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gis為什麼提供准確的時間

gis為什麼提供准確的時間

發布時間: 2022-10-18 00:50:56

1. GIS和GPS和RS有什麼區別

1、三者的區別:

RS 是遙感,是感測器接受地面或其他信息將其以圖像膠片或數據磁帶記錄下來,它所拍攝的畫面是靜態的,有顏色分層,一般碰到像告訴你所拍攝的對象所發射的波段是不一樣的,則是需要用RS,或者是像人口居民分布,也要用到RS,只要記得它所得到的圖象是簡單並且是靜態的就可以了

GIS 是地理信息系統,可以說它應是多張RS圖層的合成,你能夠從圖中得到豐富的信息,並且它具備數據的分析和表達.碰到選擇題它一般會給你提示,比如多張圖層合成的,或者告訴你將居民分布同交通線路圖一起組合的圖之類,則是GIS

GPS 是全球定位系統 ,顧名思義是定位用的,你只要看到題目是說要定位,動態跟蹤的,那就是需要GPS了

2、如何在考試中區別RS , GPS, GIS:

RS實際上就是從空間俯視得到的照片,遙感圖的形式呈現,因此凡是涉及到實時監測某地理事物的變化的一般可以認為是RS;GPS是測量高度、定位的,因此涉及測量和定位的字眼的都可以是GPS;GIS就是地理專業軟體,它作用是決策,因此得出什麼結論之類的就可以算GIS

這三者的的關系類似於 一個大腦 兩隻眼睛
GIS是大腦,是負責處理、分析的
GPS是提供定位等數據的
RS主要是提供遙感影像等數據
GPS和RS為GIS提供了數據源

拓展:

衛星定位的基本原理是:圍繞地球運轉的人造衛星連續向地球表面發射經過編碼調制的連續波無線電信號,編碼中載有衛星信號准確的發射信號,以及不同時間衛星在空間的准確位置。

載於海陸空各類運載體上的衛星導航接收機在接收到衛星發出的無線電信號後,如果它們有與衛星鍾准確同步的時鍾,便能測量出信號的到達時間,從而能算出信號在空間的傳播時間。再用這個傳播時間乘以信號在空間的傳播速度,便能求出接收機與衛星之間的距離。

2. gis移動定位的實現原理是什麼

PS定位原理簡單的說
GPS如何運作:
每一顆衛星會告訴您使用的接收機三件事,我是第幾號衛星,我現位置在那裡,我什麼時候送這訊息給您。當您的GPS接收機接收到這些資料後會將星歷資料及Almanac存起來使用,這些資料也用做修正GPS接收機上的時間。GPS接收機比較每一衛星訊號接收到的時間及本身接收機的時間的不同,而計算出每一衛星道接收機的距離。接收機若在接收到更多衛星時,它可利用三角公式計算出接收機所在位置。三顆衛星可做所謂2D定位(經度及緯度),四顆或更多衛星可做所謂3D定位(經度、緯度及高度)。接收機繼續不段地更新您的位置,所以它可計算出您的移動方向及速度。

GPS和GIS
絕大多數單獨的GPS接收機以經緯度和GPS高度表示位置。但是坐標如北緯24度,東經121度和100公尺高對你決定所在位置並不很好用,你還需要知道你在地圖上的位置。
GIS地理信息系統是存於計算機中的地圖資料庫(Database),GIS能比紙上地圖更為精緻復雜。它可以是三度空間以顯示地形圖,也可包括其它有用的信息,如加油站、旅遊勝地的照片等等,汽車導航系統就是GPS和GIS之組合,這種應用被人看好是21世紀GPS市場中最龐大的一部分。另需特別注意GPS的高度。它並不是真正距地面上的高度,也不是海平面上的高度,因為GPS接收機不是GIS,並不知道外面世界的真象。
希望能夠幫到你!

3. gis的定義

GIS 是為解決資源與環境等全球性問題而發展起來的技
術與產業。上世紀60 年代中期,加拿大開始研究建立世界上
第一個地理信息系統(CGIS),隨後又出現了美國哈佛大學的
SYMAP 和GRID 等系統。自那時起,GIS 開始服務於經濟建設
和社會生活。在北美、西歐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現在已建立
了國家級、洲際之間以及各種專題性的地理信息系統。我國
GIS 的研究與應用始於上世紀80 年代,近30 年來發展也十分
迅速,在計算機輔助繪制地圖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基礎性的試
驗與研究工作,在理論、技術方法和實踐經驗等方面都有了
長足的進步。
1.國外地理信息系統(GIS) 發展的4 個階段
(1)模擬地理信息系統階段
自19 世紀以來就得到廣泛應用的地圖——模擬的圖形數
據庫和描述地理的文獻著作——模擬的屬性資料庫相結合,
構成了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模型。但是,這種模擬式的、
基於紙張的信息系統和信息過程,使得空間相關數據的存貯、
管理、量算與分析、應用極不規范、不方便和效率低下。隨
著計算機科學的興起,數字地理信息的管理與使用成為必然。
(2)學術探索階段
上世紀50 年代,由於電子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測量與制圖
學中的應用,人們開始有可能用電子計算機來收集、存貯和
處理各種與空間和地理分布有關的圖形和屬性數據。1956 年,
奧地利測繪部門首先利用電子計算機建立了地籍資料庫,隨
後這一技術被各國廣泛應用於土地測繪與地籍管理。1963 年,
加拿大測量學家首先提出地理信息系統這一術語,並建立了
世界上第一個地理信息系統—— 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統
(CGIS),用於資源與環境的管理和規劃。稍後,北美和西歐
成立了許多與GIS 有關的組織與機構,如美國城市與區域信
息系統協會(URISA),國際地理聯合會(IGU)地理數據收集
和處理委員會(CGDPS)等,極大地促進了地理信息系統
知識與技術的傳播和推廣應用。
(3)飛速發展和推廣應用階段
上世紀70 年代以後,由於計算機技術的工業化、標准化
與實用化,以及大型商用資料庫系統的建立與使用,地理信
息系統對地理空間數據的處理速度與能力取得突破性進展。
其結果是:①一些發達國家先後建立了許多專業性的土地信
息系統(LIS)和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GIS);②關於GIS 軟
件、硬體和項目開發的商業公司篷勃發展。到1989 年,國際
市場上有報價的GIS 軟體達70 多個,並出現一些有代表性的
公司和產品。③數字地理信息的生產標准化、工業化和商品
化。④各種通用和專用的地理空間分析模型得到深入研究和
廣泛使用,GIS 的空間分析能力顯著增強。⑤有關GIS 的具有
技術權威和行政權威的行業機構和研究部門在GIS 的應用發
展中發揮引導和驅動作用。
(4)地理信息產業的形成和社會化地理信息系統的出現
上世紀90 年代以來,隨著互聯網路的發展及國民經濟信
息化的推進,地理信息系統作為大的地理信息中心,進入日
常辦公室和千家萬戶之中,從面向專業領域的項目開發到綜
合性城市與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從政府行為、學術行為
發展到公民行為和信息民主,成為信息社會的重要技術基礎。
2.國內地理信息系統(GIS)發展現狀
我國對GIS 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是近30 年來,在各級政
府和有關人士的大力呼籲和促動下,我國的地理信息系統事
業突飛猛進,成績巨大。我國GIS 的發展可以劃分為3 個階
段。
(1)起步准備階段(1978~1985 年)
主要在概念和理論體系的引入與建立,關於遙感分析、
制圖和數字地面模型的試驗研究,以及軟、硬體的引進,相
應規范的研究,局部系統或試驗系統的開發研究,為GIS 的
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2)加速發展階段(1985~1995 年)
GIS 作為一個全國性的研究與應用領域,進行了有計劃、
有目標、有組織的科學試驗與工程建設,取得一定的社會經
濟效益。主要表現在:①GIS 教育與知識傳播的熱浪此起彼伏,
GIS 成為空間相關領域的熱門話題;②GIS 建設引起各級
政府高度重視,其發展機制由學術推動演變為政府推動;③
部分城市和沿海地區GIS 建設率先進入實施階段,並取得階
段性成果;④出現商品化的國產GIS 軟體、硬體品牌;出現
專門的GIS 的管理中心、研究機構與公司;出現專門的GIS
協會,涌現一批GIS 專門人才;出現專門的刊物與展示會;
初步形成全國性的GIS 市場。⑤在應用模式、行業模式和管
理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3)地理信息產業化階段(1995-)
目前,我國GIS 的發展正處於向產業化階段過渡的轉折
點。能否藉助國際大氣候的東風,倚重國內經濟高速發展的
大好形勢,搭乘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快車,實現地理信息產
業化和國民經濟信息化,這是國內地理信息界人士面臨的嚴
重挑戰和千載難逢的機遇。而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探
索建立一套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地理信息產業
模式。另一方面,則要充分總結和借鑒國內外地理信息系統
項目建設的經驗和教訓,掌握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動向,建
立起行之有效的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學的理論、方法與管理模
式。
(三)地理信息系統(GIS)的發展動向
近年來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發展迅速,其主要的原動力來
自日益廣泛的應用領域對地理信息系統不斷提高的要求。另
一方面,計算機科學的飛速發展為地理信息系統提供了先進
的工具和手段,許多計算機領域的新技術,如面向對象技術、
三維技術、圖象處理和人工智慧技術都可直接應用到地理信
息系統中。下面對當前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的幾個熱點研究
領域作一介紹。
1.GIS 中面向對象技術研究
面向對象方法為人們在計算機上直接描述物理世界提供
了一條適合於人類思維模式的方法,面向對象的技術在GIS
中的應用,即面向對象的GIS,已成為GIS 的發展方向。這是
因為空間信息較之傳統資料庫處理的一維信息更為復雜、瑣
碎,面向對象的方法為描述復雜的空間信息提供了一條直觀、
結構清晰、組織有序的方法,因而倍受重視。面向對象的GIS
較之傳統GIS 有下列優點:(1)所有的地物以對象形式封裝,
而不是以復雜的關系形式存儲,使系統組織結構良好、清晰;
(2)以對象為基礎,消除了分層的概念;(3)面向對象的分類
結構和組裝結構使GIS 可以直接定義和處理復雜的地物類型;
(4)根據面向對象後編譯的思想,用戶可以在現有抽象數據類
型和空間操作箱上定義自己所需的數據類型和空間操作方
法,增強系統的開發性和可擴充性;(5)基於icon 的面向對
象的用戶界面,便於用戶操作和使用。
2.時空系統
傳統的地理信息系統只考慮地物的空間特性,忽略了其
時間特性。在許多應用領域中,如環境監測、地震救援、天
氣預報等,空間對象是隨時間變化的,而這種動態變化的規
律在求解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過去GIS 忽略時態主
要是受器件的限制,也有技術方面的原因。近年來,對GIS
中時態特性的研究變得十分活躍,即所謂「時空系統」。
地物除了具有三維空間中的空間性質外,如何刻畫時間
維的變化也十分重要。通常把GIS 的時間維分成處理時間維
和有效時間維。處理時間又稱資料庫時間或系統時間,它指
在GIS 中處理發生的時間。有效時間亦稱事件時間或實際時
間,它指在實際應用領域事件出現的時間。
根據處理時間和有效時間的劃分,可以把時空系統分為4
類:靜態時空系統、歷史時態系統、回溯時態系統和雙時態
系統。
(1)靜態時空系統。它既不支持處理時間,也不支持有效
時間,系統只保留應用領域的一種狀態,比如當前狀態。(2)
歷史時態系統。它只支持有效時間,這種系統適用於事件實
際發生的歷史對問題求解十分重要的應用領域。(3)回溯時態
系統。它只支持處理時間,這種系統適用於信息系統的歷史
對問題求解十分重要的應用領域。(4)雙時態系統。它同時支
持處理時間和有效時間。處理時間記錄了信息系統的歷史,
有效時間記錄了事件發生的歷史。 時空系統主要研究時空模
型,時空數據的表示、存儲、操作、查詢和時空分析。
3.地理信息建模系統
通用GIS 的空間分析功能對於大多數的應用問題是遠遠
不夠的,因為這些領域都有自己獨特的專用模型,目前通用
的GIS 大多通過提供進行二次開發的工具和環境來解決這一
問題。二次開發工具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它對於普通用戶而言
過於困難。而GIS 成功應用於專門領域的關鍵在於支持建立
該領域特有的空間分析模型。GIS 應當支持面向用戶的空間分
析模型的定義、生成和檢驗的環境,支持與用戶互動式的基
於GIS 的分析、建模和決策。這種GIS 系統又稱為地理信
息建模系統(GIMS)。GIMS 是目前GIS 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
GIMS 的研究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動向。(1)面向對象在GIS
中的應用。面向對象技術用對象(實體屬性和操作的封裝)、
對象類結構(分類和組裝結構)、對象間的通訊來描述客觀世
界,為描述復雜的三維空間提供了一條結構化的途徑。這種
技術本身就為模型的定義和表示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因而在
面向對象GIS 基礎上研究面向對象的模型定義、生成和檢驗,
應當比在傳統GIS 上用傳統方法要容易得多。(2)基於icon
的用戶建模界面。建模過程中的對象和空間分析操作均以
icon 形式展示給用戶,用戶亦可自定義icon。用戶在對icon
的定義、選擇和操作中完成模型的定義和檢驗。這種方法較
之AML 這類宏語言要方便和直觀得多。(3)GIS 與其他的模型
和知識庫的結合。這是許多應用領域面臨的一個非常實際的
問題,即存在GIS 之外的模型和知識庫如何與GIS 耦合成一
個有機整體。
4.GIS 將往高維化發展
GIS 在礦山與地質領域的應用受到很大限制的重要原因
是其在處理三維問題上的不足。現有的GIS 軟體雖然可以用
數字高程模型來處理空間實體的高程坐標,但是由於他們無
法建立空間實體的三維拓撲關系,使得很多真三維操作難以
實現,因而人們將現有的GIS 稱為二維GIS 或2.5 維GIS。礦
山、地質以及氣象、環境、地球物理、水文等眾多的應用領
域都需要三維GIS 平台來支持他們大量的真三維操作。空間
可視化技術是指在動態、時空變換、多維的可交互的地圖條
件下探索視覺效果和提高視覺效果的技術。虛擬現實(VR)技
術,也稱虛擬環境和人工現實,已在游戲中成功使用。運用
空間可視化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進行地形環境模擬,真實再
現地景,用於互動式觀察和分析,提高對地形環境的認知效
果,是今後三維GIS 可視化發展的一個重點。四維GIS(4DGIS)
一般是指在原有的三維GIS 基礎上加入時間變數而構成的
GIS。許多人認為地質特徵是不變的,但實際上大部分地質特
征是動態的、變化的,不是所有地質情況都是變化緩慢的,
水災、地震、暴風雨以及滑坡都會使局部地質條件發生快速
而巨大的變化。地質學家對4D(立體3D 加上時間第4D)的空
間——時間模型尤感興趣。但是,增加一維將帶來很大的問
題。比如數據量的幾何級數增長,致使數據的採集、存取、
處理都帶來一系列的問題。不過,這些問題可以在計算機技
術、資料庫技術以及相關電子技術的發展而得到解決。因此,
如何設計4DGIS 並運用它來描述和處理地理對象的時態特徵
是一個重要的發展領域。

4. 地理信息系統(GIS)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計算機科學、地理學、測量學、地圖學等多門學科綜合的技術。目前國際上普遍承認。雖然GIS是一門多學科綜合的邊緣學科,但其核心是計算機科學,基本技術是資料庫、地圖可視化及空間分析,是處理地理數據的輸入、輸出、管理、查詢、分析和輔助決策的計算機系統。地質環境評價主要是綜合考慮影響環境地質諸多方面的要素,藉助恰當的數學模型和專家經驗,對研究區的環境地質進行分區。

利用GIS可以實現地質環境信息的管理、可視化、查詢、輸出等功能,操作簡單、移植性強。把GIS技術應用在地質環境評價與災害預測中,其優點固然很多,但總的說來也存在如下的一些問題:

(1)在生態環境評價中,一般的GIS軟體雖然都能夠提供諸如數據檢索、疊加分析、屬性統計分析、數字地面模型(DTM)等各種空間分析功能,但是要想滿足為解決實際問題進行的專業分析的數據要求,僅僅依靠這些空間分析方法往往還很不夠,這就要求我們在GIS基礎軟體平台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拓展其空間分析功能,提取我們感興趣的信息,但是具體如何操作,目前仍是一個亟需與相關學科的專家學者們相互協作、共同探討的問題。

(2)地質環境評價具有多因素、多層次、不確定性強等特點,目前在利用GIS眾多的評價預測模型中,不管是多災種還是單災種評價,人們都在努力尋求一種普遍適合的模型來解決地質環境的評價。雖然普遍的評價模型在宏觀決策中有重要的意義,適合建立面向大眾和政府的決策支持系統,但對中小尺度范圍的評價時往往不盡如人意,因此尋求特定地區特定的地質環境評價模型很有必要。

(3)地質環境評價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數據採集和處理的工作量非常大,會涉及到地層、水文、地震及人類活動等各個方面,對於這些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必然會涉及輸入到GIS中資料的准確性問題,因為GIS所能完成的工作只是依據所得到的資料,對其作出相應的處理,也就是說「如果輸入GIS的數據是『垃圾』,輸出的結果也只會是『垃圾』,這不會因昂貴的設備和高級技術人才而改變」。因此,我們必須對所有的資料做出必要的、合理的取捨,以保證輸入GIS的數據合理。

(4)從GIS在地質災害研究中的應用來看,就兩者的結合方式而言,大部分應用都集中在將GIS用於數據的前後期處理和結果的顯示輸出方面,兩者的結合還處於低階水平。作為緊緊追隨工業標准化要求發展的GIS技術,標准化適當數據的缺乏也構成其廣泛應用的桎梏;此外,GIS軟體處理分析能力以及對於數據誤差分析能力的不足、GIS處理包括時間在內的四維能力的不足、災害模型建立的高難度性以及機構間協調不夠而造成的成果用戶面太窄等因素都暫時限制了GIS在地質災害研究中的應用。

5. RS,GPS,GIS之間是什麼關系

這就是俗稱的「3S」啦,RS是遙感,GPS全球定位系統,GIS是地理信息系統,前兩個你應該知道吧,GIS其實是用來分析數據的,要將RS遙感衛星拍到的照片和之前的進行對比,GPS只是提供位置信息的,通常人們用RS和GIS分析天氣,收獲,種植什麼的

6. 什麼是Gis,什麼是GPS,有什麼常用的軟體呢

地理信息系統簡稱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它是六十年代開始迅速發展起來的地理學研究技術,是多種學科交叉的產物。地理信息系統是以地理空間資料庫為基礎,採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適時提供多種空間的和動態的地理信息,為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服務的計算機技術系統,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徵:
① 具有採集、管理、分析和輸出多種地理實間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間性和動態性;
② 以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為手段,具有區域空間分析、多要素綜合分析和動態預測能力,產生高層次的地理信息;

③ 由計算機系統支持進行空間地理數據管理,並由計算機程序模擬常規的或專門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於空間數據,產生有用信息,完成人類難以完成的任務。

地理信息系統從外部來看,它表現為計算機軟硬體系統;而其內涵是由計算機程序和地理數據組織而成的地理空間信息模型,是一個邏輯縮小的、高度信息化的地理系統。

GPS系統

GPS系統包括三大部分: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用戶設備部分-GPS信號接收機。
GPS衛星星座
GPS工作衛星及其星座 由21顆工作衛星和3顆在軌備用衛星組成GPS衛星星座,記作(21+3)GPS星座。 24顆衛星均勻分布在6個軌道平面內,軌道傾角為55度,各個軌道平面之間相距60度, 即軌道的升交點赤經各相差60度。每個軌道平面內各顆衛星之間的升交角距相差90度, 一軌道平面上的衛星比西邊相鄰軌道平面上的相應衛星超前30度。
在兩萬公里高空的GPS衛星,當地球對恆星來說自轉一周時,它們繞地球運行二周, 即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為12恆星時。這樣,對於地面觀測者來說,每天將提前4分鍾見到同一顆GPS 衛星。位於地平線以上的衛星顆數隨著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不同,最少可見到4顆, 最多可見到11顆。在用GPS信號導航定位時,為了結算測站的三維坐標,必須觀測4顆 GPS衛星,稱為定位星座。這4顆衛星在觀測過程中的幾何位置分布對定位精度有一定的影響。對於某地某時,甚至不能測得精確的點位坐標,這種時間段叫做"間隙段"。但這種 時間間隙段是很短暫的,並不影響全球絕大多數地方的全天候、高精度、連續實時牡己蕉ㄎ徊飭俊?GPS工作衛星的編號和試驗衛星基本相同。
地面監控系統
對於導航定位來說,GPS衛星是一動態已知點。星的位置是依據衛星發射的星歷-描述衛星運動及其軌道的 的參數算得的。每顆GPS衛星所播發的星歷,是由地面監控系統提供的。衛星上的各種設備是否正常 工作,以及衛星是否一直沿著預定軌道運行,都要由地面設備進行監測和控制。地面監控系統 另一重要作用是保持各顆衛星處於同一時間標准-GPS時間系統。這就需要地面站監測 各顆衛星的時間,求出鍾差。然後由地面注入站發給衛星,衛星再由導航電文發給用戶設備。 GPS工作衛星的地面監控系統包括一個主控站、三個注入站和五個監測站。
GPS信號接收機
GPS 信號接收機的任務是:能夠捕獲到按一定衛星高度截止角所選擇的待測衛星的信號, 並跟蹤這些衛星的運行,對所接收到的GPS信號進行變換、放大和處理,以便測量出GPS信號從衛星 到接收機天線的傳播時間,解譯出GPS衛星所發送的導航電文,實時地計算出測站的三維位置, 位置,甚至三維速度和時間。
靜態定位中,GPS接收機在捕獲和跟蹤GPS衛星的過程中固定不變,接收機高精度 地測量GPS信號的傳播時間,利用GPS衛星在軌的已知位置,解算出接收機天線所在位置的 三維坐標。而動態定位則是用GPS接收機測定一個運動物體的運行軌跡。GPS信號接收機 所位於的運動物體叫做載體(如航行中的船艦,空中的飛機,行走的車輛等)。載體上 的GPS接收機天線在跟蹤GPS衛星的過程中相對地球而運動,接收機用GPS信號實時地測得運動載體的狀態參數(瞬間三維位置和三維速度)。
接收機硬體和機內軟體以及GPS數據的後處理軟體包,構成完整的GPS用戶設備。GPS接收機的結構 分為天線單元和接收單元兩大部分。對於測地型接收機來說,兩個單元一般分成 兩個獨立的部件,觀測時將天線單元安置在測站上,接收單元置於測站附近的適當地方, 用電纜線將兩者連接成一個整機。也有的將天線單元和接收單元製作成一個整體,觀測時將其安置在測站點上。
GPS接收機一般用蓄電池做電源。同時採用機內機外兩種直流電源。設置機內電池的目的在於更換外電池時不中斷連續觀測。在用機外電池的過程中,機內電池自動充電。關機後,機內電池為RAM存儲器供電,以防止丟失數據。
近幾年,國內引進了許多種類型的GPS測地型接收機。各種類型的GPS測地型接收機用於精密相對定位時,其雙頻接收機精度可達5mm+1PPM.D,單頻接收機在一定距離內精度可達10mm+2PPM.D。用於差分定位其精度可達亞米級至厘米級。目前,各種類型的GPS接收機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便於野外觀測。GPS和GLONASS兼容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接收機已經問世

另外你說常用軟體,具體點要不怎麼跟你說啊

7. GPS和GIS有什麼區別

GPS和GIS主要有定義、特點和功能這三方面的區別:

一、從兩者的定義區分

1、GPS是由美國國防部研製建立的一種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時段、高精度的衛星導航系統,能為全球用戶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維位置、速度和精確定時等導航信息。

二、從兩者的特點區分

1、GPS的特點:

(1)全球全天候定位

GPS衛星的數目較多,且分布均勻,保證了地球上任何地方任何時間至少可以同時觀測到4顆GPS衛星,確保實現全球全天候連續的導航定位服務(除打雷閃電不宜觀測外)。

(2)定位精度高

應用實踐已經證明,GPS相對定位精度在50km以內可達10-6m,100-500km可達10-7m,1000km可達10-9m。

(3)觀測時間短

隨著GPS系統的不斷完善,軟體的不斷更新,20km以內相對靜態定位,僅需15-20分鍾;快速靜態相對定位測量時,當每個流動站與基準站相距在15KM以內時,流動站觀測時間只需1-2分鍾;採取實時動態定位模式時,每站觀測僅需幾秒鍾。

(4)測站間無需通視

GPS測量只要求測站上空開闊,不要求測站之間互相通視,因而不再需要建造覘標。這一優點既可大大減少測量工作的經費和時間,同時也使選點工作變得非常靈活,也可省去經典測量中的傳算點、過渡點的測量工作。

(5)儀器操作簡便

隨著GPS接收機的不斷改進,GPS測量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有的已趨於「傻瓜化」。在觀測中測量員只需安置儀器,連接電纜線,量取天線高,監視儀器的工作狀態,而其它觀測工作,如衛星的捕獲,跟蹤觀測和記錄等均由儀器自動完成。

(6)可提供全球統一的三維地心坐標

GPS測量可同時精確測定測站平面位置和大地高程。另外,GPS定位是在全球統一的WGS-84坐標系統中計算的,因此全球不同地點的測量成果是相互關聯的。

2、GIS的特點

(1)具有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礎

(2)具有採集、管理、分析和輸出多種地理空間信息的能力

(3)系統以分析模型驅動,具有極強的空間綜合分析和動態預測能力,並能產生高層次的地理信息

(4)以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為目的,是一個人機互動式的空間決策支持系統

三、從兩者的功能區分

1、GPS主要功能有導航,測量和授時。並且還可以提供車輛定位、防盜、反劫、行駛路線監控及呼叫指揮等功能。

2、GIS主要功能是集中、存儲、操作、和顯示地理參考信息,能夠應用於科學調查、資源管理、財產管理、發展規劃、繪圖和路線規劃。例如,一個地理信息系統(GIS)能使應急計劃者在自然災害的情況下較易地計算出應急反應時間,或利用GIS系統來發現那些需要保護不受污染的濕地。

熱點內容
為什麼都說小米手機返修率高 發布:2025-02-02 09:39:00 瀏覽:550
為什麼做事能力不好 發布:2025-02-02 09:37:42 瀏覽:741
為什麼雜牌led燈那麼便宜 發布:2025-02-02 09:33:28 瀏覽:570
華為榮耀手機為什麼微信視頻來電無提示 發布:2025-02-02 09:33:28 瀏覽:477
配速大於每公里跑的時間是為什麼 發布:2025-02-02 09:29:09 瀏覽:129
蘋果解鎖開關為什麼點不開 發布:2025-02-02 09:24:48 瀏覽:235
冬天晚上為什麼看不見北斗星 發布:2025-02-02 09:21:37 瀏覽:791
6歲男孩為什麼晚上咳嗽厲害 發布:2025-02-02 09:09:07 瀏覽:30
天景山小區房價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2-02 08:55:00 瀏覽:212
抖音里為什麼找不到自己 發布:2025-02-02 08:44:49 瀏覽: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