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四團為什麼能在預定時間內趕到瀘定橋
❶ 飛奪瀘定橋的故事簡介 關於飛奪瀘定橋的故事簡介
1、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北上必須奪取的瀘定橋。國民黨反動派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紅軍北上;後來又調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把我紅軍消滅在橋頭上。
2、我軍早就看穿了敵人的詭計。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時間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240里。敵人的兩個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搶在敵人前頭,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
3、紅四團翻山越嶺,沿路擊潰了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到晚上7點鍾,離瀘定橋還有110里。戰士們一整天沒顧得上吃飯。天又下起雨來,把他們都淋,何炅和李湘談過戀愛嗎,透了。戰勝敵人的決心使他們忘記了飢餓和疲勞。在漆黑的夜裡,他們冒著雨,踩著泥水繼續前進。
4、忽然對岸出現了無數火把,像一條長蛇向瀘定橋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敵人的增援部隊。紅四團的戰士索性也點起火把,照,疫情過,吳彥祖長什麼樣子,後人需要什麼,亮了道路跟對岸的敵人賽跑。敵人看到了這邊的火把,扯著嗓子喊:「你們是哪個部分的?」
5、我們的戰士高聲答話:「是碰上紅軍撤下來的。」對岸的敵人並不疑心。兩支軍隊像兩條火龍,隔著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潑一樣,把兩岸的火把都澆滅了。對岸的敵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來宿營。紅四團仍舊摸黑冒雨前進,終於在29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在後面了。
6、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是由13根鐵鏈組成的:兩邊各有兩根,算是橋欄;底下並排9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人走在橋上,2019年西安空氣優良天數,搖搖晃晃,就像盪鞦韆似的。現在連木板也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
7、向橋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寒,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的山峽里直瀉下來,撞擊在岩石上,濺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濤聲震耳欲聾。橋對岸的瀘定城背靠著山,西門正對著橋頭。守城的兩個團的敵人早已在城牆和山坡上築好工事,憑著天險,瘋,楊丞琳演唱會哪裡買票,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
8、紅四團馬上發起總攻。團長和政委親自站在橋頭上指揮戰斗。號手們吹起沖鋒號,所有武器一齊開火,槍炮聲,喊殺聲,霎時間震動山谷。
9、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跟在他們後面的是三連,戰士們除了武器,每人帶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
10、突擊隊剛剛沖到對岸,敵人就放起火來,橋頭立刻被大火包圍了。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傳來了團長和政委的喊聲:「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為了最後的勝利,沖呀!」
11、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都箭一般地穿過熊熊大火,沖進城去,和城裡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激戰了兩個小時,守城的敵人被消滅了大半,其餘的都狼狽地逃跑了。
12、紅四團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紅軍的主力渡過了天險大渡河,浩浩盪盪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線。
❷ 飛奪瀘定橋的起因.經過.影響
起因:中央紅軍為迅速渡過大渡河,挫敗國民黨軍前後夾擊紅軍的企圖,決定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火速奪占瀘定橋。
經過:紅4團22名突擊隊員,在全團火力掩護下冒著川軍的密集火力,攀踏著鐵索,向對岸沖擊,突擊隊勇敢地穿過火牆,沖進瀘定城,經激戰,紅軍佔領瀘定城,川軍一部被殲,其餘向天全潰逃。
影響:中央紅軍主力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大渡河,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於大渡河以南的企圖,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2)紅四團為什麼能在預定時間內趕到瀘定橋擴展閱讀:
羅華生將軍說,當年的22勇士,是他親自到二連挑選出來的。當時他挑人的標準是,凡是幹部,包括連長、指導員、黨支部書記及排長,首先要挑出來。
曾經是戰斗英雄的,比如在渡烏江戰役中立過功的,也要挑出來。平時作戰勇敢的,挑出來。挑選出來的人,必須是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起碼也要是入黨入團積極分子。
突擊隊的任務是二連連長廖大珠搶下來的,就由廖大珠擔任突擊隊的隊長。
根據楊成武、羅華生等老將軍們的回憶,飛奪瀘定橋22勇士中,有4個人的名字是可以記起來的:二連連長廖大珠,政治指導員王海雲,支部書記李友林,及抽調支援的三連支部書記李金山。
❸ 長征里飛奪瀘定橋的詳細過程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是紅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後,要用僅有的幾只小船將幾萬紅軍渡過河去,最快也要一個月的時間。然而國民黨的追兵緊追不舍,形勢十分嚴竣。當急之下,5月26日上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當即作出了奪取瀘定橋的指令。
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西岸北上,紅四團戰士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240里,終於在5月29日凌晨6時許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第2連連長和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牆密布的鐵索踩著鐵鏈奪下橋頭,並與東岸部隊合圍佔領了瀘定橋。
意義
打破了蔣介石妄圖把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反革命迷夢,是紅軍長征中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勝利之一。這次勝利體現了紅軍無限忠於人民革命事業的大無畏精神。
有媒體稱,關於瀘定橋之戰的回憶,有兩種不同的記述。
第一種敘述:瀘定橋是紅一軍團的紅四團(團長黃開湘,政委楊成武)下的二連連長廖大珠率領22名突擊隊奪取的。該敘述由彭加倫於1936年寫成並發表的《飛奪瀘定橋》記載。後來中共黨史、軍史,凡官方記載史料均以此為依據,因此被外界稱為「正史」。
第二種敘述:瀘定橋是紅三軍團的紅十三團(團長彭雪楓、政委李干輝)下的偵察連指導員覃應機帶領12名勇士奪取的。該敘述由覃應機於1991年所著《硝煙歲月》一書中提出。
❹ 紅軍為什麼要飛奪瀘定橋
原因是沖出包圍、北上抗日;由於蔣介石對工農的連續圍剿,使紅色根據地受到很大打壓;所以要把目標轉移,以待保存實力;就這樣離開了瑞金,往西去,那裡是國民黨主力統治較弱的地方,後來由於抗戰的爆發,紅軍北主抗日,成了主心的目標。
瀘定橋又稱鐵索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境內,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動工興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瀘定橋竣工之際,康熙皇帝親自為該橋題寫「瀘定橋」橋名。大渡河自北向南,浪大水急,兩岸谷壁陡峭,險峰兀立。瀘定橋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長的一座橋梁。
(4)紅四團為什麼能在預定時間內趕到瀘定橋擴展閱讀
飛奪瀘定橋發生於1935年5月29日。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中西部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東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四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
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120公里,終於在5月29日凌晨6時許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第2連連長和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牆密布的鐵索踩著鐵鏈奪下橋頭,並與東岸部隊合圍佔領了瀘定橋。
意義:打破了蔣介石妄圖把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反革命迷夢,是紅軍長征中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勝利之一。這次勝利體現了紅軍無限忠於人民革命事業的大無畏精神。
❺ 《飛奪瀘定橋》閱讀答案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北上必須奪取的瀘定橋。我在這里整理了《飛奪瀘定橋》閱讀答案 ,希望能幫助到您。
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北上必須奪取的瀘定橋。
國民黨反動派早就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紅軍北上;後來又調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把我紅軍消滅在橋頭上。我軍早就看穿了敵人的詭計。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 時間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240里。敵人的兩個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 搶在敵人前頭,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
紅四團翻山越嶺,沿路擊潰了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到晚上7點鍾,離瀘定橋還有110里。戰士們一整 天沒顧得上吃飯。天又下起雨來,把他們都淋透了。戰勝敵人的決心使他們忘記了飢餓和疲勞。在漆黑的夜裡,他們冒著雨,踩著泥水繼續前進。
忽然對岸出現了無數火把,像一條長蛇向瀘定橋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敵人的增援部隊。紅四團的戰士索性也點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對岸的敵人賽跑。 敵人看到了這邊的火把,扯著嗓子喊:「你們是哪個部分的?」我們的戰士高聲答話:「是碰上紅軍撤下來的。」對岸的敵人並不疑心。兩支軍隊像兩條火龍,隔著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潑一樣,把兩岸的火把都澆滅了。對岸的敵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來宿營。紅四團仍舊摸黑冒雨前進,終於在29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在後面了
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是由13根鐵鏈組成的:兩邊各有兩根,算是橋欄;底下並排9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人走在橋上搖搖晃晃,就像盪鞦韆似的。現在連木板也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向橋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寒,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的山峽里直瀉下來,撞擊在岩石上,濺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濤聲震耳欲聾。橋對岸的瀘定橋背靠著山,西門正對著橋頭。守城的兩個團的敵人早已在城牆和山坡上築好工事,憑著天險,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
紅四團馬上發起總攻。團長和政委親自站在橋頭上指揮戰斗。號手們吹起沖鋒號,所有武器一齊開火,槍炮聲,喊殺聲,霎時間震動山谷。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 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跟在他們後面的是三連,戰士們除了武器,每人帶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
突擊隊剛剛沖到對岸,敵人就放起火來,橋頭立刻被大火包圍了。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傳來了團長和政委的喊聲:「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為了最後的勝利,沖呀!」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都箭一般地穿過熊熊大火,沖進城去,和城裡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激戰了兩個小時,守城的敵人被消滅了大半,其餘的都狼狽地逃跑了。
紅四團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紅軍的主力渡過了天險大渡河,浩浩盪盪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線。
《飛奪瀘定橋》閱讀題目與參考答案:
1.連線組詞。
崇山( )嶺------
正確答案:崇山( )嶺------峻
( )工------
正確答案:( )工------竣
英( )------
正確答案:英( )------俊
( )馬------
正確答案: ( )馬------駿
2.選擇正確答案填空。
二十二位英雄( )短槍,( )馬刀,( )手榴彈,( )敵人密集的槍彈,( )鐵鏈向對岸沖去。
A.背著 提著 拿著 冒著 攀著
B.拿著 背著 帶著 冒著 攀著
C.拿著 背著 帶著 攀著 冒著
D.背著 拿著 帶著 冒著 攀著
正確答案: B
3.「飛過來吧」含有什麼意思?
A.在敵人眼內,這沒有木板的鐵索是無法過的,除非長翅膀「飛」。
B.在敵人看來,紅軍就是能攀索過來,在他們強大的火力封鎖下,也無法到達橋頭,除非能從空中突然「飛」降下來。
C.敵人十分狂妄,瞧不起紅軍。
❻ 飛奪瀘定橋的故事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紅軍粉碎了蔣介石在川黔滇三角地帶「剿滅紅軍」的計劃。在中央紅軍趕往大渡河的途中,蔣介石曾坐飛機觀察紅軍開進的情況,命令部隊空投傳單。傳單上用特大號鉛字印著:「大渡河是紅軍的覆滅之地!」「讓朱、毛成為石達開第二!」他還親自製定了《大渡河會戰》的作戰計劃。接著,國民黨十幾萬大軍圍追堵截中央紅軍的激戰在大渡河沿岸展開。
著名的古戰場安順場是大渡河的重要渡口。1863年5月,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率領的3萬多太平軍在此覆滅。72年後,中央紅軍也來到這里。蔣介石不禁做起消滅中央紅軍的迷夢。
紅一團作為全軍的先遣隊,擔負搶佔大渡河南岸安順場渡口的任務。隨後,紅一團派出十七勇士,奮勇奪取了安順場,開辟了渡河通道。但由於找到船隻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使我軍全部渡河。於是中革軍委決定奪取瀘定橋。這時,蔣介石也想到了瀘定橋,急令川軍2個旅增援,企圖堵截紅軍渡河。這時,誰先趕到並控制瀘定橋,誰就能掌握制勝權。
中革軍委為迅速渡過大渡河,於5月26日決定:「改向西北,爭取並控制瀘定橋渡河點,以取得戰略勝利」。由劉伯承、聶榮臻率領右縱隊的紅一師及幹部團,沿大渡河(北)東岸;由林彪率領左縱隊的紅一軍團軍團部、紅二師主力及紅五軍團,沿大渡河(南)西岸,夾河北上急進,協同襲取瀘定橋,為中央紅軍主力開辟過河通道。隨後,紅三、紅九軍團和紅五團沿(南)西岸跟進。
5月27日凌晨,紅四團團長黃開湘(曾用「王開湘」)、政委楊成武接到軍委命令,擔任左縱隊先頭團,以3天時間趕到並奪占瀘定橋。同時,劉伯承、聶榮臻率紅一師一部先行開進。隨即,一場紅軍與川軍爭時間,搶速度的爭戰在大渡河兩岸展開了。
紅四團創造了一天飛奔240里的奇跡
6時整,紅四團出發了,向瀘定橋方向飛速奔襲前進。當時所謂的路,有的是絕壁上硬鑿出的棧道,有的是蜿蜒纏繞、忽起忽伏的羊腸小道,有的路邊就是洶涌澎湃的大渡河,令人心驚目眩,隨時有失足落入萬丈深淵的危險。開進的第一天,他們架了一座橋,和川軍打了兩仗,俘虜200多人,繳獲步槍100餘支、機槍10 多挺。他們還隔岸與右縱隊開展行軍殲敵競賽,相互支援對方作戰。
第二天拂曉,紅四團剛上路,就接到紅一軍團轉發軍委的電報,因敵情變化,命令他們提前一天,於29日晨趕在增援川軍前面到達瀘定橋。這時,他們距離瀘定橋還有240里路。時間緊、任務重,黃開湘、楊成武邊行軍邊動員,鼓舞士氣。部隊飛速前進。
他們擊潰川軍一個營駐守的隘口,翻越高聳入雲的猛虎崗;在摩西擊潰川軍一個團部和一個營,並用1小時20分鍾架了一座橋,繼續前進。行至19時,離瀘定橋還有110餘里。正在大家焦急萬分的時候,困難又一個接一個地來了。突然,下起暴雨,天黑得像倒扣的鍋底似的,部隊一天沒有吃上飯,加上道路泥濘,簡直寸步難行。但是,英勇的紅軍戰士沒有被困難嚇倒,他們發揚團結友愛的精神,用繩拉,拄拐杖,相互攙扶,幫助背槍,堅持前進。他們餓了嚼口生米,渴了喝雨水……
突然,對岸的敵人點起火把趕路,增援瀘定橋。這樣,敵人的速度肯定要比紅四團快,怎麼辦?事到萬難須放膽,紅四團決定也點起火把前進,並讓俘虜用川軍號譜偽裝成川軍進行聯絡。敵人還真的相信了,部隊前進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大渡河兩岸,敵我雙方都舉著火把行進。
24時整,對岸的川軍宿營了。紅四團指戰員高興極了,主力部隊立即輕裝快速前進。為防止戰士掉進大渡河,他們解下綁腿帶,一條一條接起來,拉著前進,克服了千難萬險,終於在29日6時到達瀘定橋,並很快消滅了橋西還在睡夢中的川軍自衛隊,佔領西橋頭和沿岸陣地。
二十二勇士受到中革軍委的表彰和獎勵
在戰士們稍作休整的時候,黃開湘、楊成武帶領營連幹部來到河邊觀察地形。在東岸的橋樓旁,川軍第三十八團用沙袋壘成牢固的橋頭堡。我軍到達時,敵人已經由橋西向橋東把橋板基本上拆去了。看完地形,他們在天主教堂召開奪橋誓師大會,掀起「爭當突擊隊員,飛奪瀘定橋」的高潮。川軍不時地掃射和轟擊,還有一發迫擊炮彈打穿了教堂的頂棚。最後,連以上幹部大會決定:由第二連22名勇士組成「奪橋突擊隊」,連長廖大珠任隊長;由第三連組成「鋪橋突擊隊」,連長王友才任隊長。全團的輕重機槍負責掩護任務,軍團炮兵營負責消滅敵炮兵陣地和主要火力點,軍團教導營阻擊援敵。臨近中午時分,紅四團的機槍分隊和配屬的軍團炮兵營也趕到了瀘定橋。
在西橋頭,二十二勇士每人手持沖鋒槍,背插馬刀,腰間纏滿手榴彈;第三連指戰員背著槍,腋下夾著木板,蓄勢待發。16時整,黃開湘下達命令:「奪橋戰斗開始!」全團的司號員一起吹響沖鋒號,百餘挺輕重機槍和迫擊炮一齊掃射、轟擊,密集的子彈射向對岸,迫擊炮彈也在對岸爆炸,壓制住川軍的火力,我軍戰士們高喊:「殺、殺!」這時,突擊隊員們突然沖向鐵索橋,冒著敵人射出的子彈,有的匍匐前進,有的鋪設橋板,有的隨後跟進……
在勇士們快到東橋頭時,川軍縱火,妄圖封死我突擊隊上岸的通道。這時,楊成武急了,翻身躍出指揮所的胸牆,沖上鐵索橋,大聲喊道:「同志們,莫怕火,沖過去就是勝利!沖呀,沖呀!」廖大珠第一個沖進火海,緊接著,劉金山、劉梓華……陸續沖進火海。廖大珠的帽子、刀把上的紅綢子冒起火苗,他把帽子一扔,沖向敵人的堡壘。一個又一個勇士沖出了火海……他們很快消滅了橋頭堡的敵人,又沖向瀘定城,並在後續部隊的協助下,擊潰了川軍第三十八團。19時,紅四團完全佔領瀘定城。與此同時,右縱隊的紅二、三團的幾個連隊也到達瀘定城附近,對奪橋戰鬥起到了配合作用。
次日凌晨2時,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紅三團到達瀘定城。兩天後,中央和各軍團的領導同志也來到瀘定橋。
6月2日,在瀘定橋頭,中革軍委召開慶功大會,王稼祥主持會議,周恩來為紅四團頒發了寫有「獎給飛奪瀘定橋的紅四團」的錦旗,還為22勇士和團長黃開湘、政委楊成武發了獎。獎品有:寫著「中革軍委獎」的列寧服和鋼筆、日記本、搪瓷碗和筷子。
二十二勇士在奪橋戰斗中,有人不幸落入滔滔大渡河犧牲了。在以後的征戰中,其他勇士也陸續犧牲在長征後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戰場上。最後一位勇士劉梓華犧牲在平津戰役中,當時他任副師長。
❼ 紅軍飛奪瀘定橋的故事
當時百餘米的瀘定橋已被敵人拆去了約八十餘米的橋板,並以機槍、炮兵各一連於東橋頭高地組成密集火力,嚴密地封鎖著瀘定橋橋面。中午,紅四團在沙壩天主教堂內召開全團幹部會議,進行戰斗動員,組織了由連長廖大珠、指導員王海雲率領的23名奪橋突擊隊。
下午四點,23名勇士身掛中鋒槍,背插馬刀,腰纏十來顆手榴彈,冒著槍林彈雨,爬著光溜溜的鐵索鏈向東橋頭猛撲。三名戰士在王友才的率領下,緊跟在後,背著槍,一手抱木板,一手抓著鐵鏈,邊前進邊鋪橋板。
當勇士們爬到橋中間時,敵人在東橋頭放起大火、妄圖以烈火阻擊紅軍奪橋。勇士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烈焰,高喊「同志們,這是勝利的最後關頭,鼓足勇氣,沖過去!莫怕火,沖呀!敵人垮了,沖呀!」廖大珠一躍而起踏上橋板,撲向東橋頭,勇士們緊跟著也沖了上來,與敵人展開白刃戰。
此時政委楊成武率領隊伍沖過東橋頭,打退了敵人的反撲,佔領了瀘定城,迅速撲滅了橋頭大火。整個戰斗僅用了兩個小時,便奇絕驚險地飛奪了瀘定橋,粉碎了蔣介石南追北堵欲把藉助大渡河天險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美夢。
拓展資料:
瀘定鐵索橋座落在瀘定縣城大渡河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於清康熙44年,建成於45年(1706年)。
康熙御筆題寫"瀘定橋",並立御碑於橋頭.橋長103米,寬3米,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台落井裡,9根做底鏈,4根分兩側作扶手,共有12164個鐵環相扣,全橋體重40餘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