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為什麼熊能冬眠那麼長時間

為什麼熊能冬眠那麼長時間

發布時間: 2022-09-26 11:28:04

① 熊為什麼冬眠時會睡那麼久

逃避寒冷的天氣。

生活於北方寒冷地區的熊有冬眠現象,而位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的黑熊往往不冬眠。熊冬眠時間可持續4~5個月,在冬眠過程中如果被驚動它會立即蘇醒,偶然也會出洞活動。

熊冬眠的洞穴一般選在向陽的避風山坡或枯樹洞內。除冬眠期外,熊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除了發情交配期外,其餘時間熊都單獨活動。母熊一般1年產1~4崽。

(1)為什麼熊能冬眠那麼長時間擴展閱讀:

動物的冬眠受自然條件影響最大。外界刺激越多,內部本能的適應能力越強。首先,外界溫度對動物冬眠有重要影響。當周圍環境溫度在5℃一10℃時,最宜引起冬眠。

其次,食物的缺乏是促成冬眠的因素。對於鳥類,一般只要限制食物或者是讓它飢餓,它就會立即進入昏睡狀態。再次,光也是引起冬眠的重要外界條件。如果光線時間減少或昏暗時,動物便很快開始冬眠。

冬眠的長短隨動物而異。歐洲刺蝟3到4個月。冬眠鼠可睡上6到7個月。但不能簡單認為,冬眠是一個長達數月不間斷的過程,相反,更常見的冬眠是間歇性的,長的休止狀態,低的新陳代謝中插有短暫的覺醒狀態。

但動物不能經常回復到醒的狀態,因為每次醒來都是要耗能的,醒的次數太多會導致脂肪貯存過早耗盡,以致在來年春天的真正覺醒時無「脂」可用。

② 為什麼熊冬眠時會睡這么久腦筋急轉彎

因為沒有人敢叫它起床。
熊冬眠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怕冷,而是因為食物短缺,在這個冰冷的季節里,熊的菜單里的大多數動植物要麼逃走了,要麼躲在某處休眠了,要麼乾脆死掉了。為了不讓自己挨餓,熊就只有「先睡一覺」這個選項了,而在食物充足的地方,即使天氣寒冷熊也不會冬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極熊。
熊的冬眠期一般都是幾個月,長的時候可以達到7個多月之久,處於冬眠狀態的熊,其心率與呼吸頻率會顯著下降,基礎代謝率也隨之大幅降低(降低50%以上,極端的可以低至25%),在冬眠期間,熊不吃任何東西,也不用喝水,甚至還不用大小便,它們可以僅憑消耗自己的脂肪來維持自己的生命。

③ 為什麼熊冬眠時會睡這么久

缺乏食物是動物冬眠的主因,如果食物充足,許多熊不會冬眠,反而會整個冬天都在狩獵。但食物不多時,熊就會躲在洞中過冬。小型哺乳類動物在冬眠時體溫會急速下降,但熊的體溫只會下降約4度,不這心跳速率會減緩75%.一旦熊開始冬眠後,它的能量來源就從飲食轉換為體內儲存的脂肪。在阿拉斯加為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北極熊計劃工作的野外生物學家湯姆伊凡斯說,這種化學作用的變化十分劇烈。脂肪燃燒時,新陳代謝會產生毒素。但熊在冬眠時,細胞會將這些毒互分解為無害的物質,再重新循環利用。這種生化作用也讓熊可以回收體內的水分,因此在冬眠時不會排尿,北極熊也可以利用脂肪燃燒的機制。這種清醒式冬眠讓北極熊可以不躲到洞里,整個冬天都保持活躍狀態。

④ 北極熊為什麼能冬眠那麼長時間

原來,冬眠時,動物的神經已經進入麻痹狀態。有人曾用蜜蜂進行試驗,當氣溫在7~9℃時,蜜蜂翅和足就停止了活動,但輕輕觸動它時,它的翅和足還能微微抖動;當氣溫下降到4~6℃時,再觸動它卻沒有絲毫反應,顯然它已進入了深沉的麻痹狀態;當氣溫下降到0.5℃時,它則進入更深沉的睡眠狀態。由此可見,冬眠時神經的麻痹深度是與溫度有密切關系。

另外,冬眠時,動物體溫顯著下降。據研究,黃鼠在130個晝夜的冬眠時間中,共放出70卡熱量,但冬眠過後的13.7個晝夜中,就能放出579卡熱量。一般來說,動物在冬眠過程中,每晝夜只能放出0.5卡熱量,但在它蘇醒後,興奮的時候,每晝夜則能放出42卡熱量。由此可見,冬眠動物體溫下降時,機體內的新陳代謝作用變得非常緩慢,所以僅僅能維持它的生命。

動物皮下脂肪,一方面可以保持體溫,更重要的是供給冬眠時體內的消耗。一般動物在冬眠前的體重,都比平時增加1~2倍,冬眠之後,體重就逐漸減輕。如冬眠163天的土撥鼠體重減輕35%;冬眠162天的蝙蝠體重可以減少33.5%。

動物在冬眠時,血細胞還會大大減少。平時,1立方毫米土撥鼠血液中,會有12180個白細胞,但冬眠時平均只有5950個,然而,讓人奇怪的是,盡管體內「衛士」──白細胞大大減少,但冬眠動物卻從來沒有發現生病的。

那麼,為什麼每年到一定的時候,動物就會進入冬眠呢?

為此,科學家進行過長期的探索。

夏天,科學家從人工條件下進行冬眠的黃鼠身上抽出血液,注射到活蹦亂跳的黃鼠靜脈里,結果,它像被麻醉一樣,很快進入昏睡的冬眠狀態。

看來,在冬眠動物的血液中,可能含有一種能誘發冬眠的物質。實驗還表明,冬眠時間越長的動物,其血液誘發冬眠的作用越強烈。

那麼,這種誘發冬眠物質是什麼呢?

據研究,這是一種存在於血清中的顆粒狀物質,有時這種物質也會粘附到紅細胞,因而使紅細胞也有了誘發冬眠的作用。

奇怪的是,在正常情況下,動物對外來物質總是排斥的,但冬眠中的動物例外。科學家抽出冬眠旱獺的血清,注射到黃鼠的血液中,黃鼠不但不產生排斥反應,反而呼呼入睡,進入冬眠了。

科學家的不斷探索又帶來了新的信息,在動物的血液中,還存在著另一種與冬眠物質相對抗的物質。這種物質在血液中達到一定量時,就使冬眠的動物蘇醒過來。

這樣看來,動物何時開始冬眠,不僅取決於誘發物質,而且也取決於誘發物質和抗誘發物質比例的變化。科學家判斷冬眠的動物可能一年到頭都在「製造」誘發物質。抗誘發物質可能是在進入冬眠後開始產生的,並且其產量是沿直線上升,直到春暖花開才逐漸減少。當抗誘發物質在血液中的濃度足以控制誘發物質的時候,動物才能從冬眠中蘇醒過來。

至今,人們仍然未完全揭開動物冬眠的奧秘,探索還在進行,科學家認識到,研究動物冬眠不僅妙趣橫生,而且在航天與醫學上有重大實用價值。
熱帶動物也「冬眠」
提到冬眠,人們立刻會聯想起北極熊。在人們印象中,似乎只有生活在寒冷冬季的動物才冬眠。不過,德國科學家在6月24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在熱帶非洲也發現了一種「冬眠」動物。
德國馬爾堡大學的科學家報告說,一種生活在馬達加斯加的狐猴會在炎熱的環境中「冬眠」7個月之久,遠遠超過了一些在北半球生活的動物冬眠的時間。這也是科學家迄今發現的第一種「冬眠」的熱帶動物。
報告稱,這種動物冬眠時會尋找一個僻靜的樹洞,即便周圍溫度達到30攝氏度左右,它也不會蘇醒。地面測驗表明,「冬眠」期間,這種動物的體溫不靠自身的新陳代謝控制,而是「被動地」隨著周圍環境變化。
這種狐猴長著粗粗的尾巴,學名「粗尾侏儒狐猴」,是身材十分矮小的靈長類動物,平時晝伏夜出。它們「冬眠」時會定期蘇醒,而何時蘇醒取決於體溫。科學家由此推斷,這種狐猴「冬眠」的目的可能是避免體溫過高。
動物是怎樣冬眠的?
動物的冬眠,早就引起了人類的關注。

人們研究動物冬眠,主要是針對熱血動物。因為它們能精確地和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體溫。動物冬眠只是動物休眠的一種形式,此外還有夏眠、日眠和夜眠等。動物冬眠一般從當年10月或11月開始,直到次年3、4月份,其間每3天或3星期中斷一次,以便能進食,排泄大小便,這叫休眠周期。

冬眠時,動物體內會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心臟:跳動緩慢,心臟的功能大大降低。這樣就有效地防止了血液循環紊亂;肺:呼吸減慢,一次呼吸最長達10分鍾;腎:產生的尿量很少;性生活:在冬眠前就完全停止,在冬眠沉睡時期又慢慢恢復。只有蝙蝠例外;腦:冬眠中骨髓仍在工作著,中腦代替間腦成為熱調節器的變化中心。

動物的冬眠受自然條件影響最大。外界刺激越多,內部本能的適應能力越強。首先,外界溫度對動物冬眠有重要影響。當周圍環境溫度在5℃一10℃時,最宜引起冬眠。其次,食物的缺乏是促成冬眠的因素。對於鳥類,一般只要限制食物或者是讓它飢餓,它就會立即進入昏睡狀態。再次,光也是引起冬眠的重要外界條件。如果光線時間減少或昏暗時,動物便很快開始冬眠。

從根本上說,動物要度過冬眠,取決其兩種適應的能力。其一是適應物質變化的全部過程,能在溫度極低下度過來,並能迅速地復甦。其二是必須有很高的製造熱量能力。一種是抖動肌肉生熱;另一種是通過化學熱調節器發揮作用。

冬眠動物有一種特有的組織-褐色脂肪組織。它從頸部延至脊髓,具有產生熱量、保護動物安全過冬的能力。這一組織在冬天會慢慢地被消耗掉,到第二年夏天和秋天時又重新製造出來。

至於冬眠動物自動調節生物節律和機體復甦的機制是怎樣的,人們至今仍在探索。
動物冬眠為什麼不用吃東西
世界上有許多動物到了冬天都要冬眠。如青蛙、烏龜、蛇等。那麼動物為什麼要生活冬眠呢?這是許多小朋友都感到疑惑不解的問題,下面我向大家揭開其中秘密。

動物冬眠是因為到冬天天氣很冷,很難找到食物。為了減少體力消耗,動物就進行冬眠。

動物在冬眠時,整個冬天不吃東西也不會餓。因為在冬眠之前,許多動物老早就積極開始了冬眠的准備工作。這些動物冬眠前的准備工作很特殊,那就是從秋季開始,就在自己的身體內逐漸積累營養,特別是脂肪。等到冬眠期來臨,體內積累的營養物質就相當多了。於是就顯得肥胖起來。再說動物在冬眠期間,藏在窩里不吃不動或很少活動,呼吸次數減少,血液循環減慢;新陳代謝非常微弱,所以消耗的營養物質足夠它們整個冬眠過程中身體消耗的需要。開春之後,它們明顯瘦了很多,又四齣覓食。

有些同學可能會好奇地問:「那人為什麼不冬眠呢?」我要告訴大家,動物冬眠是減少體力消耗,但是人類不可能一天吃十天東西,那又怎樣能完整地度過不吃不喝的冬天呢?

⑤ 熊為什麼冬眠能睡這么久

是為了節省食物減少活動所消耗的熱量所以要在冬天多睡覺
缺乏食物是動物冬眠的主因,如果食物充足,許多熊不會冬眠,反而會整個冬天都在狩獵。但食物不多時,熊就會躲在洞中過冬。小型哺乳類動物在冬眠時體溫會急速下降,但熊的體溫只會下降約4度,不過心跳速率會減緩75%。一旦熊開始冬眠後,它的能量來源就從飲食轉換為體內儲存的脂肪。
熊的體型很大,捕食能力卻有限,所以在它的食譜中,素食佔到很大的比例。冬季是植物凋零的季節,熊的食物來源發生危機,在嚴寒中覓食會消耗很多體力,而得到的食物熱量很可能不足以補充失去的熱量,所以它們採取了以睡覺來保存體力的做法。

⑥ 為什麼熊冬眠時會睡那麼久

「青蛙」冷血動物的體溫會受到氣溫的影響,隨著氣溫的變冷,它們的體溫也會逐漸下降。當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時,一些動物就會被凍死,為了生存,像青蛙這類的冷血動物就鑽進泥土裡,處於假死狀態,以此來躲避嚴寒,等到第二年春天地溫升高後再出來活動,這就是為什麼青蛙要長時間冬眠的緣由,而且青蛙冬眠的時間長達150天。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蘇米特博士曾經進行過多次試驗,他把幾只快要冬眠的蛙予以降溫。發現:它在零下2℃左右時體內的水分開始結冰,在零下6℃時,體內已有35%的水結了冰。他讓蛙在零下6℃的環境中生活一周,然後慢慢地提高溫度解凍,結果蛙能活動了。這時,他取出蛙的肌肉,檢查它的成分,發現有甘油存在。他在《科學》雜志上發表文章認為,鑽進地下冬眠的蛙類,之所以繼續生存而不死亡,這是由於冬眠時體內自然形成甘油的緣故。
每當春天到來,青蛙、蜥蜴、蛇等兩棲類動物以及爬行類動物便要從漫長的冬眠中醒過來,紛紛爬出洞外開始新的生活。
原來這些動物是冷血動物,冷血動物的體溫會受到氣溫的影響,隨著氣溫的變冷,它們的體溫也會逐漸下降。當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時,一些動物就會被凍死,為了生存,像青蛙這類的冷血動物就鑽進泥土裡,處於假死狀態,以此來躲避嚴寒,等到第二年春天地溫升高後再出來活動,這就是為什麼青蛙要冬眠的緣由。

其實,不僅是青蛙等冷血動物要冬眠。像狗熊和蝙蝠等溫血動物過冬也要冬眠。但是這類動物的冬眠與青蛙等動物的冬眠不一樣,狗熊和蝙蝠是鑽進較溫和的地方(如樹洞、岩洞)過冬,不吃不喝,等待春天的到來。青蛙等冷血動物是鑽進土裡以冬眠的方式等待春暖。但是在炎熱的亞熱帶的印度有一種錦蛇,到了盛夏卻要以夏眠的形式來度過酷熱的夏天。

因此,不論是冬眠還是夏眠,都是動物為了適應嚴寒或酷熱這不利的外界環境的一種生存方法而已。

⑦ 熊冬眠為什麼睡的時時間很長

熊冬眠睡的時間很長的原因是天氣過於寒冷,因為只有生活於北方寒冷地區的熊有冬眠現象,而位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的黑熊往往不冬眠。熊冬眠時間可持續4-5個月,在冬眠過程中如果被驚動它會立即蘇醒,偶然也會出洞活動。

熊冬眠的洞穴一般選在向陽的避風山坡或枯樹洞內。除冬眠期外,熊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除了發情交配期外,其餘時間熊都單獨活動。母熊一般1年產1-4崽。

(7)為什麼熊能冬眠那麼長時間擴展閱讀

需要冬眠的熊

1、北極熊。一般說來北極熊在每年的3.5月非常活躍為了覓食輾轉奔波於浮冰區,過著水陸兩棲的生活。在嚴冬北極熊外出活動大大減少,幾乎可以長時間不吃東西,此時它們尋找避風的地方卧地而睡。呼吸頻率降低進入局部冬眠。

2、黑熊。黑熊秋天會大量進食,以准備冬眠會吃大量食物將脂肪儲存起來,整個冬季蟄伏洞中,不吃不動,處於半睡眠狀態,冬眠後會自動降低體溫、心率,以節省身體的新陳代謝。至翌年三、四月份出洞。

3、美洲黑熊。美洲黑熊在冬眠後的春天,會在南面的低斜坡覓食,之後在夏天搬到北面和東面的高斜坡。當遇到危險時會爬到樹上。黑熊在冬天冬眠,並在樹洞、圓木或石下、河堤邊、山洞、暗溝和淺窪地建立巢穴。

熱點內容
最近實體店不好盈利是因為什麼 發布:2025-02-05 22:02:05 瀏覽:763
為什麼淘寶子賬號登錄不了 發布:2025-02-05 21:56:55 瀏覽:866
微信開深色模式為什麼收不到消息 發布:2025-02-05 21:52:22 瀏覽:760
為什麼女朋友一定要蘋果手機 發布:2025-02-05 21:39:03 瀏覽:714
淘寶同樣的書為什麼那麼貴 發布:2025-02-05 21:37:47 瀏覽:713
為什麼pr打包不了項目文件 發布:2025-02-05 21:25:23 瀏覽:576
螞蟻搬東西堵住洞口為什麼 發布:2025-02-05 21:13:03 瀏覽:301
小米為什麼比別的手機燙 發布:2025-02-05 21:12:12 瀏覽:314
為什麼cf找不到bugtrapdll 發布:2025-02-05 21:12:02 瀏覽:416
白紙放時間長了為什麼會變黃 發布:2025-02-05 21:11:58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