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為什麼到晚上就攻擊狗狗
『壹』 貓一到晚上就咬人怎麼回事
第一種是你擼貓手法不對,脾氣爆照的貓咪表示抗議的方式!
很多的貓在家裡裡面明明是寵物卻經常把自己當做一個人物,最常見的就是那些脾氣暴躁的貓,通常情況下時不會有什麼動作的,喜歡懶懶的趴在主人的懷裡面,但是一不小心他可能就會要你一口,這樣的貓一般情況是因為你的摸它的手法可能不對,讓喵星人感受不太舒服,於是小宇宙爆發咬你一口,咬完就跑或者是咬完了繼續等你改正手法繼續為它「服務」,當然服務不好很有可能在一次被咬!
第二種是想讓你休息會,表示你可以不用繼續「按摩「了!
很多貓其實還是很體貼主人的,雖然說趴在主人的懷裡面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主人了這也是需要休息的,,於是有些貓咪就會用「咬」來傳達不需要了的消息!但是萬往往很多主人都不明白貓咪的信號,繼續自顧自的擼貓,結果就是你會被繼續反復的咬!
第三種是想和你玩耍
有一些比較活潑的貓。特別是小貓,是喜歡和主人玩耍的,而她們的玩耍方式就是抱著主人咬!當你的手在它的身上的時候,它就以為你要和它玩,於是抱著你的手滾過來滾過去的咬,還沉浸在自己的喜悅中!這確實是一個很奇葩的趣味,不過當小喵是想和你玩的時候,往往是不會下重口的。
用這4個辦法之後,保證你家的貓咪不會再咬你。
第一個辦法:讓它認主
說實話,要是小貓咬人的話,那還情有可原,因為貓咪它還小,對身邊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都想咬上一口試試感覺。但是貓咪它長大後還咬人的話,那就說明,它並沒有認主。貓咪跟狗狗雖然有些許的不同,但是總體來說,差別還不大。別看貓咪那麼高冷,它要是真的認主的話,是會跟狗狗一樣親人的。如果它不氣人,那隻能說明它還沒有認主。
在這種情況下,寵主一定要讓貓咪認主,等到貓咪它認主之後,自然就不會咬自己的主人了。這時候,可能有人就要問了,該怎麼讓貓咪認主?其實讓貓咪認主也很簡單,只要你讓它意識到,它的食物住所都是你給它的,是你在照顧它,久而久之,它就會把你當主人,它就不會再咬你了。
第二個辦法:改掉它的習慣
說實話,有些貓咪它咬人並不是真的想傷害這個人,它咬人只是因為它小時候就咬人,咬著咬著就成了一個習慣了。如果大家想讓它不咬人的話,只需要改正它的習慣這一習慣就可以了。改掉它這一習慣的辦法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在被它咬的地方抹風油精,要知道,它是不能聞刺激性氣味的,它聞到了這種氣味的話,就會躲遠,這樣它就不會再咬你了。
久而久之,它的這一個習慣也就會改掉。第二個就是讓它意識到,咬人是不對的就可以了。那麼該怎麼讓貓咪意識到咬人是不對的?在貓咪咬你的時候,你一定要裝作很疼的樣子,大聲的叫出來,一兩次之後,貓咪它就知道,自己會把你咬疼,這樣的話,它就不會再咬你了。這也是一個很好用的辦法,大家可以試一下。
第三個辦法:給貓咪買磨牙棒
貓咪它的牙齒那麼尖銳,肯定跟狗狗一樣,也都是需要磨牙的。有時候,貓咪它咬人只是在磨牙而已,寵主如果發現自家貓咪是為了磨牙的話,那可以給它從網上買幾個可以讓它磨牙的玩具,這樣的話,它就會去咬玩具,就不會去咬你了。
第四個辦法:給貓咪買玩具
其實有的時候,貓咪它咬人並不是真的要咬人,它只是想吸引寵主的注意力,它只是覺得無聊了,想讓寵主陪它玩玩而已。所以,寵主養貓的話,一定要多給貓咪買幾個它喜歡的玩具。這樣的話,它平常無聊的時候就可以玩玩具了,它就不會去咬寵主了。
『貳』 為什麼今天寵物店送我一隻三色幼貓到家以後一點也不認生而昨天鄰居送的那隻成年藍貓一到我家就攻擊狗
這個要看貓咪前面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一般貓咪對陌生的人,陌生的動物都是具有一定的攻擊性,因為他們怕自己被傷害,而這只山色幼貓,可能他家裡面本來就很寵她,也就是貓貓的主人很寵這只小貓,然後這只小貓家裡面正好也有狗,這樣小貓對這些動物就不會害怕,更不會具有攻擊性,而那隻藍貓,家裡面是沒有狗狗的,主人對他也不錯,因為它是公雞狗,而不是躲起來,說明他在那邊家是沒有受到委屈的,只是狗的氣味和狗對他來說是一個非常陌生的,沒見過的,所以他會直接攻擊他,這段時間你最好是把狗狗看好,主要是不要讓貓抓著他了,一般過個一星期或是一個多月的貓咪習慣狗狗知道狗狗不會攻擊他,你也跟貓咪熟悉了,過後就可以不用管他們,而且他們會像好夥伴伴一樣,玩得很開心
『叄』 為什麼貓和狗老喜歡打架
狗與貓打架時,一般都是狗先去惹貓的。 而狗有欺負比它小的個體的天性,就象大狗經常欺負小狗一樣。不錯.就是這樣,一般都是狗欺貓.但是體型相差不多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其實體型差不多的貓也不怎麼招惹狗,除非是爭食,或者是護崽.但是他的攻擊能力要遠超過差不多的狗,一般都是狗鼻子被抓後放棄
「貓狗天生是冤家」似乎已成定論,甚至有童話編排貓的不是,說是由於貓兒的陰險奸詐使狗兒蒙受不白之冤,從此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在現實生活中,但凡有貓狗相遇的場面確實都表現得不太美好,不是貓對狗怒目而視,就是狗對貓齜牙狂吠。
貓和狗的這種敵意態度引起了科學家的關注。以色列一家動物研究所的R博士專門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
博士選擇的試驗對象其一是一隻德國短毛貓,其二為一條西班牙長毛犬。它倆年紀相仿,都不滿兩歲,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它們打出生後一直都和同類相處,彼此從未見過面。
R博士把它們放到同一間實驗房裡,先讓其相互適應,沒過多久,兩個小傢伙就有了要做近一步接觸的意思。
然而問題也跟著來了。長毛狗為了示好而起勁地搖起了它的尾巴並伸出了一隻爪子——這是一種狗的語言,意思是「來和我玩吧」或「給我點兒吃的東西」。但短毛貓對此不解其意,相反,它挺惱火,因為長毛狗所做的「搖尾和伸爪」這幾個動作在貓的語言里恰好正是反向的意思,即:「走開,不然對你不客氣!」
短毛貓立刻警覺起來,並做好迎戰准備。半晌,發現長毛狗並沒拿它怎麼樣才算放了心。可能是為了緩和氣氛,它又主動向狗表達了自己的「好意」——發出了舒適的「呼嚕嚕」的聲音,意思是:「咱們在一塊玩吧」。而這種音聲在狗的言語里卻是挑釁,意思是,「少煩我,要不你死定了。」長毛狗對此不能容忍,立刻狂吠起來。
R博士隨後用了許多隻貓狗不斷進行這項實驗,結果表明,貓和狗的敵對情結不是生來就有的,它們之間的宿怨是由於其語言互譯時的誤解造成的,而這還沒法解釋,真可謂「越說越亂」。
其實,也有貓狗相處和諧的範例,那是因為它們一出生就生活在一起,彼此都掌握了一門「外語」,交流起來沒有誤會,所以才能前嫌盡釋。另外,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動物身上,養狗的人討厭貓,養貓的人又不喜歡狗,人的這種情緒會傳遞給身邊的小動物,無意間也會使它們彼此仇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