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北伐為什麼要求時間

北伐為什麼要求時間

發布時間: 2022-10-04 08:04:45

① 為什麼要北伐戰爭

1、五卅運動使中國革命形勢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社會各階層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憎恨更加強烈,渴望結束已經持續十多年的軍閥混戰的黑暗局面,實現國家的獨立和統一。

2、中國共產黨決定利用反奉戰爭的有利形勢,積極推動人民群眾進行反奉倒段的斗爭。

3、國民軍的失敗,使北方局勢更加惡化,廣大人民越來越把希望寄託於廣州國民政府。

4、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以同舊勢力妥協告終。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並沒有受到削弱,革命果實卻落到帝國主義所中意的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手裡。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北伐戰爭的影響

北伐結束後,南京國民政府正式統治全中國,成為中國在國際上唯一代表政權。但實際上,國民政府內外仍有不同勢力割據,造成日後發生中原大戰等連串內斗沖突。北伐期間,中國共產黨與國民政府決裂,開始對抗國民政府,導致十年內戰。

② 北伐的時間

北伐的時間是:1926年至1927年
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把革命推向全國。
北伐的對象是:孫傳芳、吳佩孚、張作霖。
北伐的主戰場是:湖南、湖北。(浙江、福建、上海、蘇南為次要戰場)
北伐的主要戰役有:汀泗橋、賀勝橋、武昌等戰役。
北伐勝利進軍的原因:1、革命統一戰線的領導
2、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的帶動作用。
3、各地農民群眾、工人階級的大力支持和支援。

③ 太平天國時的北伐、西征、東征的目的、時間、領導人、結果、意義

太平天國時的北伐目的:是為了直搗北京,推翻清政府。

西征的目的:是為了消滅湘軍,消除這個對天國根據地最大的威脅。

東征的目的:是為了佔領富庶的江浙地區和上海,擴充自己的財政力量並尋求西方的支持。

太平天國時的北伐、西征、東征的時間:1853年5月。

太平天國時的北伐、西征、東征的領導人:林鳳祥、李開芳。

平天國時的北伐、西征、東征的的結果:在後面一年多時間里,林、李二部分別在連鎮、高唐州為清軍圍困,1955年3月北伐軍全軍覆滅,林鳳祥戰死,李開芳被捕。

太平天國時的北伐、西征、東征的意義:北伐之所以由順轉逆,如同兒戲,最後孤軍作戰,完全是因為洪秀全和楊秀清等人沉迷享受,內部爭權所致。

北伐軍直搗黃龍的行軍和銳不可擋的兵鋒極大震動了清廷和咸豐,清廷在消滅北伐軍後迅疾集合北方20萬主力南下,防止太平軍二度北上。河北、山西和直隸兵力空虛,導致1856年英法聯軍的長驅直入和捻軍的興起。

(3)北伐為什麼要求時間擴展閱讀:

失敗原因:

到了後期,洪秀全不顧洶洶群情,給無功、無才、無德的洪氏族人大肆封王,引起他人強烈不滿,互相攀比,紛紛要求封王。結果,後來總共封了兩千七百多「王」,形成了一個極其強大的特權階層,大大加重了平民百姓的負擔。 太平天國的封建等級之森嚴,也是史所罕見。

早在永安建制時就明確規定「貴賤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嚴」,君臣上下之間稱呼、服飾、輿馬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違者要受到嚴懲。官員朝見天王時必須下跪三呼萬歲,見王爵則要下跪三呼千歲。天王出行乘六十四人抬大轎,東王乘四十八人抬大轎,連基層小官兩司馬也乘四人抬轎。

諸王出行有盛大的儀仗隊,所有官民都必須迴避或跪道旁高呼萬歲或千歲,倘有繼續步行者則斬無赦,一些高官也因此受到嚴懲。 自天王以下,王與各級官員的生活也非常腐化,剛剛入城一個月,敵人威脅還未解除,就開始大興土木,建造天王府。

天王府以原兩江總督署為基礎,向外擴展十里,每天徵用萬余民工,拆毀民房萬余間。宮中金碧輝煌,重殿疊宇,象徵九重天庭。金龍殿飾以黃金,繪以五彩,光彩奪目。宮中珍寶無數,在外征戰的太平軍將領一直源源不斷將各種奇珍異寶運到天王府。

天王所用王冠、浴盆、夜壺等許多器皿俱以金造。東王府也同樣富麗堂皇,尤其是所藏珍寶,竟超過了天王府。直到後期,大興土木之風一直未息,如忠王李秀成駐在蘇州,一直與敵緊張作戰,但忠王府之豪華也令人嘆止,據說僅次於天王府。

直到蘇州城陷前夕仍一直動工,連後來進占蘇州的李鴻章都驚嘆「真如神仙窟」、「平生所未見之境也」。其他各王都紛紛修造自己的王府,駐在外地諸王在天京都另建有王府,如李秀成、陳玉成都在天京建有王府。

④ 北伐戰爭的時間

北伐戰爭,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於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在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以後,國民政府內部因對中國共產黨的不同態度而一度分裂,汪精衛和蔣介石決裂,北伐陷於停頓。寧漢合流後,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並在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加入下,於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張作霖撤往東北並被日本刺殺於皇姑屯,其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 至此北伐完成,中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北伐結束時間是1928年12月29日。
所以北伐戰爭的時間:1926年7月9日~1928年12月29日

⑤ 北伐戰爭的前因後果和時間人物各是什麼

一、北伐戰爭的前因。

進行北伐戰爭,打倒帝國主義支持下的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完成國民革命,實現國家的獨立和統一,是孫中山生前提出的口號和確定的革命目標,是全國人民的民心所向。

但是,直到孫中山逝世,這個願望也沒有能夠實現。這個歷史任務,是由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的國民黨人在國共合作的旗幟下共同承擔的。

二、北伐戰爭的後果。

1、北伐戰爭是國共兩黨共同進行的一場革命的、正義的戰爭。兩黨團結合作、一致對敵,北伐軍將士英勇奮戰,以鮮血和生命換來了輝煌戰果。

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里,北伐軍從廣州打到武漢、上海、南京,打垮兩大軍閥,殲敵數十萬,一場規模空前廣大的人民革命戰爭席捲了大半個中國,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2、寧漢合流後,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並在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加入下,於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張作霖撤往東北並被日本刺殺於皇姑屯,其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至此北伐完成,中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北伐結束後,南京國民政府正式統治全中國,成為中國在國際上唯一代表政權。

三、北伐戰爭的時間。

1926年7月9日-1928年12月29日。

四、北伐戰爭的人物。

國民革命軍8個軍10萬餘人(戰爭過程中發展到40多個軍近百萬人),蔣中正任總司令,李濟深任總司令部參謀長,白崇禧任參謀次長代理參謀長,鄧演達任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任政治部副主任。

何應欽、譚延闓、朱培德、李濟深、李福林、程潛、李宗仁、唐生智分任第1軍至第8軍軍長;繆斌、李富春(共產黨員)、朱克靖(共產黨員)、廖乾吾(共產黨員)、李朗如、林伯渠(共產黨員)、黃紹竑、劉文島分任第1軍至第8軍黨代表或副黨代表。

周恩來、毛澤東、林伯渠、張太雷、鄧中夏、蕭楚女、惲代英、李富春、聶榮臻、蔣先雲等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實際上領導了北伐軍的全部政治工作,對北伐勝利進軍起了重要作用。

(5)北伐為什麼要求時間擴展閱讀:

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下,工農運動的迅猛發展

1、工人運動的迅猛發展。隨著北伐戰爭的勝利推進北伐軍所到之處,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迅速地在廣闊的范圍內組織起來。湖南、湖北的工會會員,到1926年年底左右,發展到30餘萬人,在許多地區,工人還建立了自己的武裝糾察隊。

1927年1月,漢口、九江工人群眾在李立三、劉少奇的領導下,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反帝示威,同英帝國主義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先後收回了漢口、九江的英租界。上海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了配合北伐軍的勝利進軍,先後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

1927年3月,中國共產黨在認真總結前兩次起義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周密策劃,精心組織,於3月21日,由上海市總工會發布了總罷工令,參加罷工的達80多萬人。接著舉行了武裝起義。

在起義總指揮周恩來及羅亦農、趙世炎的直接領導下,向駐在上海的反動軍閥展開了猛烈的進攻,經過30小時的激戰,打敗了反動軍閥的武裝部隊,解放了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推翻了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在上海的長期統治。

中國工人階級的這次英勇斗爭,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覺悟與革命精神,成為中國工運史上的不朽篇章。它也向一切懷疑中國工人階級力量的人們表明,中國工人階級是可以擔當起領導中國民主革命的重任。

2、農民運動的蓬勃發展。

在北伐革命戰爭期間,同工人革命運動一樣,農民運動也在大半個中國蓬勃開展起來。到1927年6月,全國已有201個縣成立了農民協會,人員發展到1000多萬人。

特別是由於毛澤東在湖南農村進行的深入廣泛的革命活動,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使湖南的農民運動更是如火如荼、波瀾壯闊,成為全國農民運動的中心。在這里,普遍建立了農民協會,真正實行了"一切權力歸農會",對農村的封建勢力進行了一次空前的掃盪與沖擊。

與此同時,還組織和建立了農民武裝,僅梭鏢隊各縣就達數萬人,全省農民協會會員達518萬人。

⑥ 北伐戰爭簡介 北伐戰爭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簡介:北伐戰爭,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於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

1928年12月29日北伐結束後,南京國民政府正式統治全中國,成為中國在國際上唯一代表政權。但實際上,國民政府內外仍有不同勢力割據,造成日後發生中原大戰等連串內斗沖突。

北伐戰爭開始於1926年7月9日,結束於1928年12月29日。

(6)北伐為什麼要求時間擴展閱讀

戰爭意義:

1、打擊軍閥勢力

北伐戰爭僅二年時間,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基本消滅了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的軍隊,重創了軍閥張作霖的軍隊,基本消滅了北洋軍閥,加速了中國革命歷史的進程,為以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2、加深革命認識

1927年4月和7月,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北伐戰爭的勝利果實被竊取。

這次戰爭中途共產黨被拋棄、被屠殺的教訓,使共產黨深刻認識到建立以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軍隊,獨立開展武裝斗爭的極端重要性,從而開始走上創建中國工農紅軍,進行土地革命,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國民黨政權的另一條革命道路。

3、保證國家獨立

如果沒有北伐的成功,國民政府沒有實現對全國的政治統一。等到日本全面侵華開始,北洋各個軍閥各自為戰,不能走向聯合抗擊日寇。中國是否能堅持八年抗戰那麼久,能不能保持獨立國家的性質就很難說了。所以說,北伐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巨大的歷史意義與功績。

4、維護祖國統一

北伐戰爭是在國共合作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戰爭的第一階段,國共兩黨廣大將士緊密合作,共同奮斗,浴血沙場,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歷史事實證明,國共兩黨合則兩益,分則兩損。這一經驗教訓,對於我們今天實現振興中華、統一祖國的大業,仍然有著現實意義。

戰爭影響:國民政府在北伐戰爭中,除了透過直屬的國民革命軍,也吸收中國各地反北洋勢力,允許軍閥投靠國民政府,形成了一個一個派系眾多的政治聯合體。北伐結束後,各派系之間的紛爭始終未停息過。

國民黨派系可分為兩大類:一類屬於政治派別,如西山派、改組派、汪派、再造派、政學系等;另一類屬於地方實力派,如馮系、閻系、西南地方實力派等。這些派系既有對中央的表面從屬關系,又有各派之間的橫向關系,橫向間的矛盾雖時有發生,但往往是局部的、短暫的,而他們與國民黨中央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卻是普遍的、長期的。

由於地方軍閥擴大勢力與中央沖突,形同唐朝藩鎮割據,造成日後發生中原大戰等連串內斗沖突。

⑦ 北伐戰爭的時間是什麼 北伐的性質

北伐戰爭,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於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在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以後,國民政府內部因對中國共產黨的不同態度而一度分裂,汪精衛和蔣介石決裂,北伐陷於停頓。寧漢合流後,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並在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加入下,於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張作霖撤往東北並被日本刺殺於皇姑屯,其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 至此北伐完成,中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北伐結束後,南京國民政府正式統治全中國,成為中國在國際上唯一代表政權。但實際上,國民政府內外仍有不同勢力割據,造成日後發生中原大戰等連串內斗沖突。 北伐期間,中國共產黨與國民政府決裂,開始對抗國民政府,導致十年內戰。

⑧ 北伐戰爭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是

北伐戰爭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是1926年7月9日-1928年12月29日。

北伐戰爭,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 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於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在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以後。

國民政府內部因對中國共產黨的不同態度而一度分裂。汪精衛和蔣介石決裂,北伐陷於停頓。寧漢合流後,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並在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加入下。

於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 北洋 奉系的張作霖撤往東北並被日本刺殺於皇姑屯,其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 至此北伐完成,中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8)北伐為什麼要求時間擴展閱讀:

背景:

1916年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為直、皖兩系,奉系軍閥和其他地方軍閥也相繼形成。各軍閥間為爭奪地盤,擴充實力,連年混戰,民不聊生。打倒北洋軍閥,結束封建軍閥的黑暗統治,已成為中國人民的迫切要求。

孫中山先後組織北伐,均未如願。1924年1月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後,經過兩年艱苦鬥爭,相繼創建黃埔軍校,建立革命軍隊,平定廣州商 團叛亂和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叛亂, 成立國民政府,編組國民革命軍,進行東征和南征,從而統一和鞏固了廣東革命根據地和革命政權。

接著,又實現了廣東與廣西的統一。同時,共產黨領導的以「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和廣東農民運動為標志的全國工農革命群眾運動空前高漲。所有這些,為北伐戰爭奠定了政治、經濟、軍事和群眾基礎。

1926年1月,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統一全中國的綱領。2月,中共中央特別會議確定從各方面准備北伐。6月5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臨時全體會議通過迅速出師北伐案。

⑨ 簡述北伐戰爭的時間,地點,內容,結局,意義,

北伐戰爭,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於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因其戰爭過程由南向北進行,故又常簡稱為「北伐」,或稱「北伐戰爭」。在國民革命軍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以後,國民政府內部因對中國共產黨的不同態度而一度分裂,北伐陷於停頓。寧漢復合後,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並在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加入下,於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張作霖撤往東北並被日本刺殺於皇姑屯,其子張學良宣布改旗易幟。至此,國民革命軍北伐完成,中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熱點內容
為什麼孩子眼皮一會單一會雙 發布:2025-02-04 15:40:08 瀏覽:16
和平精英男生為什麼這么多人用 發布:2025-02-04 15:38:00 瀏覽:187
iphone打開文件為什麼無法顯示 發布:2025-02-04 15:34:59 瀏覽:634
為什麼吃草莓但不吃草莓味的東西 發布:2025-02-04 15:34:23 瀏覽:234
為什麼腰椎晚上就比較疼 發布:2025-02-04 15:27:32 瀏覽:841
手機為什麼只能3g 發布:2025-02-04 15:22:31 瀏覽:425
小米為什麼這么強化產品 發布:2025-02-04 15:19:13 瀏覽:587
足部過敏濕疹為什麼晚上癢的厲害 發布:2025-02-04 15:13:17 瀏覽:386
為什麼男生的耳廓比女生大 發布:2025-02-04 15:13:14 瀏覽:590
彩虹形成的時間為什麼不長 發布:2025-02-04 15:11:02 瀏覽: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