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岡仁波齊山為什麼壓縮時間

岡仁波齊山為什麼壓縮時間

發布時間: 2022-10-03 13:56:17

1. 西藏神山岡仁波齊,專家在山中發現了什麼山上時間流動異常

我們總共發現了100多座金字塔和各種古跡,它們分布在海拔6714米高的岡仁波齊峰周圍。金字塔形狀各異和規模之大令人驚嘆不已。整個金字塔群非常古老,因此損壞得很厲害。完全可以有根據地說:在西藏存在著主要由金字塔組成的古建築群。

——穆爾達舍夫《西藏的神秘金字塔》

01.總述

1999年,俄羅斯科學家穆爾達舍夫組織了一次針對岡仁波齊的考察活動。專家在山中發現,在岡仁波齊的周圍的山凹凹里,發現了100多座金字塔形狀的山峰。專家將這些山峰的圖形輸入電腦,然後與瑪雅和埃及的金字塔進行了比較,得出結論,這些山峰之所以長得像金字塔,是因為有人對它們進行了刻意的改造。而且它們的山頭明顯都朝向岡仁波齊,這絕不是普通的自然現象能造成的。

在二戰時期,希特勒曾兩次派出考察團來到西藏。為的就是找到地球軸心香巴拉。希特勒為什麼如此肯定,香巴拉就在西藏?沒人知道。而據西藏活佛在他的一本叫《生死自在》的書中所寫,香巴拉就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君主制的國家。只不過,他們的科技要先進得多,這使得他們有能力隱藏自己的行蹤。而岡仁波齊的諸多詭異之處,讓專家相信,這里可能就是香巴拉的入口!

2. 《岡仁波齊》觀後感

《岡仁波齊》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岡仁波齊》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岡仁波齊》觀後感1

這兩日,朋友圈被《岡仁波齊》刷屏,看過的、沒看過的都被催人淚下的影評感動著、鼓舞著,看過的借著影評再回味對比一下所述與內容是否吻合,再補充一下自己不知道的拍攝幕後和沒有看到的深度與廣度,沒看過的計劃著拖家帶口的去看。

前兩天我也去看了,過程中幾次被畫面擊穿淚腺,被他們的虔誠、被他們的平靜......但是流再多淚,別人的故事終將過去,我們還是要回到我們自己的生活中來書寫自己的故事,怎樣讓這種震撼通過反思在自己的生活中發酵成養分、成為向前的動力來滋養我們的生命才是文學藝術作品的最終目的。如果不能將其中的能量拿來為自己所悟、所有、所用,幾天以後熱度平息,一切又回復到從前的樣子,油是油水是水,依然過著從前慣性的生活,那麼再多震撼、感人的作品也是無濟於事的。

我一直認為,看電影不是看一場熱鬧,而是到別人的靈魂里看見自己。

我看書和看電影聽故事總是喜歡把自己置身於那個場景之中,問自己,如果那個當下是我,我該怎麼選擇?

我把這段兩千多公里距離,長達一年的朝聖之旅拉長做自己的人生朝聖之旅,我將以怎樣的態度、用什麼樣的行動面對在路上的每一個朝拜,才是我要思考並付諸行動的。

從他們身上讓我領悟到,人生路上會有很多的意想不到,但依然不妨礙時時以輕松愉快平靜的態度去面對,不用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人生結果不必問,就是在一抔黃土下終將化作一縷雲煙,而經歷過程才是此生最為重要的。不用急急忙忙的向著那個結果狂奔,過程中遇見花香停下來聞一聞,遇見有緣停下來喝杯茶,遇見山就翻越,遇見水就趟過,只是始終選擇邁開腳步向前走、不徘徊、不彷徨、不辜負就對了!最終抵達心中嚮往的歸宿——神山。

《岡仁波齊》觀後感2

《岡仁波齊》是一個沒有程式化劇本的概念,就是用一年的時間,跟著一組真實朝聖的隊伍拍攝。用苦行僧的方式跟他們朝夕相處,從他們本身的生活里挖掘故事和人物,雖然這個電影沒有劇本,但大概的故事走向和人物設定我已經想了很久:首先要有個七八十歲的老人,他(她)可能會死在路上;要有個孕婦,她的小孩會在路上出生;還要有個屠夫,因為殺生過多想通過朝聖贖罪;要有個七八歲的孩子,這樣會增加很多趣味性和不確定性;有孩子就要有他(她)的父母;還要有個十六七歲的小夥子,他可能是個小流氓,也可能就是一個青春期敏感害羞的男孩,一路上他會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還要有一個50來歲、成熟穩健、類似於掌舵者身份的一個人,他會是整個朝聖隊伍的頭領。」

神奇的是,這一切預設居然全部應驗了——在地處川、滇、藏三省區交匯處的芒康縣普拉村,11個普通的村民願意跟劇組一起踏上這次冒險的朝拜之旅。

《岡仁波齊》像「朝聖」,平靜至極,而《掌紋地·皮繩上的魂》則如「降魔」,兼具「西部公路」與「魔幻現實主義」氣質,神秘、懸疑、時空交錯,人物環環相扣,愛恨交織,相生相殺,如入天堂,如墮地獄。

《岡仁波齊》觀後感3

位於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的岡仁波齊山,又叫須彌山,是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也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中國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岡仁波齊峰經常是白雲繚繞,當地人認為,如果能看到峰頂是件很有福氣的事情,因此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人踏上這條求福之路。電影《岡仁波齊》就是張揚導演用鏡頭講述的一個關於朝聖的故事。

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當他在家庭聚會時說出這個決定時大家平靜接受的態度和聞訊趕來要求同往的村民,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此時影片剛剛開始,作為觀眾的我還在努力捋清關系的狀態中,影片中的人們不管是青壯年還是婦孺就給我一種強烈的信號——我要去!且不說此去路途艱難,就是這些「朝聖者」讓大家看了都不禁說一聲:懸乎!他們中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但是,他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000多公里的朝聖之路……

一輛拖拉機充當腳力用來運裝備和物資,沒有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儀式,鏡頭就突然切換成男女老少匍匐在地,磕起長頭,朝聖之路就這樣開始了。而未來2000多公里的每一步路,他們都要這樣走過,幾步一叩首,五體投地,沒有人監督,但每一個人動作之規范之賣力是難以想像的,只為求得神明的護佑,甚至途中拖拉機壞了男人們不得不用人力拉車,走到幾百米的遠處,再折返回去,重新回到原地繼續磕頭,一步都不敷衍。楊培老人在某個清晨再也沒有醒來,大家也僅僅是請來喇嘛,把他葬在神山的懷抱,繼續趕路,沒有痛哭,只有祝福。

他們在風霜里叩首,他們在泥濘中跋涉,他們對路上每一個遇見的人微笑,他們完美的詮釋了信念和理想。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一定標準的生活方式,只要你心中有信仰並為之努力奮斗,你的生命就是有意義的。此時,倉央嘉措的《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久久回盪在我腦海,我知道,藏人對待人生的態度不是一首歌一本書一部電影能完全詮釋出來的,在面對異族獵奇目光的窺探中,他們面帶微笑,心向陽光,一步一步邁向自己心中的聖地!

《岡仁波齊》觀後感4

今天我看了電影《岡仁波齊》,受益匪淺。在這部電影里,我知道了許多不了解的知識。片名《岡仁波齊》是指岡仁波齊峰,它位於西藏自治州普蘭縣境內,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峰,也是中國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岡仁波齊」在藏語里是指神聖的意思。普拉村的尼瑪扎堆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和叔叔去拉薩和岡仁波齊朝聖。這一年正好是馬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普拉村裡的許多村民也希望加入到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之中。這支隊伍里有即將臨盆的婦女,有家徒四壁的屠夫,有自幼殘廢的少年……每個人都懷著自己的心願和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神山,這十一人組成的隊伍,踏上了2000多公里的朝聖之路。

從芒康到拉薩不但有2000多公里,還要一路磕長頭前行,如果是我可能走不到就半途而廢了。最令我震撼的是:他們能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地前行。我想:他們到達岡仁波齊山頂一定會十分興奮,喜極而泣。我敬佩那孕婦,她的肚子里有著即將出生的孩子,她竟挺著大肚子去朝聖了。我更敬佩那位自幼殘廢的少年,在家人的鼓勵下,朝聖去了。

我敬佩朝聖者對信仰的虔誠,對大自然的敬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朝著明確的目標努力奮斗,也許成功的就會是你。

《岡仁波齊》觀後感5

途弟前幾天給大家提到過一部叫做《岡仁波齊》的電影,我本來對這種類型的片子是不太熱衷的,但這部電影卻在朋友圈裡被刷屏了,幾乎看過的.人都一致的好評,表示在電影中看到了最強大的信念。由於一時好奇,途弟便組織了朋友一起去看,結果可想而知,大家也被深深地震撼到。

《岡仁波齊》是一部自編自導的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關於信仰,關於朝聖的故事。生活在西藏小村莊里的為了完成叔叔的夙願,與他同村的親朋好友等11人前往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花費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2000公里徒步跪拜的朝聖之路。

這部電影的鏡頭很真實,敘事也那麼平淡,但正是因為這樣的真實,才深深打動每一個觀影的人。讓人只要想到電影中的畫面、朝聖的人們、風景,就會因自身的渺小,電影中強烈表現出來的信仰而落淚。也許大家沒聽過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是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在藏語中的意思是「神靈之山」。藏傳佛教認為這座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著無量幸福,因此經常會見到來自不同地方的朝聖者來此轉山。

「人生要有虔誠的信念與堅持」

堅持是此片中時刻能體會到的精神。風霜雨雪的惡劣天氣簡直就是毛毛雨啦。小妹妹生病了還和大人一起繼續堅持燃不燃?生了孩子還要繼續朝聖燃不燃?被泥石流砸斷腿好了繼續,車子被撞壞了,車頭丟掉拉著車斗繼續,錢用完了,四處打工賺錢繼續,感覺她們這樣能走遍銀河系有木有。

信念是引導隊無畏困難,勇往直前的動力。吳伯凡老伯伯曾經在文章里有個概念,缺損配置。好高大上的用語,大概意思就是永遠不會有完全准備好的狀態或者自身永遠帶著不可彌補的缺陷。隊出發時老、弱、病、殘、孕全部包括甚至還有不足周歲的嬰兒,在成都坐個地鐵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都不會聚這么全了吧。缺損的不能再缺損了吧,整個過程隊的配置還一直處於不斷耗損狀態,然額,他們照樣完成了。

整個影片是那樣的平靜淡然,卻聚集著巨大的能量,最終以楊培爺爺在心願達成後安然逝去而結尾,好像也沒有太大的英雄般震撼結尾,但是他們的故事和我的故事中間卻差了一個成功與不成功的節點。希望我們能夠戰勝面前擋道的惡犬,抓住人生中得到的每一份信念,轉化成源源不斷的動力,勇往直前,為自己的故事增加精彩點,而不是在文章里當反面教材用。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看這部電影就會有不同的感受。不管是堅持,信仰還是其他,我們都能從中汲取些什麼。

朝聖之路就是一段人生之路,充滿困難與坎坷,但只要有信仰,有希望,每個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

3. 岡仁波齊為什麼無法攀登好像說的6000米以上禁止攀登!!為什麼

他是世界上四大宗教的聖山,印度教,佛教,苯教,古耆那教,他是佛教的須彌山,它是印度教濕婆的道場。是世界的中心,在西藏他是最神聖的地方。凡人是不能到達的。凡人的攀登會驚動神明。每年來自全世界的n多人去朝拜轉山。岡仁波齊那裡氣候多變,山勢呈圓錐狀,6000米以上常年積雪。攀登難度極大,由於它的神聖和自然條件的限制,至今沒有人能夠登頂。

4. 岡仁波齊是全世界公認的神山,為什麼至今也沒人敢登頂

因為岡仁波齊山是世界公認的宗教的神山,是四大宗教的發源地,同時還被認為是世界的起源,同時還有很多科學都未能解釋的事件。是對神山的尊敬,地位十分崇高,攀爬它就是對此的不尊敬,且所在的地理位置攀爬也有一定的難度。最重要的是中國唯一禁止攀登的山峰


在世界上,不論國籍、文化、種族、教派等等,都把這岡仁波齊當做是心裡的神山,對次深深的敬畏和朝拜,認為去朝拜的路是一種心靈上自我的救贖。直是朝聖者和探險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

5. 岡仁波齊山為什麼不能爬

因為岡仁波齊作為恆河、印度河和雅魯藏布江等江河的發源地,深受信徒們的崇拜,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信徒來這里朝拜。神山不能攀登,他們就圍繞這座山峰轉,也就是藏族人所說的傳山。

岡仁波齊山形獨特,如同一座有著溫柔曲線的金字塔,四壁非常對稱,聳立在高原之上;峰頂如七彩圓冠,周圍如同八瓣蓮花四面圍繞,山身如水晶砌成,宛如技高絕頂的玉鑲冰雕。

擴展內容:

岡仁波齊的轉山道分兩條:外線是以岡底斯山為核心的大環山線路,內線是以岡底斯山南側的因揭陀山為核心的小環山線路。

神山周圍有扎布熱寺、確古寺、哲熱寺和祖珠寺4個小寺,寺雖小,但每個寺廟都有許多的故事和傳說,轉山一定要拜這些小寺,這是轉山的一部分。

轉山一般是順時針方向為宜,從大金開始西行,第一天上路,會覺得比較辛苦,尤其下午山路逐漸傾斜。第二天的難度更大,一開始的山路傾斜度頗大,過完天葬場後坡度稍減,但隨後上山的路,是全段最辛苦的,抵達這山口的瑪尼堆時,不妨多拍些照片,因為這里就是整段遠足路程的最高點了。神山岡仁波齊峰就在兩邊不遠處。

過了瑪尼堆開始下山,到河谷後,路已變得很平坦,這時周圍的河川風貌是另外一番景緻,經過前兩天的艱辛,第三天只是6公里平路,一般帶導游的包車團,都會在出口收費站接人,不然,要再走3公里才返回大金。

6. 岡仁波齊山為什麼不能爬

摘要 正是因為岡仁波齊是全世界公認的神山,所以才一直沒有人敢登頂。因為你可以想一下。他都是神山了,自然要對他保持尊敬,不能隨意的攀爬,自然也就一直沒有人敢登頂了。

7. 藏歷年轉山,為什麼轉岡仁波齊山

西藏的神山很多,但岡仁波齊是神山之神山。岡仁波齊意為「雪聖」;佛教、苯教和印度教把它奉為「世界的中心」,佛教信仰者把它比作宇宙中心須彌山。
據傳,朝聖者來此轉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轉山十圈可在五百輪回中免下地獄之苦;轉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而在釋迦牟尼佛誕生成都的馬年轉山一圈,則可增加一輪十二倍的功德,相當於常年的十三圈,可消除甚深業障,積累無量福德。馬年,蟬友圈佛教文化旅遊wang組織了阿里轉山,不管以何方式,能去轉山非常好。

8. 神秘的岡仁波齊,真的是眾神之地,世界的中心嗎

岡仁波齊有多神秘?

岡仁波齊是我國佛教四大神山之一,與梅里雪山、阿尼瑪卿山脈、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齊名。

1)山形奇特。縱觀神山周邊的山體,山間都是比較平整的,過度舒緩。但只有岡仁波齊峰,山尖像個錐子,也有人說像金字塔。和其他山峰比起來,形狀特別的獨特明顯,解析度特別高。這是比較神奇的地方。

據估算金字塔群的高度在100米到1800米之間,而世界上最著名的埃及金字塔最高只有146米。有人認為這里或許就是連接世界超自然現象的中心。探險隊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說這里是眾神之城,是比現代人類文明先進很多的外星文明建造的。

2)山頂長期積雪。其實岡仁波齊峰並不是周邊最高的山峰,然而卻是唯一一座常年積雪的山峰。而且每到有不錯的夕陽時,日照山頭,把白雪映照著通紅,特別的神聖。這是岡仁波齊峰第二奇。

3)卍(wan)字之謎。岡仁波齊山的記錄中從來沒有一個人類能夠登上山頂,但是在古老的傳說之中,卻有勇士成功的做到了,並且留下了卍字印記。說是印度濕婆把脖子上的蛇纏繞在山腰處,形成了凹槽,而佛教和苯教的弟子在爭奪神山時,苯教弟子失敗摔了下來,劃過山壁留下豎的溝壑,才形成了佛教中最為神秘的卍字。

熱點內容
蘋果x插卡為什麼沒信號唄 發布:2025-02-04 21:57:17 瀏覽:624
女人為什麼會越來越深情 發布:2025-02-04 21:47:54 瀏覽:1
為什麼海外的機油便宜 發布:2025-02-04 21:16:41 瀏覽:669
為什麼蘋果充電頭不能插耳機 發布:2025-02-04 21:07:32 瀏覽:109
為什麼晚上天上兩個圓 發布:2025-02-04 20:53:22 瀏覽:383
為什麼心臟不好怕刺激 發布:2025-02-04 20:45:02 瀏覽:116
為什麼現在男生都不願意秒回信息 發布:2025-02-04 20:20:46 瀏覽:826
手機店員為什麼這么多 發布:2025-02-04 20:20:43 瀏覽:427
為什麼女孩中指塗別的顏色 發布:2025-02-04 20:20:30 瀏覽:835
oppo手機充著電為什麼還要漏電 發布:2025-02-04 20:16:35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