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元宵晚上為什麼要蒸燈

元宵晚上為什麼要蒸燈

發布時間: 2022-09-28 02:11:26

Ⅰ 元宵節農村蒸燈怎麼蒸的

蒸燈第一次聽過這樣的美食。
安徽省漢族節日習俗,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也叫燈節。這一天,除了家家戶戶懸掛各式花燈之外,還有蒸燈、龍燈和過河燈,到處呈現歡度佳節的熱鬧場面。蒸燈的習俗,抗戰前很普遍,
做法
通常用麥面和黃豆面和在一起,揉成面團,捏成窩窩,蒸熟即成。晚上點燈時,燈窩里插上燈芯,倒上植物油即可點亮。

細節
和好了面,面團,分成12份,每塊和月餅差不多大小,然後做成類似現在的蛋撻一樣的形狀,裡面凹,四周凸出,按照不同的月份,在它邊上捏出角,幾月份就會捏出幾個角,中間放一粒黃豆,等時候差不多了,放到鍋里,上籠蒸起來。
大約一、二十分鍾左右,熟了,把火熄了,鍋端下來,放到屋中間
打開鍋蓋時,一年的天氣情況都會出現了:有的燈裡面會聚集了很多水,有的裡面是乾的,有的燈里可能只有一點水跡,
水很多的那個燈,預示著這個月份多雨,沒有水的燈呢,說明這個月不會下雨,有可能還會乾旱。呵呵,比現在的天氣預報准確多了。
找個好看的燈,倒上豆油,插上一根棉花芯,點著,放到燈籠里,出去和一群年齡相仿的孩子玩,才是這一天最重頭的戲。

Ⅱ 為什麼元宵節要蒸面燈

這就是個習俗,可能有個故事跟這個有關聯,祝你好運!

Ⅲ 元宵節面燈的來歷是什麼

蒸面燈是我們這里過元宵節最重要的節目,就像過年包餃子一樣必不可少。據說以前的老人們都是根據這個來安排春種秋收的。

蒸好的燈出鍋,首先要看一下哪個燈碗里存的水多。因為蒸的時間長,水蒸汽就會變成水存在燈碗里。可老人們卻說這是有講究的:龍燈里存的水多,表示今年雨水多;反之,則說明今年要乾旱。最好是不多不少,風調雨順。

12個碗燈中哪個月份的燈碗里水多,就說明那個月下雨要多,沒水的燈就說明那個月要乾旱。


做法

1、黃豆面與麵粉1:3混合,放適量精鹽和水,水少放,和的面要比饅頭硬很多。揉勻,一定充分揉勻,醒發半2小時左右。

2、像蒸饅頭一樣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形狀可以自由發揮,比如小鳥、刺蝟、香爐等等,但一定要留燈肚子,後面會往裡面倒一點花生油。

3、 其中最經典的是捏褶,通常要捏12個月的褶,每個月代表一個褶,有8個褶就代表8月。捏好一年的12個月,寓意整年吉祥如意,健康平安。

4、上蒸屜蒸熟,大火開後轉中火,再蒸25分鍾,因為是黃豆面,所以關火之後再燜一會兒。這里還有個有趣的預言,據說,蒸出來之後看燈肚子,代表哪個月份燈里剩餘的水份多,說明今年的這個月份雨水大。

5、蒸好了拿出來,用牙簽纏上一點棉花,插在面燈中間當作燈芯(注意棉花一定要從頭包到尾,這樣點燃的時間會更持久。),然後順著牙簽倒一點花生油,別太多。點燃時間長一些,讓面燈充分吸收些食物油,煸炒時會更好吃。

6、點燃它們吧!然後可以跟可愛的小朋友們一起許願啦。

7、等點燃之後,油也充分吸收了,沒吸收的油可以倒走。此時就可以把燈切成薄片,鍋里放蔥姜蒜煸香,倒入面燈片炒香,2分鍾後倒入水煮開,就可以吃團圓吉祥的面燈了。

Ⅳ 元宵節屋裡點燈的寓意 元宵節點燈的由來簡介

導讀:正月十五是元宵,元宵節的習俗活動特別多,也特別熱鬧,最常見的元宵習俗都與花燈相關,比如觀燈,鬧花燈,耍龍燈,點燈等等,那麼你知道元宵節屋裡點燈的寓意是什麼嗎?元宵節屋裡為什麼要點燈呢?以下是我對元宵節點燈的由來簡介,感興趣的朋友來瞧瞧吧。

元宵節屋裡點燈的寓意

1、驅邪化災:正月十五雖然月色正好,但也是在黑暗之中過節,所以人們大多都會在大門口點上兩盞燈籠,寓意著驅散黑暗、驅散黑暗中的災邪,以達到驅邪化煞的的目的,是一種非常吉祥的做法。所以正月十五點燈籠往往寓意著驅邪化災。

2、祈福平安:正月十五大多懸掛的燈籠都是紅燈籠,一方面是因為紅色的燈籠看上去十分亮眼,另一方面是因為紅色是非常吉利喜慶的顏色,在正月十五懸掛的時候往往有著祈福平安、祈福順心如意等等含義,所以正月十五掛燈籠也寓意著祈福平安。

3、燃燈表佛:正月十五點燈籠最初寓意著燃燈表佛,因為這種習俗起源於佛教。在東漢時期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所以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都會點燈來祭拜佛像,以達到燃燈表佛的目的,但如今人們已經鮮少燃燈表佛了,而元宵節點燈籠大多也就是指驅邪祈福的含義。

元宵節點燈的由來簡介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 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後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後死後,平除呂後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

元宵節點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另有一說是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還有在潮汕等嶺南地區,從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別是元宵當天,家家戶戶都要點燈,而如果去年元宵以後家中生有男孩,則要到鄉中宗族祠堂的燈架上掛上燈籠,以昭告鄉里加重添了丁,接受來自鄉親的祝賀。廣州過去在正月十二這天有替「床頭婆」開燈之俗,祈求保佑孩子健康平安長大。而正月十三要在廚房「點灶燈」,直點到元宵夜。

因為長期處於農耕社會的中國,家庭的男性勞動力對於家族興旺非常重要,男孩子的出生對於整個家族來說都是一件喜事。古時,生男孩有著添丁一說,而「丁」與「燈」 在許多方言中諧音。因此,元宵夜點燈、吊燈的習俗也有「添丁」的美好祝願。

Ⅳ 蒸面燈的來歷

源於東北的滿族元宵舊俗,過去人們在元宵節除製作彩燈外還會蒸面燈。蒸面燈是將黃豆面捏成油燈狀,上端有燈碗,燈身略細,底腳與燈碗口徑一致,與古代陶豆相同。因一年十二個月便製成十二個,每個燈碗的口沿處還捏出十二個不同數目的小鋸齒。捏成後放入鍋里蒸熟,揭鍋時依每個月燈碗的干濕、水多少來預測各個月份的寒暖、旱澇。而燈取出晾涼變硬後,倒入酥油或麻籽油用棉芯點燃,哪個月份的燈芯較亮,表示當月有喜慶的事。
蒸燈是魯皖地區節日習俗,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也叫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懸掛各式花燈之外,還有蒸燈、龍燈和過河燈,到處呈現歡度佳節的熱鬧場面。

Ⅵ 為什麼元宵節要蒸面燈

元宵節蒸面燈
蒸面燈是我們這里過元宵節最重要的節目,就像過年包餃子一樣必不可少。每到元宵節的下午,各家各戶都在忙著蒸燈。 龍燈是必須要蒸的,因為龍掌管著一年的風調雨順。把一團面反復揉搓成一頭粗一頭細的圓條,(長短粗細可根據面的多少而定。)就做成了龍的身子。粗的是龍頭細的是龍尾。把龍身平放在面板上,用剪刀在上面剪出整齊均勻的面刺,就做成了龍的鱗。選油亮飽滿的花椒種子摁在龍頭的兩側,就成了龍的眼睛。龍頭上還要選取枝杈均勻的埽篾裝飾出龍角,用剪刀小心地剪開龍嘴,再放上瓜子大小的一點紅紙,就是龍的舌頭,舌頭上要放一枚硬幣,象徵著財源滾滾來,最後把長龍盤起來,中間做一個小巧精緻的面碗,已備蒸熟後裝油插燈捻用。這樣,一盞龍燈就做成了。 最普遍的是碗狀的面燈,當然要比普通家用的大碗精緻得多,碗口處還要捏上各式的花邊。這種燈一般要做12個,代表一年有12個月。每個燈的側面都要捏上小面撮,一月的燈捏一個,二月的捏兩個。依次類推,直至捏完12個。
蒸好的燈出鍋了,首先要看一下哪個燈碗里存的水多。因為蒸的時間長,水蒸汽就會變成水存在燈碗里。可老人們卻說這是有講究的:龍燈里存的水多,表示今年雨水多;反之,則說明今年要乾旱。最好是不多不少,風調雨順嘛!12個碗燈中哪個月份的燈碗里水多,就說明那個月下雨要多。沒水的燈就說明那個月要乾旱。據說以前的老人們都是根據這個來安排春種秋收的。 如果家裡有小孩子,一般都還要蒸一盞勺子燈。燈的形狀就像一把勺子,勺子的把上還要捏一兩只調皮可愛的小老鼠趴在那兒,等著點燈時偷喝油呢! 蒸好了燈,傍黑的時候就要點燈了。用火柴桿兒纏上一點棉花,插在燈碗里做燈捻子,往碗里倒上一些豆油,點上火,面燈就亮了起來。 在我們這里,元宵節的晚上,各家各戶的大門口和家裡的每間屋子都要點面燈。因為老人們說那燈光可以驅邪,給人帶來幸福和好運。我還清楚地記得小時候,老人們一邊點燈一邊念叨著:照照眼,不害眼;照照頭,不生瘡;照照牆,蠍子不蜇香蓮的娘。於是大家都爭著搶著讓燈光照著自己,都希望自己能讓燈光照得「百毒不侵」。記得那時候,就連雞圈、豬圈、狗窩等犄角旮旯都得端著燈照一遍,好像是讓動物們也沾點光,感受到人間的幸福吉祥。 家裡的燈點著了,孩子們都端著自己的面燈去大街上聚會。大家笑啊跑啊,可熱鬧啦!哪個孩子手裡端的燈好看,大家就會誇他媽媽手巧,他也滿臉的自豪。有調皮的孩子還會趁別人不注意,搶著咬一口別人手裡的燈。因為蒸燈的面里要放鹽和花椒粉,而且面要和得很勁道,所以面燈是很好吃的。大人還說,女孩子是不可以吃點著的燈的,吃了會長黑眼圈的。那時我有點不相信,所以那時我一直不敢吃。後來才明白那時老人們偏心男孩子,,故意那麼說的。 孩子們在街上玩夠了,家裡的燈油也差不多熬完了。跟著媽媽查看一下面燈里的燈花結得是否好看,燈花結的好看,就預示著今年的幸福多。媽媽一高興,可能還會讓你吃一個面燈呢! 點完的面燈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切成薄片和面條一起煮著吃。但是龍燈一定要留到農歷二月二才能吃。「二月二,龍抬頭」,我們就可以吃上龍肉了!每到這天早上,用青菜炸湯,再把提前兩天泡在涼水裡已經變軟的龍燈分成小塊放在鍋里煮,配上一把面條,這就是地道的龍須面了!吃這種面也是有講究的:男人是家裡的頂樑柱,要吃龍頭和龍腰的。吃了可以強身健體,不腰疼。不管這種說法是真是假,「龍肉」確實好吃,「龍湯」真的鮮美! 從小到大,蒸面燈,吃面燈,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成家以後,自己當家作主了,蒸的面燈可以隨便吃了。於是乎,蒸燈的興趣更濃了,其間的樂趣更多了……

Ⅶ 元宵節為啥要蒸十三個燈

這個燈是不是代表13億人民啊。

Ⅷ 正月十五蒸燈有什麼意義

蒸燈是皖北蒙城地區農歷正月十五用面做成的一種面燈,也可食用的。蒸燈的習俗,抗戰前很普遍,通常用麥面和黃豆面和在一起,揉成面團,捏成窩窩,蒸熟即成。晚上點燈時,燈窩里插上燈芯,倒上植物油即可點亮。 所蒸面燈,都在元宵節晚上點燃。先點「屬相燈」,人手一盞,相互祝福;再點帶座的窩燈,分別放在門旁;草垛燈、倉龍燈、錢龍燈則分別放在牲畜圈、糧倉和錢櫃上。這樣,室內室外燈火通明。孩子們手捧生肖燈,樂得跑東跑西比高低;老年人端著窩燈,照遍里里外外,據說這樣一照,就不會受蠍子蜇、蟲子咬了。老奶奶還逐一查「燈花」,如果燈花大,就預兆棉花豐收。居喪守孝的人家不蒸燈,可由親鄰送燈,以表慰問之情

Ⅸ 為什正月十五蒸燈

面燈也叫面盞,是用麵粉做的各種形式的燈盞,多流行於北方地區。民間傳說,元宵節的燈光是吉祥之光,能驅妖辟邪祛病。元宵節蒸燈就流傳了下來,在屋內、庭院等處點燃面燈,里里外外亮亮堂堂,這一晚,大人們對新生活充滿了憧憬,孩子們歡欣雀躍,載歌載舞。面燈點過之後,就可以吃了。吃的時候,或者在鍋里熥熱,或者在火上烤熱。如果是用豆面做的可以做菜,點面燈是孩子們最期盼的時刻,而吃面燈又是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候了。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手機版為什麼打不開 發布:2025-02-05 14:51:44 瀏覽:393
華晨宇眼睛為什麼是紅色 發布:2025-02-05 14:50:59 瀏覽:957
下巴為什麼有兩粒東西 發布:2025-02-05 14:37:05 瀏覽:40
蘋果手機功放打不開是為什麼 發布:2025-02-05 14:28:03 瀏覽:570
淘寶為什麼會有店鋪搬走了 發布:2025-02-05 14:13:04 瀏覽:627
蘋果為什麼不能左滑拍照 發布:2025-02-05 13:56:12 瀏覽:35
放牧羊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2-05 13:54:32 瀏覽:726
為什麼文件的名得寫cpp 發布:2025-02-05 13:52:28 瀏覽:887
nx軟體為什麼草圖不能完全約束 發布:2025-02-05 13:49:15 瀏覽:707
為什麼有的男生鬍子很渣人 發布:2025-02-05 13:48:34 瀏覽: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