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菲為什麼時間越長越好
『壹』 為什麼葡萄酒放的時間越久,價錢會越高
有不少人對葡萄酒存在認識的誤區,其中最大的認知謬誤在於對葡萄酒年份的盲目崇拜。很多人認為,年份是評定葡萄酒好壞的重要標准,覺得葡萄酒越久越好,年份久遠的酒一定是好酒。其實不盡然。
為什麼大部分人認為葡萄酒是久的好?這裡麵包含了兩個基本的原因:一個是對「年份」的理解錯位,另一個來自於人的慣性思維的認知錯位。
葡萄酒行業的大部分商家幾乎都在強調自己的產品擁有悠久的歷史,把年份放到一個突出的位置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但是很多人並沒有真正理解「年份」對葡萄酒的價值。「年份」在葡萄酒領域內有著特殊意義,它與當年的天氣狀況、風土特性等自然因素相關,是影響葡萄酒酒質的先決條件。評判年份好壞的標准與年齡並不相關,而與一系列自然指標相連,如降雨量、日照時間等。正如,2000年份是葡萄酒一個極佳的年份,在酒評家Robert Parker的評分里獲得極高分數,這個年份的拉菲甚至比1991年份的拉菲還要昂貴。
另外一個原因,可能與人的認知習慣有關。人會認為時間是檢驗一切的最好標准,能夠長久存活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產品往往是好的產品。這種認識其實忽略了葡萄酒這種產品的特性。由於洋酒等蒸餾酒的推廣力度比葡萄酒強而有力,蒸餾酒世界對酒齡的推崇往往會讓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認知產生偏差,認為葡萄酒與蒸餾酒一樣以酒齡長為佳。單純以酒齡來評判葡萄酒是不成立的,影響葡萄酒酒質的因素除了天氣、土壤等先天條件外,還有釀酒師的技術和釀酒工藝的精準程度。因此,葡萄酒並非越老越好,好酒來自於天、地、人的完美結合。
葡萄酒擁有與人類相似的生命歷程,從誕生、成長、成熟、衰退到死亡,無論什麼種類的葡萄酒都有這個過程。葡萄酒又是一種充滿個性的商品,每一個種類的葡萄酒,甚至說每一個釀酒師手下的葡萄酒,其成長時間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說,每一葡萄酒適宜飲用的時間都不同,有的可能需要新鮮時飲用,過了這個時間就踏入衰退期;有的(如法國列級名庄酒)則必須存放一定時間,沒到成熟期其特性就不能發揮出來,根本不能體現其價值。
如何劃分葡萄酒?有一個最簡單的標准,就是把葡萄酒分成新世界和舊世界。新世界指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智利和阿根廷等發展葡萄酒釀造行業才兩三百年的國家。新世界由於氣候潮濕、陽光充足和其獨特的土壤特性,導致其出產的葡萄酒具有新鮮的果味和較高的糖分,所以不適合長期存放。存放時間過長則造成果味流失,它的出眾之處則會消失殆盡。新世界的葡萄酒一般適合在5年內飲用,而且這5年還必須放在濕度為70%、溫度為21℃左右的葡萄酒櫃或地窖里保存。舊世界則是指法國、義大利、德國、西班牙等有著數千年葡萄酒釀造歷史的國家。其葡萄園種植的葡萄樹樹齡偏大,往往數十年樹齡,加上其適宜種植葡萄的土壤特性,釀造出來的葡萄酒丹寧充足,使其先天就具有耐藏的特性。
『貳』 為什麼拉菲紅酒放越久越好
不正確的描述:只有在正規的酒窖里合理的窖藏才有價值,而且窖藏也有一定的期限,並非越久越好(除非一些極罕有的珍品,一般很少超過50年)
『叄』 葡萄酒是不是年份越久越好
這個問題糾結了很多人,現在來梳理一下吧!1、年份並非越久越好:對於白酒來說,陳年時間愈長,酒質愈醇香。受此影響,許多人認為葡萄酒也是年份愈久遠,品質愈高。其實,在陳年過程中,葡萄酒的品質會隨著歲月的推移而緩慢地發展、成熟和衰退,而成熟期就是葡萄酒的最佳試飲期。過了適飲期的葡萄酒,不代表變質,只是口感強度沒那麼足,芳香物質減少。沒到適飲期的酒,也不是不能喝,可能還很尖銳,不那麼柔順。一般的日常葡萄酒最好在1~2年內飲用,而陳年潛力強的葡萄酒可以在5~10年後再品嘗。總之,謹慎購入上了年份的酒,除非你非常了解它的的陳年潛力。
2、不是所有葡萄酒都標注年份:很多起泡葡萄酒和加強型葡萄酒常會無年份標識,這是因為它們是由不同年份的葡萄酒進行調配得到的,這樣可以使每年的葡萄酒都展現出一如既往的風格,降低年份對葡萄酒產生的不良影響。不過,在一些葡萄質量和成熟度都好的年份,酒庄也會專門出品一些年份香檳和年份,這些酒往往是一個酒庄的鎮庄之寶,價格要比非年份酒款昂貴。
『肆』 紅酒是存放的時間越長越好嗎
不是所有紅酒都適合長久存放,葡萄酒有其生命周期,從淺齡期→發展期→成熟期→高峰期→退化期→垂老期(無法飲用),循序而進,因此葡萄酒如過了高峰期,祗有打入冷宮之一途了。此外;不一樣的葡萄酒其周期也不同,有些葡萄酒的周期或許祗有五年左右,有些酒之周期可能長達五十年,甚至更久。所以葡萄酒貯存時間之長短有賴於葡萄酒本身之特性(單寧酸之多寡是相當大的因素之一)。
例如:義大利瑪威勒阿瑪羅尼就屬於比較耐貯存的酒,具有收藏的價值。
『伍』 影視劇中,有些談論紅酒年份的情節,突發奇想一個問題:紅酒是否越久越好
紅酒的好壞與年份的多久是有關系的 但是不代表年數越久 質量就越好 年份長遠只是能夠增加品質良好的紅酒 價值越高而已
『陸』 葡萄酒一般保質期10年,為什麼有些酒越久越好
所說的十年是指一些中檔酒,
如果是上好年份的好酒
如
82
90
96
2000
年份的
法國紅酒
保存期一般可達到
50年
尤其是
拉菲
拉圖
柏圖斯
一類的世界級好酒
有的甚至可過百年
也不是越久越好
主要是看酒
是適合藏釀的還是適合早飲的
一般象拉菲
好的年份的酒
要存到30年左右才是他的顛峰期
也是酒最好的時候!所以說葡萄酒是有靈魂的酒
因為酒在瓶仍然會繼續發酵·
『柒』 影視劇中,有些談論紅酒年份的情節,突發奇想一個問題:紅酒是否越久越好
紅酒的年份並不是越久也好。紅酒的年份一般是指釀酒葡萄所採摘的年份,當年的收成情況決定了紅酒質量的好壞。每一瓶紅酒都有最佳適飲期,一般都是3到5年,放得過久會影響紅酒的口感和風味。
葡萄酒年份
有不少人對葡萄酒存在認識的誤區,其中最大的認知謬誤在於對葡萄酒年份的盲目崇拜。很多人認為,年份是評定葡萄酒好壞的重要標准,覺得葡萄酒越久越好,年份久遠的酒一定是好酒。其實不盡然。
為什麼大部分人認為葡萄酒是久的好?這裡麵包含了兩個基本的原因:一個是對「年份」的理解錯位,另一個來自於人的慣性思維的認知錯位。
葡萄酒行業的大部分商家幾乎都在強調自己的產品擁有悠久的歷史,把年份放到一個突出的位置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但是很多人並沒有真正理解「年份」對葡萄酒的價值。「年份」在葡萄酒領域內有著特殊意義,它與當年的天氣狀況、風土特性等自然因素相關,是影響葡萄酒酒質的先決條件。評判年份好壞的標准與年齡並不相關,而與一系列自然指標相連,如降雨量、日照時間等。正如,2000年份是葡萄酒一個極佳的年份,在酒評家RobertParker的評分里獲得極高分數,這個年份的拉菲甚至比1991年份的拉菲還要昂貴。
另外一個原因,可能與人的認知習慣有關。人會認為時間是檢驗一切的最好標准,能夠長久存活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產品往往是好的產品。這種認識其實忽略了葡萄酒這種產品的特性。由於洋酒等蒸餾酒的推廣力度比葡萄酒強而有力,蒸餾酒世界對酒齡的推崇往往會讓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認知產生偏差,認為葡萄酒與蒸餾酒一樣以酒齡長為佳。單純以酒齡來評判葡萄酒是不成立的,影響葡萄酒酒質的因素除了天氣、土壤等先天條件外,還有釀酒師的技術和釀酒工藝的精準程度。因此,葡萄酒並非越老越好,好酒來自於天、地、人的完美結合。
葡萄酒擁有與人類相似的生命歷程,從誕生、成長、成熟、衰退到死亡,無論什麼種類的葡萄酒都有這個過程。葡萄酒又是一種充滿個性的商品,每一個種類的葡萄酒,甚至說每一個釀酒師手下的葡萄酒,其成長時間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說,每一葡萄酒適宜飲用的時間都不同,有的可能需要新鮮時飲用,過了這個時間就踏入衰退期;有的(如法國列級名庄酒)則必須存放一定時間,沒到成熟期其特性就不能發揮出來,根本不能體現其價值。
『捌』 葡萄酒一般保質期10年,為什麼有些酒越久越好
所說的十年是指一些中檔酒,
如果是上好年份的好酒
如
82
90
96
2000
年份的
法國紅酒
保存期
一般可達到
50年
尤其是
拉菲
拉圖
柏圖斯
一類的世界級好酒
有的甚至可過百年
也不是越久越好
主要是看酒
是適合藏釀的還是適合早飲的
一般象拉菲
好的年份的酒
要存到30年左右才是他的顛峰期
也是酒最好的時候!所以說葡萄酒是有靈魂的酒
因為酒在瓶仍然會繼續發酵·
『玖』 為什麼82年拉菲會這么貴
個人認為82年的拉菲之所以貴,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好品質造就的高價格。
最後,個人認為它這么貴也要歸功於商業炒作。在市場上,只要有利可圖就不乏一些人會去投機倒把,就不乏有一些人會去炒作價格,對於這些炒作者來說,一瓶82年的拉菲僅倒一次手或許就會翻十幾倍不止,再加上市場流轉過程中的運輸者、經銷者、以及最後高級餐館疊加的利潤與服務費,到消費者手裡當然已經到達了一個無法企及的高度。
總之,個人認為,無論什麼時候,一個商品的價格是由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貴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拾』 葡萄酒容易變質,白蘭地不會,但是82年的拉菲也是葡萄酒,為什麼能放時間長
葡萄酒變質是因為存放時讓細菌入侵了。82年的拉菲能放長時間,是因為它的密封很好,細菌沒法入侵,所以也就不會變質。
其實能變質的葡萄酒均是好酒,都是實實在在的原釀酒,不是勾兌和配製的,因為原釀,所以營養豐富,一旦細菌入侵就立馬變質,那些開了封後很長時間都不會變質的酒都是配製酒,是沒啥營養成分的。而且也是假的居多。
葡萄酒的品種很多,因葡萄的栽培、葡萄酒生產工藝條件的不同,產品風格各不相同。
按照我國最新的葡萄酒標准GB15037-2006規定,葡萄酒是以鮮葡萄或葡萄汁為原料,經全部或部分發酵釀制而成的,酒精度不低於7.0%的酒精飲品。
按酒的顏色
1.白葡萄酒:用白葡萄或皮紅肉白的葡萄分離發酵製成。酒的顏色微黃帶綠,近似無色或淺黃、禾稈黃、金黃。凡深黃、土黃、棕黃或褐黃等色,均不符合白葡萄酒的色澤要求。
2.紅葡萄酒:採用皮紅肉白或皮肉皆紅的葡萄經葡萄皮和汁混合發酵而成。酒色呈自然深寶石紅、寶石紅、紫紅或石榴紅,凡黃褐、棕褐或土褐顏色,均不符合紅葡萄酒的色澤要求。
3.桃紅葡萄酒:用帶色的紅葡萄帶皮發酵或分離發酵製成。酒色為淡紅、桃紅、橘紅或玫瑰色。凡色澤過深或過淺均不符合桃紅葡萄酒的要求。這一類葡萄酒在風味上具有新鮮感和明顯的果香,含單寧不宜太高。玫瑰香葡萄、黑比諾、佳利釀、法國藍等品種都適合釀制桃紅葡萄酒。另紅、白葡萄酒按一定比例勾兌也可算是桃紅葡萄酒。
按含糖量
1.干葡萄酒:含糖量低於4g/L,品嘗不出甜味,具有潔凈、幽雅、香氣和諧的果香和酒香。
2.半干葡萄酒:含糖量在4~12g/L,微具甜感,酒的口味潔凈、幽雅、味覺圓潤,具有和諧愉悅的果香和酒香。
3.半甜葡萄酒:含糖量在12~45g/L,具有甘甜、爽順、舒愉的果香和酒香。
4.甜葡萄酒:含糖量大於45g/L,具有甘甜、醇厚、舒適、爽順的口味,具有和諧的果香和酒香。
按二氧化碳含否
1.靜酒不含有自身發酵或人工添加CO2的葡萄酒叫靜酒,即靜態葡萄酒。
2.起泡酒和汽酒含有一定量CO2氣體的葡萄酒,又分為兩類:
①起泡酒:所含CO2是用葡萄酒加糖再發酵產生的。在法國香檳地區生產的起泡酒叫香檳酒,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其他地區生產的同類型產品按國際慣例不得叫香檳酒,一般叫起泡酒。
②汽酒:用人工的方法將CO2添加到葡萄酒中叫汽酒,因CO2作用使酒更具有清新、愉快、爽怡的味感。
按釀造方法
1.天然葡萄酒:完全採用葡萄原料進行發酵,發酵過程中不添加糖分和酒精,選用提高原料含糖量的方法來提高成品酒精含量及控制殘余糖量。
2.加強葡萄酒:發酵成原酒後用添加白蘭地或脫臭酒精的方法來提高酒精含量,叫加強干葡萄酒。既加白蘭地或酒精,又加糖以提高酒精含量和糖度的叫加強甜葡萄酒,我國叫濃甜葡萄酒。
3.加香葡萄酒:採用葡萄原酒浸泡芳香植物,再經調配製成,屬於開胃型葡萄酒,如味美思、丁香葡萄酒、桂花陳酒;或採用葡萄原酒浸泡葯材,精心調配而成,屬於滋補型葡萄酒,如人參葡萄酒。
4.葡萄蒸餾酒:採用優良品種葡萄原酒蒸餾,或發酵後經壓榨的葡萄皮渣蒸餾,或由葡萄漿經葡萄汁分離機分離得的皮渣加糖水發酵後蒸餾而得。一般再經細心調配的叫白蘭地,不經調配的叫葡萄燒酒。
按酒精含量
1.軟飲料葡萄酒(或無泡酒):分紅、白二色。這類酒被稱為桌酒(TABLE WINE),酒精含量為14度以下。
2.起泡葡萄酒(SPARKING):產地有香檳(CHAMPAGNE)、布根地/勃艮第(BURGUNDY)、英塞兒(MOSELLE)、美國等,酒精含量不超過14度。
3.加強葡萄酒/加度葡萄酒(FORTIFIED):種類有些厘/雪莉(SHERRY)、缽堤/波特(PORT)、馬得拉(MADEIRA)、馬沙拉(MARSALA)、馬拉加(MALAGA)等,酒精含量 14-24度。
4.加香料葡萄酒(AROMATIZED):有義大利和法國產的紅、白威末酒(VERMOUTH),以及有奎寧味的葡萄酒等,酒精含量15.5~20度。
按葡萄汁含量分
1.全汁葡萄酒,是100%葡萄汁釀制而成,以干紅和干白為代表。
2.半汁葡萄酒,半汁葡萄酒在國內雖然有一定的市場,在國際市場上卻無容身之地。
按葡萄來源
1.家葡萄酒:以人工培植的釀酒品種葡萄為原料釀成的葡萄酒,產品直接以葡萄酒命名。國內葡萄酒生產廠家大都以生產家葡萄酒為主。
2.山葡萄酒:以野生葡萄為原料釀成的葡萄酒,產品以山葡萄酒或葡萄酒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