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面為什麼放一段時間會變軟
⑴ 莜麵為什麼用開水燙面後,揉起後,放置一回,面為什麼發軟
應該已經開始發酵,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方面的,因為你放進了很長的時間,所以會有這種情況。
⑵ 燙好的面放的時間放的時間長了
燙好的面放的時間長了就不能使用了。
燙面放涼後放冰箱一夜估計也是不能再用了,因為面燙後那怕是放涼了也會慢慢的增發起來,放太長時間的話會糊成一團的,所以就是是放冰箱低溫保存的話也是會糊成一團變綿的,面類食物一般都最好做好後就馬上吃,口感才會好。
⑶ 燙面糖糕,怎樣才能起酥皮、掉渣不跑糖
糖糕是一種具有特色的傳統小吃,它的做法比較簡單,是以麵粉,白糖,紅糖為材料製作的,這些材料在生活中,都普遍常見,所以在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把它當成零食做給我們吃。因為是油炸的食物,媽媽也會控制我們食用的量。所以每過一段時間都盼望著媽媽做給我們吃,糖糕算是一道比較簡單的小吃了,沒什麼技術含量,幾乎誰都會做,只要是在製作的時候,燙面做好,那麼做出來的口感都會非常酥脆,糖糕是一定要趁熱吃,因為放置一段時間後就像油條一樣容易變軟變塌,表皮就不會酥脆了,不過,又成了另外一種口味的小吃。
如果我們做出來的面團加入的水過多,面團特別軟,這個時候我們再另外燙一個比較硬的面團,等兩個面團晾涼了之後揉在一塊兒,就可以。如果加入到水過少,面團特別硬,那麼我們就可以在另燙一個比較軟的面團和在一起。但是這樣做會比較麻煩,大家最好是在做的時候,注意一下比例。
⑷ 醒面的原理是什麼為什麼沒和好的面醒一會就會變得柔軟光滑
我們家也愛吃面,我們這一般都是夜裡或是早飯吃面,但我們做吃的面全是在專業做面條的地區搞好了的無虛自身在做,但我們都愛吃包子,包子就需要自身發面醒發我奶奶就超愛包包子。一般時節不一樣發面的時長也是有轉變,冬季需過夜發醇,約12~14小時,春秋季節需6~8小時,夏天只需2~3小時。發過了頭的面酸氣重,無拉勁;未完全進行的面手按不綿軟,面內無裂縫;而正常的發好的面是可以拉上。發面的全過程最先小麥麵粉中添加酵。
有趣的一件事,不管做的優劣,吃起來都比外買的可以信賴。感激邀約,我就是東北人,天天都要吃麵食,隔三差五就蒸一次饃饃,如今也常常做饅頭去和面,醒面的時長依據麵糊的不一樣還會時長不一樣。也有不一樣的環境溫度,醒面的時間段都不一樣,例如正常的合好的面,在室溫下兩小時可以醒好,假如添加紫紅薯或者是冬瓜和出的面,醒面的時間段又要短一些。溫度高了,時長還會短,溫度低了時長便會增加,因此並沒有固定不動的時長,要學會去看看面醒沒法好的一個情況。
⑸ 用開水燙面有什麼作用怎麼做出柔軟的麵食
家裡做麵食的時候,和面的方法有加入涼水和面與熱水和面之分。
- 用涼水和面做出來的餡餅、烙餅等比較勁道,口感偏硬;
- 用熱水和面,也就是燙面,做出來的餡餅、烙餅等柔軟,口感偏粘;北方人喜歡吃的春餅在和面時多採用這種方法。
- 而用半燙面,也就是一半面用熱水、另一半面用涼水和面,做出的餡餅、烙餅等軟而不易變形,口感也好嚼,適合老人和孩子吃。
步驟1:准備一個大碗,碗中倒入300克麵粉,再加入2克酵母粉,慢慢加入溫水220克左右,邊倒邊用筷子攪拌,攪拌成一個光滑無乾粉的黏稠面團,然後蓋上蓋子,靜置一旁醒面25分鍾。
這款半發面的蔥油餅,蔥香味十足,柔軟層多,特別好吃,放涼了也不硬,越嚼越香,喜歡的你一定要試試~
⑹ 面為什麼越揉越軟
面為什麼越揉越軟,因為揉過程中溫度升高,麵食遇溫度會變軟,而且時間長了也就滎軟了。
正確和面方法
和面「三光」的方法
和面裡面有學問,僅就水和麵粉調和而言,就挺復雜的,如擀麵條、包餃子要用冷水和面,包燒麥要用開水燙面,攤春卷皮則須把面團調稀等,方法各異。
正確的和面法:
和面時不能一次將水加足。麵粉倒在盆里或面板上,中間扒出一個凹塘,將水徐徐倒進去,用筷子慢慢攪動。
待水被麵粉吸干時,用手反復搓拌面,使麵粉成許許多多小面片,俗稱「雪花面」。這樣,既不會因麵粉來不及吸不而淌得到處都是,也不會粘得滿手滿盆都是麵糊。而後再朝「雪花面」上灑水,用手攪拌,使之成為一團團的疙瘩狀小面團,稱「葡萄面」。
此時麵粉尚未吸足水分,硬度較大,可將面團勒成塊,將面盆或面板上粘的麵糊用力擦掉,再用手蘸些水洗去手上的麵粉灑在「葡萄面」上,即可用雙手將葡萄面揉成光滑的面菌。此種和面法叫「三步加水法」,可使整個和面過程干凈、利索、達到「面團光、面盆光、手上光」的效果。
面團吃水因用途不同而用量不等。以七五粉或富強粉為例,每500克麵粉,擀麵條的面團,吃水180-200毫升,包餃子的面團吃水200-210毫升,包包子的發酵面吃水225-250毫升,第一步加水60%-70%,第二步加水20%,最後加足。只要這樣和面就能達到「三光」。
常用冷水面團製作的食品
冷水面團就是是30度以下溫度的水拌合調制的水調面團,俗稱冷水面。由於用冷水或溫度較低的水和面,麵粉中的蛋白質不能發生熱變性,從而形成較多和較強的麵筋。澱粉在低溫下不會發生膨脹糊化,因此所形成面團結實,韌性強,拉力大,呆板,又稱「死面」。
冷水面的特點是成品色澤較白,吃起來爽口有筋性,不易破碎,一般適合於水煮和烙的品種,如水餃、面條、春卷皮、珍珠湯、烙餅等。
和冷水面團的方法
冷水面的調制方法是將麵粉倒入盆中或案板上,摻入冷水或水溫較低的水(夏天用冷水加點鹽,防止面團「掉勁」,俗語常說:「鹼是骨頭鹽是筋」,冬天用略高於常溫的水拌和),邊加水邊攪拌。水不能一次摻入,因為一次摻水過多,粉料一時吸不進去,將水溢出,流失水分,反使攪拌不均勻,故要分次加水,摻入比例為2:1。但也要根據氣候以及麵粉的質量等情況酌情摻水。當面和水攪拌成為雪花片後,要用力搗揣,反復揉搓,揉到面團十分光滑不粘手為止。面團調制好後,一定要放在案板上,蓋上干凈濕布,靜置一些時間,即「餳面」。餳面時間一般為10-15分鍾,有的可達半小時。面團要成形時,雙手要用力「揉上勁」才能保證成品質量。
和面會松軟竅門如下:
1、夏季用冷水和面,冬季用溫水和面,冬季和面、發面應比夏季提前1~2小時。和面時要慎加水。
2、和面要多搓揉幾遍,促使麵粉里的澱粉和蛋白質充分吸收水分,表成的麵筋真心性好。和好的面團要保持一定的溫度以30℃為宜。
3、當面已漲發時,要掌握好發酵的程度。如見面團中已呈蜂窩狀,有許多小也,說明已經發酵好。蜂窩狀面體的眼子越大,說明酵發得越老,甚至要發過頭了。
4、饅頭上籠蒸煮前,要經過餳面。冬季餳面約15~20他鍾,夏季則短些。饅頭上籠時,鍋內的水必須大開,10分鍾要見大氣。
5、籠屜與鍋口相接處不能漏氣,有漏氣處須用濕布堵嚴。用鋁鍋蒸時鍋蓋要蓋緊。
6、蒸饅頭時,鍋內須用冷水加熱,逐漸升溫,使饅頭坯均勻受熱。切忌圖快一開始就用熱水或開水蒸饅頭,因這樣蒸制的饅頭容易夾生。
⑺ 糖糕燙面放兩個小時又粘又軟怎麼辦
燙面的特點就是又粘又軟的,只要不放壞,放幾個小時都又粘又軟。
⑻ 和面之前很硬為什麼放一會兒就變得特別軟了
醒面。是指將和好的面,在進一步加工或烹飪前靜置一段時間,這個過程就叫作餳面。餳面的過程,使得和好的面更易加工,做出的面點更加地筋道(有嚼勁,抗剪性能較好)、柔軟,口感也更加的細膩和順滑。
⑼ 蒸餃之類的燙麵食品,為什麼放涼就變硬了,再次加熱還是很硬燙面不能再次熱著吃是么
本來水分就少,再蒸發一點,能不變硬嗎?
剩下的蒸餃用保鮮蒙好,會好一些。下次吃不能再蒸,要油煎。煎好後噴一點水,加蓋兒悶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