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晚上逼尿肌收縮卻不尿床
1. 夜間遺尿
長期以來很多家長並不認為尿床是一種病,認為孩子是玩累了,喝水多了或者幹活脆認為孩子懶,沒有養成良好習慣造成的,並且由於長期照料患兒疲憊不堪而責備和打罵患者,實際上尿床主要是由於排尿的神經中樞功能不健全以及對有關神經支配不靈而引起的。
孩子3歲以前尿床大多數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慢慢改善。對膀胱充盈的覺醒反應是一個隨著年齡漸漸發育成熟的生理過程,一般來說,此過程的發育在幼兒2歲以後才開始出現,至少近5歲時接近完善。
3歲以前該覺醒反應正處於發育過程中,當此生理過程建立並發育成熟後,膀胱充盈刺激可引起腦電波的改變,使深睡眠狀態轉入淺睡眠狀態,不繼續的刺激終致覺醒。因此,正常兒童即使在睡眠中也不會發生尿床 。
遺尿症患兒,此種發育遲緩或發生障礙。患兒在膀胱充盈時,不能把膀胱充盈的刺激這一信號像正常人一樣傳遞給大腦皮質,致使膀胱充盈到一定限度後逼尿肌產生收縮,而患兒仍不覺醒,出現尿床。
小孩一般都在2-3周歲之後逐漸就不會晚上尿床了,一般情況下都是一夜不帶動的睡到天明了,或者晚上喝水多了偶爾自己叫大人尿泡。所以只要小孩尿床一般都是有誘因的,要區分功能性病變和器質性病變,功能性病變用葯都是可以完全治癒的,器質性病變要及時找出誘因,需要不引起尿床的疾病治好,尿床症狀才會得到康復的,但是器質性疾病不常見,一般功能性遺尿出現的多。
請河北省石家莊健安中醫院遺尿科的隨主任給我們簡單做一下講解。我認為想要治好尿床病,必須要明白尿床形成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徹底治癒尿床病。功能性遺尿病形成的原因與以下因素有關:1,膀胱小、膀胱括約肌功能差,白天小便次數多,有尿憋不住,有尿急、尿頻現象,有個別的孩子白天還有尿褲子現象。2,大腦內分泌失調,腎氣不足,晚上12-2點之間尿床,叫時迷糊,不叫則尿。3,脾胃虛弱,飯量小,挑食,體弱多病,易感冒上火鬧嗓子。4,膀胱中樞神經功能失調,靈敏度差,神經感受器傳遞信號有誤,早上凌晨有尿不能醒,導致的尿床,5,腎虛,發育慢個子矮小,晚上出盜汗,白天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差,記憶力差,6,拍X光片顯示隱性脊柱裂的患者,一般表現為白天小便次數的,中午睡覺尿床、晚上睡覺尿床3-5次或更多,或者有遺傳的患者一般表現症狀都是比較重等等。以上原因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互為因果,互相制約。只有從補腎健腦,調理脾胃,促進膀胱功能恢復,疏通營養神經入手全面調理身體,缺一不可,只有全面綜合治療了,我相信是可以完全治癒的。治療需要服用「縮泉寶靈丹」系列葯品,一般一周就可以見效。治病要有信心,一定能治好。
2. 小孩為什麼老是晚上尿頻兒童遺尿症的表現
孩子出生後12個月時,大腦皮層排尿中樞開始發育健全,即能控制和適當延長憋尿時間。此時偶爾出現尿失禁,多因孩子的判斷能力較差所致。 兒童尿失禁的常見病因包括神經原性膀胱、泌尿系感染、精神刺激、尿崩症、泌尿系統畸形等。引起神經原性尿失禁的常見疾病可以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先天性疾病的主要是脊柱裂和遺傳病變...;後天性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因素:受驚嚇,受寒冷刺激,驟換新環境和葯物後遺症等。臨床中以神經原性膀胱引起的尿失禁多見。
3. 夜間尿床問題
你好,按你的情況不知道你有沒有撒癔症的情況?就是叫起來迷迷糊糊不清楚,第二天問你的時候不知道的情況。如果有你可能有腰骶椎的隱性脊柱裂。不知道你有沒有到醫院檢查過?如果願意可以到醫院拍個腰骶椎正側位的X光片確診一下。如果尿顏色白那你應該是寒症。不知道你有沒有平時手腳冰涼的情況。你的情況不太詳細。如果有問題可以到北京兒童遺尿康復網詳細咨詢。希望可以幫助你。
4. 遺尿的表現
親戚家的男孩,十一歲,小學生.
主要症狀:尿頻.例如看場電影,中間去廁所五六回,去游泳,中間去廁所數回.去公園,見到廁所就去,但還是因為尿急,找人少地方隨地尿了兩回,可是尿量並不大,第二次僅尿出幾滴.
去醫院檢查查不出任何問題.很苦惱.
「媽媽,我又想尿尿了!」如果孩子總是想尿尿而尿量卻又不多,這時爸爸媽媽們就要注意了,因為這可能是由於家長過度緊張、性急的個性,或是為了避免尿床而經常性地催促、提醒孩子去上廁所,從而導致孩子產生了一種叫「精神性尿頻」的病。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心急, 只要充分了解病因,訓練孩子憋尿,孩子很快就能夠痊癒。小軒上小學二年級了,活潑可愛,功課成績中上,惟一的困擾就是尿尿太多。在學校的時候,每節課間都要上廁所,放學回家後情況更糟,甚至一二十分鍾就 要尿尿一次。但是當他玩電動游戲或是看卡通片的時候,尿頻似乎就不會那麼嚴重了。睡覺以後也很正常,不會尿床,甚至可以一覺睡到天亮。可是,最近他白天的尿頻狀況卻越來越嚴重,爸爸媽媽只好帶他去看泌尿科醫生。當檢查完小軒的腰背、脊椎、生殖器官以及驗完尿液、照完X光之後,醫生對小軒的爸爸媽媽說:「你們的孩子一切正常,但可能是患了精神性(心理性)尿頻症!」
「尿頻」是一個主觀的症狀,是指小便次數增多。膀胱囊壁由「逼尿肌」構成,主要有「儲尿」和「排尿」兩大功能。當逼尿肌收縮時,即表示在排尿。但大部分時間,囊壁都處在放鬆的狀態,即在儲存尿液。正常成人的膀胱容積約為400毫升,通常儲存200毫升尿液就會有輕微尿意,但人們常會輕易忽略或忘記這種感覺,直到膀胱接近撐滿時,尿意才會 逐漸強烈。也就是說,正常成人每次的排尿量至少應有200毫升,而小便解300毫升算是很正常的情況。如果所處環境不允許如廁,即使是撐到400毫升以上也是可能的,此時才算是真正的「憋尿」。兒童的膀胱雖然較小,但和年齡、身高有關,故道理也相同。是否屬於「尿頻」,需根據「排尿次數」和「尿量多少」來決定,通常病因是精神性(心理性)尿頻症:精神性尿頻症的患者,其身體水分代謝和膀胱功能都很正常,主要是因為心理因素所導致的,例如:神經質、性急、焦慮、強迫症、精神疾病等,使得患 者頻頻如廁,但每次只能尿一點點。通常症狀時好時壞,並且只有在忙碌、專心或睡著的時候,症狀才會有所改善。所以這種類型的尿頻症患者,調節心理要素,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是最主要的,並且應當保持適當的休息和睡眠時間,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尿頻現象的發生。
發生原因:孩子的心智發育尚未成熟,容易受外界環境、暗示性語言等影響,其控制力、抗壓力及表達能力還比較差。所以,只要是受到輕微刺激,包括殘尿對包皮 和陰部的刺激、不舒適的衣褲的摩擦、潺潺的水聲、口哨聲等都會令寶寶產生尿意。還有父母的習慣和人格特質對孩子的影響,如大人有尿頻問題、父母過度強調「 不能憋尿」、父母常緊張兮兮提示孩子「要不要尿尿」等,以及孩子承受著功課、家庭和人際關系諸多壓力或是孩子具有性急、緊張的個性,這些都會造成兒童精神性尿頻。
治療方式:兒童精神性尿頻的治療,首先應該是心理治療。所以,首先應該弄明白病因是什麼,其次才是行為治療,也就是「憋尿訓練」。
爸爸媽媽們一定會感到納悶,憋尿不是不好嗎,為什麼還要教孩子進行「憋尿訓練」?其實「憋尿」和「尿頻」應根據尿量而定,只有把膀胱撐滿 (400毫升以上)才算憋尿,至於二三百毫升,不過是膀胱正常的儲尿過程,也是膀胱有效收縮所必需的。因為膀胱要脹到一個相當程度(200毫升以上),排尿才會有力,否則尿量過少(膀胱不夠脹),反會造成排尿的細弱、無力和余尿感,並激發下一次尿頻,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因此,「憋尿訓練」就是要用「憋尿」來控制尿意,以增加膀胱儲尿量,但要以不超過膀胱容量400毫升為原則。當然,「400毫升」是無法去測量的,所以爸爸媽媽們要通過觀察孩子每次排尿的多少、尿液排出時的速度,來判定該讓孩子憋尿到何種程度。憋尿訓練是要借著把膀胱脹大來訓練孩子的尿意感覺,進而訓練孩子憋尿。根據醫學上的研究,神經性尿頻的孩子的膀胱,比正常孩子的膀胱小,膀胱積存的尿量不多,在膀胱未感壓力的情況下是很難訓練孩子忍耐的; 因為孩子一直都是在沒有尿意的情況下排尿。 所以首要就是將這些孩子的膀胱訓練回復成正常大小。經常想尿尿但膀胱內並沒有多少尿,對這樣孩子可進行憋尿訓練,借著因膀胱有大量尿液所產生的強烈尿意來訓練孩子的憋尿能力。憋尿訓練的時間約需十五到二十天,程序為:回復膀胱正常大小,學習憋尿,延長憋尿時間,訓練完成。用這個訓練法,在一星期內學會憋尿,之後,憋尿的時間也可以延長,整個訓練的方法如下,請做參考。訓練期間每天下午給小孩喝一到兩杯的液體,除了開水外,建議准備孩子喜歡喝的飲料,果汁。平均每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要給孩子喝水或飲料。有點要提醒大家的是飲料果汁的糖份不宜太高,免得孩子體內糖份過高,情緒容易亢奮,不妨在飲料裡面加點水以稀釋甜份。之後幾天開始觀察孩子在喝完飲料後的反應,因為喝下的水量很大,孩子應該會感到尿意,當孩子想尿尿時,應予以制止,尿先讓他憋住,開始憋十五分鍾,去排尿,以後可逐漸延長時間,30-45分鍾,這樣每天進行三次或數次,約一個月之後,孩子就逐漸能控制膀胱的收縮,克服尿頻問題。在此期間,還要學會控制排尿,出門在外找不到廁所時要忍住,憋尿訓練延長到忍到廁所才尿,不該小便時不隨地小便。患有神經性尿頻的孩子,經過細致和嚴格的憋尿訓練之後,逐漸能控制膀胱的收縮,克服尿頻問題,他們大都能逐漸恢復正常。
註:憋尿訓練往往需要孩子堅忍不拔的毅力和非凡的忍耐精神,需要孩子的認真配合,只要孩子配合得好,也會使家長對其訓練更加完善,更快的恢復正常。
5. 為什麼會尿床
①大腦皮層發育延遲: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樞,在睡眠後逼尿肌出現無抑制性收縮,將尿液排出;
②睡眠過深:未能在入睡後膀胱膨脹時立即醒來;
③心理因素:如患兒心理上認為得不到父母的喜愛,失去照顧,患兒脾氣常較古怪、怕羞、孤獨、膽小、不合群;
④遺傳因素:患兒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較高的遺尿症發病率。
6. 兒童遺尿症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①大腦皮層發育延遲: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樞,在睡眠後逼尿肌出現無抑制性收縮,將尿液排出;
②睡眠過深:未能在入睡後膀胱膨脹時立即醒來;
③心理因素:如患兒心理上認為得不到父母的喜愛,失去照顧,患兒脾氣常較古怪、怕羞、孤獨、膽小、不合群;
④遺傳因素:患兒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較高的遺尿症發病率。
7. 13歲了為什麼晚上睡覺還會尿床
從臨床角度看,遺尿包括兩種情況,一則指遺尿病,即俗稱的尿床;二則指遺尿症,即不僅是將尿液排泄在床上,同時也在非睡眠狀態或清醒時將尿液排泄在衣物或其它不宜排放的地方。從病理角度看,前者多為神經功能不協調所致,多為單純性持續性,即除尿床外無其它伴隨症狀。後者多為器質性病變,諸如神經系統的損害、相關器官的佔位性病變,多為伴隨性和一過性,即除尿床外還有其它更明顯的病理表現,可隨其它病變好轉而好轉。本文探討的是單純而無器質性病變的遺尿病尿床。 1 尿床的生理病理 人的排尿過程是,從腎臟分解排泄的多餘水分、電解質、體內垃圾、體內細胞的代謝產物等的混合液體尿液逐漸貯存到膀胱,當膀胱達到一定的容量,尿液的壓力刺激位於膀胱壁的壓力感受器,由壓力感受器發出的排尿信號經周圍神經系統傳導至中樞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經分析處理後適時發出排尿指令,該指令到達膀胱,引起尿道括約肌松馳、逼尿肌收縮,從而將尿液排出體外。 從這一生理過程看,倘若神經系統損害,或膀胱等相關器官有佔位性病變,均可引起異常排尿即遺尿症。這種遺尿症不分白天夜晚、床上或非床上、清醒或非清醒狀態均可發生,且往往伴隨其它病變同時出現。尿床則不同:其一,尿床是在睡眠狀態,是在當事人無知覺的情況下排出尿液在床上;其二,尿床一般不伴隨其它典型的神經系統病變或佔位性病變體征;其三,尿床患者的理化檢查均在正常范圍。據此分析,尿床僅僅是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或神經功能不協調所致。比如膀胱的壓力感受器反應閾偏低,導致患者膀胱貯有少量尿液時,即可引起壓力感受發出排尿信號引起排尿,因此患者有尿泡小、排尿次數頻繁等表現。患者排尿中樞興奮抑制功能紊亂,患者常有夢中排尿或起床時視力模糊、辨不清方向等表現。一般人在睡眠狀態下,泌尿系統的工作應當處在低迷狀態,而尿床患者則往往相反,泌尿系統仍在興奮工作中。 有人認為,尿床似有遺傳,雖然臨床上確有不少患者的長輩有尿床病史,但我們尚未發現尿床患者遺傳物質染色體的異常改變,因此筆者僅贊同尿床有家族傾向,不贊同尿床有遺傳性一說。綜前所述,尿床是由於神經功能不協調所致,有家族傾向,尚未發現遺傳證據。 2 目前治療狀況 尿床的治療分為葯物治療、物理治療和器械校正。葯物治療分中葯治療和西葯治療。 中葯治療根據辨證,可分為下焦虛冷、肺脾氣虛、心腎虧損、腎督不足、濕熱下注和下焦濕熱等證型。據此分別以濟生菟絲子丸、補中益氣湯、蔻氏桑螵蛸散、沈氏菟絲子丸、八正散或代抵當丸等加減治療。從臨床應用情況看,只要辨證准確,堅持服用,約有半數患者可有療效,部分可治癒。缺點是較難堅持服用和多數患者的辨證較難把握。 西葯治療使用中樞神經系統興奮用葯,如使用氯酯醒或聯合應用副交感神經阻滯劑和擬交感神經葯物,如阿托品和麻黃素;還有人應用抗利尿激素,如脫精氨酸加壓素或彌凝等。部分患者雖然有效,但復發比例較大 ,且抗利尿激素應用於單純的尿床患者,因某些指征掌握較為困難,尚有一定的危險性。 近年來有的醫院正在開發外用葯物治療,並且取得了一些可喜的進展。在這方面,武漢惠民醫葯研究所開發的尿床敷療磁葯兜較有代表性。它採用中醫外治的方法,將葯兜敷於肚臍神闕上。此法使用方便(每天佩帶12個小時),具有療效好(半數使用者可自當天停止尿床,絕大部分一星期之內顯效),不限制飲水及晚間不需喚起,又無毒副作用等優點。 尿床的理療包括針灸、穴位注射、推拿按摩和點穴治療。雖然都有一定的效果,但由於患者多為兒童,很難適應這些方法。但對成人或較大一些的孩子來說,理療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據武漢新世紀中西醫結合醫院外科尿床組報道,對成人或12歲以上的孩子經多種方法治療未愈者,點穴療法有可能取得滿意療效。 器械校正尿床目前國內很少應用,在美國有應用夜尿警報器校正的。它是通過長時期的「尿床即被叫醒」,形成一種條件反射,來達到治療的目的。一般治療約需半年以上。僅供參考
麻煩採納,謝謝!
8. 為什麼小孩晚上總是尿床
遺尿症就是我們常說的尿床,通常指小兒在熟睡時不自主地排尿。它的症狀為夜間尿床,白天也有尿頻、尿急或排尿困難、尿流細等。分為原發性遺尿和繼發性遺尿。原發性遺尿是指沒有明顯尿路或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者。繼發性遺尿是指繼發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經源性膀胱等疾病。這個病的發生與大腦皮層發育延遲、心理因素、遺傳等有關。
遺尿症的病因:
1、遺傳因素(23%):
本病的家族發病率甚高。國外報道,74%的男孩和58%的女孩,其父母雙方或單方有遺尿症的歷史,在雙胞胎、單卵雙胎兄弟同時遺尿的要比雙卵雙胎高出2倍,提示遺傳與本病有一定關系。
2、心理因素(15%):
家庭發生變故,長期遭受父母打罵,黑夜恐懼受驚,精神緊張,均可導致孩子遺尿。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例能力的兒童重新發生遺尿,而且還可使少數患兒在發生遺尿後,逐漸形成習慣,有些甚至至成人仍無法改變。
3、睡眠過深(15%):
這是一個較常見的因素。這類小兒常常在睡前玩的較疲乏,睡得很深,不易喚醒,也多在夢境中尿床。若睡前飲水較多,則更易發生尿床。
4、膀胱功能成熟延遲(10%):
有些患遺尿症的小兒的膀胱容易較正常孩子小,這些孩子平時排尿次數相對較多,但尿量不多。這是由於膀胱內的尿液沒有多少,它就收縮排尿了。有人曾經用膀胱內壓測量方法和膀胱B型超聲檢查,發現遺尿症患兒的膀胱容量比正常人少30%~50%。
5、兒童性格特徵(5%):
迄今,雖然尚無足夠證據說明,遺尿與兒童的性格之間有明確的關系。但是,遺尿的兒童大多數具有膽小、被動、過於敏感和易於興奮的性格特點。此外,遺尿患兒可由於遺尿,自己感到不光彩,不願讓別人知道,因此不喜歡與其他孩子多接觸,亦不願參加集體活動,而逐漸形成羞怯、自卑、孤獨、內向的性格。
6、排尿習慣訓練不良(10%):
父母訓練不到位,或常在晚上把孩子弄醒強迫排尿等這些都使幼兒對排尿產生恐懼,不利於培養有規律的排尿習慣。
7、疾病的因素:
由器質性疾病引起遺尿的情況並不多見。泌尿系感染、畸形、以及脊柱裂、腦脊膜膨出等可引起遺尿。另外,無症狀性細菌尿和高鈣尿也會引起遺尿,應引起人們的注意。
8、遺尿與睡眠的關系(5%):
遺尿症患兒與睡眠:經過對此類患兒做睡眠腦電圖檢查和多導生理儀描記,發現尿床都發生在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階段。當時,正處於非眼快動睡眠的3-4期的深睡之中。
9. 晚上小便控制不住,會尿床,這是怎麼回事
有可能是遺尿症:
引起遺尿症的原因較多,同一患者可以有幾種不同的原因。
一、 患者的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發育遲緩,具體表現為:
(1) 逼尿肌不穩定或低順應性膀胱,膀胱功能性容量減小,患者常有白天或睡前的尿頻、尿急甚至出現急迫性尿失禁。
(2) 膀胱的充盈和收縮感知功能不全,膀胱充盈和收縮未能使患者覺醒。
(3) 尿道關閉功能不全,即不穩定性尿道。
(4) 腦垂體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導致夜間尿量增多。
二、 睡眠因素:
早期普遍認為遺尿是由於睡眠過深,覺醒閾值過高所致。其實遺尿與睡眠的深度沒有關系,遺尿也不發生在深睡眠時。
大量的夜間持續腦電圖研究表明:
(1) 覺醒功能障礙是遺尿的重要原因。膀胱充盈和收縮感知功能不全以及過度疲勞致使睡眠過深等都可導致覺醒障礙。
(2) 入睡後排尿控制功能不全更為顯著,表明排尿控制功能發育遲緩在遺尿的發生原因中佔有重要地位。
(3) 遺尿患者的睡眠周期處於紊亂狀態,晚上經常被叫醒的患者則更加明顯。
三、 精神、心理及行為異常:
遺尿可導致患者精神、心理和行為異常,而這些異常又將成為患者尤其是部分年長兒童及成年人持久難治性遺尿的原因。
害怕遺尿,寄希望於多次排尿來防止遺尿是這類患者的共同心理。受這一心理影響,患者在睡眠中仍不忘自我提醒排尿,額葉逼尿中樞因之呈高度興奮狀態,使膀胱敏感性和收縮性增高,較少的膀胱容量即可產生尿意,若大腦產生排尿條件許可的夢景,逼尿肌將得到朦朧的排尿意識強化,同時尿道括約肌松馳而發生遺尿,反過來引起膀胱功能性容量減小。
另外ADH的分泌和心理變化均受大腦視丘下部控制,故二者有著密切的關系。
四、 其他:
包莖、包皮過長、尿道下裂、尿道狹窄等泌尿系統疾病;長期的便秘或腹瀉、肛裂、腸激惹綜合症等胃腸道的疾病;垂體性或腎性尿崩症;糖尿病;食物等的過敏反應;蟯蟲症等腸道寄生蟲病;心、肝、腎、肺等軀體疾病都可成為遺尿的原因,以上原因約占遺尿病人的10%。
中醫理論也認為此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是臟腑功能或某些臟腑功能失控最終導致腎虛膀胱失約所致,大抵有虛實二端:虛,主要是腎氣虛弱、下元虛冷和脾肺二虛,膀胱失約;實,主要為肝經濕熱,熱迫膀胱,約束失利。
繼發性遺尿症與原發性遺尿症在成因上有所區別:
(1) 與排尿控制有關的各部結構和功能發育程度和時間順序不平衡,以至於一定時期所獲得的無遺尿狀態被打破。
(2) 小孩對在發育過程中所獲得的排尿和控制技能不牢固,易於退化產生遺尿。
(3) 某些疾病使已不顯著的排尿控制機能不全成為顯著的功能不全。如尿路感染使膀胱的敏感性增高,某些食物過敏、過度疲勞、強烈的精神刺激、緊張、恐懼等造成睡眠的改變。
(4) 其他全身性疾病:心、肺、肝、腎慢性疾病使夜間尿量增多;導致多尿的尿崩症、糖尿病及鐮狀細胞貧血等。
參考資料:http://club.health.sohu.com/read-vcd-3505-0-53.html
去醫院吧,別挺著。祝你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