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延長反應時間最適溫度降低
❶ 酶促反應中為什麼延長反應時間,最適溫度降低
書上解釋的是,由於溫度使酶蛋白變性是累加的,一般反應時間越長最適溫度越低。
❷ 簡述低溫保存酶製品的機理
酶為什麼要低溫保存:特徵物理常數溫度對酶反應速率有很大的影響,有一個最適溫度,在最適溫度兩側,反應速率都比較低。溫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當溫度升高時,反應速度也加快,這與一般化學反應一樣。另一方面,隨溫度升高而使酶逐步變性,即通過減少有活性的酶而降低酶的反應速度。酶的最適溫度就是這兩種過程平衡的結果,在低於最適溫度時,前一種效應為主,在高於最適溫度時,後一種效應為主,因而酶活性迅速喪失,反應速率很快下降。最適溫度不是酶的特徵物理常數,而是上述影響的綜合結果,它不是一個固定值,而與酶作用時間的長短有關,酶可以短時間耐受較高的溫度,然後當酶反應時間延長時,最適溫度向溫度降低的方向移動。因此,嚴格地說,僅僅在酶反應時間已經規定了的情況下,才有最適溫度。解釋:最適溫度不是酶的特徵物理常數,而是上述影響的綜合結果,它不是一個固定值,而與酶作用時間的長短也有關,也就是說,對酶的活性來說保存時間長,最適溫度會變低,所以可以解釋低溫更有利於保存。另外,酶在乾燥的情況下,比潮濕情況下,對溫度的耐受力要高,所以製成乾粉的酶制劑更易於保存。酶的不同保存方法: ⑴低溫下保存:由於多數蛋白質和酶對熱敏感,通常35℃~40℃以上就會失活,冷藏於冰箱一般只能保存一周左右,而且蛋白質和酶越純越不穩定,溶液狀態比固態更不穩定。因此通常要保存於-5℃~-20℃,如能在-70℃下保存則最為理想。極少數酶可以耐熱:如核糖核酸酶可以短時煮沸;胰蛋白酶在稀HCl中可以耐受90℃;蔗糖酶在50℃~60℃可以保持15 min~30 min不失活。還有少數酶對低溫敏感,如鳥肝丙酮酸羧化酶25℃穩定,低溫下失活,過氧化氫酶要在0℃~4℃保存,冰凍則失活,羧肽酶反復凍融會失活等 ⑵製成乾粉或結晶保存:蛋白質和酶固態比在溶液中要穩定的多。固態乾粉制劑放在乾燥劑中可長期保存,例如葡萄糖氧化酶乾粉0℃下可保存2年,-15℃下可保存8年。通常,酶與蛋白質含水量大於10%,室溫低溫下均易失活,含水量小於5%時,37℃活性會下降,如要抑制微生物活性,含水量要小於10%,抑制化學活性,含水量要小於3%。此外要特別注意酶在凍干時往往會部分失活。 ⑶在保護劑下保存:很早就有人觀察到,在無菌條件下,室溫保存了45年的血液,血紅蛋白僅有少量改變,許多酶仍保留部分活性,這是因為血液中有蛋白質穩定的因素,為了長期保存蛋白質和酶,常常要加入某些穩定劑:例如: ①惰性的生化或有機物質:如糖類、脂肪酸、牛血清白蛋白、氨基酸、多元醇等,以保持穩定的疏水環境。 ②中性鹽:有一些蛋白質要求在高離子強度(1 mol/L~4mol/L或飽和的鹽溶液)的極性環境中才能保持活性。最常用的是:MgSO4、NaCl、(NH4)SO4等。使用時要脫鹽。 ③巰基試劑:一些蛋白質和酶的表面或內部含有半胱氨酸巰基,易被空氣中的氧緩饅氧化為磺酸或二硫化物而變性,保存時可加入半胱氨酸或巰基乙醇。
❸ 酶的最適溫度為什麼不是特徵性常數
酶的最適溫度和時間有關,酶可以在短時間內耐受較高溫度,相反延長反應時間,最適溫度降低,所以它不是特徵性常數
事實上,酶的特徵性常數是米氏常數,即酶的Km值,它的數值等於酶促反應達到其最大速度Vm一半時的底物濃度〔S〕。可用來表示酶和底物親和力的大小。米氏常數與底物濃度和酶濃度無關,而受溫度和pH值的影響,競爭性抑制劑米氏常數增大,最大反應速度不變;非競爭性抑制劑米氏常數不變,最大反應速度減小;反競爭性抑制劑米氏常數減小,最大反應速度減小。
求採納
❹ 為什麼反應時間長,酶的最適溫度就低
有些酶在反應過程中會有消耗,隨著消耗自身溫度增加,會減緩酶的作用,所以在反應過程中達到最適溫度後,一般會降低反應溫度,以增加酶的最高活性
❺ 酶的最適溫度與酶作用時間有關,作用時間長,則最適溫度高;反之則低.______
酶的催化活性受溫度的影響很大.酶反應在低溫時進行較慢,隨著溫度升高而加快,當達到其最適溫度時,酶反應速度最快,以後又隨著溫度升高而減慢,以至完全停止反應.一種酶的最適溫度不是完全固定的,它與作用的時間長短有關,一般作用時間長,最適溫度低,而作用時間短,則最適溫度高.動物酶的最適溫度一般為35~40℃,而植物酶的最適溫度較高,在40~50℃之間.
故答案為:×
❻ 為啥酶的最適溫度與反應的時間長短有關呀 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如果
反應時間長短可以幫你判定酶是否處於最適溫度下。這就是它們之間的關系。
因為酶的最適溫度是酶的特徵常數,一般不會改變。就如同密度,可以藉助於質量和體積衡量,但不能說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
❼ 為什麼溫度變化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放慢
很有趣的問題。
溫度是微觀分子熱運動的宏觀體現,溫度的變化可以看作是構成兩物體,或物體兩部分的兩部分微觀大量分子運動程度不同引起的,實現的途徑是分子的無規律碰撞。在溫差大的時候,碰撞劇烈,能量交換快。但是隨著溫差減小,分子的平均動能接近,越來越不容易交換能量,可以想像,這時分子間碰撞大部分是對交換能量無用的,就是碰來碰去都是動能接近的分子,此時溫度變化就放慢了。
❽ 酶促反應中為什麼延長反應時間,最適溫度降低
因為溫度會影響酶的失活速率,有的酶在催化瞬間速率最高時迅速失活。若所需的時間短,就盡量選最高效率;要長時間反應就要盡量保持酶活性。所以要綜合考慮催化效率和失活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