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絲蟲病服葯為什麼晚上好

絲蟲病服葯為什麼晚上好

發布時間: 2022-09-07 10:34:07

⑴ 絲蟲病能治好嗎

治療葯物主要是海群生(hetrazan,又名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DEC)。海群生對兩種絲蟲均有殺滅作用,對馬來絲蟲的療效優於班氏絲蟲,對微絲蚴的作用優於成蟲。國內海群生的常用療法為4.2g7日療法治療班氏絲蟲病;1.5~2.0g3~4日療法治療馬來絲蟲病。患者服葯後可因大量微絲蚴的死亡而引起變態反應,出現發熱、寒戰、頭痛等症狀,應及時處理。為了減少海群生的副作用,現在防治工作中廣泛採用了海群生葯鹽,按每人每天平均服用海群生50mg計,製成濃度為0.3%的葯鹽,食用半年,可使中、低度流行區的微絲蚴陽性率至1%以下,且副作用輕微。近年我國研製成功抗絲蟲新葯呋喃嘧酮(furapyrimidone),對微絲蚴與成蟲均有殺滅作用,對兩種絲蟲均有良好效果。用總劑量140mg/kg體重7日療法,對班氏絲蟲病的療效優於海群生。, 對象皮腫患者除給予海群生殺蟲外,還可結合中醫中葯及桑葉注射液加綁扎療法或烘綁療法治療。對陰囊象皮腫及鞘膜積液患者,可用鞘膜翻轉術外科手術治療。對乳糜尿患者,輕者經休息可自愈;也可用1%硝酸銀腎盂沖洗治療。嚴重者以顯微外科手術作淋巴管-血管吻合術治療,可取得較好療效。 查看原帖>>

⑵ 絲蟲病如何治療求助!

本病以抗絲蟲治療為主,必要時輔以手術治療。

[葯物治療]

1.治療葯物主要是海群生(又名乙胺嗪)。海群生對兩種絲蟲均有殺滅作用,對馬來絲蟲的療效優於班氏絲蟲,對微絲蚴的作用優於成蟲。國內海群生的常用療法為7日療法治療班氏絲蟲病;4日療法治療馬來絲蟲病。患者服葯後可因大量微絲蚴的死亡而引起變態反應,出現發熱、寒戰、頭痛等症狀,應及時處理。為了減少海群生的副作用,現在防治工作中廣泛採用了海群生葯鹽,食用半年,可使中、低度流行區的微絲蚴陽性率至1%以下,且副作用輕微。 2.阿苯達唑,每日兩次,可殺死成蟲,但對微絲蚴無直接作用。 3.近年我國研製成功抗絲蟲新葯呋喃嘧酮,對微絲蚴與成蟲均有殺滅作用,對兩種絲蟲均有良好效果。對班氏絲蟲病的療效優於海群生。 3.對急性淋巴結炎,受累部位給予局部護理,如足部護理,清洗感染部位,及時給予抗菌葯物治療,足部每天塗抹抗真菌葯膏。

[手術治療]

1.對象皮腫患者除給予海群生殺蟲外,還可結合中醫中葯及桑葉注射液加綁扎療法或烘綁療法。對陰囊象皮腫及鞘膜積液患者,可用鞘膜翻轉術外科手術治療。 2.對乳糜尿患者,輕者經休息可自愈;也可用1%硝酸銀腎盂沖洗治療。嚴重者以顯微外科手術作淋巴管-血管吻合術治療,可取得較好療效。

[預後情況]

一旦患了本病,早期足量足療程的海群生治療常能治癒。晚期病例預後差。

⑶ 長期慢性絲蟲病應該怎麼治,注意什麼

暈,腳肯定腫得不行了吧,現在最好是抓主要矛盾 吃還群生 同時聽醫生的話 勸你不要聽信偏方

⑷ 犬心絲蟲病怎麼防治

犬心絲蟲病又叫犬血絲蟲病或犬惡絲蟲病,是由犬惡絲蟲寄生於犬的右心室和肺動脈而引起的。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循環障礙、呼吸困難以及貧血等症狀。本病流行較廣,南方比北方多發。
犬惡絲蟲為黃白色粉絲狀蟲體,常數條糾纏成團。雄蟲長12~18厘米,尾部數回盤旋。雌蟲長25~30厘米,尾部較直。雌蟲胎生,直接產出的幼蟲叫微絲蚴。微絲蚴在犬的血液內作蛇樣運動。犬心絲蟲病需中間宿主蚊傳播。因此,本病的發生有明顯的地區性和季節性,多見於蚊蟲繁殖的地區和蚊蟲最為活躍的6~10月。
感染初期症狀不明顯,以後可見咳嗽,易疲勞,食慾減退,被毛粗亂,消瘦,貧血,有的出現瘙癢、脫毛及結節性皮膚病。隨著病情發展,病犬心悸亢進,脈細弱並有間隙,心內有雜音,肝腫大有觸痛,胸、腹腔積水,全身浮腫,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診斷本病可根據發病季節、臨床症狀而初診,或采血作微絲蚴檢查而確診。其方法是取末梢血液一滴,置載玻片上,加少量生理鹽水稀釋後加蓋片作低倍鏡檢查,如有微絲蚴存在,即可見其在血液中活潑游動。也可取血液1毫升加7%醋酸溶液或1%鹽酸溶液5毫升,離心2~3分鍾,傾去上清,取沉澱鏡檢。檢查微絲蚴時通常春、夏季檢出率高,夜晚比白天檢出率高。此外,也可用血清學方法進行特異性診斷。病犬死亡後可在右心和肺動脈中檢出大量絲蟲。
本病除採用對症治療外,還可用下列葯物治療:海群生(乙胺嗪)10~20毫克/千克,口服,每天1次,連服1周,對絲蟲成蟲和微絲蚴均有殺滅作用。酒石酸銻鉀2~4毫克/千克,溶於生理鹽水中靜脈注射,每天1次,連用3次有效。對成蟲有效的葯物還有硫酸醯胺鈉、伊維菌素、鹽酸二氯苯胂和菲拉松等,對微絲蚴有殺滅作用的有波芬和二硫噻啉。
應用上述葯物治療時,由於死亡蟲體堵塞肺動脈可導致患犬衰竭甚至死亡,因此應謹慎從事。近年來國外多採用外科手術法取出肺動脈和右心室內的蟲體。
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蚊蟲孳生地。流行季節(5~10月),連日或隔日給予海群生(5毫克/千克)或左旋咪唑(2.5毫克/千克),有一定預防效果。

⑸ 絲蟲病的治療

1.病原治療
(1)治療葯物主要是海群生(又名乙胺嗪)。海群生對兩種絲蟲均有殺滅作用,對馬來絲蟲的療效優於班氏絲蟲,對微絲蚴的作用優於成蟲。國內海群生的常用療法為7日療法治療班氏絲蟲病;4日療法治療馬來絲蟲病。患者服葯後可因大量微絲蚴的死亡而引起變態反應,出現發熱、寒戰、頭痛等症狀,應及時處理。為了減少海群生的副作用,現在防治工作中廣泛採用了海群生葯鹽,食用半年,可使中、低度流行區的微絲蚴陽性率至1%以下,且副作用輕微。
(2)阿苯達唑,每日兩次,可殺死成蟲,但對微絲蚴無直接作用。
(3)近年我國研製成功抗絲蟲新葯呋喃嘧酮,對微絲蚴與成蟲均有殺滅作用,對兩種絲蟲均有良好效果。對班氏絲蟲病的療效優於海群生。
2.對症治療
對急性淋巴結炎,受累部位給予局部護理,如足部護理,清洗感染部位,及時給予抗菌葯物治療,足部每天塗抹抗真菌葯膏。對象皮腫患者除給予海群生殺蟲外,還可結合中醫中葯及桑葉注射液加綁扎療法或烘綁療法。對陰囊象皮腫及鞘膜積液患者,可用鞘膜翻轉術外科手術治療。對乳糜尿患者,輕者經休息可自愈;也可用1%硝酸銀腎盂沖洗治療。嚴重者以顯微外科手術作淋巴管-血管吻合術治療,可取得較好療效。

⑹ 絲蟲相關資料以及慢性發作時間

絲蟲病(filariasis)在我國是由斑氏絲蟲及馬來絲蟲的成蟲寄生於人體淋巴系統引起的慢性寄生蟲病。臨床特徵在早期主要為淋巴管炎與淋巴結炎,晚期為淋巴管阻塞及其產生的系列症狀。通過蚊子叮咬傳播。血中有絲蟲微絲蝴的病人或帶蟲者為本病的傳染源,本病以20—50歲間感染率與發病率最高,5—10月份為感染的高峰季節。


我國隋唐時代(公元581-907年)古籍中記載「兩足脛紅腫,寒熱如傷寒狀,從此或一月發,半月數月一發」。民間流傳的「流火」、「大腳風」等,說明該病在我國流行已久。


臨床特徵在早期主要為淋巴管炎與淋巴結炎,晚期為淋巴管阻塞及其產生的系列症狀。


[病原學]


世界上寄生於人體的絲蟲有8種,我國僅有斑氏絲蟲和馬來絲蟲流行。 斑氏和馬來絲蟲成蟲形態相似,細長如線,乳白色,表面光滑,雌雄異體。斑氏雄蟲身長 28.2~42mm,馬來雄蟲身長20~28mm,兩種雌蟲身長約為雄蟲一倍。雌雄成蟲常相互纏繞,寄生於淋巴管及淋巴結內。壽命可長達12年或更久。 雌蟲胎生幼蟲,成絲狀活動,稱微絲蚴。斑氏微絲蚴長約280μm,寬約7μm;馬來微絲蚴較斑氏短細。微絲螺從淋巴系統進入血循環後,白天多藏匿於肺的微血管內,夜間進入周圍血液循環,具有明顯的夜周期性。通常馬來微絲蚴為晚8時至次晨4時,斑氏微絲蚴為夜晚10時至次晨2時。微絲蚴周期性的機理尚未完全清楚,有以下幾種解釋:①人在睡眠時,迷走神經處於興奮狀態,肺部微血管擴張,微絲蚴大量從肺進入周圍血液;②肺和周圍血液中氧分壓的變化可改變微絲蚴的周期性。夜間給患者吸入O2,提高血的氧分壓,則周圍血中微絲蚴數量減少;③與微絲蚴體內的自發螢光顆粒有關。凡微絲蚴體內含有螢光顆粒多的,其夜現周期性明顯,反之則不明顯。


斑氏和馬來絲蟲生活史分為二個階段:一個階段在蚊蟲(中間宿主)體內;另一階段在人(終宿主)體內。


(一)在蚊體內 雌蚊叮咬微絲蚴陽性患者時,微絲蚴被吸入蚊胃內,經1~7小時脫鞘,穿過胃壁,經腹腔進入胸肌,約1~3周經二次脫皮,發育成傳染期幼蟲,離開胸肌,移行至蚊吻下唇,再叮咬人時,侵入人體。


(二)在人體內 傳染期幼蟲侵入人體後,部分幼蟲在組織內移行和發育過程中死亡,部分幼蟲到達淋巴管或淋巴結,經8~12個月發育為成蟲,交配後,產生微絲蚴。


發病原理


絲蟲病的發病和病變主要由成蟲及傳染期幼蟲引起。傳染期幼蟲經蚊叮咬侵入人體後,在淋巴系統內發育成為成蟲,幼蟲和成蟲代謝產物及雌蟲子宮排泄物,引起全身過敏反應與局部淋巴系統的組織反應。表現為急性期的絲蟲熱,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由於淋巴系統炎症反復發作,則導致慢性期淋巴管阻塞症狀、淋巴管曲張、乳糜尿、象皮腫等。


[流行病學]


斑氏絲蟲病分布極廣,但主要在亞洲。馬來絲蟲病僅流行於亞洲。在我國山東、河南、江蘇、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台灣、貴州、四川、廣東及廣西均有本病。除山東、廣東、台灣僅為斑氏絲蟲病流行,其它省(市、自治區)兩者兼有。解放後,由於開展普查普治工作,本病感染率顯著下降。


(一)傳染源 帶微絲蚴的人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馬來絲蟲還可在貓、犬、猴等哺乳動物體內寄生,有可能成為動物傳染源。


(二)傳播途徑 通過雌蚊叮咬傳播。斑氏絲蟲病主要傳播媒介是淡色庫蚊、致乏庫蚊,馬來絲蟲以中華按蚊為主要媒介。


(三)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20~25歲間的感染率與發病率最高,1歲以下者極少。病後免疫力低,常反復感染。


(四)流行季節 5~10月為絲蟲病感染季節。在溫暖的南方,一年四季都可感染。


[發病原理及病理變化]


絲蟲病的發病和病變主要由成蟲及傳染期幼蟲引起。傳染期幼蟲經蚊叮咬侵入人體後,在淋巴系統內發育成為成蟲,幼蟲和成蟲代謝產物及雌蟲子宮排泄物,引起全身過敏反應與局部淋巴系統的組織反應。表現為急性期的絲蟲熱,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由於淋巴系統炎症反復發作,則導致慢性期淋巴管阻塞症狀、淋巴管曲張、乳糜尿、象皮腫等 絲蟲病的發生與發展取決於絲蟲種類、寄生部位、幼蟲侵入數量及機體反應性。馬來絲蟲主要寄居於四肢淺部淋巴系統,故以四肢症狀多見;斑氏絲蟲寄居於腹腔、精索及下肢深部淋巴系統,則常出現泌尿系統症狀。 絲蟲病的病變在淋巴管和淋巴結,由成蟲的機械刺激或死後蟲體分解產物的化學刺激,引起一系列反應性病變。急性期表現為滲出性炎症,淋巴結充血、淋巴管壁水腫,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纖維蛋白沉積。淋巴管和淋巴結內逐漸出現增生性肉芽腫反應,肉芽中心為變性的成蟲和嗜酸性粒細胞,周圍有纖維組織和上皮樣細胞圍繞,並有大量淋巴細胞和漿細胞聚集,形成類結核結節。慢性期突出表現為大量纖維組織增生,蟲體鈣化,淋巴結變硬,淋巴管纖維化,形成閉塞性淋巴管內膜炎。淋巴管的阻塞可致遠端淋巴管內壓增高,形成淋巴管曲張和破裂,淋巴液郁滯,淋巴管內蛋白成分增加。阻塞位於皮下,淋巴液不斷刺激組織,使纖維組織大量增生,皮下組織增厚、變粗、皺褶,變硬形成象皮腫。阻塞位於深部淋巴系統,則出現陰囊象皮腫、淋巴腹水、乳糜腹瀉、乳糜尿等。由於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易引起繼發感染使象皮腫加重及惡化,甚或形成潰瘍。


[臨床表現]


感染絲蟲後,一般在5個月至1年以後才發病。病初主要表現為局部淋巴結腫大、疼痛,以及細索條狀的淋巴管炎,局部呈一條紅線,從肢體近端向遠端延伸,以股部為多見。同時可伴有寒戰、發熱、食慾下降、肌肉關節酸痛等全身症狀。腹部淋巴管炎時,可出現急劇腹痛,並伴有深部壓痛。此外,還可有精索及辜丸的腫大、陰囊疼痛等症狀。 上述症狀的反復發作,可使病情不斷加重。腰部、盆腔及腹股溝等處常出現疼痛;尿液呈乳白色,即「乳糜尿」。下肢及陰囊處皮膚不斷增厚,繼之變粗變硬,皮膚粗糙,並出現稻溝、疣狀結節,俗稱「象皮腫」。血中找到微絲蚴即可確診為本病。


[治療]


(一)對症治療


1.急性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 可口服強地松、保太松、阿斯匹林,療程2~3天。有細菌感染者加用抗菌葯物。


2.乳糜尿 卧床休息,抬高骨盆部,多飲開水,多食淡菜,限制脂肪,蛋白飲食,並用中葯治療。對乳糜血尿者,可服用VitC、VitK4,或肌注安絡血、止血敏等。無效時,可用1%硝酸銀10ml或12.5%碘化鈉溶液作腎盂沖洗或外科手術治療。


3.象皮腫 ①保持患肢皮膚清潔,避免擠壓磨擦及外傷。 ②輻射熱烘綁療法:將患肢放入磚砌腿爐或電烘箱內,溫度60~100℃,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30分鍾,1個月為一療程,一年內可行2~3個療程。 ③外科療法;對下肢嚴重者可施行皮膚移植術,陰囊象皮腫可施行整形術。


(二)病原治療


1.海群生(又名乙胺秦、益群生)對微絲幼和成蟲均有殺滅作用。海群生對馬來絲蟲病療效比斑氏絲蟲病迅速完全。 (1)短程療法: 適用於體質較好的馬來絲蟲病患者。成人1.5g於晚上一次頓服或0.75g每日2次,連服2天。該療法反應較大。 (2)中程療法:用於血中微絲蚴較多和重度感染及斑氏絲蟲病。0.3g,2次/日,療程7天。 (3)間歇療法:成人每次0.5g,每周1次,連服7周。此法陰轉率高,療效可靠,副反應小。 副作用:主要是因大量微絲蚴或成蟲死亡產生的過敏反應,作用於成蟲產生局部症狀,一般馬來絲蟲病較斑氏絲蟲病反應重。對嚴重心、肝、腎疾病、活動性肺結核、急性傳染病、妊娠3月內或8個月以上,月經期婦女應緩治或禁忌用葯。


2.左旋咪唑:對微絲蚴有較好療效。劑量4~5mg/kg/日,分2次服,療程5天。與海群生合用可提高療效。副作用與海群生類似,但較後者輕。


3.呋喃嘧酮:對斑氏絲蟲成蟲和微絲蚴均有殺滅作用。20mg/kg/日,分2~3次,連服7天。付作用與海群生相仿。


[預防]


(一)普查普治


夏季對流行區1歲以上人群進行普查,冬季對微絲蚴陽性者或微絲蚴陰性但有絲蟲病史和體征者進行普治。

(二)防蚊滅蚊


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消滅蚊蟲孳生地。在有蚊季節正確使用蚊帳;戶外作業時,使用防蚊油、驅蚊靈及其它驅避劑等塗布暴露部位的皮膚,頭部可用防蚊網(棉線浸漬701防蚊油製成)。

(三)保護易感人群


在流行區採用海群生食鹽療法,每公斤食鹽中摻入海群生3g,平均每人每日16.7g食鹽,內含海群生50mg,連用半年,可降低人群中微絲蚴陽性率。

⑺ 班氏絲蟲病的治療方案

(一)病原治療
首選葯物為乙胺嗪,為微絲蚴及成蟲均有殺滅作用,服葯後反應較重,治癒絲蟲病須在數年內反復治療。成人可用乙胺嗪0.6g/d,分3次服連服7d,總劑量為4.2g;血中微絲蚴多,體制好的成深患者可每天午後服1.5g,連服2d,或每次0.75g,2次/d,連服2d,或每天下午1.0g,連服3d,總劑量3.0g;亦可採用小劑量長療程法,每周一次,每次0.5g,連服7周,總劑量3.6g。 在流行區可採用全民服葯,以免血中微絲蚴量少者或慢性病人漏治。成人每次服乙胺嗪6mg/kg,兒童酌減,每周或半月服一次,共服12次,成人亦可0.5g一次頓服。乙胺嗪殺死微絲蚴後釋放的異體蛋白可引起過敏反應,表現為發熱、關節酸痛皮疹等。隨後葯物作用於成蟲可出現淋巴系統的反應,如淋巴管炎、淋巴結腫痛、淋巴管擴張和淋巴管結節等。嚴重心、肝、腎疾病、活動性肺結核、急性傳染病、妊娠3個月以內的或8個月以上婦女及樂清期婦女乙胺嗪治療應暫緩或禁忌。
(二)對症治療
1、淋巴管炎與淋巴結炎 可口解熱鎮痛劑或強的松,有繼發細菌感染者加用抗菌葯物。
2、乳糜尿 發作時應卧床休息,少食脂肪、多飲水,葯物治療效果不滿意。久治不愈者可試用20%碘化鈉或1%—2%硝酸銀6—10ml作腎盂內沖洗,有一定效果。頑固性乳糜料患者可行腎蒂淋巴扎剝脫術或淋巴轉流術可能有較滿意的效果。
3、象皮腫與淋巴水腫 採用棒綁扎為主的綜合療法可能有效。巨大陰囊或乳房象皮腫可手術整形,鞘膜積液可行睾丸鞘膜翻轉術腿微靜脈—淋巴管吻合纖維外殼手術治療下肢象皮腫可獲滿意效果。

熱點內容
蘋果呼叫siri為什麼還要解鎖 發布:2025-04-23 14:21:50 瀏覽:205
為什麼二手房最近這么便宜 發布:2025-04-23 14:21:05 瀏覽:366
你的語音功能為什麼不好 發布:2025-04-23 14:21:05 瀏覽:437
為什麼手錶戴了一段時間會很慢 發布:2025-04-23 14:20:16 瀏覽:354
男朋友對你不好為什麼不離開他 發布:2025-04-23 14:15:58 瀏覽:779
為什麼一喝的東西胃就疼 發布:2025-04-23 14:11:15 瀏覽:144
為什麼自己的手機號碼變空號了 發布:2025-04-23 13:55:06 瀏覽:823
微信邀人給錢為什麼犯法 發布:2025-04-23 13:54:59 瀏覽:618
為什麼轉存到網盤的文件順序不對 發布:2025-04-23 13:44:58 瀏覽:897
微信愛心滿屏特效為什麼有些有 發布:2025-04-23 13:24:33 瀏覽: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