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為什麼時間飛逝
『壹』 次北固山下這首詩,表明時間飛逝的詩句是
您好!
次北固山下這首詩,表明時間飛逝的詩句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貳』 唐朝詩人王灣在《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描寫時序交替,暗示時光流逝的詩句是
是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朝陽從昨日殘余的夜色中在海平面冉冉升起,照亮新的一天
江面上新春的氣息已經在去年的餘味中氤氳彌漫
指新陳交替,舊可育新
『叄』 王灣次北固山下中描寫時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著時光的流逝,蘊含自然理趣的詩句
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描寫時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著時光的流逝,蘊含自然理趣的詩句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肆』 王灣《次北固山下》里哪一句是表示時間匆匆的急求!很簡單!
」描寫時序交替中的景物,蘊涵自然理趣「海日生殘夜。如果是兩句就是這兩句,江春入舊年,暗示著時光的流逝
『伍』 《次北固山下》詩中「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一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的思想感情。
出自:《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詩人王灣的作品。原文: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譯文:
孤單漂泊青山之外,獨自行舟綠水之間。
潮水上漲,兩岸之間更顯寬闊;順風吹來;一條白帆正好高懸。
夜色將盡,海上旭日東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現。
家書既已寄出,會被送往何處?希望北歸大雁,送到洛陽之邊。
(5)次北固山下為什麼時間飛逝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王灣作為開元初年的北方詩人,往來於吳楚間,被江南清麗山水所傾倒,並受到當時吳中詩人清秀詩風的影響,寫下了一些歌詠江南山水的作品,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
這首五律最早見於唐朝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這是詩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時,由楚入吳,在沿江東行途中泊舟於江蘇鎮江北固山下時有感而作的。
賞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開頭用一對偶句,主要敘述了詩人乘舟來到北固山下,船行在碧水之間。「青山」即北固山,緊扣題目。這兩句描繪了詩人的羈旅征途。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江中潮漲,江面上升,放眼望去,江面好像和江岸相平了,這時,坐於船上的詩人視野也變得開闊了。
「潮平」導致了詩人視野「闊」,詩人的心境也豁然開朗。這樣開闊的江景,讓詩人很是舒暢。接著詩人又寫到了自己的行舟順風順水,這就更讓詩人心情變得舒暢愉快了。
「風正」中的一個「正」字表明不僅風順,風力適度,這在「懸」字上也得到了印證,因為,能讓帆很端正地高掛在桅桿上,那麼,風力應該是適中的,如果風力過大,風帆就成了弧形。
這一句詩人用字精練,生動地刻畫了一帆的樣子,雖然只寫一處小景,但是,讀者彷彿能看到風平浪靜,視野開闊,船行江中的大景象。可見,詩人用筆非常傳神。
「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這兩句話點出了詩人行舟的時間原來是在冬季將過的臘月。船行江中,潮漲而無浪,風順且不猛,江水碧綠,兩岸開闊,春天的氣息透露無疑。
詩人行舟江上,左右顧盼流離,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殘夜 ,天色將亮的時候了,殘夜 尚未消退,一輪紅日已經從海上升起。
這讓詩人不由得想到,這舊年還沒有過去,而江上所見之景,已經春意先露了。「生」、「入」用得非常形象,同時這兩個字都有一種主動的動感,凸顯生機和活力。
給人一種積極、樂觀的印象。這兩句都突出了時序的更替匆忙,時間飛逝,而冬去秋來,季節更替,時間不待人,年華易逝,常常讓身在異鄉的遊子心生思鄉之情。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最後兩句直接抒發思鄉之情。詩人在行舟中看到一群大雁北歸,雁兒正要經過洛陽,大雁能傳書,那麼就讓它給家裡捎個信,問候一下親人吧。
這兩句緊承前三聯,承接自然,並且和首句遙相呼應,渾然一體,將整首詩塗上了一層淡淡的鄉愁。
作者介紹:
王灣(約693年-約751年),字不詳,唐代詩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玄宗先天年間(712年)進士及第,授滎陽縣主簿。
後由滎陽主簿受薦編書,參與集部的編撰輯集工作,書成之後,因功授任洛陽尉。王灣「詞翰早著」,現存詩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作為開元初年的北方詩人,王灣往來於吳楚間,為江南清麗山水所傾倒,並受到當時吳中詩人清秀詩風的影響,寫下了一些歌詠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
尤其其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得到當時的宰相張說的極度贊賞,並親自書寫懸掛於宰相政事堂上,是讓文人學士作為學習的典範。
由此,這兩句詩中表現的那種壯闊高朗的境象便對盛唐詩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直到唐末詩人鄭谷還說「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
『陸』 次北固山下中表示時序交替時光飛逝之感慨的句子是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