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譜保留時間前移為什麼
A. 質譜圖拖尾怎麼辦
切去色譜柱前端的1/2到1米。
色譜拖尾原因及解決辦法,我查看一些資料來班門弄斧了。1、當經歷維修色譜問題(色譜峰拖尾、靈敏度降低、保留時間改變等)時,切去色譜柱前端的1/2到1米。必要時,更換進樣口內襯管、隔墊,並清洗進樣口。保護柱可用於提高色譜柱的使用壽命。(氣相)2、襯管脫活進樣口襯管上的活性點可以吸附樣品組分並導致出現拖尾峰,並可能損失靈敏度和重現性。用脫活制劑用來覆蓋襯管玻璃表面的活性點或與之發生反應。脫活程序進行脫活,該程序可以使襯管重現性高、惰性好,且使用壽命長。
質譜圖,不同質荷比的離子經質量分析器分開後,到檢測器被檢測並記錄下來,經計算機處理後以質譜圖的形式表示出來。
B. 同一原料液相圖譜與前個月相比主峰保留時間不一致為什麼
你這么說太籠統了,保留時間不一致,那麼相差多久算是一致?7min變到8min?還是15min變到18min?一般來說保留時間靠前,變動會比較小。保留時間靠後,變動會比較大。比如保留時間是20min的物質,前後變動2-3min都是正常的。
另外實驗儀器和配置過程也會有誤差出現。比如換了一根色譜柱。或者同一根色譜柱用著用著老化了,都會導致保留時間的變化。還有流動相,比如反相色譜,有機相加多了,保留時間就會前移。包括水相pH值。尤其是你的流動相裡面有離子對試劑,那麼影響就更大了。可能多個0.Xg,保留時間就能有很大波動的。這是一個實驗的耐用性問題。
有的時候,你的被測物質也會有很大的關系。比如你的被測物質是鹼性,那麼流動相的pH值稍有變化,可能主峰就會前後漂移的很厲害。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了。
再有,如果是原料液測定,我覺得沒有必要太過糾結於保留時間。一般對於保留時間的要求就是:要求被測物質和對照品的保留時間一致,同一天測定保留時間前後不超過1min(有的時候可以放寬到2-3min)
你這個是上個月測定的,如果相差不是太多沒有什麼問題的。
C. 液相色譜的保留時間總是不穩定,該怎麼解決
1、首先考慮是否有堵塞,查看各放溶劑瓶的過濾頭是否有臟,臟了後清洗,玻璃的30%稀硝酸泡,不銹鋼的可以超聲處理。
2、purge閥打開,看看單通道5ml/min流速,用水壓力多大,如果超過10bar就要更換purge閥的濾芯了,不過到5bar就比較臟了。
3、清洗下主動閥的濾芯。
4、如果這些都處理了,還是不行,那估計是比例閥的問題了。
壓力不穩,出峰時間前後飄,覺得進氣泡或者崩頭污染的可能性比較大,用脫氣過的異丙醇多沖一會試試。
有兩種可能,一是流動相里有汽泡,二是檢測器里殘留有汽泡.
壓力不穩這個就不正常,看是是不是有泄漏的地方,或者單向閥,比例閥有問題
純水和甲醇確實會使保留時間不太穩定的原因是 脫氣沒有完全,氣泡進入單向閥。所以引起了柱壓不穩。導致的是基線不穩和流速變化。所以造成了Rt前後不一致。
我認為主要是氣泡,用注射器吸滿甲醇,拆開單向閥進,出螺母,從入口出打入甲醇,然後出口出會有氣泡冒出。即可。
建議您可以到行業內專業的網站進行交流學習!
分析測試網路網樂意為你解答實驗中碰到的各種問題,氣相、液相、質譜、光譜、葯物分析、化學分析、食品分析。這方面的專家比較多,基本上問題都能得到解答,有問題可去那提問,網址網路搜下就有。
D. 什麼是質譜,質譜分析原理是什麼
質譜(又叫質譜法)是一種與光譜並列的譜學方法,通常意義上是指廣泛應用於各個學科領域中通過制備、分離、檢測氣相離子來鑒定化合物的一種專門技術。
質譜分析原理:將被測物質離子化,按離子的質荷比分離,測量各種離子譜峰的強度而實現分析目的的一種分析方法。
質量是物質的固有特徵之一,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質量譜——質譜,利用這一性質,可以進行定性分析(包括分子質量和相關結構信息);譜峰強度也與它代表的化合物含量有關,可以用於定量分析。
(4)質譜保留時間前移為什麼擴展閱讀
相關儀器:
質譜儀一般由四部分組成:
進樣系統——按電離方式的需要,將樣品送入離子源的適當部位;
離子源——用來使樣品分子電離生成離子,並使生成的離子會聚成有一定能量和幾何形狀的離子束。
質量分析器——利用電磁場(包括磁場、磁場和電場的組合、高頻電場、和高頻脈沖電場等)的作用將來自離子源的離子束中不同質荷比的離子按空間位置,時間先後或運動軌道穩定與否等形式進行分離;
檢測器——用來接受、檢測和記錄被分離後的離子信號。
一般情況下,進樣系統將待測物在不破壞系統真空的情況下導入離子源(10-6~10-8mmHg),離子化後由質量分析器分離再檢測;計算機系統對儀器進行控制、採集和處理數據,並可將質譜圖與資料庫中的譜圖進行比較。
E. 利用液相色譜時出峰時間提前是怎麼回事
出峰提前主要可能是流動相中有機相(或強洗脫力相)比例變多了,或者是柱溫提高了,再就是柱子不同,或是柱子的保留和以前有變化。
建議:用完柱子一定要進行沖洗維護,把分析方法固定,在兩相或三相進行比例洗脫時一定要用儀器的比例閥進行操作,不要直接配製,這樣都會有利於保留時間穩定。
F. 質譜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目前,質譜分析法 ( mass spectrometric method) 是測量同位素豐度最有效的方法。質譜儀根據帶電原子和分子在磁場或電場中具有不同的運動,將它們相互分離。由於質譜儀的種類多樣,用途又非常廣泛,因此,就不一一進行介紹下面僅簡單介紹一下質譜分析的基本原理,詳細論述可參考 Brand ( 2002) 。
質譜儀一般可分為四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① 進樣系統; ② 離子源; ③ 質量分析器; ④ 離子檢測器 ( 圖 1. 8) 。
圖 1. 8 用於穩定同位素測量的氣源質譜儀示意圖
( 1) 進樣系統 ( inlet system) : 這一特殊裝置需要在幾秒鍾內迅速、連續地分析兩個氣體 ( 樣品和標准氣) ,所以安裝較為特殊,包括一個轉換閥( changeover valve) 。這兩種氣體由直徑約 0. 1mm、長約 1m 的毛細管從儲樣室( reservoir) 中引入,其中一種氣體流向離子源 ( ion source) ,另一種氣體流向廢氣泵 ( waste pump) ,從而保持毛細管中的氣流連續不斷。為避免質量損失( mass discrimination) ,氣體物質的同位素豐度測量利用黏性的氣體流。在黏性氣流狀態下,分子的自由路徑長度非常小,因此分子經常發生碰撞,氣體混合均勻,從而不會發生質量分離 ( mass separation) 。在黏性流進樣系統的末端,有一個泄漏口 ( leak) ,使得流線收縮。應用雙路進樣系統 ( al inlet system)可以對非常少量的樣品進行高精度分析,同時,樣品分析受黏性氣流保持狀態的限制。這一過程一般在 15 ~ 20mbar ( 100Pa) 的壓力下進行 ( Brand,2002) 。如要減小樣品量,則必須在毛細管之前將氣體濃縮為很小的體積。
( 2) 離子源 ( ion source) : 是質譜儀中離子形成、加速、聚焦成為狹窄的離子束的部位。在離子源中,氣體流總是呈分子狀態。氣體樣品的離子多由電子轟擊 ( electron bombardment) 產生。電子束,一般由加熱的鎢絲或錸絲發出,在靜電場中進行加速,在進入電離室 ( ionization chamber) 之前的能量達到 50 ~150eV 之間,以便使一次電離效率最大化。電離之後,根據離子獲得的能量,帶電分子被進一步分成若干分子碎片,從而產生特定化合物的質譜。
為了增加電離的幾率,採用同性質的弱磁場使電子保持螺旋軌道 ( spiral path) 。電子在電離室的末端由帶正電的捕集器收集,對電子流進行測量,並由電子發射調節器電路 ( emission regulator circuitry) 將其保持在恆定狀態。
電離的分子在電場的作用下脫離電子束,隨後由高達數千伏的電壓進行加速,其路徑形成離子束,該離子束通過出口狹縫進入分析器。因此,進入磁場的正離子在本質上都是單能的,即它們擁有相同的動能,其表達式如下:
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 第六版)
電離效率決定了質譜儀的靈敏度,其值約為 1000 ~2000 個分子產生一個離子( Brand,2002) 。
( 3) 質量分析器 ( mass analyzer) : 可根據其 m/e ( 質量/電荷) 比,將離子源發出的離子束分離開來。當離子束通過磁場時,離子發生偏轉,形成圓周軌跡,其圓周半徑與 m/e 的平方根成比例。通過這一過程,離子被分離並形成離子束,每個離子束都具有特定的 m/e 值。
1940 年,Nier 提出了扇形磁分析器 ( sector magnetic analyzer) 。在這種分析器中,離子束發生偏轉的磁場呈楔形。離子束以與磁場邊界呈直角的角度進入和離開磁場,因此其偏轉角度等於楔形角 ( 如可以是 60°) 。扇形磁分析器的優勢在於其離子源和檢測器相對來說,不受分析器磁場質量損失的影響。
( 4) 離子檢測器 ( ion detector) : 離子通過磁場後,被離子檢測器所收集。離子檢測器將輸入的離子轉換為電脈沖 ( electrical impulse) ,電脈沖隨後被輸入放大器。Nier et al. ( 1947) 提出,利用多個檢測器同時聚集離子流。這種同時利用兩個單獨放大器的優勢在於,對於所有 m/e 離子束,作為時間函數的離子流波動都是相同的。每一個檢測器通道都安裝有一個適合於所測離子流天然豐度的高電阻的電阻器。
現代同位素比質譜儀具有至少裝有三個法拉第杯 ( Faraday collector,Faraday cup) ,它們位於質譜儀的焦平面 ( focal plane) 上。這是由於相鄰峰值的間距隨質量變化,並且范圍是非線性的,因此,每組同位素往往都需要有一套單獨的法拉第杯。
連續流: 同位素比值監測質譜儀
20 世紀 50 年代早期,Nier 提出了雙黏性流質譜儀 ( al viscous-flow mass spectrometer)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對商業質譜儀的硬體做了極小的修改。在過去的幾年裡,人們為減小用於同位素測量的樣品大小而進行了艱苦的嘗試。將傳統的雙路進樣技術改為連續流同位素比值監測質譜儀 ( continuous-flowisotope ratio monitoring mass spectrometer) 。使用這種質譜儀時,被分析的氣體混合於載氣流中的微量的氣體中,從而達到黏性流狀態。現今,市場在售的大多數氣體質譜儀都帶有連續流系統,而非雙路進樣系統。
傳統的離線樣品制備程序非常耗時,並且分析精度也取決於研究者的技能。而利用在線樣品制備技術,可將元素分析器和質譜儀直接結合,從而解決和最大程度地減少很多離線樣品制備導致的問題。這兩種技術的區別參看錶 1. 5。
表 1. 5 離線和在線測量技術之間的對比
這種新型的質譜儀往往結合有色譜技術 (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 。同位素測量所需的樣品量大小已經急劇減小到十億分之一摩爾甚至萬億分之一摩爾范圍 ( Merritt & Hayes,1994) 。氣相色譜-同位素比質譜儀技術 ( GC -IRMS) 的重要特性如下 ( Brand,2002) :
( 1) 按照分子在氣相色譜柱 ( GS column) 上流出的順序對離子流進行測量,但其相對於參比氣體的強度將不會發生明顯改變。色譜不但能夠分離不同的化學物質種類,還可分離不同的同位素種類。也就是說,從色譜柱流出後,隨色譜峰上位置的不同,該化合物的同位素組成發生變化。因此,必須對每個色譜峰的整體寬度進行積分,才能獲得該化合物真實的同位素比值。
(2)同位素信號的測量時間受色譜峰寬度的限制。對於陡峭的尖峰來說,這一時間可能不超過5s。
(3)在線分析儀器的絕對靈敏度與雙路進樣系統的儀器相比更為重要。由於色譜法所需的樣品量非常小,因此採用大量的樣品組以獲得有效的統計資料庫往往非常重要。
通過採用加入內標樣方法,可以實現樣品分析標准化。內標樣的同位素組成利用傳統技術確定。
質譜分析技術有幾個獨立的發展途徑,這些途徑均具有兩個發展方向:元素分析儀→同位素比質譜儀,毛細管氣相色譜→同位素比質譜儀。在元素分析儀中,樣品燃燒生成CO2、N2、SO2和H2O,這些氣體以化學法捕集,或者在氣相色譜柱上被分離。這些技術的優勢有:①自動化制備樣品;②每個樣品的成本較低;③能夠進行大量的樣品分析。
G. 質譜原理
其基本原理是使試樣中各組分在離子源中發生電離,生成不同荷質比的帶電荷的離子,經加速電場的作用,形成離子束,進入質量分析器。在質量分析器中,再利用電場和磁場使發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將它們分別聚焦而得到質譜圖,從而確定其質量。
第一台質譜儀是英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阿斯頓於1919年製成的。阿斯頓用這台裝置發現了多種元素同位素,研究了53個非放射性元素,發現了天然存在的287種核素中的212種,第一次證明原子質量虧損。他為此榮獲1922年諾貝爾化學獎。
(7)質譜保留時間前移為什麼擴展閱讀
質譜儀的種類:
①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
在這類儀器中,由於質譜儀工作原理不同,又有氣相色譜-四極質譜儀,氣相色譜 -飛行時間質譜儀,氣相色譜-離子阱質譜儀等。
②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同樣,有液相色譜-四器極質譜儀,液相色譜-離子阱質譜儀,液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儀,以及各種各樣的液相色譜-質譜-質譜聯用儀。
質譜法特別是它與色譜儀及計算機聯用的方法,已廣泛應用在有機化學、生化、葯物代謝、臨床、毒物學、農葯測定、環境保護、石油化學、地球化學、食品化學、植物化學、宇宙化學和國防化學等領域。
用質譜計作多離子檢測,可用於定性分析,例如,在葯理生物學研究中能以葯物及其代謝產物在氣相色譜圖上的保留時間和相應質量碎片圖為基礎,確定葯物和代謝產物的存在;也可用於定量分析,用被檢化合物的穩定性同位素異構物作為內標,以取得更准確的結果。
H. 氣質做sim模式保留時間偏移
氣質做sim模式設置方法:
在質譜設置中,下來菜單,將SCAN替換成SIM,然後在離子設定中添加選擇的離子就可以了,然後保存方法再跑一針。
SIM卡模式:一種用於共享手機網路的藍牙模式,例如:可以用遠程SIM卡模式來使用車載套件;或者把手機當Modem,即『貓』來共享上網。簡單地說就是 一台沒有SIM卡的手機或GSM終端可以通過遠程SIM方式,借用有SIM卡的手機中的卡來通信。
I. 測定液相色譜測定阿斯巴甜 峰前移是為什麼
請仔細描述一下什麼叫峰前移。
我先分析一下:如果是與之前的數據對比,保留時間變小,有可能是系統變化或流動相配製出現的誤差導致的保留時間變化,屬於常規現象,不必在意。如果保留時間相差較大,考慮更換流動相或色譜柱重新測定。
如果是一次檢測中峰多次進樣發現逐漸向前移動,可能是系統平衡時間不足,導致系統未達到平衡狀態,多平衡一段時間即可,也應考慮是否為色譜柱填料塌陷。
如果你指的前移,說的是峰向前延伸,這個叫峰前延,與峰拖尾相對應,也是色譜柱柱效下降的表徵之一。另外有可能是載樣量過大或色譜柱篩板污染導致的,屬於色譜柱及儀器故障范疇,需要逐一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