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秋節晚上要在外面擺月餅
㈠ 為什麼中秋節晚上都吃月餅 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
1、中秋節,又稱「月夕」「團圓節」,據說此夜月亮最大、最圓、最亮。
2、據記載,早在周朝就有秋分祭月的習俗。到了秦漢之際,秋日祭月與農業收成有了關系。
3、《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在夜晚祭祀月亮。
4、初唐時,秋日祭月成了固定的習俗,人們開始向月亮祈福,求月神保佑。然而,由於秋分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需有滿月應景才好,後來漸漸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5、魏晉時期,已有中秋賞月之舉,唐代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宋代有了盛大的活動。月餅最初是祭月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相結合,贈月餅、吃月餅,象徵人月兩團圓。
6、傳說唐高祖李淵與文武百官歡度中秋,他興致勃勃地看著吐蕃送來的圓圓的「胡餅」,指著天上明月說要以圓餅邀明月。後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就流傳開來,宋時還稱之為「月團」。
7、中秋節除了祭月酬神以外,也是一個喜慶歡愉的節日。「琴瑟鏗鏘,酌酒高歌……團圍子女,以酬佳節。」(《夢粱錄》)明清時,中秋節已與元旦齊名。
8、時至今日,中國人依然遵循傳統,在八月十五歡度中秋,祭月、賞月、祀土地、吃月餅、燒斗香、點塔燈、舞火龍……盡管各地物候、民俗各有不同,但皆以仲秋時節的滿月比喻人間的溫情與團圓。
㈡ 中秋節晚上為什麼要把大月餅放在門口
中國的傳統習俗非常多,中秋節晚上把月餅放門口也是寓意家人團團圓圓。
㈢ 中秋之夜為什麼要吃月餅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
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台州、舟山,這與方國珍占據溫、台、明三州時,為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為「追月」。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㈣ 中秋節晚上,人們會在桌上擺哪些食品這些食品有什麼意義
1、月餅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2、石榴
石榴作為吉祥物是中秋佳節的應節果品,象徵長壽,團圓和吉祥。
3、螃蟹,因為這個時候的螃蟹最好吃,雌蟹膏香肉嫩,甘香流油的蟹黃、白嫩鮮甜的蟹肉。
4、桂花糕,桂花酒、毛豆、田螺等,也因地方特點不同而有不同的習俗。
㈤ 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有什麼習俗
原因: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習俗: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