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為什麼七夕晚上燒香

為什麼七夕晚上燒香

發布時間: 2022-09-10 00:08:21

❶ 晚上燒香是為什麼

晚上是可以燒香的。因為時間都是錯覺,時間也是空性。只要想敬香,想禮佛,此時就是最好的時間,因為此時是信、願兼備,但行便是。

第一、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

第二、表示傳遞信息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第三、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

第四、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

(1)為什麼七夕晚上燒香擴展閱讀

上香禮佛時應當心地清凈,果能一塵不染,獲福無邊。若要許願,當放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發利益社會、利益眾生之大心願,則功德無量。佛經上講「禮佛一拜,滅罪河沙;念佛一聲,福增無量」是也。

每次上三支香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上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誠心」。

❷ 北京地區的七夕節有哪些節俗

對於北京地區的七夕節,清代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有過這樣的描述:

七夕前數日,種麥於小瓦器,為牽牛星之神。謂之「五生盆」街市賣巧果,人家設宴,兒女對銀河拜,咸為乞巧。

另外,北京還要擺設切成蓮花形的西瓜、香瓜等,並於瓜果秧上扎綵線,十分美觀,北京的竹枝詞,即有「五生盆結綵層層」句。又有投針求巧的習俗。

在清代皇宮中亦有祭祀雙星、宮女投巧針的習俗,並且在頤和園的昆明池上打浮橋,隱喻天上鵲橋,供帝後觀玩。此外,還有飲宴、演戲等。

每到農歷的七月初一,各種七夕應節商品就開始上市了,主要有牛郎和織女年畫、乞巧樓、乞巧針、乞巧果和祭星用的蠟燭、香,以及各種婦女用的粉、胭脂等化妝品。

應節物品中還有小孩的玩具「七巧板」,以七塊不同的小木板為一套,出售時放盒中呈正方形。可是一拆開,可以拼成鳥、獸和人物的形狀,顛倒反復,變化無窮,趣味盎然。

隨盒還有拼合的示範圖案,如果自己不會變化,照圖拼裝就可以了。心靈手巧者,可以比示範圖案拼的多很多。七夕乞巧、拼七巧圖都是有特色的項目,不光女孩玩,男孩也樂此不疲。

此外,北京地區的各大道觀從七月初一起,立壇祭祀北斗七星,名稱「七星斗壇」。最熱鬧的要數西四的斗姥宮,道士要做七天七夜的法事。

戲劇界也要演出應節戲,如崑曲《長生殿》以及各種梆子戲。梆子戲主要演《天河配》《鵲橋會》《牛郎和織女》等曲目。

據說有一年,天橋戲院演《天河配》,海報上寫著「真牛上台」,成為一時的新聞。因為一般扮演老牛的,均是由演員披著牛皮道具當牛。正值七月份,天氣太熱,披著牛皮道具演員會很辛苦。

這一次真牛上台,人們覺得很新鮮,沒想到這頭牛在台上不盡如人意,弄得人們鬨堂大笑,從此以後就沒見真牛上台了。

有的寺廟還在七夕這天曬經書,這天如果下雨,就叫「相思雨」或「相思淚」。

傳說古代廟會上的乞巧果子,可以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款式很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北京人把油條叫果子,就與七夕吃巧果有關,只不過花樣少了許多。

七夕夜燒香,祭拜星星,是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人家祭拜星星十分簡單,只不過擺個案子當香案,香爐里插上三炷香而已。

如果是有錢人家,還要擺些水果,錢少的人家頂多加上兩根蠟燭。比較講究的人家把供案設在庭院或花園,如果家中有葡萄架,最好是設在葡萄架旁。

供案上陳設有用西瓜雕刻的花瓜、蜜桃、聞香果等時令鮮品。在花瓶里插上鮮花,有的還將胭脂、粉擺上去,意為獻給織女。

七夕正值夏秋之際,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銀河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老人們把它們叫「雙星」。

七夕祭雙星,此時是大人教小孩識別天上星星的好時機。七夕祭雙星要向星星磕頭,未成年的男孩在母親的引導下也要磕頭,不是向雙星,而是向北斗星,因為古代把七月七日又叫魁星節、祭星節。

祭拜雙星者主要是女人,她們把織女當作自己的保護神,老年婦女是為了乞壽,一些青年婦女則是為了乞子和夫愛、婆疼,更多的少女則是為了乞巧、乞美、乞求美好婚姻,每人都念念有詞或在心中默念,十分虔誠。

祭完神後,姑娘們還要成群到葡萄架下或井邊去「聽天語」,據說在這個時候能聽到牛郎和織女說悄悄話呢,還有的人甚至說在井邊聽到了織女的哭聲。當然,這只是軼聞而已,不足為信。

有的人說,在七夕這天的白天是很少能夠見到喜鵲的,是因為喜鵲都飛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也有的人說,在七月初八的時候看喜鵲,如果細心的話,我們就可以發現這個時候的喜鵲頭上都是禿的,這是因為它們在搭橋時被牛郎和織女踩的。

還有的農村在這一天要殺公雞,因為善良的人們害怕公雞叫得早,從而影響了牛郎和織女的約會時間。這些顯然寄託了善良人們的美好心願。

其實,燒香跪拜星宿之舉可以不必,但是七夕之夜教孩子識別星星是很有意義的。

當孩子用肉眼凝神觀察星宿時,心靈與宇宙溝通,從而對大自然產生崇拜之感,這與通過其他方式觀察天空的感覺是絕對不一樣的。

❸ 七夕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是怎樣的

謝謝,同樂。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一、風俗習慣

七夕節的乞巧習俗,始於漢代。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銀河橫貫南北,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傳統習俗。

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

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二、傳承發展

在古代,七夕的確和牛郎織女傳說關系密切,但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有「女兒節」的稱謂。

女性歡天喜地競技娛樂的日子,男子也湊個熱鬧在一旁欣賞,男女定情只是「女兒節」盛會中的副產品。有現存文字記述的七夕風俗最早見於《書經》時代(春秋中期)。

七夕風俗中流傳時間最久、流傳范圍最廣的當屬「乞巧」。古人對一年一度的乞巧習俗十分重視。在七夕夜晚,年輕的姑娘、婦女們要擺上事先准備好的時令水果。

對著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們還要舉行各種乞巧儀式,虔誠地乞求織女神賦予她們聰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夠得到美滿愛情的姻緣巧配。

❹ 七夕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全國各地都有哪些趣味民俗

七夕在我們中國可以說是很熱鬧的一個節日了。不論是古代還是現在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在古代的時候,七夕節又叫「乞巧節」。為什麼是這個名字呢,因為,在我們古代,女子一般都是心靈手巧的,女工是每個女孩都會的。
在七夕晚上,每個女孩都會做一些女工,然後拜神仙,以祈求福祿壽。七夕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 在七夕的時候,女孩做好女工,如果對哪個男孩比較心儀,就可以把自己做的女工送給他。他收下你的東西的話,就表明他對你也有好感。這是很多地方都常見的。


時至今日,以前很多的習俗其實在很多地方已經沒有了,因為時代在發展,但是我們對待愛情的態度,和對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嚮往,卻從來沒有變過。希望在馬上到來的七夕佳節,情侶們更加恩愛,有心儀的人都能夠表白成功。

❺ 為什麼晚上七點至九點上香

晚上是可以燒香的。因為時間都是錯覺,時間也是空性。只要想敬香,想禮佛,此時就是最好的時間,因為此時是信、願兼備,但行便是。關鍵是要懂得上香的真義:第一、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第二、表示傳遞信息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第三、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第四、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意,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此外,要注意到是:上香禮佛時應當心地清凈,果能一塵不染,獲福無邊。若要許願,當放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發利益社會、利益眾生之大心願,則功德無量。佛經上講「禮佛一拜,滅罪河沙;念佛一聲,福增無量」是也。每次上三支香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上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誠心」。佛經上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第一。」所謂法供養就是佛經上的教導,如理如法受持誦讀,自行化他,為人演說。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處世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❻ 七夕是什麼節日,應該做什麼啊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的由來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牛郎織女的傳說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❼ 農歷七夕節有什麼風俗

一、 七夕節的風俗:為牛慶生
在牛郎和織女分開之後,牛郎所飼養的老牛為了可以讓牛郎和織女得以相見,便犧牲自己的生命,奉獻出自己的牛皮,讓牛郎乘著去和織女相會。於是在每年的七夕節當天,孩童們會去田間採集野花,懸掛於牛角之上,以此來紀念老牛的奉獻精神,便出現了為牛慶生這一風俗。
 
二、 七夕節的風俗:拜魁星
這是一項針對於讀書人的七夕節風俗。傳說七月初七是魁星的生日,有著掌握考生仕途的能力,因而在這一天,想要考取功名的考生都會選擇祭拜魁星爺,便有了七夕節拜魁星的風俗。
 
三、 七夕節的風俗:穿針乞巧
在七夕節當天,根據中國歷年傳統,女子需要在當夜跪拜織女星,希望在織女星的庇佑下,讓自己擁有睿智的頭腦和精湛的女紅手藝。
 
四、 七夕節的風俗:喜蛛應巧
喜蛛應巧也是七夕節的另一風俗。在七月初七當天,大人們會准備一些水果等吃食,等待一種綠豆般大小的蜘蛛,也就是「喜蛛」的到來,誰首先發現,誰就會在這一年變得吉星高照。
 
五、 七夕節的風俗:投針驗巧
在七月初七前一天,少女們要在臉盆里注入夜間水和日間水,之後放置一晚。經過七夕節的陽光照曬,臉盆中的水會形成薄膜,之後便可以用這層薄膜來「驗巧」,具體方式是用綉花針放置在薄膜上,投身到水底的影子,如果是一條直線,那便「乞巧」失敗,相反,如果不是一條直線,是其它的樣子,那便是「乞巧」成功。
 
六、 七夕節的風俗:曬書曬衣
根據司馬懿的記載而來,在七夕節當天,人們會把家中的書本或是衣物拿出去進行曝曬。
 
七、 七夕節的風俗:供奉「磨喝樂」
在七夕節當天,孩童們會供奉「磨喝樂」,也就是所謂的小泥偶。
 
八、 七夕節的風俗:拜織女
這是一項關於少女、少婦們的七夕風俗。在七月初七到來之際,參加活動的少女們會提前齋戒一天,在當天相約在一起,在燒香叩拜之後,圍坐在擺滿吃食的桌子旁,吃著食物,向著織女星祈求,保佑自己的願望成真。
 
九、 七夕節的風俗:吃巧果
吃巧果是七月初七另一項風俗。在七夕節當天,家家戶戶都會去市場買巧果,或者是自己動手製作,巧果多以麵粉下油鍋炸制而成。

❽ 古時候,作為單身狗的讀書人,在七夕那天祭拜魁星,是為了求得桃花運嗎

七夕祭拜魁星,不是為了求得桃花運,而是祈求自己在讀書方面能夠魁星點斗,獨占鰲頭,考取功名。

魁星,也稱奎星,是二十八宿之一,為主管文運的神。據說擁有魁文星的保佑,能夠寫出一手好文章,官運也隨之而來。

寶誥內容大意無非為求魁星保佑自己機智聰慧,文采飛揚,考取功名。

當然,許願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說自己的名字,以免魁星他老神家不知道你是誰。

最後,即使我們不知道魁星的職責,也不能認為讀書人七夕期間對其祭拜是祈求桃花運。

因為讀書人需要兩耳不聞窗外事,如果想入非非就不適合讀書,也不會被稱為讀書人了。

即使讀書人求取緣分,也不會選擇七夕,因為七夕不是一個好日子。七夕情人節,只是現代人的事情。

熱點內容
excel表格的字體為什麼變不了顏色 發布:2025-02-08 15:36:04 瀏覽:777
耳朵里有臟東西為什麼會耳鳴 發布:2025-02-08 15:34:32 瀏覽:553
word文件夾為什麼是白色的 發布:2025-02-08 15:34:29 瀏覽:472
康詩丹郡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2-08 15:32:04 瀏覽:441
洗眼睛為什麼會想閉眼 發布:2025-02-08 15:27:02 瀏覽:664
為什麼不能長時間看手機故事 發布:2025-02-08 15:21:26 瀏覽:475
為什麼奧運五環會有五種顏色 發布:2025-02-08 15:08:54 瀏覽:796
為什麼狗狗一夜之間眼睛掉下了 發布:2025-02-08 15:02:14 瀏覽:128
文件中轉站的文件為什麼不能下載 發布:2025-02-08 14:59:01 瀏覽:14
為什麼晚上忍住8點後不吃東西 發布:2025-02-08 14:39:01 瀏覽: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