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僧能預知自己離世時間
⑴ 魯智深死前為什麼能預知到他即將死亡
魯智深據說是天上的神仙。所以他知道他的日期。
⑵ 能夠預知自己轉世的時間修行達到什麼層次了
很高的層次,一般來說預知時至是有很多種,如果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死的話應該是大依通或者自己已經入定,定中開了神通,不過也只能知道開了神通,再向下有沒有開智慧就不好說了。如果賣弄或者炫耀與人的話一定是沒開智慧,南懷瑾大師曾經說過好比爬樓,如果有神通好比一樓,成佛好比一百樓,所以,對於一個真的追求真理的人來說,有神通其實境界並不高,但是如果對於普通人來講,能修出神通,一定是一個非常努力的人。
⑶ 人類對死亡有本能的恐懼,為什麼很多和尚要主動獻身死亡呢
首先我們一般人和和尚認知的關於死亡的概念是有所偏差的。我們接受的是無神論的教育,崇尚科學,科學可以解釋已知的東西,在將來也可以解釋更多未知的東西。尤其是醫學,發展到現代社會這個階段,已經有了完整的理論,救活了不知道多少人。我本人就是學醫的,接受的教育也讓我根本不相信鬼神之說。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捨身成仁」,主動獻身死亡意味著這次的死亡應該是有意義的,能夠攢下不少功德,增加進入極樂世界的機會。,所以才無所畏懼。
⑷ 六祖為什麼會知道自己離開的時間
具備了一心不亂的禪定功夫,臨命終時,即可做到心不顛倒、預知時至。
高僧們能通習佛經,參悟生命之道,因為信仰的存在,冥冥之中有又有一種歸引,如同鳳凰涅槃,意味逝去也意味重生。
坐禪的功夫到了極點,便可控制生死,願意何時往生就何時往生,操縱在自己的手中,是很自然的現象。
古時禪師,都有這種功夫。生死自如,遂心如意。在唐朝有位禪師,名叫鄧隱峰,可以倒立而圓寂;近代金山活佛可以站立而圓寂。這都是由禪定的功夫,來去自由,不受一切的限制。
(4)為什麼高僧能預知自己離世時間擴展閱讀:
禪定,又名「三昧」,所謂「念佛三昧,三昧之王。」「禪」「定」亦即「止」「觀」,止是放下,觀是看破。禪定是指「心一境性」,讓混亂的思緒平靜下來,外禪內定,專注一境。
禪定必須先由「入靜」開始,而到「至靜」,才能達到「寂靜」,此時已經是忘我的境界,從「身空」、「心空」而進入到虛空法界。
然而坐禪要進入禪定的境界,也必須要具備「超越的精神」,才能突破一切生理、心理及潛意識的障礙。
禪的意義就是在定中產生無上的智慧,以無上的智慧來印證,證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實相的智慧,這叫作禪。
⑸ 為什麼有些高僧能知道自己即將圓寂的日期
人在老死之前都知道自再能廷多久的!人本身就是一個迷!
要是能預知一個或2個星期還算是可以接受吧,但是有些可以知道自己將要在幾年後的哪個月份這個就有點難理解了,而且你看很多記載都有著這個相同的能力,在別的宗教來說,比較少有,當然我不是說沒有,其實佛教就說了,佛就是智慧的意思,佛無處不在,很多事物都是佛法,信仰別的宗教的人也是可以了解領悟一些跟佛教法相同的東西。
高僧圓寂----多高算高,多圓算圓?
學佛後學僧,學祖後學宗
高,是相對來說的,圓也是相對而言,佛家的圓應該是能做到即一切物而離一切物,在高僧中,真諦是沒有所謂的高,也沒有所謂的圓,萬法唯心造,無事能染心,其實開悟了心也不是心,但還是心,說是心是事像而說。的確,很多人學佛法,但是相對來說佛法領悟不到或是還不能了解,所以他們都會先從比較低一些的僧侶來接觸了解的,轉而變成了太過於學僧而忘了看佛了。
不奇怪。你若有緣在寺院住上一段時間,會見識到更多不可思議的事。
那麼,您可以說下還有什麼特殊的例子嗎?真的很好奇,你在寺院住的日子所遇到的。
不僅能知道,而且等更改,可以提前走,也可以晚幾天走,這些都看緣分。
這就是佛門修行之後的一些表現而已。
嗯,的確,這個真的很讓我著迷哦。我也認為,是要看緣分,只是有些難理解那些到底是什麼樣的緣分類型,需要怎麼樣的眼光去眼觀?
感覺
還有的能自由的選擇離去的時間
嗯,感覺,是需要啦,好像肚子餓的連鎖反應而感覺到肚子餓,只是有點籠統。
⑹ 和尚為什麼知道大限已到
普通人有的也知道自己的大限(意外事故除外)。和尚大多修行的比較好,自知之明;普通人只相信自己希望的事(多是好事),自己不希望的事就自欺欺人不肯承認罷了。不是不知道,只是不願意接受事實......
人死了,神的靈就會離開人的肉身--神的靈是住在活著的有靈人的身體裡面,當靈即將離開肉體時肉體會感覺到神經麻痹身體發冷,體內的能量在逐漸消失--若某段時間人經常出現這種情況間或迴光返照,就說明此人大限已近。我姥爺臨終時說等我媽到第二天中午12點,我大姨在一千公里以外都乘飛機趕回來了,我媽因為准備壽衣、哀樂等物品下午2點到了我姥爺已經死了二小時了...
人們常說「嚇死我了」「嚇出我一身冷汗,靈魂出竅」這都是瀕死時的感覺,只是警報解除後,人之所以沒死是因為靈魂又回到了肉體裡面。
⑺ 為什麼念佛大師都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涅槃
阿彌陀佛
是預知自己往生西方極樂的時間,真發菩提心,念佛到下面的功夫程度就可以
凈空法師---功夫成片上三品的,生死就自在,喜歡什麼時候到西方極樂世界,什麼時候就去得了;喜歡再多住幾年也不妨礙,你就得大自在。中品的,往生就預知時至,大概在一個月到三個月之前就曉得。下品的,大概在臨終見到佛的時候才知道,都是決定往生。
1 在蓮池大師《阿彌陀經疏鈔》裡面講到「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兩句,大師的註解差不多佔全部注子里頭的八分之一,可見這是一部經重點的所在,
2 蕅益大師的《阿彌陀經要解》重點也在這兩句,所以我們念佛的人應該怎麼念法?
3 我講念佛的方法:「一心稱念阿彌陀佛」。不間斷、不懷疑就行了。這個法門就這么簡單!
4 念的時候要一心念,專心念,念的時候不要三心二意,不要想東想西。所謂是「放下身心世界」,我們只把念佛當作我們第一樁大事。
5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再沒有一樁事情比這個事情更重要了,再沒有一樁事情比這個事情更大了。什麼都能舍,就是一句佛號不舍,你就成功了。
6 決定不間斷,決定不懷疑,你就這么一直念下去,不要想著「我哪一天才得一心?」你要有這么一個疑問在心中,你這一生就得不到一心,為什麼?它這是個障礙。
7 不許可有一個妄念,不許可存著什麼時候,佛現個身我看一下,什麼時候我才能看到蓮花,你要有這個妄念,統統叫做障礙,自己障礙自己。
8 只要一直念下去,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求,一心也不要求,見佛也不要,什麼都不求,到時候自然現前。
9 以念佛功夫來說,功夫成片是內凡,功夫沒有成片是外凡。事一心不亂還算是內凡,理一心不亂才叫聖人,這不是凡夫。所以功夫有許多層次。
10 念佛秘訣就是能伏煩惱,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的時候,心裏面當然會起心動念,順自己意思的起歡喜心、起貪愛之心;不合自己意思就起嗔恚之心,就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都叫煩惱。
11 不僅嗔恚是煩惱,貪愛也是煩惱。總而言之,心是清凈的,只要一有念頭生就叫煩惱。煩惱也就是業障,它就障礙你,障礙你一心不亂、障礙你明心見性。
12 佛教我們方法,念頭才起,馬上換成阿彌陀佛。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來不怕,怕的是你覺悟得不快。什麼是覺悟?阿彌陀佛就是覺悟。
13 念頭才起來,立刻就換成阿彌陀佛,你也不要管剛才那個念頭是善念、是惡念?一概不要去理。
14 只要念頭一起來,馬上換成阿彌陀佛。換得快,愈快愈好,不要叫這個念頭繼續增長,這是念佛的秘訣。
15 你能這樣子念佛、這樣的用功,用上一個月,你自己就會曉得,你不一樣了,你心清凈了、你煩惱少了。用上三個月,你就會覺得我現在蠻上軌道,功夫得力了。
16 有個二、三年,縱然不能得一心,功夫成片是決定得到。這功夫成片是相似的一心,不是真正的一心;真正的一心是煩惱連根都拔掉,沒有了。
17 這個時候雖然煩惱根還在,沒有拔除掉,煩惱決定不起作用、不起現行。有了這樣的功夫,就決定往生。
18 功夫成片上三品的,生死就自在,喜歡什麼時候到西方極樂世界,什麼時候就去得了;喜歡再多住幾年也不妨礙,你就得大自在。
19 生死自在,不須要很高的功夫。這種功夫,我們人人都可以做得到。
20 中品的,往生就預知時至,大概在一個月到三個月之前就曉得。
21 下品的,大概在臨終見到佛的時候才知道,都是決定往生。
22 念佛一定要伏煩惱,不能伏煩惱,那不叫做功夫,念得再多也沒用處。所以,佛教我們持名念佛。
23 我們念佛的目的在哪裡?要把自己清凈心念出來,念佛目的在此。
24 我們要求的第一步功夫,「功夫成片」。所謂成片就是我沒有妄念,念頭一起來,「阿彌陀佛」就把它壓住了,伏煩惱這叫功夫成片。這個功夫做成,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
25 我們現在一天到晚念頭還是那麼多,並沒有減少,換句話說,你那個佛都是白念了。不得力,不能了生死,不能往生,大家要記住!
26 你要想真正有把握往生,你要念到妄念真正壓住,沒有妄念。
27 妄念要是斷掉,沒有了,那就得一心不亂,叫事一心不亂,生西方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這地位高了。
28 如果功夫再好,念到智慧開了,俗話說開悟了,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真心,真心念出來了。
29 事一心是定,理一心是慧,從定當中開智慧,這個人往生就生「實報庄嚴土」。
30 「實報庄嚴土」也叫做無障礙凈土,就是《華嚴經》裡面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31 何謂「理一心」?是念到破一品無明了。無明,大乘經裡面所講的有四十一品。
32 四十一品當中,只要你破一品,就是理一心不亂。所以理一心不亂裡面,功夫有淺深差別不相同。
33 我們要問,破一品無明是什麼樣子?你要曉得破無明的那個樣子,我介紹你去念《六祖壇經》,六祖就是個樣子。
34 六祖那個樣子是什麼樣子?六祖不認識字,他一切經典沒學過,人家念,他就懂了。
35 你經典不懂的話,你念給他聽,他就講給你聽,這就是開悟的樣子,這就是「理一心不亂」的樣子。
36 那我們看看,我們是不是到理一心了,你由這里,就可以測驗到你自己。
37 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法不通達,不必要學的,一看就會了,一聽就會了,不但三藏經典是如此,世間所有的學術沒有一樣不如是,這叫開悟。
38 如果經典擺在面前,看了還是看不懂,那證明沒開悟,沒有到理一心不亂。
39 我們聽別人念經,這個意思還是不明白,沒開悟。所以你要問開悟的那個樣子,你就看看六祖,六祖的樣子就是開悟的樣子。
40 所以幾時開悟,你也不要問;用什麼方法能快一點開悟,也不要做這個夢想。「欲速則不達」!
41 這句佛號念到底,念到事一心了,煩惱不生了,我執沒有了,念沒有了,功夫繼續用下去,不要間斷,不要懷疑。還是一樣的功夫,一樣平平用下去,法執破掉了,你就開悟了。
42 到這個時候,無論什麼事情,你眼睛放光了,耳朵也聰明了,一看就曉得了,一聽就明了了,這個時候你就開悟了,所以這些事情不要問人。
43 佛法教學的目標沒有別的,就是教你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你不好懂,換句話說,教你破迷開悟,這個比較好懂。其實是一樁事情,破迷開悟就是明心見性。
44 古德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這個開悟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只要見到阿彌陀佛,不愁不開悟,不愁不見性。
45 我們業障深重,這一生當中見不了性,佛才勸我們往生凈土。我們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了,阿彌陀佛來幫助我們明心見性。
46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他們那些人生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生到哪一土?這些法身大士證得理一心不亂,他生到實報庄嚴土。
47 你要問他用什麼方法?我告訴你,是用念佛的方法。你要不相信,你看《華嚴經》。《華嚴經》裡面法身大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們用的是念佛的方法。
48 由此可知,念佛法門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法門,是一切諸佛度化眾生的根本法
⑻ 什麼樣的人能預知自己的死亡時間
能很好控制自己身體的人,可以感知自己身體的信號
像很多得道的高僧都能預知自己的大限,在死前就停止進食等待死亡。
⑼ 誰能解釋關於「高僧如何知曉自己圓寂的時間」的呢
那些高僧在圓寂前不長的時間里能預感到自己圓寂的大概時間,這個應該是可能的,因為很多動物都能在死之前感覺到,那時候它們都會找個安靜的地方靜靜的等著那個時刻的來臨.但是要那些高僧在圓寂前幾年甚至幾十年前就預料到自己的圓寂時間,我想那是不大可能的,高僧們其實在生理構造方面和我們常人是沒什麼區別的,只是思想方面不同.至於那些文獻記載 ,我想是不大可信的了.宗教本來就帶一定的迷信色彩的,既然是迷信的就不要再試圖去用科學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