本屬性,物質存在,時間也存在,空間也就存在了。物質不存在,討論時空就沒了意義。
空間是宇宙膨脹運動出來的,膨脹運動是空間的特徵。既然時間也是一種空間,那膨脹運動也是時間的特徵。宇宙演化就是膨脹運動,所以宇宙演化就是時間,如果宇宙不演化,那時間也就不存在。但演化是宇宙存在的意義和方式,所以時間也是存在的。
❿ 時間真實存在嗎,推測時間不僅存在,且具有什麼形狀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時間並不是這個存在的,因此時間更像是一個虛擬的變數,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們在研究空間變化的時候,需要藉助時間這個變數,因此時間並不是真實存在,而且時間的存在其實更像是一個四維的時空,所以當引入了更高的維度,那麼這個時候的時間,其實就是充當一個變數,而且時間本身並沒有實際意義,只不過是因為人為因素,有意識的把時間當做成物質變化的一個變數,引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總的來說,時間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對於我們現在來說,我們需要研究這個世界和物質的構成變化,因此才引進了這個虛擬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