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蒜生長時間短
1. 大蒜的生長周期是多少
大蒜生長周期為8個月,都是每年的10月播種,第二年6月收獲。 常見病害 大蒜疫病: 發病症狀: 葉片自葉尖向下呈水漬狀灰綠色,好像被水燙過,斑面隱現雲紋,發病與健康部分分界不明顯。病斑一般不甚明顯,例如出現稀疏白黴,乾燥時易消失。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病殘體內越冬。一般藉助雨水濺射和灌溉水傳播,從氣孔侵入,在連綿陰雨的天氣或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的植地,均易發生此病。 防治方法: (1) 因地制宜的選用抗病品種。 (2) 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抵抗力。 (3) 及早噴葯預防,用乙膦鋁錳鋅70%1000倍液或霜疫克露。 大蒜葉枯病 發病特徵: 葉枯病主要為害蒜葉,發病開始於葉尖或葉的其他部位。初呈花白色小圓點,後擴大呈不規則形或橢圓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上部長出黑色霉狀物,嚴重時病葉全部枯死,在上散生許多黑色小粒。為害嚴重時全株不抽苔。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或子囊殼隨病殘體遺落土中或蒜頭上越冬,第二年在適宜條件下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病部長出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 防治方法: (1)播前葯劑拌種、浸種。蒜頭剝開手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用量為蒜頭種子重量的0.3%進行拌種。 (2)不連作,改種其它蔬菜,對病殘株要及時清理,燒毀或深埋,減少菌源。 (3)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及時開溝排水,降低溫度增強植株抗病力。 (4)發病初期及時進行葯劑防治。可用70%乙膦鋁錳鋅可濕性粉劑500—700倍,隔7—10天一次,連續防治2—3次。 防止生芽 實踐證明,通過高溫處理可防止大蒜生芽,而且不會影響大蒜的外觀和品質。高溫處理的原理是充分利用大蒜的自然生長規律,如大蒜剛收獲後正值六七月份;而春節後氣溫雖低,大蒜已到了栽種季節,所以阻止不了它發芽。但這時對它進行高溫處理, 大蒜就又開始休眠,延緩發芽,有利於貯存。具體做法是:在大蒜發芽之前,大約在「六九」以後,在地下挖一方形或圓形土坑,坑深40厘米為宜,大小可視蒜的多少而定。土坑底隔20厘米厚再挖一燒火道,土坑旁邊也可挖一煙筒和燒火道相通。把大蒜裝入土坑,上面蓋嚴封上土,下面燒火,使土坑內溫度達到28~30℃,並保持4~6小時左右。這樣把大蒜高溫處理後,再存放就不易發芽,可一直貯存到五六月份接上新蒜,蒜瓣飽滿新鮮如初。注意,挖坑時應選擇地勢較窪的地方,土壤含水60%為宜,這樣土烤不幹, 大蒜也不會失水變形。燒火時要掌握好坑內溫度,溫度過低不起作用,溫度過高會把大蒜燙傷烤熟。 再來個簡單的方法:將大蒜裝入塑料袋中,密封袋口。這樣被封在袋裡的大蒜,其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散發不出去,提高了袋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相對地降低了氧的含量,同時又缺乏水分的吸收,大蒜則會處於休眠狀態。
2. 大蒜的生長期是多少天還有都需要什麼條件才能種
1)生育過程:大蒜田間栽培是用種蒜,屬無性繁殖。一般可將大蒜的生長過程劃分為萌芽期、幼苗期、鱗芽花芽分化期、蒜苔伸長期、鱗莖膨大期及休眠等6個時期。
大蒜生育過程長短,因播種期不同有很大差異。春播大蒜生育期短,90~100天,而秋播大蒜生育期長達220~240天。大蒜的萌芽期從解除休眠下地播種至初生葉展開,一般約需10~15天。幼苗期由初生葉展開到生長至不再分化葉片為止,秋播大蒜為5~6個月,春播蒜僅25天左右。花芽及鱗芽分化期是由花芽、鱗芽分化開始到分化結束,生產上稱為「分瓣期」,一般需10~15天。蒜苔伸長期是指蒜苔開始伸長致蒜苔甩尾採收的一段時間,此期是鱗芽的膨大前期,持續時間約30天。鱗芽膨大期是從鱗芽分化結束至鱗莖(蒜頭)收獲,此期持續需50~65天,其中前30天與蒜苔伸長期相重疊。大蒜鱗莖成熟,即蒜頭採收後即進入休眠期,一般約需60天左右。休眠期的長短與品種有關,一般早熟品種的休眠期約65~75天,而晚熟品種休眠期僅35~45天。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大蒜在不同的生育過程中,對所需外界環境條件各不相同。
①溫度
大蒜喜好冷涼的環境條件,其生長適宜溫度為12~25℃。蒜瓣萌芽的最低溫度為3~5℃,12℃以上發芽迅速加快,20℃左右為發芽最適溫度。幼苗生長的適溫為14~20℃,幼苗具有4~5葉時,能耐~16℃以上的低溫,蒜苔伸長期的適宜溫度為15~20℃,鱗莖膨大期適溫為20~25℃,如果溫度過高,鱗莖停止生長,轉入休眠狀態。
大蒜也屬綠體春化型。一般蒜萌動到幼苗期,如遇0~4℃的低溫,經過30~40天即通過春化階段。
②光照
大蒜為長日照植物,在12小時以上的日照和15~20℃的溫度下,莖盤上的頂芽即轉向花芽分化迅速抽苔。
蒜苔的發育,除受溫度、光照影響外,還與營養條件有關。如種瓣太小,土壤瘠薄,播種過晚,密度過大,肥水不足等,都有可能形成無苔蒜或獨頭蒜。另外大蒜頭的形成要求長日照。一般品種在短日照下,只分化新葉而不能形成鱗莖。但亦有早熟的品種對光周期要求不太嚴格。
③水分
大蒜葉片屬耐旱生態型,但根系入土淺,吸收水分能力弱,所以在營養生長前期,應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土壤過干。特別是在花莖伸長和鱗莖膨大期,應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土壤過干。特別是在花莖伸長和鱗莖膨大期,需要較多的水分,要求土壤經常保持濕潤狀態。到鱗莖發育後期,應控制澆水,降低土壤濕度,以促進鱗莖成熟和提高耐藏性,以免因高濕、高溫、缺氧引起爛脖(假莖基部)散瓣,蒜皮變黑,從而降低品質。
④土壤營養
大蒜對土壤種類要求不嚴格,但根系弱小,以富含腐殖質而肥沃的壤土最好。疏鬆通氣,保水排水性能強的土壤,適於鱗莖生長發育,使蒜頭大而整齊,品質好、產量高。砂質土栽培大蒜辣味濃,質地松,不耐貯藏。適宜的土壤酸鹼度為pH6~7,過酸根端變粗,停止延長生長,過鹼則種瓣易爛,小頭和獨瓣蒜增多,降低產量。
大蒜喜氮、磷、鉀全效性有機肥料。增施腐殖肥料,可提高大蒜產量。一般每667m2施肥量,氮8.6kg,磷7.4kg,鉀8.6kg。幼苗初期,主要*種瓣內貯藏的養分,對土壤中的三要素吸收量很少。
到了花期伸長期和鱗莖膨大中期,根莖葉生長繁茂,同化和吸收機能進入盛期,總的吸收量逐漸達到最高值。到鱗莖膨大後期,植株趨向成熟,莖葉逐漸乾枯,根系老化,對土壤營養吸收能力則相對減弱。在鱗莖膨大期應適量追施氮肥,過多則易導致鱗莖散裂。如果土壤中含硫較多,可以增加鱗莖中硫化丙烯的含量,辣味增強。
3.主要栽培技術
(1)播種期
適時播種是獲得蒜苔和蒜頭雙豐收的重要措施之一。栽培季節的確定,要根據大蒜不同的品種,在不同的生育階段對生長環境條件的要求以及各地區的氣候條件來確定。
我國出口大蒜產區均為秋播。秋季播種大蒜,幼苗有較長的生長期。與春播大蒜相比,蒜頭和蒜苔產量都較高。因此,凡是幼苗能露地安全越冬的地區和品種,都應進行秋播。在秋播地區,適宜播種的日均溫度為20~22℃。越冬前幼苗長出3葉以上,一般5~6片真葉為宜。一般華北地區的播種期在9月中下旬,南方地區在9月上中旬播種,東北、西北、高寒地區可行春播。秋播不可過早,否則植株易衰老,蒜頭開始肥大後不久,植株枯黃,產量下降:亦不可過遲,否則蒜苗生長期短,影響蒜頭產量。春播大蒜應盡量提早,只要土壤表層解凍,可以操作,即應播種。
(2)土壤選擇與栽培制度
①土壤選擇
大蒜雖然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除了鹽鹼沙荒地外,都能生長。但是由於大蒜根系淺,吸收能力弱,因此,對土壤也有一定要求,才能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大蒜適宜種植的土壤是有機質含量富足、肥沃而質地疏鬆的沙質壤土。沙土保肥保水力弱,生產的蒜頭小,但辣味強。粘重土壤生長的蒜頭小而成尖型。由於大蒜對土壤水分要求較嚴格,既怕土壤乾旱又怕水澇漬害,因此,選擇的地塊要具備灌溉和排水的條件。
②栽培制度
大蒜忌連作,也忌與其他蔥屬植物重茬。否則,根系發育不良,易爛根,引起植株生長勢衰弱,或者幼苗出土後,葉逐漸乾枯,或易患病害,降低產量和品質。大蒜對前茬作物的選擇不太嚴格。秋播大蒜,以豆類、瓜類、茄果類、馬鈴薯、玉米和水稻等茬口較好。大蒜的施肥量大,吸肥量少,土壤殘留肥較多,而且根系分泌有殺菌素,可以防止後作的各種病害,是後作的良好前茬。
3. 大蒜多久才成熟
春季播種的大蒜110天左右成熟,秋季播種的大蒜280天左右成熟。大蒜的生育周期的長短,因播種期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異。
春季播種的大蒜生育期較短,一般為90~110d;秋季播種的大蒜因要經過一定天數的低溫春化,生育期一般長達220~280d。
大蒜生長環境要求
大蒜喜好冷涼,較耐低溫。要求較高日照和高溫促進花芽及鱗芽分化。此外,大蒜生長以砂質壤土最好,在砂土中生長的大蒜辣味濃,但質地松,不耐儲藏。大蒜根淺,根毛多,根系吸水、肥能力較弱,所以不耐旱,在不同的生育期,大蒜對土壤濕度的要求各不相同。
萌芽期要求較高的土壤濕度,促進發根發芽;幼苗期水分不能過多,防止幼苗徒長,促進根系的縱向生長;退母後、鱗芽及花芽分化期要求較高的土壤濕度;鱗莖膨大期,應降低土壤濕度,避免鱗莖外皮腐爛變黑。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蒜
4. 大蒜的生長周期是多少
大蒜的生長周期因播種期不同有很大的差異,春播大蒜的生育期短,僅90~100天,而秋播大蒜生育期長達220~280天。
大蒜(學名:Garlic)又叫蒜頭、大蒜頭、胡蒜、葫、獨蒜、獨頭蒜,是蒜類植物的統稱。大蒜呈扁球形或短圓錐形,外面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質鱗皮,剝去鱗葉,內有6~10個蒜瓣,輪生於花莖的周圍,莖基部盤狀,生有多數須根。每一蒜瓣外包薄膜,剝去薄膜,即見白色、肥厚多汁的鱗片。有濃烈的蒜辣氣,味辛辣。有刺激性氣味,可食用或供調味,亦可入葯。
5. 大蒜生長期
不同階段種植的大蒜生長期不同。春播大蒜生育期短,90~100天,而秋播大蒜生育期長達220~240天。大蒜的萌芽期從解除休 眠下地播種至初生葉展開,一般約需10~15天。幼苗期由初生葉展開到生長至不再分化葉片為止,秋播大蒜為5~6個月,春播蒜僅25天左右 。
花芽及鱗芽分化期是由花芽、鱗芽分化開始到分化結束,生產上稱為「分瓣期」,一般需10~15天。蒜苔伸長期是指蒜苔開始伸長致蒜苔 甩尾採收的一段時間,此期是鱗芽的膨大前期,持續時間約30天。鱗芽膨大期是從鱗芽分化結束至鱗莖(蒜頭)收獲,此期持續需50~65天 ,其中前30天與蒜苔伸長期相重疊。大蒜鱗莖成熟,即蒜頭採收後即進入休眠期,一般約需60天左右。休眠期的長短與品種有關,一般早 熟品種的休眠期約65~75天,而晚熟品種休眠期僅35~45天。
大蒜田間栽培是用種蒜,屬無性繁殖。一般可將大蒜的生長過程劃分為萌芽期、幼苗期、鱗芽花芽分化期、蒜苔伸長期、鱗 莖膨大期及休眠等6個時期。
6. 蒜生長16天情況
16天在泥土裡發了一點芽
大蒜的生長周期因播種期不同有很大的差異,春播大蒜的生育期短,僅90~100天,而秋播大蒜生育期長達220~280天。
大蒜(學名:Garlic)又叫蒜頭、大蒜頭、胡蒜、葫、獨蒜、獨頭蒜,是蒜類植物的統稱。大蒜呈扁球形或短圓錐形,外面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質鱗皮,剝去鱗葉,內有6~10個蒜瓣,輪生於花莖的周圍,莖基部盤狀,生有多數須根。每一蒜瓣外包薄膜,剝去薄膜,即見白色、肥厚多汁的鱗片。有濃烈的蒜辣氣,味辛辣。有刺激性氣味,可食用或供調味,亦可入葯。
食用大蒜的注意事項:
1.
首先大蒜要生吃。因為大蒜遇熱時與很快失去其神奇功效。大蒜被碾碎後最好放置10~15分鍾,當大蒜素完全產生後再吃效果最好。
2.
注意的一點是大蒜不要空腹吃,因為大蒜具有較強的刺激性和腐蝕性。會造成胃部不適。
3.
還有就是大蒜不宜多吃,它會影響維生素b的吸收,這樣會對眼睛有刺激作用。引起眼瞼炎和眼結膜炎。
4.
大蒜最好每天吃一次或者隔天一次,每次~3瓣。如果害怕吃過蒜後口腔有異味。可以在吃過蒜後喝杯咖啡、牛奶或者綠茶,都可以起到清除口氣的作用。
7. 大蒜的成長過程
過程:
大蒜的整個生育周期分為6個時期。
大蒜從用蒜瓣播種到收獲蒜頭,重新獲得新的蒜瓣,進入休眠狀態稱為1個生育周期。
完成1個生育周期要先後經歷:
萌芽期、幼苗期、花芽及鱗芽分化期,蒜薹伸長期、鱗莖膨大期和生理休眠期6個時期。
其中,前5個時期是在田間生長的,一般稱為生育期。
(7)為什麼大蒜生長時間短擴展閱讀:
大蒜生長周期的地域差異:
大蒜生育期的長短因栽培季節和栽培地區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春播地區的大蒜,當年播種,當年收獲蒜頭,生育期為90~110天;
秋播地區的大蒜,播種後要經過1個漫長的冬季,第二年才能收獲蒜頭,生育期長達220~280天。
即使在同一地區,由於品種的熟性不同,生育期也有差異。另外,生育期的長短還和播種期有密切關系,由於不論春播或秋播,鱗莖都是在溫度升高、日照加長的條件下成熟。
在同一地區,即使播期不同,但蒜頭成熟期基本相同,所以,播種過晚時大蒜生育期縮短,產量必然降低。
8. 大蒜生長周期是多少天呢它的生長規律有什麼特點呢
大蒜的最佳生長時間約為90~100天,大蒜的生長條件不太嚴格。通常適合播種的溫度是白天平均22~25度就可以了。大蒜不能播種太早或太晚,生長太早會降低大蒜的抗疫、抗低溫能力,播種太晚,幼苗生長小,降低大蒜的抗疫、抗寒性,影響大蒜產量。山東等最好的播種時間是10月上旬左右。蓋上地膜可以晚播種5 ~ 6天。大蒜呈扁平的球形或短圓錐形,外部有灰白色或淺棕色膜質的鱗片,剝鱗葉,內有6 ~ 10個大蒜葉,輪生於花梗周圍,莖基部呈半形,大部分須根。每片蒜瓣外包薄膜,剝薄膜,即可看到白色、厚實、多汁的鱗片
播種季節遇到天氣,旱情要在播種前或播種後抵抗旱情,使苗期土壤保持濕潤。如果長期雨季持續下去,就要及時清理溝系,清除田裡積水,防止腐爛的物種。合理密植,增加大蒜的形狀。播種密度與大蒜產量和大蒜體型大小直接相關。研究結果和大蒜高產街多年實踐結果顯示,合理密度為2.0-2萬株/畝,即行距33-36厘米,株距8-9厘米。
9. 大蒜的種植周期是多長時間需要分季節種植嗎
大蒜的種植周期是多長時間?需要分季節種植嗎?
蒜生育周期時間春耕蒜頭生長周期一般為90-100天左右,秋種蒜頭生長周期為220-280天左右。蒜頭一般用大蒜瓣做繁育原材料,其生育周期時間包含出芽期、幼苗期、花蕾及鱗芽分化期、枝幹伸長期性、根莖膨果期、休眠狀態。
(6)休眠狀態:需60天左右
鱗瓣發育成熟,即進到生理學休眠狀態。在休眠狀態,即便具備適宜的溫度、水份和汽體標准,鱗瓣也不會出芽生長發育。休眠狀態與品類特點相關,約50~90天中間。休眠狀態之後,葉柄和葉原基便開始主題活動生長發育,只需標准適合,幼苗即在鱗瓣中生長發育。如需再次儲藏,必須超低溫標准抑制生長。
10. 大蒜生長要多久
大蒜春季播種,夏季收獲,苗期較短,養分積累少,產量、質量都不如秋播大蒜,要想春播大蒜產量、質量有所提高,必須選好品種,重抓管理。關鍵要抓好以下四個環節。
1.選擇適宜的品種:春播大蒜從種到收約100天時間,全生育期很短,要選擇生長期短的紫皮蒜做種蒜。用新高脂膜拌種(可與種衣劑混用),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
2.重施基肥:在播種前結合整地畝施優質人畜糞肥或廄肥3000公斤,15∶15∶15的氮磷鉀三元復合50公斤,耙平耬細,使肥土充分混勻,整墒待播。
3.適時早播:春蒜播種在適期內盡可能提早,以延長生長期。農諺有「種蒜不出九,出九長獨頭」。大蒜耐寒,早播不會遭凍害。播種晚,易形成低產的獨頭蒜。所以應提早抓緊整地,頂凌播種。株行距為8厘米×15厘米。
4.加強苗期管理:春播大蒜幼苗生長時間短,應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適當追肥澆水。5月份以後,氣溫逐漸升高,及時澆水是田間管理的關鍵性措施,苗期應進行小水輕澆,中耕保墒,以提高地溫,蒜苗2葉時可進行一次中耕,6葉期澆第一次水,以後5~7天澆一次水,在齊苗中耕時,結合澆水,畝追施餅肥75公斤或碳銨20公斤,同時加強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