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打錦州總攻發起時間不早點
『壹』 「遼沈戰役」我軍為何先攻打錦州
因為那裡盤踞的敵人最多..而且這樣可以形成關門打狗的形式..卡住他們的退路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戰軍發起遼沈戰役。東北野戰軍在林彪、羅榮桓指揮下開始攻錦作戰。蔣介石急忙調集華北、山東的一部分兵力組成東進兵團,並以沈陽主要兵力組成西進兵團,兩路增援錦州。解放軍在塔山、虹螺峴一線對敵東進兵團進行英勇阻擊;敵西進兵團也被解放軍頑強阻擊於黑山、大虎山東北地區。10月14日,東北野戰軍對錦州發起總攻,經過31個小時的激戰,全殲守敵近9萬人,生俘國民黨東北「剿總」副總司令范漢傑。
錦州的解放促使長春守敵一部分起義,其餘全部投降。東北國民黨軍隊向關內的退路已被切斷。蔣介石仍嚴令廖耀湘率領西進兵團奪回錦州。東北野戰軍在攻佔錦州後,立即從南北兩翼合圍包括國民黨軍隊精銳主力新一軍和新六軍在內的廖兵團。10月26日完成對廖兵團的分割包圍。經過兩日一夜激戰,全殲該敵十萬人,生俘廖耀湘。東北野戰軍乘勝追擊,於11月2日解放沈陽、營口。東北全境獲得解放。
遼沈戰役歷時52天,殲敵47.2萬人。人民解放軍從此在數量上也對國民黨軍隊有了優勢,使中國革命形勢發展到一個新的轉折點。
『貳』 打仗發起總攻時,為什麼要定一個精確到分秒的時間
我們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中,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幕:
不同部隊,不同方位的指戰員在發起總攻之前,都要目不轉睛地看著懷表(戰爭年代手錶很少),盯著表針。
當表針指向總攻時間時,信號兵會發出三顆信號彈,千軍萬馬潮水般同時向目標發起沖鋒。
淮海戰役的時候,陳賡受命為圍殲黃維兵團的東集團總指揮,統一指揮4、9、11縱及豫皖蘇獨立旅,准備發起總攻。
但是敵軍已構築環形防禦陣地,形成了較堅固的防禦體系。
而解放軍進攻的地形開闊,壓制不住敵人火力。
如果強行進攻勢必造成很大傷亡。
可是這時候總前委總攻時間已經定下,有人說「總前委的命令已經下達,我們還是應該馬上執行。」
陳賡說:「我們本著為黨負責,為戰士負責,為勝利負責的精神,由我再向總前委提一提!」
經過他的爭取,總部同意把攻擊時間推遲到11月30日黃昏,以便陳賡的部隊進行搞迫近作業,減少傷亡。
可是華野7、13縱因為進入陣地晚,搞迫近作業需要時間,總攻時間3次推遲,最後定在12月6日17時。
這說明什麼,總攻時間哪怕推遲,也要統一時間,因為它對戰爭勝負影響太大了。
『叄』 解放戰爭為什麼先打錦州
為了就地全殲東北之敵,中央軍委指示東北野戰軍置長春、沈陽兩敵於 不顧,主力南下北寧路,首先殲滅錦榆段之敵,攻佔錦州。錦州,是東
北敵軍通向關內的咽喉,攻佔這一戰略要點,不僅割裂了傅作義、衛立 煌兩集團之間的聯系,便於我軍向兩翼機動作戰,而且把衛立煌集團封
閉於東北,形成「關門打狗」之勢,並可誘使沈陽之敵出援,造成打運 動戰的條件。因此。攻克錦州是整個戰役的關鍵,只要攻克了錦州,就
掌握了戰局的主動權。但是林彪開始不願以東北野戰軍主力南下北寧路 作戰,繼則又不敢集中優勢兵力攻殲錦州之敵,甚至想回長春,表現了 林彪思想上的右側保守。
為了配合東北戰場的作戰,中央軍委還指示華北軍區第2、第3兵團發起 察綏戰役,以牽制傅作義集團,使其無暇東顧。
根據中央軍委指示,東北野戰軍於九月十日決定了南下北寧路作戰部署, 以六個縱隊另四個師對付錦州范漢傑集團,以三個縱隊)欠一個師)位
於沈陽以西地區,以二個縱隊位於沈陽以北地區,對付沈陽之敵,並阻 止長春之敵突圍,以第一兵團指揮第12縱隊及六個獨立師包圍長春之敵。
九月十二日,東北我軍發起了遼沈戰役。至十月一日,分別殲滅了綏中、 沙後所、興城、義縣之敵,佔領了塔山、高橋,把北寧路錦州至秦皇島
段上的敵軍分割孤立在錦州和錦西、葫蘆島以及秦皇島、山海關三個地 區,完成了對錦州的包圍,切斷了東北敵軍通往關內的唯一陸上通道。
十月二日,蔣介石飛抵沈陽,慌忙決定從華北及山東抽調七個師,連同 錦西、葫蘆島的四個師,共計十一個師的兵力,由第17兵團司令侯鏡如
指揮,組成「東進兵團」,以沈陽地區十一個師、三個騎兵旅,由第九 兵團司令廖耀湘指揮,組成「西進兵團」,企團東西對進,增援錦州。
東北野戰軍遵照中央軍委進一步集中兵力迅速打下錦州,以掌握主動權 的指示,決定增調第1縱隊(欠第3師)第2縱隊(欠第5師)由遼西南下,
參加攻錦作戰。最後確定攻錦的部署是:以主力第2、第3、第7、第8、 第9縱隊及第6縱隊第17師共十六個師的兵力及炮兵縱隊主力,攻殲錦州
之敵;以第2兵團指揮第4、第11縱隊及兩個獨立師共八處師,在塔山地 區堅決阻擊敵「東進兵團」;以第1縱隊(欠第3師)位於高橋為總預備
隊。另以第5、第6(欠第17師)、第10縱隊(附第1縱隊第3師),位於 新民以西、以北地區,牽制敵「西進兵團」:以第12縱隊南下通江口地
區,准備參加新民方向的打援和截擊長春突圍之敵;經第 1 兵團指揮九 個獨立師繼續圍困長春。十四日,我軍對錦州發起總攻,十五日,即攻
占錦州,全殲守敵范漢傑(俘)以下十萬餘人,封閉了東北敵軍陸上的 逃路。在攻取錦州的同時,我塔山地區阻援部隊展開了激烈的阻擊戰,
成功地保障了錦州方向的作戰。
我軍攻克錦州後,長春守敵鑒於突圍無望,守必被殲,在我攻錦州勝利 與強大的政治攻勢影響下,第60軍軍長曾澤生於十七日率部起義,十九
日鄭洞國率新編第7軍等部投誠,我軍解放長春。
錦州、長春解放後,蔣介石堅令廖耀湘兵團與錦、葫地區之敵繼續東西 對進,企圖重占錦州,並令第52軍主力搶占營口,以便東北殘敵經由陸
路或海上撤逃。這時,毛澤東指出,敵東西對進,對我有利;同意東北 野戰軍不找錦、葫,集中主力全殲敵廖耀湘兵團,採取誘敵深入打大殲
滅戰的方針,在運動中各個殲滅敵人;要求東北我軍必須部署有力兵團 於營口及其以西、以北地區,堵塞敵人海上退路。十月二十日,東北我
軍遵照毛澤東的指示,除留兩個縱隊位於塔山地區繼續阻擊敵「東進兵 團」外,主力由錦州地區揮師北上,求殲敵廖耀湘兵團,並以第5、第6
兩個縱隊退至黑山、大虎山地區,堅決阻敵前進,以掩護我軍主力由兩 翼插至廖耀湘兵力後方,圍殲該敵,並以第12縱隊率五個獨立師,星夜
兼程南下,以拖住沈陽之敵並斷其南逃退路。至二十五日,敵人在黑山、 大虎山攻擊受阻,其退路被我切斷,廖耀湘見我主力已逼近兩翼,有被
包圍殲滅的危險,遂於當晚向營口撤退,其先頭在台安附近遭我獨立第 2師阻擊,誤認為是我軍主力,又掉頭向東,企圖逃回沈陽。二十六日,
我軍全線出擊,在大虎山以東地區對敵展開了大規模的圍殲戰,採取邊 合圍,邊分割、邊殲滅的戰法,至二十八日,即將廖耀湘兵團十萬餘人
全部殲滅,俘敵兵團司令廖耀湘。
二十八日,遼西作戰基本結束時,為迅速殲滅沈陽、營口之敵,東北我 軍即以第1、第2、第12縱隊向沈陽,第7、第8縱隊向沈南,第9縱隊向營
口急進。十一月一日,我軍突入沈陽市區,敵人迅速瓦解,二日,東北 最大的城市沈陽宣告解放!同日。營口之敵除第52軍部率第25師等萬余
人自海上逃跑外,其餘為我殲滅。至此,遼沈戰役全部勝利結束。錦西、 葫蘆島之敵十二個師於九日分別逃往天津、上海。
遼沈戰役自九月十二日至十一月二日,歷時五十二天,共殲敵三十六個 整師四十七萬人,解放了東北全境。從此,東北野戰軍成為一支強大的
戰略預備隊,這對於爾後順利平津戰役和加速全國的解放都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
遵照中央軍委指示,各戰區在東並野戰軍進行遼沈戰役前後,也相繼發動攻勢,殲滅了大量敵人。
華北軍區第2、第3兵團,在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區一部配合下,於九月七日至十一月十五日進行了察綏戰役,解放了綏東、察北廣大地區,
進占包頭,包圍歸綏,殲敵二萬一千餘人,迫使傅作義在平綏路上往返調動 軍隊,不敢大力增援東北,有力地配合了東北野戰軍的作戰。
華東野戰軍於九月十六日至二十四日,採取攻濟打援的作戰方法,進行了濟南戰役,全殲守敵十萬餘人,生俘第2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濟南
戰役的勝利,開創了我軍奪取敵堅固設防和重兵據守的大城市的先例, 嚴重地打擊了國民黨軍堅守大城市的信心,動搖了蔣介石反動軍隊內部,
正如中共中央在賀電中指出的:濟南戰役「是兩年多革命戰爭發展中給 予敵人的最嚴重的打擊之一」。接著,我軍又收復了臨沂、煙台等地,
除青島外基本上解放了山東全境。
西北野戰軍於八月八日至十三日、十月五日至十八日和十一月十五日至 二十八日,先後進行了澄合、荔北戰役和冬季攻勢,殲敵胡宗南部六萬
餘人,將胡宗南集團箝制在西北戰場,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戰場的作戰。 中原野戰軍於十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進行了鄭州戰役,使敵人未能抽 調更多的兵力增援東北。
遼沈戰役及在此期間其他戰役的勝利,使全國的軍事形勢發生了一個根 本的變化。我軍不但在質量上早已佔優勢,而且在數量上現在也已經占
有優勢。敵軍總兵力下降至二百九十萬人左右,我軍則增至三百餘萬人。 這就使我們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為縮短,毛澤東估計,再有一年左右時間
即可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
如果想要看的更仔細一點,請查看參考資料
http://www.028nb.com/lishi/78558.html
『肆』 在遼沈戰役中,東北人民解放軍為什麼先佔領錦州,接著攻打長春,最後才打沈陽
「關門打狗」
1948年秋,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年,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形勢發生了更加有利於我而不利於敵的顯著變化。
人民解放軍總兵力已由戰爭開始的127萬人增加到280萬人,且裝備大為改變,攻堅能力有了提高 。而國民黨軍總兵力則有戰爭開始的430萬人減少到365萬人,其中用在第一線的只有174萬人,且被我軍分別牽制在東北、華北、華中、中原、西北五個戰場上,困守重要城鎮,陷入被動的局面。
在東北戰場,國民黨衛立煌集團總兵力雖有55萬人,但被分割在長春、沈陽、錦州三個孤立地區內,處境非常困難 。與其相反,東北我軍已達70萬人,加上地方部隊,總兵力超過100萬人。特別是加強了炮兵、坦克、騎兵和鐵道兵能特種兵的建設,使東北我軍的攻堅能力有了極大提高 。解放區的面積已佔全東北的97%,並擁有86%以上的人口,使解放戰爭獲得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援 。在全國五大戰場中,東北戰場是我軍經濟力和軍力超過敵軍的唯一戰場,已經具備了與敵人進行戰略決戰的條件。
1948年8月,蔣介石在南京召開軍事會議,決定進一步加強以大城市為主的戰略要點的守備,確定東北作戰要「集中兵力確保遼東、熱河」,以利鞏固華北 。衛立煌依據這一戰略企圖,採取「重點守備」的方針,將兵力仍集結在沈陽、錦州、長春三點,求得吸引、牽制東北我軍不能迅速入關作戰,伺機扭轉戰局。
9月,中共中央於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會議,提出從 1946年7月起,在五年左右的時間內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戰略總任務,決定我軍第三年(1948年7月至1949年6月)仍然全部在長江以北和華北、東北作戰 。9月7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了《關於遼沈戰役的作戰方針》,指示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政治委員羅榮恆 :必須集中主力於北寧線作戰,「而置長春、沈陽兩敵於不顧,並准備在打錦州時殲滅可能由長、沈援錦之敵」 。並強調要「確立打你們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的決心,既在衛立煌全軍來援的時候敢於同他作戰」。
9月12日,東北野戰軍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調動主力從長春、四平等地南下北寧線,發起遼沈戰役。
東北我軍首先以奔襲動作殲滅北寧路分散守備之敵,先後佔領昌黎、北戴河、綏中、興城等地,切斷關內外敵人的聯系;又以滲透戰法,割裂錦北防禦體系,佔領葛王碑、帽兒山等主要陣地,封鎖了錦州飛機場,切斷敵人的空運,並於10月1日攻克義縣,完成了對錦州的包圍。在義縣戰斗中,東北野戰軍炮兵司令員朱瑞光榮犧牲。
10月2日,蔣介石見東北局勢嚴重,親飛沈陽,組成援錦「西進兵團「和」東進兵團「,企圖東西對進,夾擊我軍。范漢傑依據上述部署決定」死守待援「。
10月4日,東北野戰軍指揮所遷往錦州附近,林彪、羅榮恆、劉亞樓在錦州前線的照片和羅榮恆同志用過的皮夾克、望遠鏡。根據錦州守敵防禦部署和地形條件,東北野戰軍確定了攻錦部署:以第2、第3縱隊及第17師、炮縱主力並配屬坦克15輛,由城北向南擔任主要突擊;以第7、第9縱隊附炮一部由城南向北突擊;以第8縱隊有城東向西擔任輔助突擊,第1縱隊在高橋擔任總預備隊,策應錦州和塔山兩面作戰。館里陳列了參戰部隊主官的照片和部分文物。從10月9日起,我軍對錦州外圍守敵發起攻擊,至13日,先後佔領合成燃料廠、配水池、亮馬山、炮台山、罕王殿、紫荊山等據點,控制了錦州外圍有利地形。
10月10日,中央軍委致電東北我軍,指出:這一時期的戰局,「關鍵是爭取在一星期內外攻克錦州」,「即使一切其它目的都未達到,只要攻克錦州,你們就有了主動權,就是一個偉大勝利」。
10月14日,我軍集中25萬餘人的優勢兵力,向錦州城發起總攻。經過31小時激戰,至15日18時,全殲錦州10萬守敵,活捉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傑,取得了遼沈戰役的關鍵性勝利。
在我軍奪取錦州的同時,敵「東進兵團」和「西進兵團」也開始行動。從10月10日起,敵「東進兵團」迫近塔山,與我第四縱隊展開了激烈的交戰。敵在飛機、重炮和艦跑的掩護下,糾集11個師的兵力,曾幾次變換招法對我陣地實施集團沖擊,均未奏效。蔣介石「14日拂曉拿下塔山,12時進占高橋,黃昏打到錦州」的命令在我軍頑強的阻擊下,只好變成一紙空文。我軍第四縱隊在第11縱隊的配合下,經過六晝夜路戰,殲敵6000餘人,取得了塔山阻擊戰的勝利,為我軍主力攻克錦州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在此同時,敵「西進兵團」被我軍第5、第6、第10縱隊誘阻在彰武、新立屯地區,不但沒有起到援錦的作用,反而為我軍殲該敵造成了有利的態勢。館里陳列了塔山阻擊戰和彰武、新立屯阻擊盞參加主官的照片和部分文物。
我軍攻克錦州,是東北戰局發生了急劇變化。10月15日,蔣介石飛抵沈陽,嚴令長春守軍向沈陽突圍。然而沈陷重圍逃跑絕望的長春守敵,在我軍爭取下,曾澤生首先率領第60軍於17日起義;19日,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國被迫率部投降,我軍兵不血刃解放長春。至此,遼沈戰役第一階段勝利結束。
10月18日,蔣介石為挽救東北財局偕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明第三次飛赴沈陽。部署「總退卻」。令廖耀湘「西進兵團」經黑山,大虎山向南,在錦葫「東進兵團」策應下,「規復錦州」,然後掩護沈陽敵軍經北寧路撤入關內;以第52軍搶占營口,以備廖耀湘部西進受阻,即改經營口會同沈陽守軍從海上撤退。蔣介石恐衛立煌不執行上述計劃,以杜明改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冀熱遼邊區司令,指揮這一撤退行動。
19日,中央軍委致電東北我軍指出:「如果在長春事件之後,蔣介石、衛立煌仍不變更錦葫、沈陽兩路向你們尋戰的方針那就是很有利的。在此種情況下,你們採取誘敵深入,打大殲滅戰的方針甚為正確」。同時強調,必須以一部兵力控制營口,「堵塞沈敵向營口的退路」,「只要此招成功,敵無逃路,你們就在戰略上勝利了」。
10月21日,廖耀湘兵團在得到沈陽重炮、裝甲部隊和新民207師第3旅加強後,由新立屯等地猛攻我黑山、大虎山陣地。我第10縱隊等部以「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頑強抗擊,浴血奮戰,打垮了敵整營、整團的多次沖擊,有的連對只剩下十多人,仍與敵頑強搏鬥,經5天激戰,終於守住了陣地,取得了黑山阻擊戰的勝利。館里陳列了黑山阻擊戰參戰主官的照片。
25日,廖耀湘兵團正面進攻受挫後,得知第52軍已佔領營口,於是改變奪回錦州的計劃,取道台安向營口撤退。我軍第7、第8縱隊立即從右翼於回敵人側後,與第5、6縱隊實施鉗形夾擊;第1、第2、第3、第10縱隊從正面突擊,在運動中求殲敵人;獨立第2師由營口附近向台安以北地區急進,斷敵退路。26日,我軍將進至大虎山地區之廖耀湘兵團分割包圍,並在黑山、大虎山、新民120平方公里地區對敵展開大規模的圍殲戰。至28日,全殲廖耀湘5個軍、12個師及特種兵部隊共10萬人,其中包括弧稱蔣介石「五大主力」的新1軍主力和新6軍全部,俘虜廖耀湘,從而取得了遼沈戰役的決定性勝利。
10月30日,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飛離沈陽,將殘部約14萬人交由第8兵團司令周福成統一指揮。31日,我軍第1、第2縱隊由遼西戰場迅速東進,會同進至沈陽以南、以東的第12縱隊及6個獨立師包圍了沈陽。11月1日,我軍發起總攻,戰至2日,全殲沈陽守敵13.4萬人,俘虜周福成,解放沈陽。與此同時,我軍第7、第8縱隊和獨立第2師等部於10月31日解放遼陽、鞍山、海城、直逼營口。同日,第9縱隊進抵營口附近,11月1日晚突入市區。2日,在獨2師協同下,解放營口,共殲滅1。4萬人。至此,遼沈戰役勝利結束。11月9日,錦西,葫蘆島之敵海運南撤,東北全境獲得解放。
遼沈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至11月2日結束,歷時52天,共殲滅敵47萬餘人,解放了東北全境,取得了偉大勝利。
http://hi..com/007cn/blog/item/568a2838b713c224b8998fc2.html
http://hi..com/007cn/blog/item/2a490a46203c95096b63e5c2.html
http://hi..com/007cn/blog/item/278b4b36a88b05dda3cc2bc2.html
『伍』 《烈火英雄》中的總攻為何不早點發起,而是在犧牲那麼多人後才發起
最近有一部特別火的電影叫做烈火英雄,時至今日票房一直是第二名,這部影片主要是根據2010年大連石油爆炸所編劇的,這部影片很震撼,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
這部影片真的很不錯,我推薦大家去看一看,一定會讓大家震撼的。
『陸』 錦州戰役的作戰部署
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和當面敵情,東北野戰軍首長林彪於9月10日擬定了如下作戰計劃:第一步以奔襲動作殲滅北寧路除山11時步兵開始沖擊,迅速突破城垣,進入市區,展開巷戰,指戰員們以爆破筒、炸葯包摧毀守軍碉堡和街壘。
海關、錦州、錦西以外各點之敵,切斷關內外敵人的聯系;第二步,集中兵力攻取錦州和打增援之敵。部署是:以第三、第四、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一等6個縱隊及炮兵縱隊主力、第二縱隊的第五師、冀察熱遼軍區3個獨立師,殲滅義縣至昌黎一線之敵,爾後相機奪取錦州、錦西、山海關;以第一、第二(欠第五師)、第十、第五、第六等5個縱隊,位於沈陽西北及長春、沈陽之間,阻止沈陽之敵向錦州或向長春增援,並隨時准備參加攻錦作戰和殲擊長春突圍之敵;以第十二縱隊和6個獨立師、炮兵縱隊1個團及內蒙古軍區騎兵第二師等部,繼續圍困長春。
9月12日,東北野戰軍開始行動。第二兵團指揮第十一縱隊和冀察熱遼軍區3個獨立師及炮兵旅由建昌營等地奔襲昌黎至興城一線之敵,至17日先後佔領昌黎、北戴河,包圍興城、沙後所、綏中等地,吸引了錦西敵第五十四軍向南增援。第四、第九縱隊分別自台安、北鎮地區出發,於16日包圍義縣。第三縱隊和第二縱隊第五師以及炮縱一部,自西安(今遼源)、四平等地乘火車於20日前後陸續到達義縣附近,接替第四、第九縱隊對義縣的包圍任務。25日,第九縱隊配合自八面城南進的第八縱隊攻佔錦州以北葛文碑、帽兒山等要地,殲敵暫二十二師兩個團大部。27日,自四平地區南下的第七縱隊,在第九縱隊一部配合下,攻佔高橋和西海口,第四縱隊第十二師進占塔山,截斷了錦西、葫蘆島之敵與錦州的聯系。28日,炮兵縱隊以炮火封鎖了錦州飛機場,切斷了敵人的空運。29日,第四縱隊攻佔興城。10月1日,第三縱隊、第二縱隊第五師在炮縱主力協同下,攻克義縣,殲敵暫編第二十師等部約萬人。至此,我軍已殲敵
2萬人,切斷了北寧路,完全孤立了錦州。在義縣戰斗中,東北野戰軍炮兵司令員朱瑞光榮犧牲。
與此同時,監視沈陽、長春之敵的第一、第五、第六、第十縱隊和第二縱隊主力,分別自九台、四平、清原、開原等地出發,於9月下旬相繼進至新民西北,黑山及其東北,法庫以南,開原、昌圖、伊通地區待機;第十二縱隊和6個獨立師及內蒙古軍區騎兵第二師由第一兵團指揮,繼續擔任包圍長春的任務。
我軍攻佔高橋後,東北野戰軍首長於28日向中央軍委報告,決定立即攻擊錦州,然後再攻錦西。29日,中央軍委復電同意這一計劃,並強調指出:必須將作戰重心放在攻佔義縣、錦州、錦西三點,因為這是整個戰役的關鍵,「你們是否能取得戰役主動權(當然戰略主動權是早已有了的),決定於你們是否能迅速攻克三點,尤其是錦州一點。」
東北野戰軍對北寧路的攻勢展開後,蔣介石深感形勢嚴重,嚴令衛立煌由沈陽派兵增援錦州,並派參謀總長顧祝同赴沈陽督戰。9月27日,衛立煌開始由沈陽向錦州空運第四十九軍,但僅運去兩個多團,即因錦州機場被我炮兵封鎖而中止。30日蔣介石飛抵北平,10月2日又赴沈陽,經過同傅作義、衛立煌磋商,最後確定如下作戰計劃:范漢傑集團固守錦州,以求吸引與消耗東北野戰軍主力;華北「剿總」的第六十二軍、第九十二軍1個師、獨立第九十五師,以及山東煙台的第三十九軍兩個師迅速海運葫蘆島,會同錦西、葫蘆島原有的4個師,共11個師,組成「東進兵團」,由第十七兵團司令官侯鏡如指揮,增援錦州;沈陽地區的新三軍、新一軍、新六軍、第七十一軍和第四十九軍主力共11個師另3個騎兵旅,組成「西進兵團」,由第九兵團司令官廖耀湘指揮,先向彰武、新立屯攻擊,截斷我軍後方補給線,然後經阜新趨義縣,協同「東進兵團」夾擊我軍;長春鄭洞國第一兵團則視機向沈陽突圍。
10月2日,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在得知華北「剿總」所屬獨立第九十五師和位於綏中、秦皇島地區的新五軍將增兵葫蘆島後,判斷葫蘆島之敵將大舉援錦。錦西、錦州相距僅約50公里,且無險可守,在此情況下,我阻援部隊不一定能抗住援敵,故於當日22時致電中央軍委,提出以下兩個方案:一、錦州如能迅速攻下,則仍以攻錦州為好,省得部隊往返拖延時間,二、目前如攻長春,則較6月間准備攻長春時的把握大為增加,但須延遲半月到20天時間,「以上兩個方案,我們正在考慮中,並請軍委同時考慮與指示」。隨後,東北野戰軍首長經過慎重研究,未待軍委復電,於次日9時致電軍委,表示決心「仍攻錦州」,並據此調整了部署:以第二、第三、第七、第八、第九縱隊及第六縱隊第十七師共16個師和炮縱主力共25萬人,攻殲錦州之敵;調第一縱隊主力南下進至高橋地區為戰役總預備隊;以第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政委黃克誠指揮第四、第十一縱隊和冀察熱遼軍區兩個獨立師位於錦西以北的塔山、虹螺山一線,構築堅固陣地,堅決阻止錦西方面之援敵,以獨立第八師在山海關附近佯動迷惑牽制敵人;以第五、第十縱隊、第六縱隊主力、第一縱隊第三師、獨立第二師、內蒙古軍區騎兵第一師,位於彰武、新立屯以東地區,阻擊敵廖耀湘兵團,將第十二縱隊自長春方向南調通江口,視機轉用於南面,並又先後增調5個獨立師,連同原圍城的6個師及內蒙古軍區騎兵第二師共12個師,統由第一兵團司令員肖勁光、政委肖華指揮,繼續圍困長春。
10月4日,中央軍委復電指出:這個部署「是完全正確的」,「這樣做,方才算是把作戰重點放在錦州、錦西方面,糾正了過去長時間內南北平分兵力沒有重點的錯誤(回頭打長春那更是絕大的錯誤想法,因為你們很快就放棄了此項想法,故在事實上未生影響)。」要求東北野戰軍按照既定的部署,「大膽放手和堅持地實施,爭取首先攻克錦州」。10月10日,中央軍委再次致電東北野戰軍首長,強調指出:這一時期的戰局,很有可能如你們曾經說過的那樣,發展成為極有利的形勢,「關鍵是爭取在一星期內外攻克錦州。」「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達到,只要攻克了錦州,你們就有了主動權,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
10月4日晚,東北野戰軍指揮所由阜新繼續向錦州附近前進,並根據錦州守敵防禦部署和錦州地形條件,確定了如下攻城部署:以第二、第三縱隊及第十七師、炮縱主力附坦克15輛,由城北向南擔任主要突擊;以第七、第九縱隊附炮縱一部由南向北,第八縱隊由東向西擔任輔助突擊。各攻城部隊經過充分准備後,於10月9日發起戰斗,至13日,北突擊集團攻佔了城西北的合成燃料廠,城北的配水池、亮馬山、黑山團管區等據點,南集團攻佔了炮台山、罕王殿南山、老爺廟東山,前出至女兒河北岸;東集團攻佔了小
紫荊山、百官屯、北大營,逼近東關。至此,我軍已控制了錦州外圍有利地形,錦州城已處於我軍俯瞰之下。
14日10時,各集團向錦州城發起總攻,先以猛烈炮火集中射擊城牆及附近的敵工事,打開了缺口。11時左右,南、北兩個突擊集團在炮火的掩護和坦克的支援下,發起猛烈沖擊,迅速突入城內,打退了敵步兵、坦克的多次聯合反擊。接著,後續梯隊源源跟進,向敵縱深發展進攻。隨後,東突擊集團也突破了城垣。各部採取穿插分割,迂迴包圍等戰術手段,首先將敵插亂、割裂,然後以後續部隊在炮火,坦克的掩護下,以火力、爆破、突擊相結合的攻堅動作對固守據點的敵人實施攻擊。
15日拂曉前,各路攻城部隊先後在白雲公園、中央銀行地區勝利會師,殲滅了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和第六兵團司令部,僅剩殘敵約1萬人固守老城。當日中午,第七縱隊及第二縱隊一部向該敵發起攻擊,激戰至18時,全殲殘敵。至此,錦州之戰勝利結束,我軍俘虜范漢傑及第六兵團司令官盧浚泉以下近9萬人。在我軍攻取錦州作戰中,敵共出動飛機1069架次,擔負空運和空中支援任務。我軍高炮部隊共擊毀飛機15架。
10月19日22時,中央軍委在致東北野戰軍首長的電報中指出,錦州之戰「部隊精神好,戰術好,你們指揮得當,極為欣慰,望傳令嘉獎。」
14日10時向錦州城發起總攻,500門大炮向城牆和主要工事集中轟擊,打開缺口.
與奪取錦州的同時,阻掇部隊也勝利地完成了任務。從10月10日開始,錦西、葫蘆島地區之敵在7架飛機、兩艘軍艦艦炮和數十門重炮掩護下,以3至5個師的兵力,向錦西通向錦州的交通要隘塔山實施連續猛攻。我第四縱隊在第十一縱隊等部配合下,以堅守和反沖擊相結合的戰法,打垮了敵人數十次沖擊,經6晝夜廖戰,殲敵6000餘人,至錦州解放,陣地屹然未動。塔山阻擊戰的勝利,為主力攻克錦州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由沈陽出援的廖耀湘所部於10月8日開始由新民和遼中分路西進,我為破壞其援錦計劃,以第五、第六(欠第十七師)縱隊在彰武東南地區,採取運動防禦,誘其向西北和向北前進,以第十縱隊和第一縱隊第三師在新立屯以東地區,堅決阻止其向錦州增援。11日至13日,該敵先後進占彰武及新立屯以東一線後,因懼怕被殲,徘徊於彰武、新立屯之間,未敢繼續前進,不但沒有起到救援錦州的作用,反而為我軍下步殲滅該敵造成了有利的態勢。
錦州的攻克,使東北戰局發生了急劇的變化。10月15日,蔣介石又一次飛抵沈陽,嚴令長春守軍向沈陽突圍。然而,早已經我做了大量工作的第六十軍軍長曾澤生將軍卻於17日毅然率部起義。我軍兵不血刃而迅速控制長春東城。接著,新七軍官兵也紛紛投誠。19日,鄭洞國率余部放下武器,長春和平解放。
戰役第一階段我軍共殲敵第六、第一兩個兵團,連同地方部隊等共20餘萬人,控制了戰略要點錦州,完全截斷了衛立煌集團向關內撤退的陸上道路,為爾後全殲東北敵人奠定了基礎。
『柒』 遼沈戰役錦州為什麼攻克的那麼快
1948年10月14日10時,劉亞樓下達了總攻令。東野炮縱集中500門大炮向錦州城內預定目標猛烈轟擊。11時30分,各突擊隊發起沖擊。1948年10月15日18時,攻克錦州城,全殲國民黨守軍十萬餘人,生俘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傑上將和第6兵團司令盧浚泉中將。侯鏡如聞錦州失守,也暫時退回了錦西、葫蘆島。當晚,林彪在指揮所接見范漢傑、盧浚泉。林彪詢問范漢傑對錦州一戰的看法。范漢傑沮喪地說「打錦州這一著,非雄才大略是下不了這個決心的,錦州好比一根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扁擔斷了。」又說:「貴軍炮火猛烈,出乎意料。我們的炮火全被壓制住了。」
『捌』 遼沈戰役中, 攻打錦州用力幾天
1948年10月14日10點開始炮火准備(就是用大炮轟擊城牆),11點發起總攻,15日18時解放錦州,總共用了31小時。
『玖』 總攻發起時間推遲的原因和影響是怎樣的
結果,該旅3個團的坦克中只有94輛在發起總攻時可以使用,而發起總攻的時間根據柯里的請求還推遲了半個小時。這一推遲雖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卻帶來了嚴重的後果,因為它使敵人贏得了30分鍾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