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兩季時間為什麼縮短
㈠ 為什麼近年來春天秋天越來越短
有沒有發現冬天有點不正常了。
我是北方的,冬天下雪。
今年春節。是春節啊!卻下雨了!溫度好像接近30度。
我長這么大也沒經歷過這么熱的冬天。
我在武漢讀書。天氣你可以在網上查查。超級變態。。
之餘春天和秋天基本可以忽略了。有句話說。武漢只有冬天和夏天。
我覺得主要原因是現在環境問題非常的嚴重。溫室效應,全球變暖是一方面。
還有各種大氣污染和水體污染,這都是導致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
總之現在氣候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
這和蝴蝶效應也有關系。地球環境的認為改變導致了現在你說的現象。
有一部分是地球的正常演變的軌跡。
但我認為大部分還是人類活動改變地球環境的結果。,有什麼問題可以追問!
㈡ 為什麼東北冬長夏短 華北冬夏長春秋短
由於地球的自轉軸傾斜於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面,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量的變化,呈規律性地每年循環一次。每年相同的月份,各地大體上出現各自固有的氣候特徵。在溫帶地區通常把接收太陽輻射最多的,即最炎熱的時段稱為夏季;接收太陽輻射最少的,即最寒冷的時段稱為冬季;這們之間的過渡時段稱為春季和秋季。按照地球繞太陽公轉的情況,在北半球,一般在每年3月21日前後太陽直射赤道,定為春分,為春季的開始;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定為夏至,作為夏季的開始;9月23日前後太陽直射赤道,定為秋分,作為秋季的開始;12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定為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就是說,陽歷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為冬季。但是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各地氣候千差萬別。從緯度上來看,靠南方的地區(青藏地區除外,那是地形因素)靠近北回歸線,也就意味著靠近熱帶。溫度比北方要高。因此我國氣象學家設計了一種用氣溫劃分四季的方法,如此劃分的季節稱為氣候季節。我國的氣候季節最早是由氣象學家張寶坤(1934年)在《中國四季之分配》一文中提出的,即以候(5天)平均氣溫低於10℃為冬季的降臨,高於22℃為夏季的開始,介於10—22℃之間為春季和秋季。用這種標准劃分的我國各地的四季,與前述標准相比,有兩個明顯的不同:一是四季的始日各地不相同,例如,廣州春季始於2月,而北京始於4月;二是四季的長短不一樣,夏季自南向北縮短,冬季自南往北延長。華南的夏季最長,大部分地區無冬,秋春兩季相連。這種四季劃分方法大體上符合我國各地氣候的實際情況。 所以東北冬長夏短 華北冬夏長春秋短
㈢ 地球春夏兩季,秋冬兩季時間為什麼不同
因為這四個季節是根據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變化來劃分的。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而且與其自轉的平面有一個夾角。當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時候,處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時,地球上各個地方受到的太陽光照是不一樣的,接收到太陽的熱量不同,就有了季節的變化和冷熱的差異。
在四季的劃分中,以太陽在黃道上的視位置為依據,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為界限。在北半球,一般來說每年的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2月為冬季。在南半球,各個季節的時間剛好與北半球相反。在各個季節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季節的轉換是逐漸的。
(3)春秋兩季時間為什麼縮短擴展閱讀: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現為一種天文現象,不僅是溫度的周期性變化,而且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周期性變化。當然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改變,決定了溫度的變化。
四季的遞變全球不是統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變冷,南半球由冷變熱。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在不同季節有周期性變化規律。它影響或者決定地球環境中很多事物的運動節律,尤其是生物適應最為明顯。
天文四季的劃分取決於天文現象的變化,氣候四季的劃分取決於氣溫的變化。無論哪個半球的哪個地點,都有等長的天文四季;而氣候四季則在同一地點也不一定等長。
㈣ 為什麼 溫帶季風氣候冬夏長,春秋短
因為太陽在南北回歸線內的角速度是一個常數,但是地球的球面,使太陽光線與地面形成的照射角度,不僅不是常數和不是均勻漸變,而是照射角度在溫帶某一狹小緯度范圍內產生突變,即在狹小緯度兩旁,地面太陽光線密度是一個大起大落的分水嶺。由於分水嶺,即狹小緯度占的緯度范圍非常小,致使太陽來回移動到此,就匆匆忙忙打個招呼就過去了,所以春秋短。而不管太陽是來時的移動,還是回去時的移動,由於分水嶺兩側的緯度都比分水嶺的緯度寬了又寬,所以冬夏長。比如緯度45度地方的冬夏幾乎同樣長,而越是高緯度,冬越長,越是低緯度,則夏越長。
假設地球是平面的,那麼由於太陽光線與平面照射的角度起碼是均勻的漸變,氣候就不存在春秋日新月異的變化,冬季風、夏季風影響的程度就會大大收斂,就會全年都是過渡期,而不存在只有春秋是過渡期了。
㈤ 為什麼人常說春秋兩個季節短,月份不都是三個月嗎
季節有天文季節和氣候季節的區別。天文季節確實都是三個月。但氣候季節就不同了。簡單的說,春秋季節是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到22度的時間。不同地區開始和結束的時間都不一樣,長短也就不一樣。而且同一個地方不同年份也不一樣。而且,並不是到處都有四季。
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上的春秋都比較短,尤其北方地區春秋更短,例如濟南春天大約56天,長春春天大約58天,實際是長冬,江南地區春秋比較長,例如永春春天有102天,西北地區幾乎沒有很明顯的春秋季節。西南地區是我國春秋最長的地方,例如著名的春城-----昆明,沒有夏天,冬天很短,春秋相連,長達300天。
㈥ 為什麼一年之內秋冬兩季比春夏兩季少幾天
兩種說法都是正確的。
樓主的觀點比較容易理解,看到這個題目,要湊出一個答案,我也會用樓主這樣的表述。老師的說法也是正確的,還記得開普勒第二定律么?天體單位時間掃過的面積相等,秋冬掃過的時間較短,那也就是掃過的面積少許小一點。兩種表述可以相互推論。
最後提醒一點,上面的討論這是為了湊答案,把春夏秋冬定義為兩分兩分點前後45°的范圍。實際上歷法上的,氣象上的,物候上的春天,才不管這些條條框框呢。對於我國東部地區,氣象學意義的季節,都是春秋短,冬夏長。按題目里的說法,立春節氣,數九都還沒結束呢,我可以不認為這是春天。
㈦ 為什麼氣候特徵會是春秋短、夏冬長
因為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是一個橢圓形,太陽並不在這個橢圓的中心,而是在這個橢圓的一個焦點上。這樣,地球在繞太陽運行的時候,就會離太陽有時近,有時遠。地球運行的速度是和太陽的大小是有關系的;而太陽的大小,又和地球與其距離的遠近有關系。如果地球距離太陽遠一些,太陽的引力作用就小一些,那麼地球就會走的慢一些;如果地球距離太陽近一些,太陽的引力作用就大一些,那麼地球就會走得快一些。
春季,地球在離開太陽教遠的軌道上運行,太陽對它的引力比較小,因為它在軌道上運行的較慢,所以春季的時間就長一些。夏季,地球離太陽最遠,太陽對它的引力最小,因此它走得最慢,所以夏季的時間最長。秋季,地球已在離開太陽較近的軌道上運行,太陽對它的引力比較大一點,因此它的運行速度就比較快,所以秋季的時間就短一些。到了冬季,地球離太陽最近,太陽對它的引力最大,它也走得最快,所以冬季的時間最短。
㈧ 美國人每年春秋都要調整兩次時間,這是什麼原因
美國參議院投票決定批准夏令時永久化的法案。該法案的批准或將意味著美國從2023年開始,將永久實行夏令時。對於美國人來說,就是結束每年2次調整時鍾的做法。雖然近幾年,美國各州也陸續出台了相關法案,但是美國參議院此次投票是就全國統一時間來說迄今為止最大的舉措。接下來需要等待通過眾議院,然後是總統簽署,如果流程順利走完,那麼美國人將不再需要每年兩次調整時鍾。
工作意願在持續往後延遲,15-34歲的年輕人普遍不再熱愛工作,然後被迫到了45-64歲——這個壓力最大、責任最多、最重的年紀——上有干不動的老邁的父母,下有不想乾的兒子和孫子。於是45-54歲的更愛照顧家庭(看父母,帶孫子),55-64歲的更愛工作。
㈨ 春秋季節比其他兩個季節短嗎
一樣長,北方的春秋中氣溫變化較快而已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