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雙相住院時間為什麼這么長

雙相住院時間為什麼這么長

發布時間: 2022-09-28 06:34:49

A. 雙向情感障礙患者能治好嗎 治好的話要好長的時間治好的幾率有好多

本病是以躁狂或憂郁的反復發作和交替發作為特徵的精神病,主要特徵為情感障礙,故又稱情感性精神病。發作可呈雙向性,亦可呈單向性,躁狂症的特徵是興奮的、激動的、樂觀的、情感高張,抑鬱型恰恰是另一極端、其特點是憂郁的、悲觀的、沉靜的、情感低落的。 因二者可交替發病,故該病又稱循環性精神病,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為主,有的以憂郁型為著,一個階段化悲為喜,一個階段又轉喜為憂。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維遲緩和運動抑制為三大特徵,並呈躁狂、抑鬱交替發病。
據專家介紹,「雙相情感障礙」也稱躁鬱症,是一種情感性疾病。指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是一種發作性、反復性的終生疾病。「雙相情感障礙」的特徵是劇烈的心境搖擺,患者有33%的時間是處於抑鬱狀態,11%的時間是處於躁狂狀態。處於心境低沉「空虛」的特殊時期(會有無望或悲觀的感覺),往往伴有多種植物神經系統紊亂的症狀。
有60%的患者20歲以前就已出現雙相障礙症狀,但很多時候「雙相情感障礙」容易被延誤診斷,心境不一致的患者經常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症。由於輕躁狂發作易被忽視,致使單相抑鬱成為最常見的誤診原因。實際上,行為沖動、思維奔逸常常預示著有「雙相情感障礙」的發生。
「雙相情感障礙」需長期治療
躁狂症主要表現為明顯而持久的心境高漲、思維奔逸和精神運動性興奮,具體體現為:1.心境高漲:病人常表現興高采烈,喜形於色的神態,好像人間從無煩惱事。病人常自稱是「樂天派」;情緒反應可能不穩定、易激惹,有時會因細小瑣事或意見遭駁斥、要求未滿足而暴跳如雷,可出現破壞或攻擊行為。2.思維奔逸:聯想過程明顯加快,概念接踵而至,說話聲大量多,滔滔不絕。因注意力分散,話題常隨境轉移,可出現觀念飄忽。病人常有「腦子開了竅」、「舌頭跟思想賽跑」的體驗。3.自我評價過高:自我感覺良好,往往過高評價自己的才能,可出現誇大觀念。4.精神運動性興奮:躁狂病人興趣廣,喜熱鬧、交往多,主動與人親近,與不相識的人也一見如故。5.患「雙相情感障礙」的病人精力往往顯得異常旺盛,睡眠需求減少。
不過,大部分「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即使是最嚴重的形式,經過恰當的治療也能從情緒的波動和其他相關症狀中恢復到情感的持續穩定。由於「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周期性復發性疾病,因此,專家們建議採取長期的預防性治療。葯物治療聯合心理治療是應對「雙相情感障礙」長期治療中可選的最佳方案。

B. 好多名人都有雙相情感障礙,是不是得這個病的都是天才

你好,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能量比較高,也就是高高低低,所以把這種能量用在創作上,可能就比較是天才了。

C. 雙相情感障礙有必要住院嗎

嚴重的當然需要住院。你覺得自己正常還被住院,說明你已經失去自知力了,這本身就很嚴重。

D. 對於雙相障礙的治療,你認為時間要多久

雙相情感障礙的治療方法是以對症治療為主的,通常會表現出心理障礙症狀,具體是有抑鬱發作、躁狂發作等症狀。治療方法是有多種的,比如個體化治療、綜合性措施、長期治療、葯物治療、物理治療等等,其中綜合性措施是包括有葯物方式,心理治療等。要改善好發作症狀,以此來提高生活質量。

雙相情感障礙,對身心健康的傷害極大,一定積極的配合醫生進行調理治療的,不能單純的用葯的,還是需要檢查一下造成的誘發因素,這樣才可以從根源上進行調理治療的。現在還有比較嚴重的抑鬱症的傾向,這個問題是不能忽視的,中醫對此調理治療方式,並不比西醫好,最好是能夠中西醫結合治療。也是需要自己的意志力。

E. 【揭開「雙相情感障礙」的神秘面紗】

【揭開「雙相情感障礙」的神秘面紗】

網路作家南派三叔在微博自曝出軌,引起網友熱議。南派三叔自稱自己十年的婚姻即將走到盡頭,責任全在自己。此外,南派三叔還自稱是個「人渣」,對不起愛自己的朋友。南派三叔的妻子發文說,和南派三叔並沒有離婚,他是備受「雙相情感障礙」折磨而出軌。接著,三叔多次更新微博斥事件為「鬧劇」,表示事件應該早點收場。後來,三叔更新微博:「好了,鬧劇該收場了,繼續生活。」該事件令三叔患有「雙相情感障礙」公布於眾。

2013年6月20日,據《洛杉磯時報》報道,洛杉磯屍檢部門公布,加拿大華裔女生藍可兒死於「意外溺亡」,另外她還患有「雙相情感障礙」。

同年8月9日,媒體報導,剛剛結束巡迴演唱會的陳奕迅,在短短兩個月內唱了25場。在第11場時,陳奕迅透露自己患有「雙相情感障礙」,在終場演出時對粉絲暴走發怒,明顯精神狀況不佳。

近年,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雙相情感障礙的生活總體結局中,自殺7.8%,呈現慢性化15.9%,反復發作27%,不完全緩解7.8%,緩解25.5%,康復16%。

可以說,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難以解決的精神健康問題。患者的病程中至少有一半時間存在症狀。即使在沒有症狀的時期,也可能出現損害社會功能的表現。

另外,由於對雙相情感障礙缺乏了解,也影響到患者及其家屬尋求幫助的模式。

我國在一些國際性大規模研究證實,60%有雙相情感障礙症狀的患者在初次發作的6個月內未得到治療。35%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在首發症狀後的10年內都未尋求治療。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雙相情感障礙」的神秘的面紗!

雙相情感障礙(又稱鍾擺病),屬於心境障礙的一種類型,指既有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疾病。

值得關注的是,雙相抑鬱未引起臨床醫生足夠重視,有報道37%的雙相抑鬱患者被誤診為單相抑鬱,長期使用抗抑鬱葯治療,從而誘發躁狂、快速循環發作,使發作頻率增加。

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affectivedisorder),是心境(情感)障礙的一種類型,也稱雙相心境(情感)障礙,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會功能產生不良影響。

雙相障礙發病以後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躁狂發作需持續一周以上,抑鬱發作需持續兩周以上,躁狂和抑鬱交替或循環出現,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時出現。一般呈發作性病程,每次發作後進入精神狀態正常的間歇緩解期,大多數病人有反復發作傾向,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病人出現兩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動水平明顯紊亂的發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現為心境高漲、精力和活動增加,另1次表現為情感低落、精力減低和活動減少。

一、症狀特點

情緒高漲、易激惹或情緒低落,或呈雙相性。

情緒低落者,從輕度悲觀到強烈自罪感。

思考困難,缺少決斷,缺乏興趣。

頭痛,睡眠障礙,精力不足。

焦慮,病情嚴重者可有運動遲滯、激動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厭食、失眠。

二、臨床表現

雙相障礙的臨床表現按照發作特點可以分為抑鬱發作、躁狂發作或混合發作。

1.抑鬱發作

雙相抑鬱發作與單相抑鬱發作的臨床症狀及生物學異常相似而難以區分,雙相抑鬱因表現不典型往往被忽視。正確診斷雙相抑鬱障礙是合理治療的前提。兩者的治療方案及預後轉歸存在明顯差異,兩者的差異主要表現在:

(1)人口學特徵

①性別:單相抑鬱女性患病率幾乎是男性的2倍,但在雙相障礙患者中性別差異不明顯;

②年齡:雙相障礙平均發病年齡為30歲,單相抑鬱症為40歲,前者明顯早於後者,尤其是25歲以前起病的首發抑鬱是雙相抑鬱的重要預測因素;

③家族史:家系調查和雙生子研究已經證實雙相障礙的家族聚集性,與單相抑鬱相比,雙相障礙(尤其是雙相I型)患者的家系傳遞與遺傳因素的關系更密切。

(2)抑鬱發作的特徵

①特點:與單相抑鬱相比,雙相抑鬱起病較急,病程較短,反復發作較頻繁;

②症狀特徵:雙相抑鬱區別於單相抑鬱的症狀特徵包括情緒的不穩定性、易激惹、精神運動性激越、思維競賽/擁擠、睡眠增加、肥胖/體重增加、注意力不集中、更多的自殺觀念和共病焦慮及物質濫用(煙草、酒精、毒品等)。

2.躁狂發作

(1)心境高漲:自我感覺良好,整天興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顏開,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圍人的共鳴,引起陣陣的歡笑。有的患者盡管心境高漲,但情緒不穩,變幻莫測,時而歡樂愉悅,時而激動暴怒。部分患者則以憤怒、易激惹、敵意為特徵,甚至可出現破壞及攻擊行為,但常常很快轉怒為喜或馬上賠禮道歉。

(2)思維奔逸:反應敏捷,思潮洶涌,有很多的計劃和目標,感到自己舌頭在和思想賽跑,言語跟不上思維的速度,言語增多,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手舞足蹈,眉飛色舞,即使口乾舌燥,聲音嘶啞,仍要講個不停,信口開河,內容不切實際,經常轉換主題;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氣凌人,不可一世。

(3)活動增多:精力旺盛,不知疲倦,興趣廣泛,動作迅速,忙忙碌碌,愛管閑事,但往往虎頭蛇尾,一事無成,隨心所欲,不計後果,常揮霍無度,慷慨大方,為了吸引眼球過度修飾自己,嘩眾取寵,專橫跋扈,好為人師,喜歡對別人頤指氣使,舉止輕浮,常出入娛樂場所,招蜂引蝶。

(4)軀體症狀:面色紅潤,雙眼炯炯有神,心率加快,瞳孔擴大。睡眠需要減少,入睡困難,早醒,睡眠節律紊亂;食慾亢進,暴飲暴食,或因過於忙碌而進食不規則,加上過度消耗引起體重下降;對異性的興趣增加,性慾亢進,性生活無節制。

(5)其他症狀:注意力不能集中持久,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轉移;記憶力增強,紊亂多變;發作極為嚴重時,患者極度的興奮躁動,可有短暫、片段的幻聽,行為紊亂而毫無目的指向,伴有沖動行為;也可出現意識障礙,有錯覺、幻覺及思維不連貫等症狀,稱為譫妄性躁狂。多數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即喪失自知力。

(6)輕躁狂發作:躁狂發作臨床表現較輕者稱為輕躁狂,患者可存在持續至少數天的心境高漲、精力充沛、活動增多、有顯著的自我感覺良好,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能持久,輕度揮霍,社交活動增多,性慾增強,睡眠需要減少。有時表現為易激惹,自負自傲,行為較莽撞,但不伴有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對患者社會功能有輕度的影響,部分患者有時達不到影響社會功能的程度。一般人常不易覺察。

3.混合發作

指躁狂症狀和抑鬱症狀在一次發作中同時出現,臨床上較為少見。通常是在躁狂與抑鬱快速轉相時發生。例如,一個躁狂發作的患者突然轉為抑鬱,幾小時後又再復躁狂,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但這種混合狀態一般持續時間較短,多數較快轉入躁狂相或抑鬱相。混合發作時躁狂症狀和抑鬱症狀均不典型,容易誤診為分裂心境障礙或精神分裂症。

三、檢驗檢查

通過體格檢查(包括神經系統檢查)排除可能由軀體疾病或物質依賴所致的雙相障礙。部分雙相障礙患者(尤以女性)可能有甲狀腺功能減退,因此應做甲狀腺功能測定。對過度興奮及進食不好者應注意水、鹽代謝及酸鹼平衡的了解。心理學測試、神經生化、神經電生理和腦影像學等輔助檢查結果可供參考。在治療過程中進行葯物血濃度測定,以保證療效、監測毒副反應及治療依從性。

四、發病因素

1,生物學因素

神經生化,精神葯理學研究和神經遞質代謝研究證實,患者存在中樞神經遞質代謝異常和相應受體功能改變,大腦神經突觸間隙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含量異常;

5-羥色胺(5-HT)功能活動缺乏可能是雙相障礙的基礎,是易患雙相障礙的素質標志;

去甲腎上腺素(NE)功能活動降低可能與抑鬱發作有關,去甲腎上腺素功能活動增強可能與躁狂發作有關;

多巴胺(DA)功能活動降低可能與抑鬱發作有關;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樞神經系統抑制性神經遞質,有研究發現雙相障礙患者在血漿和腦脊液中水平降低;

第二信使平衡失調,第二信使是細胞外信息與細胞內效應之間不可缺少的中介物;

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主要是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和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的功能失調。

2,遺傳學因素

調查發現,雙相I型障礙先證者的一級親屬中雙相障礙的發病率,較正常人的一級親屬中發病率高數倍,血緣關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遺傳學方面,不少學者探討了與雙相障礙可能有關的標記基因,但尚無確切可重復驗證的結果,雙相障礙的易感基因尚需進一步研究。目前,有關雙相障礙遺傳方式傾向為多基因遺傳。

3,心理社會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環境應激事件可以誘發情感障礙的發作,如失業、失戀、家庭關系不好、長時期高度緊張的生活狀態等。遺傳因素在情感障礙發病中可能導致一種易感素質,而具有這種易感素質的人在一定的環境因素促發下發病。

總體來說,發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傾向認為,遺傳與環境因素在其發病過程中均起重要作用,遺傳因素的影響可能較為突出。

五、發病年齡

據統計,約有一半的躁鬱症患者發病於青少年階段,提早發現,才能對病情做最佳控制。

若父母雙方都有病史,孩子罹患的比率是50%,父母單方有病史,罹患比率則約15%到20%,有家族史者須特別警惕。

一般而言,躁病的發病年齡約在二十歲與二十五歲之間,郁病的發病年齡則大約在三十至三十五歲左右。躁病與郁病發作持續時間也不盡相同,通常若不加以治療,躁病的症狀可能持續三至六個月,郁病症狀,可能長達六至九個月。

六、診斷標准

A,躁狂發作

(一)症狀學標准

1.症狀以情緒高漲和/或易激惹為主要特徵,且相對持久。

2.首次發作者情緒障礙至少已持續2周(如症狀嚴重到需住院或過去有肯定符合標準的躁狂或抑鬱發作者不受此限)。

3.至少有下列症狀中四項(若情緒僅為易激惹;則需具有五項):

a,言語比平時增多,或滔滔不絕;

b,意念飄忽,思維奔逸;

c,注意力不集中,隨境轉移;

d,自負,自我評價過高;

e,自我感覺良好:感到頭腦靈活、身體特別強壯或精力充沛;

f,對睡眠的需要減少;

g,活動增多(包括工作、日常活動、社交及性行為方面);

h,輕率任性,不顧後果。

(二)嚴重程度標准

臨床症狀必須達到下列嚴重程度之一者:

a,無法進行有效交談;

b,社會能力(指工作、學習、社交或家務能力)明顯受損;

c,需立即治療或住院;

d,具有精神病性症狀。

(三)排除標准

1.當情緒症狀消退後,下列症狀繼續存在:

a,與心境不協調的妄想和幻覺。

b,怪異行為。

c,「一級症狀」。

d,緊張症狀群。

2.情緒症狀系附加於精神分裂等其他疾病者。

3.情緒症狀系葯物、中毒或其他器質性原因所引起。

B,抑鬱發作

(一)症狀學標准

1.症狀以心境抑鬱為主要特徵;且相對持久,但在一日內可有晨重晚輕的節律變化。

2.首次發作者,情緒障礙至少已持續2周(如症狀嚴重需立即治療或住院者,或過去有肯定的躁狂或抑鬱發作者不受此限)。

3.至少具有下列症狀的四項:

a,對日常活動喪失興趣或無愉快感,性慾減退。

b,精力明顯減弱,無原因的疲倦,軟弱無力。

c,反復出現死亡的念頭,或有自殺企圖或行為。

d,自責或內疚感。

e,思考能力或注意力減退。

f,精神運動遲鈍或激越。

g,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

h,食慾減退,體重明顯減輕。

(二)嚴重程度標准

臨床症狀必須達到下列嚴重程度之一者:

a,社會能力明顯受損;

b,需立即治療或住院;

c,具有精神病性症狀。

(三)排除標准

同躁狂發作標准中的第(三)項。

(四)診斷標准

符合下列兩項中的一項:

a,過去有躁狂發作,本次表現為抑鬱發作者;

b,過去有抑鬱發作,本次表現為躁狂發作者。

七、病症鑒別

躁鬱症因臨床表現復雜多樣,易被誤診為單相抑鬱、焦慮、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礙和物質依賴等。

(一)精神分裂症

1、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發作與躁狂發作相鑒別,前者也在青年期起病,表現興奮、話多、活動多。但主要特徵是言語凌亂,行為怪異、雜亂、愚蠢、幼稚等怪異表現,思維、情感和行為不協調,為不協調的精神運動性興奮。躁狂發作是在情感高漲基礎上出現的協調性精神運動性興奮,情緒愉快、高漲,有感染力。

2、精神分裂症病程中可出現抑鬱症狀,而躁鬱症可伴隨精神病性症狀,應注意鑒別。躁鬱症是以情感障礙表現為主導症狀並貫穿於整個病程,情感高漲或低落,伴隨思維和行為改變,發作間歇期正常。而精神分裂症表現是以幻覺、妄想、思維邏輯障礙等為主要表現,與內心體驗和周圍環境不協調,發作間歇期多殘留不同程度社會功能缺損。

(二)繼發性情感障礙

情感障礙可由腦器質性疾病、軀體疾病、某些葯物和精神活性物質(如酒精、冰毒等)引起,二者鑒別點如下:

繼發性情感障礙應有明確的腦器質性疾病史、軀體疾病史,有葯物和精神活性物質使用史;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有相應的改變,可出現意識、記憶、智能問題;情感症狀隨原發疾病病情好轉而好轉,隨原發疾病病情的加重而加重。

(三)單雙相抑鬱鑒別

單相抑鬱與雙相抑鬱因治療原則不一樣,應加以鑒別。雙相抑鬱具有以下特點:發病年齡早,病前性格具有情感旺盛氣質和循環氣質,情緒變化與季節相關,既往抗抑鬱葯療效差,或治療後心境快速變化及誘發躁狂和輕躁狂發作,伴精神病性症狀,睡眠增加、體重增加,進食增加,一天中病情變化規律明顯,早上重、下午和晚上漸減輕。

(四)人格障礙

情緒變化是人格問題還是疾病,注意人格是一個人一貫的情緒和行為模式,而躁鬱症有明顯的起病時間,病理性情緒需持續一定的時間。

八、治療措施

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周期復發性疾病,尚不能治癒,但通過早期診斷和長期治療,患者完全可以控制病情、減少復發、避免惡化。

(一)葯物治療原則

1、首先使用最安全有效的葯物,以心境穩定劑為主。

2、根據病情需要,及時聯合用葯,葯物聯用的方式有兩種心境穩定劑聯用,心境穩定劑加抗精神病葯或苯二氮卓類葯物、心境穩定劑加抗抑鬱葯。在聯合用葯時,要了解葯物對代謝酶的誘導或抑制產生的葯物相互作用。

3、定期監測血葯濃度,評估療效及不良反應。由於鋰鹽的治療指數低,治療量和中毒量接近,應對血鋰濃度進行動態監測。卡馬西平或丙戊酸鹽治療躁狂也應達到抗癲癇的血葯濃度水平。取血時間應在末次服葯後12小時(如次日晨),以測定谷血葯濃度為標准。

4、一種葯物療效不好,可換用或加用另一種葯物,要判斷一種心境穩定劑無效,應排除依從性差和血葯濃度過低等因素,且用葯時間應大於3周。如排除以上因素仍無效,可換用或加用另一種心境穩定劑。

(二)治療葯物

1、常用的心境穩定劑:(1)碳酸鋰;(2)丙戊酸鹽;(3)卡馬西平。

2、候選的心境穩定劑:(1)拉莫三嗪;(2)托吡酯;(3)加巴噴丁;(4)第二代抗精神病葯:氯氮平、利培酮、奧氮平與奎硫平。

3、苯二氮卓類葯物:氯羥西泮

4、第一代抗精神病葯物:對具有興奮、激惹、攻擊或精神病性症狀的急性躁狂或混合發作者,伴有精神症性症狀的抑鬱以作者也可在治療早期階段短期聯用心境穩定劑與第一代抗精神症葯。

5、增效劑的應用與葯物的聯合治療對於難治性雙相障礙患者,特別是難治性快速循環發作患者,候選的心境穩定劑、鈣通道拮抗劑(異博定80-120mg/d,2/d、尼莫地平40-90mg/d,2-3/d)甲狀腺激素(T325-50ug/d、T480-200ug/d用4-6周)、5-HT1A受體拮抗劑(如丁螺環酮、心得靜)可考慮做為增效劑與經典心境穩定劑聯合試用。

6、抗抑鬱劑在雙相障礙中的使用用問題在雙相障礙的治療中,應用抗抑鬱劑可能誘發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或使循環頻率增加,或促發快速循環發作而使治療更加困難。因此,雙相障礙抑鬱發作時應慎用抗抑鬱劑。如抑鬱症狀十分嚴重、且持續時間超過4周以上,既往發作以抑鬱為主要臨床相,則可以在充分使用心境穩定劑的前提下,合用抗抑鬱劑。一般可首選幾無轉躁作用的丁胺苯丙酮,其次選用5-HT再攝取抑制劑,盡量不選轉躁作用強的TCAs。

(三)心理治療

在實施葯物治療的同時,也要進行心理治療。在此過程中,醫生應密切注意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並安撫患者的情緒,讓患者放鬆心情,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回到寧靜平和的情緒當中。

九、病人護理

(一)尊重、理解、接納、關心、支持、幫助患者;

(二)正確認識疾病,支持患者積極治療、盡早治療,反復發作者樹立長期治療的理念,定期門診復查,與醫生溝通,監測病情和葯物副反應,維持病情穩定,防復發;

(三)病情不穩定時,注意防止自傷自殺,沖動傷人,及早就診治療,做好心理疏導。抑鬱時讓患者看到希望,感受到關心支持,處於激越及嚴重躁狂狀態時避免沖突,避免激惹患者;

(四)學習疾病知識和治療知識,幫助患者觀察病情,及時應對病情變化,採取正確的應對策略,避免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

(五)平日注意幫助患者培養良好的性格,矯正不良的認知模式和行為模式,學習心理調節的方法;

(六)促使患者積極參加社會性活動,以期減少或防止發生殘疾。在此過程中,對患者多給予鼓勵、肯定,根據患者的能力,與患者一起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不能操之過急。

丁俊貴

2018年6月18日

F. 雙相情感障礙住院多久

我住過四次一次一個月左右。病史14年。有時候其實應該多住一些時候但住院費太貴。

G. 雙向情感障礙的患者住院治療至少需要多長

你好!雙相情感障礙的治療是要根據目前的疾病期探究治療方案。是否住院治療要根據目前疾病的嚴重程度而定,如果病人否認有病,拒絕服葯,那就要住院治療。否則可以門診、心理治療和葯物治療。
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王贊利主任醫師

H. 南派三叔被爆患病,雙相情感障礙究竟為何病

南派三叔自曝出軌,妻子否認稱其有雙相情感障礙:2013年4月16日,南派三叔發微博自曝出軌離婚,隨後他的妻子「佩PeiPeggy」轉發三叔微博稱兩人沒離婚,並指南派三叔「有早期精神分裂及雙相情感障礙」。雙相情感障礙是心境(情感)障礙的一種類型,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雙相情感障礙(又稱躁鬱症、鍾擺病),是一種兼有躁狂和抑鬱的疾病,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患者的情緒波動往往非常大,常常會導致人際關系糟糕、工作效率低下,並影響家庭生活,甚至會出現自殘、自殺的結果。

雙相障礙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西方發達國家90年代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雙相障礙終生患病率5.5%-7.8%(Angst,1999),Goodwind等(1990)報道雙相I型患病率為1%,雙相I型與II型合並為3%,若加上環性心境則超過4%。發病年齡高峰期15-19歲,首次多為抑鬱發作,往往一至數次抑鬱發作後再出現躁狂或輕躁狂發作。目前,我國尚缺乏系統的雙相障礙流行病學調查,香港特區(1993)男性1.5%、女性1.6%。

雙相情感障礙與抑鬱症的區別
有時情緒高漲,有時悲觀絕望,歷史上很多著名的文學家和藝術家都曾經歷類似的情緒困擾。這種精神障礙,叫做雙相情感障礙,又稱躁鬱症,是一種因腦功能失調引起的兼有躁狂和抑鬱發作的疾病,會使患者人際關系破壞、工作效率低下,並影響家庭生活,甚至導致患者自殺。
「該病的臨床誤診非常多,尤其易被誤診為單相抑鬱症。」北京安定醫院副主任醫師王剛接受采訪時介紹,國際上一項研究認為,表現為抑鬱的病人,經過5-10年的回訪可以發現,其中30%-40%都是雙相情感障礙患者。
王剛在十幾年前遇到的一位病人,表現為長時間的抑鬱,一直按照抑鬱症治療,可是未見起色,病程拖了三四年。當王剛接手該病人時,他已經轉成了輕躁狂症狀。王剛與同事對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症狀進行重新評估,確診為雙向情感障礙。「雖然被耽誤一段時間,但是病人依從性很好,願意配合醫生,我們對他實行雙相治療後效果很理想。」王剛說。
為什麼雙向情感障礙與抑鬱症之間的鑒別成為困難呢?王剛解釋說,造成診斷困難的主要原因,是醫生往往採集不到輕躁狂發作的信息。具體來說,絕大多數患者第一次發病都表現為抑鬱,只有極個別第一次發病是躁狂或者輕躁狂;而且雙相患者70%的發作時間都表現為抑鬱,真正處於躁狂或輕躁狂的發作時間很短。所以,患者在抑鬱發作時就醫,很難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
其次,病人如果處在輕躁狂狀態下,會覺得情緒較高,思維敏捷,精力充沛,睡眠的需求很少,即使長時間加班也不覺得累。因此,病人往往認為這是他情緒最好的時期,一般不會主動就醫。而到了抑鬱發作時,又會忽略之前的躁狂症狀。
另外,有些患者先後去過不同的醫院診治,但醫生也容易產生思維定式,既然前面的醫生作出抑鬱的診斷,那麼就會忽略患者是否有過躁狂、輕躁狂症狀發作,仍會繼續按照抑鬱症治療。
據王剛介紹,正是雙相情感障礙的復雜性和隱蔽性,使其實際檢出率和診斷率極低。根據美國的統計數字,一般雙相情感障礙從發病到最終確診,大約要經歷10年時間。這是一種診斷延遲。
沒有正確的診斷也談不上正確的治療。雙相患者誤診為單純的抑鬱症不僅會延誤治療,而且使用抗抑鬱劑還有可能導致患者從抑鬱發作轉向躁狂發作。「雙相病人的狂躁症狀發作,有的是疾病自然發展的結果,也有相當多的是因為不合理的治療導致的轉向。」王剛說,這兩種疾病的治療原則上截然不同,只要造成轉向,就可能加速病情發作,導致發作更加頻繁。
有趣的是,當處於輕躁狂狀態時,人的思維敏捷性比正常狀態要高一些,創造性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例如著名音樂家羅伯特·舒曼的創作高峰大多處在他輕躁狂發作的時期。
有人會說,輕躁狂的狀態這么好,為什麼要治療?王剛解釋說,輕躁狂狀態在雙相情感障礙整個疾病過程中維持的時間非常短暫,而患者大部分時間會處於抑鬱狀態。雙相情感障礙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家庭和工作,還會引發各類社會問題,例如酗酒、葯物濫用、自殺等。同時,雙相情感障礙與心臟病、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共病率也非常高,可以說是一種全身性疾病。通過早期診斷和積極治療,患者完全可以控制病情、減少復發,從而過上健康、正常的生活。
王剛認為,在接診抑鬱症時,精神科醫生要特別關注患者有無躁狂、輕躁狂症狀或病史,患者也要在醫生的詢問下提供相關信息,這對於正確診斷患者是單純的抑鬱症還是雙相情感障礙非常重要。

I. 南派三叔被爆患病,雙相情感障礙究竟為何病

南派三叔自曝出軌,妻子否認稱其有雙相情感障礙:2013年4月16日,南派三叔發微博自曝出軌離婚,隨後他的妻子「佩PeiPeggy」轉發三叔微博稱兩人沒離婚,並指南派三叔「有早期精神分裂及雙相情感障礙」。雙相情感障礙是心境(情感)障礙的一種類型,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雙相情感障礙(又稱躁鬱症、鍾擺病),是一種兼有躁狂和抑鬱的疾病,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患者的情緒波動往往非常大,常常會導致人際關系糟糕、工作效率低下,並影響家庭生活,甚至會出現自殘、自殺的結果。

雙相障礙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西方發達國家90年代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雙相障礙終生患病率5.5%-7.8%(Angst,1999),Goodwind等(1990)報道雙相I型患病率為1%,雙相I型與II型合並為3%,若加上環性心境則超過4%。發病年齡高峰期15-19歲,首次多為抑鬱發作,往往一至數次抑鬱發作後再出現躁狂或輕躁狂發作。目前,我國尚缺乏系統的雙相障礙流行病學調查,香港特區(1993)男性1.5%、女性1.6%。

http://ke..com/view/626041.htm?fromId=289883

雙相情感障礙與抑鬱症的區別

有時情緒高漲,有時悲觀絕望,歷史上很多著名的文學家和藝術家都曾經歷類似的情緒困擾。這種精神障礙,叫做雙相情感障礙,又稱躁鬱症,是一種因腦功能失調引起的兼有躁狂和抑鬱發作的疾病,會使患者人際關系破壞、工作效率低下,並影響家庭生活,甚至導致患者自殺。

「該病的臨床誤診非常多,尤其易被誤診為單相抑鬱症。」北京安定醫院副主任醫師王剛接受采訪時介紹,國際上一項研究認為,表現為抑鬱的病人,經過5-10年的回訪可以發現,其中30%-40%都是雙相情感障礙患者。

王剛在十幾年前遇到的一位病人,表現為長時間的抑鬱,一直按照抑鬱症治療,可是未見起色,病程拖了三四年。當王剛接手該病人時,他已經轉成了輕躁狂症狀。王剛與同事對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症狀進行重新評估,確診為雙向情感障礙。「雖然被耽誤一段時間,但是病人依從性很好,願意配合醫生,我們對他實行雙相治療後效果很理想。」王剛說。

為什麼雙向情感障礙與抑鬱症之間的鑒別成為困難呢?王剛解釋說,造成診斷困難的主要原因,是醫生往往採集不到輕躁狂發作的信息。具體來說,絕大多數患者第一次發病都表現為抑鬱,只有極個別第一次發病是躁狂或者輕躁狂;而且雙相患者70%的發作時間都表現為抑鬱,真正處於躁狂或輕躁狂的發作時間很短。所以,患者在抑鬱發作時就醫,很難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

其次,病人如果處在輕躁狂狀態下,會覺得情緒較高,思維敏捷,精力充沛,睡眠的需求很少,即使長時間加班也不覺得累。因此,病人往往認為這是他情緒最好的時期,一般不會主動就醫。而到了抑鬱發作時,又會忽略之前的躁狂症狀。

另外,有些患者先後去過不同的醫院診治,但醫生也容易產生思維定式,既然前面的醫生作出抑鬱的診斷,那麼就會忽略患者是否有過躁狂、輕躁狂症狀發作,仍會繼續按照抑鬱症治療。

據王剛介紹,正是雙相情感障礙的復雜性和隱蔽性,使其實際檢出率和診斷率極低。根據美國的統計數字,一般雙相情感障礙從發病到最終確診,大約要經歷10年時間。這是一種診斷延遲。

沒有正確的診斷也談不上正確的治療。雙相患者誤診為單純的抑鬱症不僅會延誤治療,而且使用抗抑鬱劑還有可能導致患者從抑鬱發作轉向躁狂發作。「雙相病人的狂躁症狀發作,有的是疾病自然發展的結果,也有相當多的是因為不合理的治療導致的轉向。」王剛說,這兩種疾病的治療原則上截然不同,只要造成轉向,就可能加速病情發作,導致發作更加頻繁。

有趣的是,當處於輕躁狂狀態時,人的思維敏捷性比正常狀態要高一些,創造性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例如著名音樂家羅伯特·舒曼的創作高峰大多處在他輕躁狂發作的時期。

有人會說,輕躁狂的狀態這么好,為什麼要治療?王剛解釋說,輕躁狂狀態在雙相情感障礙整個疾病過程中維持的時間非常短暫,而患者大部分時間會處於抑鬱狀態。雙相情感障礙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家庭和工作,還會引發各類社會問題,例如酗酒、葯物濫用、自殺等。同時,雙相情感障礙與心臟病、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共病率也非常高,可以說是一種全身性疾病。通過早期診斷和積極治療,患者完全可以控制病情、減少復發,從而過上健康、正常的生活。

王剛認為,在接診抑鬱症時,精神科醫生要特別關注患者有無躁狂、輕躁狂症狀或病史,患者也要在醫生的詢問下提供相關信息,這對於正確診斷患者是單純的抑鬱症還是雙相情感障礙非常重要。

熱點內容
淘寶客為什麼比實體店便宜 發布:2025-02-05 11:49:22 瀏覽:198
脾胃不好為什麼不能吃香芋 發布:2025-02-05 11:48:31 瀏覽:840
為什麼每天早上晚上都要刷牙 發布:2025-02-05 11:46:51 瀏覽:97
長明燈為什麼能那麼長時間還燒 發布:2025-02-05 11:44:01 瀏覽:504
為什麼孩子晚上醒了就要吃 發布:2025-02-05 11:32:54 瀏覽:102
為什麼男人會迷上健身 發布:2025-02-05 11:32:04 瀏覽:361
為什麼晚上愛胡思亂想睡不著著急 發布:2025-02-05 11:31:29 瀏覽:560
宿管阿姨為什麼對男生態度好 發布:2025-02-05 11:15:00 瀏覽:973
為什麼找不到學校代號 發布:2025-02-05 11:07:18 瀏覽:335
蘋果手機為什麼有詐騙來電 發布:2025-02-05 10:45:38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