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吃葯一定要遵循用葯時間
Ⅰ 為什麼要按時服葯
為了服葯後獲得應有的效果,或減少服葯引起的副作用,必須按時服葯。根據葯物的性質和作用,服葯時間一般分下列幾種:
(1)飯前服:宜飯前服用的葯物對胃多無大的刺激性,飯前胃空,服後可使葯物保持有效濃度,並能充分吸收,迅速發揮作用。如健胃片、痛痙平、安胃靈等胃腸解痙葯物宜在飯前10分鍾左右服用。收斂止瀉葯如鞣酸蛋白也宜飯前服,一般在飯前10~60分鍾服。
(2)飯後服:大部分葯物可在飯後15~30分鍾服用,這時胃中有食物,可減輕葯物對胃的刺激性,如解熱鎮痛葯阿司匹林、索密痛、保泰松、消炎痛、安乃近。治療神經衰弱、癔病、癲癇以及催眠的三澳片、巴氏合劑、苯妥英鈉、氯丙嗪等對胃有刺激性,應在飯後服。
(3)飯中服:幫助消化葯胃酶片、胃酶合劑、澱粉酶、稀鹽酸等在飯時服,可及時發揮作用,幫助消化。
(4)空腹服:為使葯物迅速入腸並保持較高濃度時,宜空腹時服用,如鹽類瀉葯硫酸鎂等都宜在清晨空腹時服。
(5)間隔服:為了使葯物在體內保持一定的有效濃度,須每隔一定時間用葯一次。如某些磺胺類葯物及某些抗生素類葯物均須間隔服。
(6)睡前服:一般宜在睡前15~30分鍾服用,如部分瀉葯酚酞,服後8~10小時見效,睡前服就能在第二天早晨排便,又如催眠葯魯米那、安眠酮服後半小時可見效,『睡前服便能及時入眠。
由於用葯的目的不同,葯物的性質,吸收和排泄各有差異,因此,服葯的時間也就不同。一定的葯物,必須按照一定的時間服用,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Ⅱ 為什麼必須要按規定服葯
因為服葯是為了消滅病菌。如果有的葯服的量少了,就殺不死病菌,而且還會增加它的抗葯性;有的葯有毒性,多服了對身體不好,少服了起不到殺菌的作用。服葯按規定一天幾次或每隔幾小時服一次,每次服多少,這樣就能在你體內一直保持有葯的濃度,使病菌無力反抗,不斷殲滅、抑制新的病菌生長。有的葯是為了幫助消化,就要在飯後吃;有的葯是為了要身體迅速吸收,就需要在飯前吃。否則就起不到葯物的作用。如此等等,所以服葯用量、次數、時間一定要按醫生的規定去做。
Ⅲ 為什麼要在規定的時間服葯
看好病,拿了醫生的處方到醫院配葯部或葯房配葯。當司葯員把葯配好交給你的時候,往往會告訴你一天服幾次,或每隔幾小時服一次,一次服幾包或是幾片。
嚴格規定服葯時間是有科學道理的。
誰都知道服葯是為了要整治體內的病菌。可是你別把病菌看得那麼簡單,它們既頑強又狡猾。你服下葯去,如果量少了,不僅殺不死它們,還會增加它們的抗葯性;如果量多了,說不定對身體的某些部分不利;如果你高興的時候多服幾次,不高興的時候少服幾次,病菌在熬過這一陣後,仍然會鑽出來跟你搗蛋,你看它們好對付嗎?
正因為病菌這樣難對付,所以要規定一天服幾次葯或每隔幾小時服一次以及每次服多少,使體內的葯能一直保持著合理的濃度,病菌不斷受到殲滅、抑制,新的病菌又沒有條件生長,在這種情況下,病菌無力頑抗,病就可以痊癒。
另外還要注意,有的葯要飯前服,有的葯要飯後服。胃口不好,吃不下飯,那就該服點增加胃部活動、促進食慾的葯;倘使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就得服能夠保護胃壁、減輕食物機械摩擦的葯。這些葯,都必須在飯前服,倘若飯後才服,就變得沒有意義了。
消化不良,該服幫助消化的葯,要消化,得有可消化的東西,這種葯多數要在飯後服,如果把幫助消化的葯放在空肚子時候服,就毫無作用。
有的葯要求身體能迅速吸收,就需要在飯前服,因為空肚子時葯物可以與胃壁直接接觸;可是有的葯卻有著一定的刺激,必須讓它慢慢地、較長時間地吸收,這就需要在飯後服,使得葯和食物混合在一起,和胃壁接觸的葯量就可以少一些。
Ⅳ 為什麼吃葯要分時間
吃葯時,是飯前吃、飯後吃、睡前吃還是空腹吃?可以參考這份吃葯時間表:
1.飯前:是指葯物需在吃飯前30~60分鍾服用,主要是為了使葯物較快進入腸道,有利於被腸道吸收,減少食物對其生物利用度的不良影響。
飯前服的葯品有:降糖葯、胃動力葯、胃黏膜保護劑、止瀉葯等。
2.飯後:是指葯物需在飯後30分鍾左右服葯,可減少葯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有利於葯物吸收和利用。大部分葯物都可餐後服用。
飯後服的葯品有:抗炎葯、助消化葯、抗酸葯、消炎止痛葯、維生素類等。
3.飯時:服葯是指進餐少許後服葯,葯服完後可繼續用餐。這主要是因為食物中的油類有助於葯物的吸收,可以及時發揮葯效。
飯時服的葯品有:能及時發揮作用的葯物,如助消化葯。
4.空腹:空腹服葯是指在餐前1~2小時或餐後2小時左右服葯,可避免食物對其吸收的影響,葯物可迅速進入小腸發揮葯效。
空腹服的葯品有:驅蟲葯、鹽類瀉葯等。
5.睡前:睡前15~30分鍾吃的葯。
睡前服的葯:瀉葯、催眠葯。
Ⅳ 為什麼吃葯要分時間
第一葯效時間的原因,一些葯需要完全吸收可能是四個小時,可能是12個小時,所以要分時間吃。
第二有些葯物是刺激胃腸的,所以要飯後吃。
Ⅵ 為什麼要按時服葯
為了服葯後獲得應有的效果,或減少服葯引起的副作用,必須按時服葯。根據葯物的性質和作用,服葯時間一般分下列幾種:
(1)飯前服宜飯前服用的葯物對胃多無大的刺激性,飯前胃空,服後可使葯物保持有效濃度,並能充分吸收,迅速發揮作用。如健胃片、痛痙平、安胃靈等胃腸解痙葯物宜在飯前10分鍾左右服用。收斂止瀉葯如鞣酸蛋白也宜飯前服,一般在飯前10~60分鍾服。
(2)飯後服大部分葯物可在飯後15~30分鍾服用,這時胃中有食物,可減輕葯物對胃的刺激性,如解熱鎮痛葯阿司匹林、索密痛、保泰松、消炎痛、安乃近。治療神經衰弱、癔病、癲癇以及催眠的三溴片、巴氏合劑、苯妥英鈉、氯丙嗪等對胃有刺激性,應在飯後服。
(3)飯中服幫助消化葯胃酶片、胃酶合劑、澱粉酶、稀鹽酸等在吃飯時服,可及時發揮作用,幫助消化。
(4)空腹服為使葯物迅速入腸並保持較高濃度時,宜空腹時服用,如鹽類瀉葯硫酸鎂等都宜在清晨空腹時服。
(5)間隔服為了使葯物在體內保持一定的有效濃度,需每隔一定時間用葯一次。如某些磺胺類葯物及某些抗生素類葯物均須間隔服。
(6)睡前服一般宜在15~30分鍾服用,如部分瀉葯酚酞,服後8~10小時見效,睡前服就能在第二天早晨排便,又如催眠葯魯米那、安眠酮服後半小時可見效,睡前服便能及時入眠。
由於用葯的目的不同,葯物的性質、吸收和排泄各有差異,因此,服葯的時間也就不同。一定的葯物,必須按照一定的時間服用,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Ⅶ 吃葯一定要遵循用葯時間,這是為什麼
有些人生病時不小心吃葯。一些人認為需要更多葯物,疾病將迅速好轉,和一些人認為幾次或者幾次並不重要,事實上,這樣做不僅會影響葯效,還可能給人體帶來傷害。葯物的用量直接關繫到葯物在血液中的濃度,達到一定的濃度是葯物發揮治療作用的必要條件。劑量太小,不能治療。劑量過大,不一定能增加相應葯物的療效,相反,會加重葯物的不良反應,甚至引起葯物中毒,特別是一些治療劑量和中毒劑量相對接近的葯物。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Ⅷ 為什麼要在規定的時間服葯
飯後馬上吃葯,葯物會和食物混在一起,以糊狀形態被運到小腸,而葯物要通過胃部吸收才能發揮功用,被同食物混在一起運到小腸後就無法發揮其本身的作用了。
而飯後半小時再吃葯,此時食物的消化已基本結束,胃酸的量也相對較少,葯物中的成分也能順利被吸收。此外需要說明,所謂飯後指的是吃飯後半個小時左右,飯中則指的是相鄰兩頓飯中間相隔的時間。雖說飯中用葯並無特別需要遵守的時間規定,但在前一頓飯吃完後兩小時用葯為好。
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常遇到這樣一些病人,服葯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想服就服,或忘記了就一兩天不服,想起來就加量多服;另有一種情況是恨病吃葯,急病、重病也應按規定服葯,但他卻一次服10片、8片,這與事無補反而有害,是非常錯誤的。
Ⅸ 有些葯是早,午,晚服用的而有些葯是早,晚服用的,為什麼早,晚一定要服葯而中午可以不服呢
葯物服葯時間是根據葯物本身半衰期的長短而定的。半衰期是指葯物在血液中下降一半濃度所需要的時間。如果葯物半衰期長,一天之內服葯的次數就少,反之亦然。例如能持續作用十二小時的布洛芬緩釋膠囊(芬必得),早晚八點各一粒,如果中午服用,隔十二小時就到半夜了,如果睡覺了再起來服葯豈不麻煩?還有葯物在白天代謝的速度比晚上快。如果是半衰短的葯物如抗病毒的阿昔洛韋片,其半衰期短每天要服葯五次才能達到理想的血葯濃度,也就是每隔四小時便要服葯一次。8-12-16-20-24點,同樣如果不時、是這個服葯時間半夜起來服葯也不方便。當然有些葯物按早中晚一天服葯三次那正是葯物的半衰期在4-6小時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