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為什麼有人送葬
① 為什麼死了人深夜要敲鑼打鼓!
我認為是兩種說法,一種是村裡辦事的習俗,死了人是白喜事,要告知鄉鄰。半夜裡起來敲鑼打鼓不是什麼「好事」。基本上大家一聽就知道有人沒了。
另一種就比較玄了,人當天沒了,夜裡就要敲鑼打鼓,一說是給魂開路,老人老死是福氣,也就是自然死亡。都是直接得歸極樂了無牽掛,敲鑼打鼓給他提個醒,讓他記得家裡人還要他在底下多多保佑。如果是非正常死亡,要麼有冤怨(出了意外、或被人害死)。要麼有罪惡(犯了法被砍頭的)。這種魂魄是一時三刻不得入輪回的。必須敲鑼打鼓,請他好走。
有些地區就有另外的意思了,比如陝西秦嶺那地,自古都信鍾馗,特別的信。鍾馗抓鬼是抓惡鬼,天眼一開、見了鬼有惡氣就抓,而且還特狠。有時就怕鍾馗抓錯鬼害的人家投不了胎。不僅要敲鑼打鼓、還要焚香開路、子孫要先頂禮膜拜才能守靈
② 半夜送葬附和禮儀嗎
不符合啊,哪有大半夜送葬的
③ 為什麼有些出殯是上午8點,有些出殯是下午3點,有什麼講究嗎還是分男女旳
以下列舉山西出殯習俗
出 殯
入殮以後,緊跟著就要定出殯的時間。山西各地辦喪事,一般不「熱死熱埋」,否則便會被認為對死者不孝不敬。至於什麼時候出殯,往往要根據准備情況、時令、至親到否,以及墓穴是否完備等因素來定。時間可長可短,大抵最短的為三日,依次為五、七、九日……長者可達百餘日,均須單數。舊時還講究由陰陽先生擇吉日,定墳「空」,即所謂墳地上什麼時候能進得去。
出殯時間確定以後,便要通告親友,五寨一帶稱之為「送孝」。去時要帶去孝布一塊,依關系遠近親疏,大者一身孝衣,小者一方孝巾。晉中祁縣等地,於出殯這天,門前要懸掛用白麻紙剪成圖案的幡狀物;紙與紙的銜接不用漿糊粘連,而是用鐵器或石器把紙折疊後搗在一起,名為「砸歲紙」。這類似於前面提到的「歲數紙」,只是懸掛時間不一罷了。死者達到耄耋高齡的「歲紙」,當地人時行撕一條給孩子佩戴,據說可以延年益壽。撕回家糊在面瓮上 ,不生蟲子 。舊時有些地方還要在大門外立起「避忌牌」,男左女右,不僅寫明生卒年月、出殯日期,還要列出避忌事項。
除寧武一帶有「 崖葬」習俗外,山西各地都通行「 土葬」。即「墓葬」。墓穴有提前建好的,也有死後臨時開穴打墓的。打墓舊時要請陰陽先生坐看風水,將穴定點 。然後撒五穀,在所定穴位上用銀針開「 十」字,名為「 開土」或「 破土」。「開土」之後,便可打墓挖土了。合葬者,只須在舊葬處旁邊另開一穴。死者如入祖墳,其墓穴在上輩腳下。依次類排,直到墳地無法再開穴後 ,再請陰陽先生看風水 ,選新地另建新墳。
舊時出殯前,在山西各地,如沁縣、祁縣等地都有「點主」的儀式。即請人用硃砂筆往牌位上原來寫的「 王」字上加一點,使「 王」字成為「主」字。俗稱「成主」,即成為神靈之意。點主的人稱為「點主官」,要請當地德高望重的名流學者或地方長官擔任。這項儀式一般只限於正常死亡的中、老年人,幼喪及凶死者不舉行。
出殯這一天,親友、鄰里匯集喪家,祭送奠儀,以示哀悼。奠儀一般包括祭席、饅首、挽幛、紙扎。至親送祭席。俗稱「祭」,以餚饌為主,每一付都要插大小不等的紙花,其次則為饅首,即一種用碗扣出上籠蒸熟的麵食。親朋好友大多送挽幛、輓聯,以後衍化為一塊布料。普通街坊則送四色紙禮,含蠟燭、香、錫箔、紙四樣,或僅紙一道。五十年代以後,紙禮多為花圈代替。
弔祭者公奠之後,死者的長子跪拜致禮,即身背棺木大頭,在眾人的協助下把棺木移出靈棚,俗稱「出靈」。山西各地都有在出靈時於棺木後頭打碎死者生前用過的一個飯碗的習俗,五寨一帶稱之為「斬殃」,取的是斬殃殺祟,祛災除禍之意。有些地方還要磕碎死者生前用過的葯罐,表示今後家中不再有人生病,再也用不著熬葯了。起靈前,晉中祁縣一帶,死者的兒子們還要進行一種摁「食壓缽」的儀式。他們在一個瓷罐中挾入各種菜餚、食品,然後輪番摁捺 ,一直到滿為止 。最上面放一個饅頭蓋住,用一雙筷子豎立穿孔,上面再盤一些染紅的粉絲。此罐食品連同「下氣饅首」、「長明燈」等,在出殯時都將隨棺下葬。
棺木抬出靈堂後,便放到預先綁好的架子上,有豆腐架、二龍杠、獨龍杠等數種形式。五寨一帶,還要在棺木前擺上供桌、供品,家人扛著引魂幡,在鼓樂聲中繞棺木左轉三圈 ,右轉三圈 ,以表示對死者的依戀難舍。每轉一圈,就要澆奠一次。繞棺完畢,升棺起靈,當地稱為「繞靈大起喪」。
山西各地出殯盛行用棺罩,其狀如長形轎體,上有錫頂葫蘆頭金頂,四角男性死者用龍頭龍尾 ,女性用鳳頭鳳尾 ,周圍飾以紅、藍、黃布帷幔,上繪各種吉祥如意的圖案。這種器物均有店鋪專門出賃。
厚重的棺木,加上龐大的棺罩,人手少了就比較吃力。於是,抬者由8 人增至16人、24人,甚至32人,俗稱16杠、24杠、32杠。山西有些地方講究棺木出門後,要一路不歇氣( 路祭除外 ),送到墳地。抬棺人手眾多,既便於做到這一點,前呼後擁,又顯得氣派。
棺木抬起之前 ,死者的長子雙膝跪倒 。手捧燒紙錢的瓦盆,痛哭失聲,然後把玩盆在地上摔破。忻州、定襄一帶稱之為「摔喪子盆」。民間認為,摔破喪盆,死者就可以把所有燒化的紙錢帶到陰間去用了。
摔過「喪子盆」,出殯便正式開始了。晉南一些地方講究棺木出院門時,要大頭在前;出了門後,都要掉個頭,一直抬到墳地。原來人們認為死者躺在棺木中也象人站著一樣,出門頭向前,等於回首瞻顧家園,表示了對人世的依戀;出門以後頭朝後,等於再不往後看,一往無前,直奔西天樂土。
出殯隊伍最前面有開路的,沿途插放「路旗」——用五色紙或白紙糊成的小三角旗,指引死者亡魂;拋撒引路紙錢,以示買通沿路鬼魂。次為儀仗、各種紙扎(興縣一帶稱為「紙文」)、粗、細樂班、由外甥或孫子扛著的引魂幡、扛條凳的 ,然後即為牽纜持喪棍的孝子 ,孝子之後是棺木,棺木後跟著的是坐著車轎的女眷和步行的親友。
送殯隊伍至人多處或大路口,還要停靈路祭,鼓樂也要停下來演奏。古代一般由親友、鄰里設祭,後來大多為喪家自己設祭,其意不過是顯示喪事辦得排場、隆重罷了。
來到村外後,送葬的親朋止步,由死者的兒子「謝孝」。然後除去棺罩、停下儀仗,只有家人與至親攜紙扎及祭品隨棺前往墳地。時辰一到,即刻下葬。棺木入墓後,晉中祁縣一帶,陰陽先生要擺下羅盤儀定方位,左挪右移,直到他認為可以為止。大體上方位為東南——西北向(乾——巽位),當地有「頭頂紫金山,足蹬雁門關」的說法。晉東南沁縣等地則還要由陰陽先生安置鎮物,如桃弓、柳箭、桑枝、棉花、五穀等。死者的兒子入墓檢視,然後家人往墓內扔「富貴錢」、「富貴饃」。浮山一帶,墓內要放由陰陽先生畫符的新磚、新瓦,民間認為這是陰間的鎖和鑰匙。五寨等地在掩埋棺木時,要求「 人停鍬不停」。家人則要呼喊死者「 躲土」。墳丘堆成後,死者兒孫所持的「 哭杖」和「 引魂幡」要插在墳頭(引魂幡也有放置於棺頂的),接著燒化所有紙扎(「童男童女」已經被把頭或腳扭向後,置於棺木一側),大家再祭奠一番,痛哭盡哀,然後悄然退出,讓死者永遠安息於此。
④ 晚上出門遇到送葬車是好事還是壞事
好事 !陞官發財嗎! 不過要是死的是。。。
那也沒事。放心吧
⑤ 你是如何看待人去世24小時內火化,直接埋葬而不通知親戚朋友
沒什麼不好。
我的一個同學父親,在ICU里躺了一個星期,完全靠呼吸機以及其他儀器維持生命,醫生的建議是放棄,同學又堅持了幾天,最後無奈,只得痛下決心。
他從ICU里出來後,蹲在地上大吼了一聲,似哭非哭。然後很快又站起來,抹了一下眼睛,說就這樣吧。
過了一會,ICU通知我們去領遺體。一位工作人員推著一輛小車,遺體就在小車上,已經被包裹起來。
工作人員是個中年大叔,司空見慣了吧,沒有什麼表情,是的,對他而言,這只是他的工作。
我和同學一行共四人,護送小推車去太平間,我們幫忙推車,感覺好像是推著病人回病房,好像沒有意識到老人家已經走了,也沒什麼難過的。
經歷過這種事的人應該都懂,在當時那場合和時刻,人確實不會感到多難過,就一直忙著在處理事情,就是做完了一件事的感覺,然後該幹啥幹啥,跟沒事人似的。
什麼時候才會難過呢?過了一陣後。
當時,我們就推著小車一路來到太平間。太平間是個獨立的場所,在另一個院子里,我們幫著工作人員把遺體從小車上抬到了太平間的床上,醫護人員又整理了一下。
我下意識的用手觸碰了一下叔叔的遺體,真得沒有一點溫度了。
一切處理完畢後,我們出了太平間。
同學和醫護人員溝通第二天的流程,幾點殯儀館的車來,直接拉到火葬場,不搞其他的儀式……
因為流程簡單,所以幾句話就交代清楚了。
臨走之前,我喊住了他們,說,我們就在這給叔磕幾個頭吧。
於是就在太平間門口,我們跪在地上,沖著殯儀館的大門磕了三個頭。
同學堅持不辦儀式,只家族裡的一些人陪著他去了火葬場,晚上一起吃了頓飯。
我覺得這樣也挺好吧。
我想的很簡單,如果在生前好好的善待,盡力而為,那麼在死後搞不搞儀式什麼的也就無所謂了。
我的同學平日里對父母長輩都很孝順友善,工作又很出色,年輕有為,給父母臉上增光。為了醫治他的父親,不到半個月花費了二三十萬,只是後來,已經不是錢的問題了。
有的人呢,在人活著的時候不好好對待,等人死後大操大辦,這又有什麼意思呢?
把活人省下來的錢用在死人身上,這又有什麼意思呢?
所以我覺得,辦不辦儀式真的不是那麼重要。
真正讓人遺憾的是,子欲孝而親不待。
隔壁阿公在一個凌晨去世了,我聽到他家的子女們都回來了,說是阿公去世了。
我住在這一帶房子有十來年了,隔壁的阿公阿婆都熟悉了。
阿公阿婆都有80歲了,身體都很好,他們在綠化帶裡面種了很多菜,常常送菜給我們吃,而我也會給他們拿些花苗,鄰里關系處得還是比較不錯。
阿公的兩個兒子都是開鞋店,他們沒有住在這邊來,他們是在其他的小區裡面住。
這邊是阿公的老宅子,阿公說是他打拚下來的宅子,就是守著這宅子養老。
一直認為阿公他們能活到90歲以上,因為阿公的身體一直都不錯,老兩口一起種菜,一起鍛煉身體。
但是我沒有想到阿公說走就走了,我想著我應該算是他的鄰居了,我想下班回來的時候給他送份喪儀,鄰居只送20塊錢。
本來我是五點半下班,那天我就提早下班,到家還沒到五點,但是我看到阿公的老宅子里沒有人,老宅子的門前紅色的對聯都已經貼好了,還有紅綢掛在門上,兩邊掛著兩個桔子和萬年青樹枝。
門前貼紅對聯掛紅綢說明了什麼,說明阿公已經出殯埋罷了,我有點意外。
雖然我們這邊是提倡是喪事簡化,生前孝順,死後一場空,但是沒有想到這么簡單,一天都沒到啊?
我以為我父親去年走的時候,喪事是很簡單了,從去世到火化沒到24小時,然後次日早上就出殯了,前後不超過三天。
我沒有想到阿公更簡單,前後不超過一天,聽說阿公去世後,兩個兒子過來,阿婆給阿公換上壽衣,就等殯儀館來車,拉去火化,將骨灰盒抱回來,下午直接抱上山了,連親戚朋友都沒有通知,只有兒子兩家,孫子兩家,3個曾孫照常上學也沒有請假。
阿公去世有一個月了,每次碰到阿婆,她說:現在的時代,越來越簡單,人死一場空,直接送上山。活著都對自己好點,活著都過得痛快點,死後什麼都不知道。
現在的喪事越來越簡單,花費越來越小,但是總感覺少了點什麼,人去世,居然是悄無聲息地去世了。
突然想起以前有一句詩:人,只有在出生的時候,和去世的時候向世人昭告他的存在。
現在都不需要向世人昭告去世了,感覺有點凄凄。
以前喪事大辦的時候,搭棚常常七天,各種各樣的喪事儀式活動,吵得鄰居都不得安生,並且是鋪張浪費,結束時,幾個子女因為分攤喪事費用大打出手的常見,還有讓那些親戚朋友從遠處奔波而來,勞累不堪,活著的時候都不過來看一眼,死了的時候過來又有什麼用呢?
24小時內火化,喪戶家中禁止舉辦任何形式的喪事活動,包括出殯鼓樂隊、花圈燒紙。這真的很簡潔,非常好,少了浪費。
悄悄地走,不帶走一片雲彩。
我很贊同去世不通知親友的做法,活著的時候有人在乎,巳經是天大的人情了。人走了,茶也該涼了,何必再麻煩人家呢?為此,我給家人定了個規矩,等我死後,不通知任何人,悄悄地火化,然後把骨灰撒入大海或埋入樹下,不準立碑。
我爸大年三十去世,大過年的你說怎麼通知親戚,人家親戚到底來不來,就算人家來,也是心不甘情不願吧。我大哥那時候也有五十多歲了 當時也正在住院,我爸病重我哥提前出了院,我媽也是傷心過度 ,我爸去世那天晚上我媽流鼻血不止,血流的用盆接,流血流的昏厥過去120拉到急診室,那天晚上去120我媽一點都沒印象了。大過年又正是最冷的時候,我哥身體又不好,守靈的時候再把我哥或者我媽凍出毛病來得不償失,所以我媽說了,我爸活著我們對他很孝順,24小時內火化他肯定不會怪罪我們的,總比那些活著的時候不孝順去世了再假惺惺哭喪的好
這樣做太草率。
孟子說:「使民 養生 喪死無憾,則王矣。」意思是,讓老百姓奉養活著的人和為死者送葬沒有遺憾,這樣的國家就可以稱霸天下。活著的時候,安居樂業,快快樂樂;死的時候,隆重庄嚴,這樣的國家一定是安定富裕,國泰民康的。反之 ,則是歪風邪氣盛行,百姓不知所措。毛主席也主說:「今後我們的隊伍里,不管死了誰,不管是炊事員,是戰士,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這要成為一個制度。這個方法也要介紹到老百姓那裡去。村上的人死了,開個追悼會。用這樣的方法,寄託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為什麼死後要隆重送葬,是因為他生前有所作為,為人民,為 社會 做過了一些有益的事。對這樣的人,我們用葬禮來表達自己的哀思與懷念。
人死了,開個追悼會,回顧一下他一生所做的事情 ,對後人,是有積極意義的。人要是死了,草草埋掉,是對死者的不尊重,也不足以警醒教育後人。或者,這個死者是個壞蛋,有不可告人之處。
這樣好啊!喪事從簡啊!通知親友給親友帶來麻煩。也許是我有處事有些涼薄吧。假如有一天我和老公有這么一天也打算這么辦,一來兄弟姐妹同事同學年紀大了,也經不起這樣的場合了,侄男外女都挺忙的就不打擾了。
見過。各有其原因。
一個大伯,三子妹。父早亡,母馬上改嫁。大姐撫大兩個弟弟。他突患大病,手術後緩解了一年半。將外地的兄弟招來玩了半月。叮囑道,今後我走你別來了,又要請假,天遠地遠的。
復發後,大姐一直陪伴,直至離去。因早有安排,又無甚親戚,一天就處理完了所有的事。
另有一鄰居,歲數較大,從無生過病,突患疾病,自感日子不多,把老家的子侄喚來告別。他自已哥哥姐姐均離世幾十年了,也無甚掛念。
留話,不準敲敲打打,一輩子不信那些,放歌,越多越好。那時興錄音機,去借了好幾個,真的喜慶得很。
來吊念的人都誇,這老頭快樂了一世,這樣也蠻好的!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特別是城市,真沒有那條件,只有生前多關愛,多盡孝,後面的事不重要!厚養薄葬!
我有個同事,他姐姐身體一直不好,結果就在他出差的第二天,他姐姐就去世了,他愛人早晨上班就給領導打電話,說他們家老人的意思是她姐姐太年輕,家裡老人還都活著,不準備放時間長了,下午就出殯,也等不了她弟弟回來。
過後,我們的另一個一塊出差的同事說,這個同事接到電話,放聲大哭,她愛人說,你現在回來也沒用,父母決定姐姐下午就火化了。我們也是不理解,人家有丈夫和孩子,娘家父母就給做主了?
老夫長這么大沒有遇見過,也沒有看見過這般如此對待去世親人的事情。
在醫院病死的,按院方規定,直接被送殯儀館道是有的,尤其是傳染病患者,遺體火化後,將骨灰盒帶回,擺放在家中靈堂上,供親朋好友前來弔唁哀悼,家中按部就班正常操辦喪事,喜喪的就請吹鼓手,不是的就播放哀樂,與此同時,該通知的親戚朋友盡量一個不漏地通知到位…
如題友所說那樣,也許我孤陋寡聞,少見多怪,也許是有些地方的喪事風俗,總之,屍骨未寒就火急火燎地,在24小時之內火化,並直接將其埋葬,而且不通知親友的情況下,有失起碼的親情與人性,這種做法,可恨又悲哀,讓人難以理喻,更讓人難以接受。
有什麼不好呢?我絕得越簡單越好。
後人的孝與不孝,在世時已經盡享了,何必死後再去做那些文章。
對那些,生前不進孝,死後大辦喪的後人,我給與鄙視。
現在網路這么發達,在微信中通知大家一聲,就可以了。
⑥ 民俗。晚上11點接近12點能出殯嗎
半夜出殯,是指對 「橫死」 的人的葬禮。
所謂 「橫死」 就是指 「非正常死亡」 。比如:車禍、被害、自殺、死刑、意外工傷、自然災害,等等。
橫死的人,不得進祖墳。只能在祖附近墳外面安葬。
⑦ 送殯弔孝為什麼都晚去
首先、哭喪棒的作用:現實中哭喪棒是傳統葬禮上的重要道具,在守靈、迎賓、燒紙、獻禮、出殯中都會用到。許多農村的白事上,死者的男性後代(兒子、侄子、孫子)都要手持哭喪棒完成迎賓、守靈、獻禮等重要的喪葬儀式。
傳說中哭喪棒是給死者指路用的,在出殯的路上,孝子手持哭喪棒,即便遇上皇帝,也要給送葬的隊伍讓道通行。還說孝子手持哭喪棒,可以讓死者的亡魂順利通過黃泉路上的關卡,避免其他鬼怪的叨擾。
其次、哭喪棒的選材:依照傳統習俗,哭喪棒選材通常以柳樹為主,不僅因為柳樹易活,還因為「柳」與「留」諧音,寓意生者對死者的挽留。在准備哭喪棒的過程中,死者家屬是不能親自參與的,要在親屬中找個可靠的人選。如果死者家中沒有柳樹,就要到附近村鎮的柳樹上砍一個比較大的柳枝,同時砍誰家的柳樹要向誰家付些錢(意思是子女用錢買的,可以放心使用),到家後再截成一尺半長(地域不同,所截尺寸也不一樣)的木棍。
再次、哭喪棒的製作:製作哭喪棒時,要在火上烤一下。這樣可以防止插到墳前的哭喪棒生根發芽。如果哭喪棒成活就會對子孫造成不利影響,古人講說,如果樹根長在棺內的遺體上,長在某個位子,子孫身體上的某個部位就會得病,所以人們很忌諱哭喪棒成活。
哭喪棒用火烤完後,用漿糊把准備好的條穗(通常用白紙,為了取材方便,多數地方用黃燒紙)裹在周圍,裹條穗也有講究,孝子的哭喪棒上要裹滿白紙,侄兒和孫子輩的則用白紙裹半截,不帶條穗;曾孫和玄孫的裹紅綠紙。
最後、哭喪棒的去向:在下葬的過程中,孝子們要一直手持哭喪棒,跪在地上看著棺材下正穴。棺入正穴後,孝子要上前動第一鏟土,撒到棺上,如果老人兒子比較多,每人都要鏟把土,分別撒到棺材的四個角上。
等墳頭做好後,孝子們要把哭喪棒插在墳前。如果有兄弟幾個就要講究擺插的次序。如果是兄弟倆,老大的放在上首,如果是兄弟三,老大的放中間。人們從墳前哭喪棒的數量,可以看出墓主是幾個兒子幾個孫子。
⑧ 晚上出門溜達遇送葬隊伍,會不會不吉利
吉利,他會把你的霉運帶走,你在這時的運氣會很旺,很吉利的。這就如蹺蹺板,它高你就低,它低你就高。
⑨ 為什麼有人晚上出殯有什麼說道嗎
1.不火化;
2陽年陽月陽時生,切短命/卒於本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