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睡眠時間為什麼比較長
⑴ 總是淺睡眠怎麼辦
1、不要對安眠葯有畏懼心理,安眠葯不是毒品,事實上大多數安眠葯都非常安全,比感冒葯的副作用都更小,並且起效時間只維持6-8小時,不會影響你第二天的生活。
2、心理放鬆治療方法,一呼一吸,就是一息。呼氣叫出息,吸氣叫入息。重視呼吸的調節,可以很好的緩解人們的失眠病症,更加有利於人們的睡眠。
3、首先應該做的是准備舒適的床和被子,把被子墊在比較舒適的位置,從上到下按摩身體,按摩的時候只要手法熟悉,掌握按摩的要領,速度的要求,這樣按摩能很好的促進人們的睡眠。
4、白天睡眠時間過長,夜間出現興奮,睡眠容易醒的情況。白天每次睡眠時間不要超過3個小時,適當延長兩次睡眠間隔時間,避免出現日夜顛倒的情況。
5、睡前放鬆半小時至1小時。可以聽音樂、洗熱水澡、看小說、看電視。睡前不要太興奮、緊張,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
6、不要穿的過多、蓋的過厚。
7、卧室要通風良好、溫度舒適(20度左右)。卧室光線要暗,不要開著燈睡覺。床墊、枕頭要舒適。然後,不要在卧室工作、娛樂。
8、維持固定的生物鍾,盡量在固定的時間睡覺、起床,下午5點以後不要小睡。
9、用比較厚的窗簾遮住窗戶,避免陽光把你喚醒,或者戴上眼罩。
10、戴上消音耳塞,避免噪音。或者使用白噪音減少其它噪音的影響,比如睡覺時候開著風扇。
(1)淺睡眠時間為什麼比較長擴展閱讀:
淺睡眠的原因
1、如果睡前還在考慮問題,特別是邏輯性的問題,很容易導致睡眠淺,特別是浮夢多。如果睡前興奮也容易導致睡不透。
2、如果太熱就容易睡起來渾身無力。如果太涼,很容易半夜上廁所。要不然就是太涼導致睡起來身體很僵硬。
3、光亮很容易導致早醒。起來頭腦昏昏沉沉的。但是太暗又容易導致死睡,半天醒不過來。我現在把家裡窗簾換成白色,但是每天帶眼罩睡覺。
4、噪音,特別是那種機械噪音,空調聲音、馬路上汽車聲音很容易把人從深睡眠中拉出來。
5、有時候會夢到很奇怪的夢,持續不斷。不過這種情況下大多是外部環境引起的。本身由於噩夢而睡眠淺的情況非常少。
參考資料:網路-淺睡眠
⑵ 深睡眠與淺睡眠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19、什麼是淺睡?
有的患者由於入睡困難和早醒的兩種原因,致使精神過度緊張,其結局是淺睡眠。其實淺睡眠也是一種睡眠方式,或許已經睡眠,但本人由於思想緊張,經常處於淺睡眠期,自己認為沒睡。正常人生理睡眠過程是從淺睡眠轉入深睡眠,每夜約3-5次。如此轉化,稱之為睡眠生物鍾。有些病人說自己整夜未眠,室內一切動靜他都知道。周圍人卻說他已經鼾聲震天。其實,病人是從淺睡眠到深睡眠,又轉向淺睡眠時剛好醒來,以後再也不能入睡。實際已有過深睡眠。或者有過做夢,但自己不知道而已,卻訴說自己1年或更長時間晝夜沒睡,這是不可能的。自我造成緊張狀態、恐懼心理,結果每到睡眠時,反而加重了淺睡眠。
記得採納啊
⑶ 長期淺睡是什麼原因
夢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然而當影響正常睡眠時,則要引起注意啦。失眠多夢的原因都有哪些?是什麼引起失眠多夢的?以下專家分析了幾種常見原因,以供參考:
1、環境原因:常見的有睡眠環境的突然改變,以及睡眠環境中,空氣負離子的缺乏。最新研究表明,空氣中缺乏負離子會比較容易引發失眠多夢。
2、生理因素:精神緊張、飢餓、疲勞、性興奮以及一些疾病,如關節炎、潰瘍病、心絞痛、偏頭痛、哮喘、心律失常等都可導致失眠。隨著年齡的上升,睡眠效果也可發生變化而引起失眠。丘腦病變者可表現為睡眠節律的倒錯,即白天睡眠,夜晚清醒不眠。
3、心理因素:生活、工作中的各種矛盾和困難所造成的焦慮、抑鬱、緊張、激動、憤怒或思慮過多均可導致失眠多夢。
4、葯物因素:飲酒、葯物濫用、葯物依賴及戒斷症狀均可導致失眠多夢。常見的葯物有興奮劑、鎮靜劑、甲狀腺素、避孕葯、抗心律失常葯等。
5、年齡因素:年齡越大失眠發生率越高。
6、內外部刺激:如白天勞累過度、臨睡前深思熟慮次日的工作或糾纏於白天不愉快的事情、身體不適等也都會對夢發生影像,對睡眠造成破壞。
7、不良的環境和習慣:不良的環境或壞習慣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可影響睡眠。如雜訊、光線強弱熱冷都可導致失眠多夢,過飽或飢餓,臨睡前劇烈運動及作息無規律都可影響睡眠。
8、與人的情緒狀態有關:許多人對情緒障礙缺乏認識,不知道情緒障礙是一種疾病,往往忽略了情緒障礙本身,都過分注重情緒障礙伴發的失眠、多夢、疼痛等症狀。不知道如何調節和改善自己的情緒,反而誇大了不太客觀的體驗。
⑷ 深睡眠與淺睡眠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有的人睡眠時間雖比較長,但是醒轉以後非但不覺解乏,反而會有頭痛的表現。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是淺睡眠時間過久的緣故。正常情況下,人的睡眠是有節律的,深睡眠和淺睡眠交替反復進行,直至清醒以後。一般說來,睡眠的前半段多為深睡眠,而後半段則多為淺睡眠。當人們進入淺睡眠階段,腦的血流量增加,因而血管擴張時分布在血管里的神經就會被拉伸而受到刺激,很可能就是由於這種刺激而形成了隱隱的血管性頭痛。人在長時間睡眠的情況下,深睡眠並不增加,而只是延長了淺睡眠的時間,於是會因長時間處於淺睡眠狀態,而使神經持續受到刺激。這樣就容易導致人們在頭痛中醒來,或在醒轉以後出現頭痛的感覺。 正常的睡眠也要有淺睡眠,為什麼不會產生醒來後出現頭痛的感覺呢?這是由於淺睡眠的時間比深睡眠的時間要少得多,人在沒有意識到有疼痛感覺時就已經醒了。另外,由於深睡眠時,腦的血流量減少,所以這時醒來也不會發生頭痛。 以上是有「睡眠學研究第一人」之稱的日本東邦大學名譽教授鳥居鎮夫先生對該問題做出的解釋。
⑸ 新生兒處於淺睡眠時間較長怎麼回事
我們可以看到,嬰幼兒的睡眠遠遠比成人要多。 新生兒除了吃奶或尿布潮濕的時候醒著以外,幾乎都在睡眠。 嬰兒神經系統的發育還不健全,大腦容易疲勞,多睡眠正是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嬰幼兒的睡眠時間大體如下(小時): 初生 20 九個月 14-15 二歲 12.5 七歲 11 兩個月 16-18 十二個月 13-14 三歲 12 七歲以上 9-10 四個月 15-16 十五個月 13 五歲 1 1.5 怎樣觀察小兒的睡眠? 不同月齡的小兒睡眠時間的長短不一樣,下面介紹一下不同月齡小兒應睡眠時間及如何觀察小兒睡眠。 (1)新生兒:一晝夜要有20小時為睡眠時間,睡眠時要觀察小兒的姿勢是否正確。 (2)2~3個月:每天除吃奶、大小便外均為睡眠時間,約18小時,觀察同上。 (3)4~6個月:白天要睡眠3次,每次約需2小時,共約6小時,觀察同上。 (4)7~12個月:白天睡眠2次,每次也在2小時左右,共約4小時,觀察同上。 (5)13~18個月:白天睡眠2次,每次約 1.5~2小時,共約3~4小時,觀察同上。 (6)19~24個月:白天睡眠一次,約2~ 2.5小時,除觀察睡眠姿勢是否正確外,還要觀察是否閉眼,睡得是否安靜,是否睡夠應睡的時間等。 (7)25~30個月:白天睡眠一次,約2.5小時,除觀察睡眠姿勢正確與否,還需看安靜入睡否及醒後經成人提醒能否安靜躺著,不影響別人,是否睡夠應睡的時間及醒後精神是否飽滿愉快等。 (8)31~36個月:白天睡眠一次,約2小時,除觀察睡眠姿勢是否正確,還要看是否主動躺好,是否安靜入睡,醒後能否靜卧、不哭不鬧等。 (9)4歲以上:白天睡眠一次,約2小時,觀察內容同上,同時成人應經常注意是否有不良習慣,如吃手,吃被子角、蒙頭睡等,對睡眠不安的要仔細進行觀察,找出原因,及時給予治療處理。 通過仔細地觀察嬰幼兒睡眠狀態,可以了解嬰幼兒身體是否健康,或者是否已患疾痛,正常嬰幼兒的睡眠是入睡後安靜,呼吸輕而勻,頭部略有微汗,面目舒展,時而有微笑的表情。如果出現下列睡眠異常現象,則往往是病患潛伏或發病的徵兆: (1)睡眠不實,時而哭鬧亂動,睡眠不沉。 (2)全身皮膚乾燥發燙,呼吸急促,脈搏加快超過正常次數。 (3)入睡後不安寧,頭部多汗(濕了枕頭),時常哭鬧不安,搖頭抓耳,睡眠易醒。睡後時有出現痛苦難受的表情或哭的表情。這些嬰兒應去醫院請醫生檢查一下並給予治療。 有些小兒睡眠的異常現象是由於白天興奮過度或飲食過量所致。有的異常如突然滾動或哭鬧,則是排尿的表示。對這些現象可有針對性地處理。每個小孩有其獨自的睡眠規律和睡眠表現,應該視具體情況而靈活處理。 要睡好,就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白天要定時餵奶,睡前的一次奶可以稠一些、晚一點喂(21:00-22:00)。吃飽後夜裡盡量不要再喂,不吃,一般不尿也就不要換尿布,任其熟睡至天亮。孩子要單獨睡,不要和母親合睡,這樣空氣新鮮,孩子也不致因為母親離去而睡不著(熟),母子都能休息好。母親睡得過沉,合睡有時會把孩子壓著,甚至壓死,單獨睡就不會發生這種意外。 孩子蓋的被要輕軟、溫暖、舒適,不宜太多。 睡前不要逗鬧孩子或隨便嚇唬孩子,以免過於興奮影響睡眠。也不要養成抱在懷中抖動,拍背或含著奶頭才入睡的壞習慣,應該放在床上讓孩子自己睡。 怎樣哄嬰幼兒睡覺? 夜間嬰幼兒入睡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孩子睡前玩個不停,想睡時,一躺到媽媽懷里就睡著了。有的睡前要吃奶,臨睡時還要吮著空奶瓶。有的小兒按規定的時間上床入睡。有的孩子上床後則折騰好久才可入睡。那麼,如何讓嬰幼兒按時入睡呢? (1)若小兒在睡前精力充沛,不願早睡,那麼白天家長應有意識地增加他的活動量,讓他玩得有點疲勞,但在入睡前則應讓他靜下來,不要過分興奮,這樣就有利於入睡。 (2)睡前不給嬰兒吃得過飽或過少,以免因胃腸不適或飢餓而影響睡眠。也不要過分逗引小孩,使小兒睡前保持情緒安定,防止過度興奮。上床後,不應給予玩具,以免小兒因貪玩而不肯入睡。 (3)對於半夜醒來的小兒,如果吃母奶能睡著,可以吃些母奶,或吃一些牛奶,使其安靜入睡。這不必擔心會養成不良習慣。因隨著幼兒的長大,半夜醒來吃奶的習慣會漸漸消失。 (4)幼兒多數喜歡媽媽陪他一起上床入睡。這樣孩子會十分安心、愉快;在媽媽甜美的催眠曲下,安安穩穩地睡去。但要注意,不要養成從小抱著入睡的習慣。要培養成1歲時願意自己躺下入睡,2歲時能按時上床入睡,且不需父母陪伴,3歲後能自己上床蓋被,醒後下床穿上拖鞋。 嬰幼兒睡覺易醒是怎麼回事? 年輕的父母都對寶寶的睡眠十分關心,希望孩子有香甜的睡眠。可有些嬰幼兒特別容易於睡眠中醒來,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般說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1)生理因素:由於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神經的興奮與抑制功能不夠協調,易興奮,稍有外來的刺激則可能引起神經系統的興奮導致嬰兒驚醒,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嬰兒的漸漸長大,神經系統的功能一步步完善,這種生理現象會自然消失。 (2)進食過飽:常言道:「胃不合,卧不安」。有的媽媽不管孩子餓不餓,睡前總要給加餐點心,致使小孩感到不舒服,影響睡眠質量;尤其是吃奶的嬰兒,有些媽媽習慣於喂著母乳伴寶寶入睡,結果導致孩子睡時食奶過量,腹脹易醒,醒後年輕的母親卻又立即用奶去安撫,結果形成惡性循環。 (3)疾病因素:小孩腸寄生蟲病是幼兒睡覺不穩的最常見的原因。如患寄生蟲病會引起孩子消化不良與營養不足,出現貧血、易驚等症狀,早期佝僂病的小孩也常睡覺易醒。 (4)環境因素:小孩在睡覺時,室內光線過強,家人在看電視及大聲談話說笑均會干擾幼兒的正常睡眠,易於驚醒;小兒夜間易踢被子,或被子蓋得太厚太重,這都會造成孩子睡覺時過冷或過熱,引起幼兒煩躁不安、手腳亂動,這亦是睡覺易醒的常見原因。 (5)興奮過度:有的幼兒白天或睡前游戲玩耍過度,或聽了、看了驚險故事、電視。常可造成幼兒入睡困難;即使睡著了,智力發育較好較快的孩子也會「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孩子常可在夢中驚醒。 哪些因素影響小兒睡眠? 影響小兒睡眠常見的因素有: (1)不良睡眠習慣,睡眠時間無一定規律或睡前由人抱著走動、搖晃或唱催眠曲等。 (2)白天過度興奮或緊張,受驚嚇、太熱、太悶,蚊蟲咬或尿布潮濕等。 (3)小兒對夢中的一些可怕事情不能明辨真假,造成恐懼心理而影響睡眠。 (4)小兒腸道寄生蟲病,如小兒蟯蟲病,每晚蟯蟲爬出肛門造成瘙癢,影響入睡。 (5)飢飽不適,被褥過暖,過厚,使小兒身體產熱難以散發,或蓋被過少,使小兒受涼。 (6)大一點的小兒睡眠不好,常與生活習慣改變和情緒的變化有關。例如睡眠場所的變化,或睡前聽了怪誕的故事或看了驚險的電影,以致情緒久久安定不下來。 (7)各種疾病,也會影響睡眠。 如何安排幼兒白天睡覺? 寶寶長到1周歲以後,會對周圍的環境興趣增加,學說話,還會做許多簡單地動作,如「再見」、「謝謝」等,確實討人喜歡。但隨著一天天長大,寶寶越來越貪玩,白天難以入睡,有的一定要讓奶奶抱著、拍著才能入睡。 大家都知道,充足的睡眠對寶寶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生後1個月的小兒除吃奶外,其餘時間都是睡眠,隨著小兒月齡的增長,睡眠時間逐漸縮短。1歲之內白天睡2~3次,1~2歲白天睡1~2次,2歲以後睡1次即可。如果小兒的睡眠不足,就會出現食慾下降、煩躁不安、容易發脾氣,還會影響小兒的長高。那麼,家長應該怎樣安排寶寶的白天的睡覺呢? (1)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寶寶睡覺的房間要常開窗通風,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要拉上窗簾,使室內光線略微暗淡些;不要在房間里大聲談話,要保持安靜。 (2)要讓寶寶從小養成白天獨睡的習慣。在安排寶寶入睡前半小時,要設
⑹ 晚上淺睡眠的時間是比較長的,該怎麼增加深度睡眠時間,讓睡眠質量更佳
要想增加睡眠深度時間,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法。第一,可以在睡前進行冥想、瑜伽等活動,以減少大腦受到的刺激,降低潛意識的活躍度,增加睡眠深度。第二,也可以在睡前適當的做一些運動,平時注意多鍛煉,使身體產生輕微的疲倦的感覺,也有助於增加睡眠深度。第三,必要時可以藉助葯物來增加睡眠深度,比如阿普唑侖、舒樂安定、硝基安定。
⑺ 解釋下深睡眠和淺睡眠
深睡眠是睡的很沉穩,沒有較強的刺激不會產生起來的意念,淺睡眠是雖然人已經睡著但自己意念中還在醒,稍微有點動靜就可做出起來的舉動。
人類的正常睡眠,一般是由淺睡眠期到深睡眠期再到淺睡眠期,這樣反復幾個周期構成。先是進入深睡眠,不容易吵醒,一般持續70-120分鍾,然後轉入20-30分鍾的淺睡眠,一夜如此交替3-5次。
(7)淺睡眠時間為什麼比較長擴展閱讀:
在深睡眠期,人的大腦皮層細胞處於充分休息狀態,對穩定情緒、平衡心態、恢復精力極為重要。同時,人體內可以產生許多抗體,增強抗病能力。研究表明,剛開始入睡的3個小時十分重要,因為在這段時間內,深睡眠佔了差不多90%。
一個人處於淺睡狀態下, 不但能對外界起反應, 而且他的朦朧的意識活動也未完全消失。所以當他被喚醒後, 以為自己一直在醒著。一個人在淺度睡眠的情況下, 可以聽到外界的聲音, 以為自己沒有入睡。 這也許是某些人錯誤地誇張了失眠的時間,而自己卻篤信不疑的原因。
⑻ 為什麼我的睡覺時間很長
我是比較貪睡的那種人,精力不像其他同學那麼充沛。尤其是初中的時候,每天大約八九點就睡了。(其實我不是特別困,倒頭就能睡著,是因為那個時候不怎麼喜歡學習,所以不睡覺就會玩手機什麼的,但我覺得玩手機的話還不如睡覺了,這樣就能減少一點罪惡感。 在睡夢中逃避現實)雖然睡覺的時間很長,(我每天差不多八九點睡,當然了那個時候還有比較嚴重的拖延症,拖延到什麼程度呢?晚上一整晚不學習就是玩,作業留到第二天早上做,早上3:00或者4:00准時就能醒,起來做作業,做完作業差不多已經5:30,然後再睡一覺到6:00)但是並沒有感覺精神狀態特別好,反而每天恍恍惚惚的,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麼,聽什麼,就好像生活在夢里似的。
那麼,這種情況是什麼時候改變的呢?就是我高一下的時候,(我現在就是高一下)。每天11:00~11:30准時睡覺,即使有什麼東西沒做完,也不會去做了,(真的怕了那種恍惚的狀態)早上5:30~5:40起床。
而且我建議,①晚上要喝熱牛奶!強調一下一定要喝的是熱牛奶,因為我從小開始每天都喝牛奶,但一般喝的都是涼牛奶,沒覺得喝牛奶有什麼作用,就是把它當一種飲品喝下去。直到有一天,我媽晚上突然給我端了一杯熱牛奶,那天喝完熱牛奶我就感覺晚上睡的特別踏實(雖然我平時睡眠還可以,但是就感覺很溫暖)等到了第二天,哇!我過的是神仙一般的生活,我消失了四年的腦子突然長出來了!(我能明顯的感覺到,腦袋中間還有腦子的存在,不會感覺很空,而且從腦門一直到後腦勺都感覺像被仙女施過法那種亮晶晶的感覺)那種激動的心情,我今生今世都不會忘記,簡直要熱淚盈眶。
②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喝水。我原先早上起來是不會喝水的,但聽說早上喝水好,所以就試著早上起來喝一杯水,以前沒喝水的時候感覺不喝水也沒什麼,但自從堅持每天早上喝水了之後,不喝水會不舒服,不舒服具體是什麼感受呢?就是會覺得,胸腔那塊硬邦邦的,好像是一堆器官變成了石頭,互相擠在一起,很難受,還有一點,喝水可以防止腎結石哦!所以現在,我不會忘記喝水,因為我的器官在提醒我 。當然了,喝完水之後你能明顯感覺,清醒了很多,然後自己好像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而且早上喝水,我前兩口是不會直接喝進去的,我是會當做漱口水吐掉,清潔一下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