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朝能夠統治阿富汗那麼長時間
1. 唐朝為什麼統治時間那麼長
1.唐朝統治者總結了隋亡的原因.建立唐朝後也休養生息
2.統治者意識到人民的重要性."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3.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貞觀遺風
4.延續並完善了科舉制度,擴大了統治基礎,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有機會去施展.後來還有武科舉
5.政治制度沿襲了三省六部制.提高效率互相合作又互為牽制.
6.孕育了一大批文人志士.還有詩歌這類的等等
7.任用賢臣
8.開明的民族政策.少數民族尊稱皇帝為天可汗.
9.與外國的交流.玄奘和鑒真
2. 唐朝佔領阿富漢那個地方多久
從659年開始,到安史之亂(755年-763年)退出中亞止,歷近百年的時間。
唐朝在中亞南部暨阿富汗地區的行政區劃
唐朝對於邊疆地帶的管理力度要比以前的任何朝代都要深入,這主要體現在唐朝對於邊疆地區的行政管理建設上。
唐朝的基本行政區劃主要是州、縣兩級。約略相當於州這一級的重要大城市另外設有極少數的府。唐朝實行「府兵制」,「軍府」則是相當於縣這一級的特屬建制。唐朝早期設有稱為「道」的十個監察區,長官叫做「黜陟大使」。後來「道」增加到十五個。「道」的權力日漸擴大,並有了行政化的趨勢。後來,要地和邊地的軍事領導「節度使」割據稱雄,有相當大權利、甚至不服從朝廷的「藩鎮」曾達到53個。
唐朝在邊疆的管理組織與內地略有不同。唐朝在四境共設有六個大都護府,「大都護」的基準級別與「節度使」是平級的。大都護府的轄區內,行政級次一般為都督府、州、縣。也有一些州直接歸大都護管轄。都督一般是由當地歸附唐朝的地方自治小國君主或部落酋長擔任,有一定的自主權,但其權利必須經過「天可汗」即唐朝皇帝的認可。有的都督府是純游牧地帶,下面沒有州縣。
唐朝在中亞的主要管理機構,就是大名鼎鼎的「安西大都護府」,下轄昆陵、蒙池都護府和22個都督府。
唐朝在中亞南部暨阿富汗地區大規模建制行政區劃有兩次。
659年,設立了217個州縣。
661年,在興都庫什山以南的16國設立了8個都督府;76個州;110個縣,126個軍府。這些單位均受安西大都護府管轄。
早期建制的主要地區:(前面為今地名)
塔什干:當時稱為「石國」。658年已經設立了大宛都督府。
費爾干納:當時稱為「寧遠」。658年設立循州都督府。
撒馬爾罕:總稱為「康」。631年設立康居都督府。
米國:在撒馬爾罕南部。658年設立南謐州,任命刺史(唐朝的州長叫刺史)。
卡塔-庫爾干:當時稱為「何國」。641年設立貴霜州,任命刺史。
烏拉-提尤加:在寧遠西南四百里,當時稱為東曹。唐高祖時已經歸附。
沙赫里夏勃茲:當時成為「史國」,642年設立劫法州,任命刺史。
布哈拉:古代成為「安國」,設立安息州,任命刺史。
661年的區劃設置主要在阿姆河中上游及今阿富汗境內。
經過這兩次建制後,唐朝在中亞南部暨阿富汗地區的主要行政區劃包括:
鳥飛州都督府:主要在今瓦克汗走廊——就是阿東部與我國相連的那個長尾巴。另管轄1個州,州治所在今薩爾哈德。
至拔州都督府:在今塔吉克的達爾瓦茲地區。
天馬都督府:在塔吉克的卡非尼河盆地。下轄3個州。
悅班州都督府:治所在烏茲別克的迭腦。
高附州都督府:在今阿、塔邊界一帶。下轄2個州。漢朝時的高附指喀布爾,與唐朝的高附州都督府位置不同。
王庭州都督府:在今塔吉克的西南角。
姑墨州都督府:治所在今烏茲別克的蘇爾漢河口。
月氏都督府:治所在今阿富汗的昆都士。下轄25個州。
大汗都督府:下轄15個州。
旅獒州都督府:在今土庫曼與阿富汗之間的安德胡伊一帶。
奇沙州都督府:治所在今阿富汗西北的希巴干。
昆墟州都督府:在土庫曼東南的木耳加河一帶。
修鮮都督府:治所在今喀布爾。公元619年已向唐表示歸附。管轄10個州。
寫鳳都督府:治所在今阿富汗的巴米揚。管轄5個州。
條支都督府:在阿富汗南部,管轄9個州。李白有詩雲:「洗兵條支海上波」,因此有人認為唐朝軍隊可能曾越過阿富汗到達阿拉伯海邊。
波斯都督府:不在伊朗,而是在今錫斯坦。阿拉伯哈里發東侵後,波斯不能抵擋,王子親赴長安求援。唐朝冊封定立三代波斯王室後裔為波斯都督,有的晉封為波斯國王,在今阿、巴、伊邊境一帶立國,但終於未能恢復薩珊王朝在波斯本土的王統。
以上是唐朝在中亞南部暨阿富汗地區的主要行政建制情況。唐朝在中亞南部和阿富汗地區的有效管轄長達一百多年。怛羅斯戰役後,高仙芝指揮的唐軍失敗,損失二萬人,丟失了中亞和阿富汗的大部分地區。但唐朝在西域兵未傷到元氣。第二年,唐軍的邊令誠部再次從帕米爾高地收復阿東南部和克什米爾西部。而這時阿拉伯的呼羅珊總督阿布-木悉林因功高震主遇刺身亡,其主將濟雅德以違教規被殺,阿布的余部起兵反對巴格達,黑衣大食的哈里發難以控制。唐朝本來可以繼續西進,恢復原來的疆土,但是安史之亂爆發了,唐軍在中亞的主力內調,在中亞和阿富汗的影響財逐漸減小了。
唐與大食七次有記載的較大戰役,打了個6:1,大食人撞得個頭破血流。很多人總是拿怛羅斯說事,那戰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安史之亂緊接其後,大唐抽調西域兵力回去鎮壓叛軍,連高仙芝都被抽調而去,後被老年昏庸的玄宗斬首,一代名將就此隕落。而安史之亂以後,大唐局勢已經不可收拾,所以內亂使大唐退出中亞,而絕對不是大食使大唐退出中亞。
大唐安西都護府不過兩萬漢軍,需要防守國土面積可謂廣闊,唐軍的精銳自不待言。征討小勃律行軍百餘日,行程數千里,翻越大冰川,大勝而歸。討怛羅斯,除了在唐本土的長途行軍以外,除了唐境,《舊唐書》載「深入(敵境)七百餘里」,大食兵力數倍於唐軍,大戰五日竟沒有討得半點便宜,要不是1萬葛邏祿部臨陣叛變,才僥幸獲勝。葛邏祿這個反復無常的部落,此後200年間一直橫行中亞,不管是大食還是吐蕃、回鶻都拿其沒有辦法,但最後好像是被遼國徹底消滅。
3. 唐朝是否佔領過今天的阿富汗地區後來為什麼丟了呢
李唐王朝從來都沒有佔領過阿富汗,又何談後來丟失了阿富汗?
所謂唐朝佔領阿富汗不過是譚其驤當年畫地圖時自吹自擂,把初唐時的一些附庸國也加進去了,這才讓人覺得唐朝疆域廣闊。(比如中亞的河中諸國,漠北的突厥,鐵勒各部)
(中世紀阿富汗的古拉姆重騎兵,騎馬鼓手,重甲弓箭手,阿富汗步兵和突厥輕步兵)
阿富汗從頭至尾就沒有被唐朝征服過,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唐朝丟失了阿富汗”這種假設。唐朝的疆域和影響在很多時候被誇大了。
4. 古代哪個地方曾經屬於中國,現在卻成了西方大國逐鹿之地
今天我們來聊聊阿富汗這塊土地,阿富汗境內高山是比較多的,其地形比較復雜。阿富汗雖然有一定數量的石油和礦產資源,但是因為這里古代比較貧窮,所以資源並不能發揮什麼作用。
即便是現在,阿富汗也並不是一個多麼富裕的國家,不過這里有一特殊之處,它成為了西方大國的逐鹿之地。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阿富汗的歷史。
歷史上的阿富汗經常被大國管控,阿富汗的歷史其實就是戰爭史,這和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是有一定關系的,阿富汗位於亞歐大陸中心地段,更是中亞的十字路口,也是東西方交流貿易的要道。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蘇聯又開始入侵阿富汗,雙方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拉鋸,這十年的進攻,蘇聯不但沒有撈到任何好處,相反阿富汗戰爭還將蘇聯拖入了戰爭的泥潭之中。
本世紀初,美國人又來這里作亂,世界上發達的的美國,擁有最先進的武器,即便如此,美國的先進的部隊還是征服不了阿富汗,在阿富汗的十年時間內,美國喪失上千名士兵,花掉三千多億美元,最後還是乖乖的離開了。
無論西方大國如何征服阿富汗,它依舊在那裡存在者,即便西方大國輪番交鋒。也因此阿富有一個稱號叫帝國的墳場,可見阿富汗的威力之大。
5. 阿富汗在歷史上有什麼成就為什麼阿富汗會被稱為「帝國墳場」
阿富汗連接歐洲和亞洲,歐亞大國只要跨過阿富汗地區,就可以直入對方,因此阿富汗成為帝國爭奪的對象。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使其成為南亞與中亞和西亞的交通要沖,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既然是兵家必爭之地,必然各種勢力交錯在一起,一方勢力想要獨吞阿富汗,必然引來其它勢力的干涉,一旦在阿富汗兵敗,其國運就會被改寫,故阿富汗有了「帝國墳場」的稱號。
1979年9月,蘇聯出兵阿富汗,意圖推翻阿富汗現政權,扶持親蘇政權。十年間,先後有90萬蘇軍進入阿富汗, 蘇聯消耗200億美元,傷亡4萬多人,結果依然慘敗!1989年2月,蘇軍最後一支部隊撤離阿富汗,兩年後蘇聯解體,可以說阿蘇戰爭消耗了蘇聯實力,在美國的支持下,阿富汗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1997年,塔利班政權掌管阿富汗,並且不服從美國的管教,導致美國利益受損。2001年美國以阿富汗藏匿的本·拉登為由出兵阿富汗,這一打就是十多年,美軍傷亡七千餘人,耗費無數美元。2012年5月,美軍從阿富汗撤兵,阿富汗再次戰勝了強大的對手。
6. 為何唐朝能統治長達兩百多年
在地方上,藩鎮實際上是以一隅之力對抗中央,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客觀上雖然藩鎮很多,藩鎮格局是常態,但是中央朝廷可以利用彼此之間的矛盾一打一拉,所以藩鎮也必須居安思危,將自身的財政、軍事體系運轉到最佳,利用到最好。所以識者認為,弱唐者,藩鎮也。然而弱唐不亡者,藩鎮維之也。當時的河北藩鎮對於抵禦契丹,河西藩鎮對於抵禦吐蕃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至於唐代為什麼能為此兩百多年,這實際上和土地兼並的歷史周期有關。
7. 唐朝佔領阿富汗那個地方多長時間
唐朝興都庫山南、阿姆河游及今阿富汗境內行政區劃設置龍朔元(公元661)事情吐蕃興起咸享元(公元670)始兩西域交戰連西域四鎮都數易手直壽元(公元692)才重置安西都護府期間我覺唐朝蔥嶺西阿富汗能效控制唐朝、吐蕃、食西域爭奪非激烈我認安西都護府真能控制區域應該蔥嶺東(面要說怛羅斯戰據史書記載高仙芝翻越蔥嶺深入七百餘其實已經阿拉伯勢力范圍作戰)寶十載(公元751)怛羅斯戰唐軍敗丟失亞控制權關鍵戰役隨安史亂發唐朝走向衰敗根本沒能力控制西域我認唐朝真控制阿富汗間並沒樓說許效控制十幾間
8. 唐朝、蒙古和英國,為何先後在阿富汗地區折戟
作為一個幾乎位於亞洲中心位置的國家,阿富汗東接中國、東亞,北邊是當年蘇聯的直接統治區域,往南則與印度洋南亞地區相連,往西則直通中東石油大國。歷史上的帝國,不論是為了掌控世界格局,還是近代為了石油資源,阿富汗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這也使得它屢遭帝國入侵,歷史上的波斯、突厥、唐朝等都曾統治過這里,而同樣有大量帝國曾在這里折戟沉沙,從而使得其獲得了“帝國的墳墓”這一稱號。
唐朝:恆羅斯之戰後喪失統治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王朝之一,阿富汗對於大唐來說極為重要,它的北邊乃是突厥等游牧民族,南邊則是印度半島諸國,西邊則是通往波斯大食的道路,因此阿富汗可以說是唐朝絲綢之路上極為重要的一個節點。
因此,唐朝攻滅西突厥之後,隨著吐火羅的突厥王朝向唐稱臣,唐朝便於阿富汗地區設立月氏都督府。此外,大唐還於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至咸亨五年(674年)封流亡來唐的波斯末皇之子卑路斯為波斯皇帝,設置波斯都督府於波斯東部與阿富汗境內。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隨著英俄兩國在阿富汗兩翼持續擴張,阿富汗再度被迫倒向沙俄,並拒絕了英國使團來訪。光緒四年(1878年)11月,英殖民軍3.5萬人兵分三路入侵阿富汗,阿富汗為了迫使沙俄實現出兵援助的承諾,而故意採取分兵不防守的姿態,誰知沙俄當時主要精力在歐洲,根本不願與英軍在阿富汗交戰,結果阿富汗戰敗並成為英國的附屬國。但僅僅數年,英軍便因阿富汗人的頑強抵抗而於光緒七年(1881年)4月再度撤軍。
民國八年(1919年),隨著印度解放運動爆發和俄國的十月革命,阿富汗開始爭取徹底獨立,英國不願放棄阿富汗而再度派遣3.4萬人入侵阿富汗。阿富汗雖然裝備不如英軍,但戰斗意志卻十分頑強,再加上得到了印阿邊境少數民族起義軍的支持,英軍舉步維艱。民國十年(1921年)11月22日,英阿簽訂和約,英國承認阿富汗獨立。
9. 古代唐軍竟然打到了阿富汗,這是哪一場鮮為人知的戰爭
然而,第五天晚上,唐軍側翼的“多國部隊”加羅部分突然轉向敵人,導致唐軍垮台(傷亡約1萬人,被俘2萬人)——士兵的死亡稍顯疲憊,只剩下一千人。這時,高仙芝之前的暴力行為終於帶來了不好的結果。高仙芝在李思業的保護下得以逃脫。然而,唐軍在不利的條件下戰鬥了5天,但僅僅因為同盟軍的兵變而失敗,其戰鬥力不可小覷。事實上,阿拉伯軍隊的傷亡不小(約3萬人),他們沒有利用勝利。
也就是說,戰爭一結束,雙方就分道揚鑣,各自回家。這場遠離雙方核心領域的競選,對雙方都沒有實質性影響。怛羅斯的淪陷對唐代來說是杯水車薪,唐代仍處於鼎盛時期;阿拉伯帝國沒有東擴,也沒有對唐代產生仇恨。因此,在雙方的史料中,記載都比較簡單。
10. 唐朝佔領阿富汗那個地方多長時間
唐朝在興都庫什山以南、阿姆河中上游以及今天阿富汗境內的行政區劃設置,是在龍朔元年(公元661年)的事情。
而後吐蕃興起,咸享元年(公元670年)開始,兩國在西域多次交戰,就連西域四鎮都數次易手。直到長壽元年(公元692年),才重置安西都護府。在此期間,我覺得唐朝對蔥嶺以西的阿富汗不可能有什麼有效的控制。
而之後,唐朝、吐蕃、大食在西域的爭奪非常激烈,我認為安西都護府真正能控制的區域應該只在蔥嶺以東。(下面要說的怛羅斯之戰,據史書記載,高仙芝翻越蔥嶺,「深入七百餘里」,其實已經是在阿拉伯的勢力范圍上作戰)
天寶十載(公元751年)怛羅斯之戰,唐軍大敗,是丟失中亞控制權的關鍵戰役。而隨後安史之亂的發生,唐朝就此走向衰敗,根本沒有能力控制西域了。
因此,我認為唐朝真正控制阿富汗的時間並沒有樓上說的那麼長,也許有效的控制只有十幾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