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為什麼吃飯時間慢
1. 糖尿病患者要怎麼吃飯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吃飯有許多講究了。糖尿病患者吃飯應有先後順序,吃飯要先吃蔬菜再吃主食,一般順序為「蔬菜—主食—肉類—湯」。 糖尿病患者吃飯要先吃粗纖維的蔬菜。因為蔬菜能增加飽腹感,就能不自覺地減少後面主食的攝入。如果需要控制主食的攝入量,就要在吃飯時先多吃些蔬菜。 主食要少稀多干,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小米、窩頭等。因為這些粗糧在胃裡消化的時間長,血糖上升較慢,可以有效抑製糖尿病患者餐後的血糖升高。 很多糖尿病患者認為肉類含有脂肪較多,因此往往不吃肉,但這不科學的。糖尿病人可以吃肉,但要少攝入高油、高脂的食物,所以肉類等食物應放在主食後食用。另外,魚肉的製作也應用較為清淡的烹調方法,如清蒸、水煮等,避免油炸。 糖尿病患者吃飯最後才喝湯。因為先喝湯的話,會很快就感覺飽了,但不久又會感到飢餓,只能再吃些別的食物充飢,這樣不利於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 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吃飯一定要講究順序,避免其危害健康。同時吃飯的時候要注意細嚼慢咽。 中國的傳統說法是「細嚼慢咽」,這是吃飯的一門學問,這是很關鍵的,細嚼慢咽對身體很有好處,吃放吃的太快容易患糖尿病,白領階層就是因為工作繁忙,為節約時間,吃飯吃的太快,成為了糖尿病的高發人群。 大家都提倡在吃飯的時候要細嚼慢咽,但是還有有很多的人吃飯都很快,認為細嚼慢咽太費事。但是,糖尿病患者最好是吃飯不要太快,應該細嚼慢咽,吃的太快容易導致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攝入的食物常常是經計算而來,其有效營養成分更應被充分地消化吸收和利用,如果吃飯太快對營養的充分攝取及消化系統都會帶來一定的危害。咀嚼程度的不同,可以直接影響糖尿病人營養成分的吸收,這樣就不利於病情的控制與治療。 當然,用餐細嚼慢咽並不是越慢越好,因為消化食物的消化酶有分泌高峰,一般在十幾分鍾內,在分泌高峰中消化酶的濃度達到最佳的食物消化點,有利於營養元素的分解吸收。 糖尿病醫生表示,如果用餐時間過長,膽汁會「分期分批」地進入腸內,如果膽汁數量不夠,可能不會充分消化脂肪,容易堆積脂肪,導致肥胖。糖尿病病人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狼吞虎咽等惡習,這樣才能保證營養成分吸收的同時,又能控制好血糖。 糖尿病患者吃飯要細嚼慢咽,能夠有效的保證血糖的穩定。大家吃飯也不要太快,吃飯太快會導致糖尿病的病發率增高。
2. 得了糖尿病,一天可以吃兩頓飯嗎為什麼
糖尿病病友一天吃兩頓飯還是吃三頓飯,還是少吃多餐,變成五到六頓飯,血糖會更平穩呢?經過觀察性的研究發現,每天吃兩頓飯的人比一天吃三頓飯以及少食多餐的人血糖會更好。
對於糖友來說,養成定時定量進餐非常重要,否則與降糖葯作用時間不協調,容易引發低血糖,飢餓後暴飲暴食又會引起血糖大幅波動。
對於長期養成每日吃兩餐飯的糖尿病朋友來說,可以保持目前的飲食習慣,並與自己的主管醫生溝通,選擇足夠作用時間的降糖葯物,來有效的降糖。對於不良飲食習慣的年輕人和中年人,還是建議每日三餐的進食方式,才能保持旺盛的體力進行工作和學習,葯物才能按照一定的時間發揮作用。
3. 糖尿病的人應該注意些什麼
http://www.zambon.com.cn/chinese/html/cp3-3.htm#1這里很詳細,還有列表。。。。
糖尿病人的飲食調節包括哪些內容?
① 確定每日熱量需要總量,根據需要指定食譜。
② 平衡飲食,以獲得足夠的營養。
③ 進餐定時、定量,不要隨意不吃或少吃,更不能多吃。
④ 每餐都應進食主食。
⑤ 少吃肥膩高糖食品(如肥肉、油炸食品、糖果等)。
⑥ 多吃粗糧、蔬菜。
⑦ 烹調以清淡為主,避免太多調味品。
糖尿病人的食譜如何確定?
◆確定糖尿病人食譜,首先應根據病人身高、體重、勞動強度等算好每日所需總熱量。
每日需要的總熱量=標准體重×每公斤體重所需熱量
標准體重=[身高(厘米)-100]×0.9(男性)
標准體重=[身高(厘米)-100]×0.85(女性)
每公斤所需熱量根據勞動強度分為:
① 休息狀態:83.7-104.1KJ
② 輕體力勞動:104.1-125.5KJ
③ 中等體力勞動: 125.5-146.4KJ
④ 重體力勞動:167.7-187.7KJ
例:一位休息狀態的女性身高160厘米,體重70公斤。
每日所需總熱量=(160-100)×0.85×104.1=5309KJ
◆將一日所需總熱量按三餐進行分配,一日三餐熱量分配的比例1/5、2/5、2/5,該女性患者三餐熱量分別為:1062KJ、2123KJ、2123KJ
◆將食譜內的每一項換算成熱量,以確定是否合理。
糖尿病患者應多食食用表中所列食品,在食品的選擇上,最好選擇升血糖較慢且較少者,如熟土豆比米飯升高血糖明顯,那就應少吃土豆。粗糧、細糧應搭配起來吃。粗糧含纖維素多,糖吸收慢,有利於餐後血糖控制,但糖尿病是終身疾病,長期吃粗糧也會影響生活質量。一日三餐,應和正常人一樣多樣化。總之,只要實現合理調配,病人即可以吃得好也可以吃得飽。
參考食譜
餐次 總交換單位 各類食物分配 食譜
早餐 5 2個單位谷類
2個單位豆乳類
1個單位肉類 饅頭 70克或麵包75克
牛奶 1杯(約220毫升) 或豆漿 1000毫升
雞蛋 1隻
中餐 10 6個單位谷類
2個單位肉類
1個單位油脂類
1個單位蔬菜 大米150克 或麵粉150克
瘦豬肉100克 或鯽魚100克
花生油9克或豆油9克
白菜500克 或蘿卜250克
晚餐 10 同中餐 同中餐
糖尿病患者飲食療法的要點
飲食療法是治療糖尿病的基本療法,為使飲食療法取得成功,糖尿病人應牢記以下幾條要點:
(1)建立正確、有規律的飲食生活。
(2)在規定的熱量范圍內做好營養的平衡。
(3)每天飯量八分飽,副食葷素搭配,種類要多;主食粗細搭配,數量應少。
(4)養成飲食淡味的習慣。
(5)不偏食、不挑食。
(6)牢記每天所需總熱量及飲食量。
(7)飲酒、吃水果、外食(在飯館、食堂或朋友家吃飯)也要計算在總熱量之內。
(8)不宜過多飲酒,不宜吃零食。
(9)相信科學,不輕易聽信傳說用葯。
(10)建立一個健康長壽的糖尿病飲食。
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療的一部分,它要求患者在飲食的質和量兩方面嚴格限制,許多病人因此談食而色變。其實,這是對飲食控制的誤解。
首先,糖尿病患者什麼都能吃,只不過在飲食量上應予限制。其次,不少食品都具有降糖作用,所以糖尿病患者根本不用為吃發愁。
介紹幾個適合糖尿病人的葯膳,你可根據口味,隨意搭配。
清蒸茶鯽魚
功效:補虛,止煩消渴,適用於糖尿病口渴,多飲不止以及熱病傷陰。
配料:鯽魚500克,綠茶適量。
製作:將鯽魚去鰓、內臟,洗凈,腹內裝滿綠茶,放盤中,上蒸鍋清蒸,熟透即可。
服法:每日吃1次,淡食魚肉。
筍米粥
功效:可清熱,宣肺,利濕,適用於糖尿病人,也適用於久瀉、久痢、脫肛等症。
配料:鮮竹筍1個,大米100克。
製作:將鮮竹筍脫皮切片,與大米同煮成粥。
用法:每日服2次。
土茯苓豬骨湯
功效:健脾氣,利水濕,補陰益髓。
配料:豬脊骨500克,土茯苓50~100克。
製作:將豬脊骨加適量水熬成3碗,去骨及浮油,入土茯苓,再煎至2碗即成,分2次服完。
用法:每日服1次。
菠菜根粥
功效:利五臟,止渴潤腸。
配料:鮮菠菜根250克,雞內金10克,大米適量。
製作:將菠菜根洗凈,切碎,與雞內金加水適量煎煮半小時,再加入淘凈的大米,煮爛成粥。
用法:頓服,每日1次。
山葯燉豬肚
功效:滋養肺腎,適用於消渴多尿。
配料:豬肚、山葯各適量。
製作:先將豬肚煮熟,再入山葯同燉至爛,稍加鹽調味。
用法:空腹食用,每日服1次
******************************
葯粥輔療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除葯物治療外,還可以葯粥輔助治療,療效很不錯。山葯小米粥將中葯山葯15克,放入50克小米中,煮爛成粥。滋陰補腎,益氣健脾,適用於各型糖尿病患者,應長年食用。
枸杞小米粥中葯枸杞子20克,小米50克,混合煮粥。補肝腎,益氣血。糖尿病兼有眼病或腎臟受損者,宜長期食用。
黑芝麻黑豆粥黑芝麻500克,黑豆1000克,混合後加工粉碎成粉。每次取黑芝麻黑豆粉100克,並摻加50克玉米粉,做成糊粥食用。生津補腎,適合各型糖尿病患者。
蓮子百合粥蓮子15克,百合15克,大米30克,燉爛成粥。寧心安神,適用於煩躁、胃痛、脾虛的糖尿病患者。
水果中含有較多的果糖和葡萄糖,糖尿病人為了補充人體所需營養,可吃適量水果,一般一日量在100克左右,但需注意血糖和尿糖的變化,如果吃了水果後,尿糖增加,則減少主食,以免出現血糖升高,飲食多樣化對防止並發症動脈硬化、視網膜病變、便秘有一定好處,滿足人體所需營養,有利健康長壽。 糖尿病人宜吃菠蘿、梨、櫻桃、楊梅、荔枝、檸檬等水果。這些水果富含果膠或果酸,能改變胰島素的分泌量,使血糖下降,宜兩餐飯之間加水果。
***************************
飲 食 宜 忌
(1)適當增吃食物纖維
纖維素是一種不能為人體消化吸收的多糖。糖尿病人適當地增加食物纖維的進量,有以下益處:其一,高纖維食物可以降低餐後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減少胰島素的用量以及降低血脂的作用;其二,能減緩糖尿病人的飢餓感;其三,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及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的發生。下列食物中含纖維量較多,可做為糖尿病人經常選吃的食品,如:綠豆、海帶、蕎麥面、玉米面、燕麥面、高梁米、菠菜、芹菜、韭菜、豆芽等。有一點必須注意,雖然食物纖維對糖尿病人有好處,但是也不宜過份單一食用,凡事總有個度,糖尿病人講究營養平衡更為重要。
(2)植物油為較理想的烹調用油
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因其中含有較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它是必需脂肪酸,在體內能幫助膽固醇的運轉,不使膽固醇沉積於血管壁,所以這對預防糖尿病的一些並發症,如動脈硬化等有積極的作用,正因如此,糖尿病人所需烹調用油以植物油為好。但是,植物油也不能大量食用,過量食用便會暴露其明顯的副作用,如產熱能過多而導致的脂胖等。科學家們建議;飲食中多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之比,為1:1~2較好。
(3)有益的大豆及其製品
大豆是糖尿病人較理想的食物,這是因為它所含的營養物質成份有益於糖尿病人。其一,大豆是植物性蛋白質的來源,不僅含量豐富,而且生理價值也高,必須氨基酸種類齊全,可以與動物性食物相媲美。其二,大豆中脂肪含不飽和脂肪酸、磷脂與豆固醇,對降低血中膽固醇有利。其三,大豆中碳水化合物有一半為人體不能吸收的棉籽糖和水蘇糖。此外,大豆中還含有豐富的無機鹽、微量元素與B族維生素。由以上可以看出,大豆及其製品,如腐竹、豆腐絲、豆腐乾、豆腐腦、大豆粉等,應成為糖尿病人的常用食品。
(4)應付飢餓的辦法
飢餓感是糖尿病人經常遇到的一種反應。它因糖尿病而引起,也將因糖尿病病情的好轉及病人的適應調節而減輕或消失。可以採取下述辦法來應付飢餓感的發生:
其一:減少細糧攝入,多增加一些纖維食物,如蕎麥面、玉米面、綠豆、海帶等。目前國內市場已有一些專供糖尿病人食用的保健食品,如蕎麥掛面、綠豆餅乾等,可做為飢餓感嚴重時加餐 之用。
其二:適當多吃些低熱量、高容積的蔬菜。如西紅柿、菠菜、黃瓜、大白菜、油菜、豆芽、茄子、韭菜等等。
其三:用一些食療方來加餐。如飢餓感強烈時,可用冬瓜250克、山葯100克、豬胰1具(洗凈後),加適量調料燉煮後連湯食用,也可以用南瓜、大豆或豆腐等產熱量低的食品來燉豬胰食用。以緩解飢餓感為限量。
其四:心理方法。人的飲食量與飲食習慣有關,在不影響營養基礎上的飢餓感,通過一段時間的忍耐適應,是可以緩解的。此外,病人應相信,減少飲食量,並不一定會產生飢餓,不要有事先的飢餓准備,對糖尿病人重要的是營養平衡,過量的飲食無疑會給機體有關臟器組織帶來負擔。
(5)甜味品的選擇
有一些糖尿病人很愛吃甜食,但是甜食大多含糖量豐富,吃了又對病情不利。那麼如何來解決這個棘手的矛盾呢?不妨試試下述方法:
其一:在諸多甜味劑中,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以「甜葉菊」較好,雖然其不含營養素,但是它不提供熱能,而且甜度為庶糖的400倍左右,故可選用。
其二:糖精做為甜味劑可以偶爾食用。但對妊娠婦女禁用。
其三:桃、梨、菠蘿、楊梅、櫻桃等甜味水果,可以適量食用。這些水果含有果膠,果膠能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延緩葡萄糖吸收。此外,西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較低,也可適量食用。
其四:糖尿病人應該控製糖攝入,但不可能一點糖也不沾。每日食用糖一般限制在10克以下,但是,每個糖尿病人的情況不一樣,病人自己對其規律應有所摸索,包括每日血糖的最低時刻,這是適量進一些含糖食品的最佳時間。
(6)最易使血糖升高的食物
在我們經常見的食物中,下列食物很容易使血糖升高。如:白糖、冰糖、紅糖、葡萄糖、麥芽糖、蜂蜜、蜜餞、奶糖、巧克力、水果糖、水果罐頭、汽水、果醬、冰淇淋、甜糕點、 蛋糕以及各種甜飲料、口服液、果汁等。
(7)容易 使血脂升高的食物
血脂升高,對糖尿病非常不利。是並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糖尿病人不宜吃使血脂升高的食物,常見的有豬油、牛油、羊油、黃油、奶油、肥肉以及膽固醇含量豐富的食物(見下表)。關於膽固醇,糖尿病人還應明白,它有兩方面作用,首先它是必需的物質,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組成細胞膜等等;但是攝入多了,就會引起副作用,如參與冠心病的生成等。一般認為膽固醇的攝入量以每天在300毫克以下為宜。
(8)飲酒的危害
有一些糖尿病患者認為,酒是五穀之精華,適量飲酒可以活血通絡,禦寒,調節精神。對此要具體病人具體分析。如果患者的病情較輕,逢節假日,親戚朋友相聚,可以少量飲一點酒,並且,最好是啤酒或低度的其它酒;如果病情不穩定,或伴有肝臟或心血管疾病,應禁止飲酒。因為酒有下列危害:
其一:飲酒會增加肝臟負擔。我們知道,酒精的解毒主要在肝臟中進行。肝臟功能正常的人,解毒能力強,能把大部分有毒物質進行轉化,排出體外。而糖尿病人的肝臟解毒能力較差,飲酒勢必會加重肝臟的負擔而引起損傷。過量飲酒還容易發生高脂血症和代謝紊亂。
其二:糖尿病主要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所致。飲酒會使胰腺受到刺激而影響其分泌液的成分。
其三:酒本身就是高熱量食物,每克酒精能產7千卡熱量,糖尿病人稍失控制,便可引起病情惡化。
(9)飲食宜淡
飲食口味過重,對人身體不利,傳統中醫為說明這個道理,曾用「五行」理論解釋說:過於多食酸味的東西,因酸味入肝,則會使肝氣偏盛,脾氣而衰弱;過於多食鹹味的東西,因鹹味入腎,腎主骨,則會引起大骨之氣勞倦困憊,肌肉短縮、心氣抑鬱;過於多食甘味的東西,甘之性緩滯,會使心氣喘滿,面色黑,腎氣不能平衡;過於多食苦味的東西,則脾氣不得濡潤,消化不良,胃部就要脹滿;過於多食辛味的東西,則筋脈敗壞而松馳,精神也同時受到損害。因此,注意調和飲食五味,使其不偏不重,便可以骨骼強健,筋脈柔和,氣血流暢,皮膚肌理固密,這樣身體便健康,正因人們發現淡食有益於身體,所以很早就總結了「淡食最補人」一句攝食格言。對糖尿病人,尤其並發腎病的患者,日常飲食除了應遵循一般的保健要求外,更要注意少飲食鈉鹽。
(10)飲食宜緩
飲食宜緩,就是飲食時不要暴飲暴食,粗嚼急咽。食物的消化,咀嚼是第一道工序,只有第一道工序加工的好,食物到了胃腸才能更好地被消化吸收。粗嚼急咽式的攝食有兩大不益之處。其一:糖尿病人攝入的食物常常是經估算而來,其有效成份應該是被充分的吸收利用,但是,咀嚼程度的不同,可以影響其營養成份的吸收。有實驗證明,粗嚼者比細嚼者要少吸收蛋白質13%,脂肪12%,纖維素43%。可見細嚼慢咽作用之重要。其二:粗嚼急咽會加重胃和胰腺等臟器的負擔,時間一長,容易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對飲食宜緩問題,古人早有認識:「飲食緩嚼,有益於人者三:蓋細嚼則食之精華,能滋補五臟,一也;脾胃易於消化,二也;不致吞嗆噎咳,三也。」這一總結,至今看來仍是非常有道理的,尤其對糖尿病人。
(11)飲食宜暖
糖尿病人的飲食溫度要適中,過燙或過寒的飲食都將引起不良反應。按照中醫理論,人的脾胃特點之一是喜暖而怕寒,所以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飲食宜暖這一科學的攝食法則在我國醫學名著《黃帝內經》中早有發現:「飲食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其意思是說:凡飲食,熱的食物切不可溫度太高,寒的飲食也不可溫度太低,如果我們吃的能溫度適中,那麼,人體的正氣將不會受到損傷,病邪也就不會乘虛而侵犯機體。這樣身體也就太平。
4. 患有糖尿病之後,在日常吃飯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
糖尿病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病,糖尿病雖然說不是致命的疾病,但是也不能輕視糖尿病。糖尿病的並發症對於人體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患上了糖尿病,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積極的治療,尤其在日常飲食上要特別注意,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物,但是也不能這也不吃那也不吃,要注意營養均衡。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吃飯的時候首先要注意不能吃含糖量過高的食物。糖尿病患者的在飲食上要注意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比如像碳酸飲料、蛋糕甜點、糖果,這些食物會加重身體負擔;其次,需要均衡營養。糖尿病患者並不是含糖的食物都不能吃,飲食要做到營養均衡,因為身體需要充足的營養,所以不能這也不吃那也不吃,反而導致身體營養不良,加重病情;最後,需要慢食。糖尿病患者在吃飯的時候,最好慢慢的吃,最佳的進食時間應該控制在20-30分鍾之間,吃的太快,胰島素來不及反應,反而會加重血糖。
糖尿病患者在吃飯的時候,盡量控制吃飯的速度,有的人吃一頓飯幾分鍾的就吃完了,這樣胰島素來不及反應,反而影響糖分的吸收和分解。糖尿病人吃飯的時間控制在20分鍾左右比較合適。
你覺的糖尿病應該多吃什麼?
5. 糖尿病人飯後慢走30分鍾,真的能夠降血糖嗎究竟能降多少血糖呢
糖尿病人飯後慢走30分鍾,真的能夠降血糖嗎?究竟能降多少血糖呢?糖尿病患者血糖相對較高,正常行走時,身體出汗、心跳率加快20分鍾左右,可將血糖值降低1到2點。對於糖尿病人,餐後步行半小時,可以降低血糖,飯後散步也可以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從而幫助葯物發揮更好的作用。但是有很多糖尿病人不知道飯後運動也有一個固定時間,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在大部分好朋友的認知能力中,胰島素可以在一定水平上抑止血糖值的提升,但嚴苛的意義上,如果我們要想抑止血糖值的提升,大家需要開啟細胞組織,便於胰島素可以進到,但糖尿病人的細胞組織通常是封閉式的,根本沒辦法進到,但如果我們開展恰當的健身運動,的確,它可以激話體細胞,使安全通道更為順暢,進而使胰島素的量進到大量,血糖值可以馬上降低。不難看出,健身運動的確可以在一定水平上抑止身體內血糖值的上升。依據科研,假如你只必須鍛練兩個小時以上,血糖值便會逐漸降低,並在的12個小時內保持穩定。
6. 糖尿病人吃飯為什麼不能太快啊
我認識的很多糖友在生活中遇到你這樣的問題,都會到健悅坊糖尿病人的「第三生活空間」尋找幫助,你也可以啊。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吃飯一定要控制速度,吃飯太快會影響食物營養成分的充分吸收。另外,糖尿病患者攝入的食物常常是經計算而得來的,其有效營養成分更應被充分地消化吸收和利用,因此細嚼慢咽更有助於控制住病情。
7. 患有糖尿病的人飲食應該注意什麼
首先主食選用高纖維的饅頭或者主食,另外可以增加雞蛋一顆。牛奶豆漿可任選一種,午餐可以食用瘦肉,魚雞等,晚餐適合多吃蔬菜豆製品,晚上別吃白米飯,而是用紅豆、綠豆、燕麥片、糙米加少量白米,煮一些雜豆粥。在配比上,白米的量不能超過一半,注意別熬得太爛。然後,再搭配適量的蔬菜、肉類。睡前可再加一杯純奶。
主食可以選用高纖維的饅頭或者主食,另外可以增加雞蛋一顆。牛奶豆漿可任選一種,午餐可以食用瘦肉,魚雞等,晚餐適合多吃蔬菜豆製品,蔬菜可以買一些升糖指數低的,像芹菜,苦瓜,洋蔥,西紅柿。均衡搭配肉類與蔬菜。平時也可以飲用凍干桑葉輔助降糖,純植物的降糖飲品,能抑制小腸對雙糖的吸收,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加強糖利用、肝糖原合成以及糖代謝的改善,產生降血糖效果,從而實現食後降糖。
在飲食方面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平衡膳食,也就是在總熱量控制的前提下,盡可能做到谷類、肉類、蛋、奶、蔬菜及水果種類齊全,以便獲取均衡營養。建議糖尿病患者吃升糖指數低的蔬菜,如黃瓜、西紅柿、青菜、芹菜等;水果如柚子、獼猴桃、草莓、青蘋果;蛋白選擇優質蛋白如瘦肉、牛奶、魚類等;主食最好選擇粗糧,如玉米面、芥麥面、燕麥面做成的饅頭。但都要注意量,控制好熱量,合理安排飲食,少量多餐,要高纖維飲食,飲食清淡、低鹽、低脂、低糖。具體每次飲食的量,根據每個人的耐受量和程度,應有營養師制定。同時在要密切的關注血糖,適量運動。
8. 糖尿病應注意哪些飲食問題
不暴飲暴食,生活有規律,吃飯要細嚼慢咽,多吃蔬菜,盡可能不在短時間內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這樣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對保護胰腺功能有幫助,多加鍛煉身體,少熬夜。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需要注意很多,原則上既要控制飲食,又要保持營養平衡,所以病人應請醫生及營養師計算並制定每天的食量和食譜,合理分配糖、脂肪、蛋白質三種人體必需營養素。注意維生素、無機鹽的攝入,如維生素B6的攝入。據報道,缺乏維生素B6,可使糖尿病病情進一步惡化,患者可適當多吃一些含膳食纖維的食品。如菠菜、芹菜、捲心菜、山葯、苦瓜、南瓜、冬瓜、蘑菇、萵筍、豇豆、蕹菜等。水果雖富含纖維素及某些微量元素,但也富含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所以不宜多吃,盡量選酸一點的吃。麥麩中纖維素特別豐富,而且含糖量相對較低,以小麥麩為主,佐以豆粉,尤其是富含鉻、釩等有益於增強胰島素活性的微量的輔助食品,是適合糖尿病人的專用食品。
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飲食和葯物的同時,可以選用下面一些美味食療方法:
(1)清蒸鯽魚茶活鯽魚250克,綠茶10克。將鯽魚去腸後洗凈,綠茶填於魚肚內,隔水清蒸至熟透,不加調料淡食。
(2)黃鱔葯膳活黃鱔500克,黃精50克,玉竹20克。將黃鱔活殺放血後洗凈,另煎黃精、玉竹20分鍾後取葯液,黃鱔切段紅燒10分鍾後加入以上黃精、玉竹葯液,煮沸10分鍾後待溫熱適宜時可食用。
(3)檸檬雞鮮檸檬50克,雞肉200克,放入鍋中燉熱,飲湯吃雞肉,分數次吃完。
(4)山葯飲山葯150克。將山葯洗凈、去皮,切成薄片,放入容器內,加水適量,以武火(大火)煎沸後轉用文火(小火)煮爛,趁溫熱時飲汁食山葯。
(5)南瓜粥南瓜250克,粳米50克。將南瓜洗凈,去外皮和內瓤、南瓜子,切片,與淘洗凈的粳米一同入鍋,加水熬成稀粥。
(6)玉米須粥玉米須60克,粳米50克。先煎玉米須,文火煎煮20~30分鍾,煎取濃汁500毫升,去渣,然後將淘洗凈的粳米放入,熬成稀粥。
(7)醋黃豆黃豆100克,洗凈晾乾後浸於100毫升醋中,一周後食用。每日3~4次,每次3粒。 (8)泥鰍荷葉末取泥鰍10條,干荷葉3張。將泥鰍干或烘乾,研為細末,與干荷葉混勻,每服10克,溫開水送服,每日3次。
(9)石榴汁鮮石榴250克,榨汁,分3次飯前服。
(10)杞子兔肉枸杞子15克,兔肉250克,一起放入砂鍋燉熱,加油鹽少量,喝湯吃肉,隔日1次。
http://..com/question/296077363.html
9. 糖尿病人總吃不下飯
不是你媽奇怪,是糖尿病的人胰島功能有問題,所以超過時間不吃東西就容易低血糖,,糖尿病人最好是定點吃飯,,這樣比較規律,,吃飯了以後血糖多少呢,,如果餐後2小時血糖在11以內那就是正常的,如果超過這個標准那就說明用葯的計量要調整了。你媽吃不下去東西也可能是消化功能的問題,,可以帶你媽媽到醫院看看。。這種情況你最好是帶你媽媽到醫院去檢查一下,看有沒有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