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十為什麼晚上那麼黑
Ⅰ 鬼節是什麼時候放鬼 鬼節晚上會有鬼出來嗎
導讀:在鬼節里,自然是有鬼的,而且是有許許多多的鬼出沒,所以在這天無必要千萬不要晚上出門,因為晚上是鬼出來的時間。那麼,鬼節是什麼時候放鬼?鬼節晚上會有鬼出來嗎?如果真的有鬼,那麼鬼節晚上幾點有鬼呢?和我一起去查詢了解下吧。
鬼節是什麼時候放鬼
每當到了七月份就會進入了鬼月,農歷7月15日,是中國人常說的鬼節。不過其實,從7月14至16日,都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鬼門敞開,讓游離於陰間的鬼能夠重返陽間,同親人相見,但也有大量的孤魂野鬼,或帶著仇恨的鬼,會回到陽間作惡。所以這三天,要盡量早點回家,不要深夜了還在外面游盪。夜晚聽到有人從背後叫你不要回頭,不要接受陌生人的贈與,不要同陌生人搭話。不要在靠近水邊、山澗、墳場等地方大聲喧嘩,若看到路邊有人在燒紙錢,盡量繞行,不要盯視,更不能嘲笑譏諷或心生不敬,也有說法七月三十日鬼門關才會完全關閉。
鬼節晚上會有鬼出來嗎
中元節是鬼節,這天黑天的時候老人么就會不讓小孩、孕婦出門因為這天地獄大門打開,鬼都出來了,因為小孩、孕婦抵抗力差還有就是女人屬陰,所以怕鬼上身不易出門。七月十四的晚上子夜的時候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時候,這個時間是鬼最有多的時候他們會成千上萬的從陰間上來。其實這些都是民間的一種傳言,慢慢的人們都相信了,就是迷信,迷信信則有不信則無,主要是為了讓後代祭奠死去的人,並沒有什麼鬼出來。
鬼節的鬼怕什麼顏色
鬼節還有一個傳說:說的是目蓮救母的故事,故事是說目蓮是一位僧人為了救被鬼抓住的母親,他求佛念孟蘭盆經,後來鬼節也叫作孟蘭盆節是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
相傳鬼比較害怕藍、紅、綠三種顏色,在這一天的時候,需要在每件祭品上插上這三種顏色的三角旗,主要是為了讓鬼害怕不要上自己的宅子。
鬼節晚上幾點有鬼
鬼節晚上一般在6點半以後,即天黑之後不能出門
七月十五鬼節禁忌,相傳農歷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從七月初一鬼門關開啟起,到三十日鬼門關關閉這段日子裡,陰間的無主孤魂都會涌到陽間,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里以誦經作法等事舉行普渡以普遍超渡孤魂,恐防它們為禍社區,又或祈求鬼幫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在「鬼節」到來前一個星期就開始忙活,買來紙錢,疊成元寶狀,到了七月半那天,找個地方,用粉筆或石頭劃個圈,開始給過世的親人燒紙錢。一邊燒一邊會呼喚親人的名字。叫他們回家來,來享用祭品。
需要注意什麼
一般認為七月十五是鬼節的正日,亦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時侯陰氣最重,所以當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邊或海邊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亂說一些不吉利或得罪異界的說話,以免招惹陰靈。
不少人會到天黑之後開始燒紙錢。要天黑透才去燒,天沒有黑誰敢出來取錢?去燒紙的來迴路上,遇到燒紙盡量繞開,不要踩到,有時候一個路口排滿了紙灰堆,想繞都繞不開,那隻好請你小心地穿插過去,有時候還可能需要大跨步一下,過去之前你要先說一句,對不起,借過。
鬼節的傳說
每年農歷7月14日是中元節又叫鬼節或著叫盂蘭節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節日。中元節源自道,,後來佛教改為現現在俗稱的鬼節。盂蘭節在印度語中意指「倒懸」,「倒懸」指的的是釋迦十大第子目蓮的母親死後後受餓鬼之苦,不能吃東西。後來得到釋迦幫助。用百味五果供養十方神佛並藉功德救母親。所以現在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農歷7月舉行普渡會,現在叫鬼節。一般來說古時候都不願在這個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Ⅱ 大年三十的晚上為什麼很黑
農歷29、30晚是朔月,沒有月光照射所以很黑啦
Ⅲ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黑的嗎為什麼 就是那天晚上為什麼會那麼黑,
不一定是,夜晚的的光是星星的光或月亮反射的光,只要沒月亮星星或天上有很厚的雲晚上就會很黑,這天不一定是大年三十.
Ⅳ 我國的農歷七月三十是什麼節日
農歷七月三十是 「落蘇節」,也是「地藏節」。
「落蘇」是茄子的俗稱,「落蘇節」,孩子們最關心的是落蘇燈,取「落得舒適安逸」之意。中國古時的茄子是圓形的,在茄子當中挖一個洞,裡面插上一根小蠟燭,便成了一盞落蘇燈。孩童們會聚在一起,比誰的落蘇大,比誰的燈兒亮。
老公公、老婆婆們在門前空曠的場院內用香插成「天」、「地」、「福」、「壽」,等等。每個字足有桌子般大,口中不住地祈禱看「敬天」、「敬地」之類的話語。
當今落蘇節已沒落,但浦東農村等地仍有舊俗,在農歷七月三十日晚上點香,把香一根根插在屋子周圍。大人會給孩子做茄子燈,把點好的香插在茄子上,再固定在小竹竿上,與黑暗中舞動小竹竿,閃著光點的茄子舞成光圈燈煞是好看。
Ⅳ 七月鬼節的十大禁忌介紹 七月半鬼節晚上禁忌
導讀:七月已至,大家對農歷七月還是很忌諱的,因為民間把七月叫做鬼月,所以這個月份我們很多事情都不能幹,只能等鬼月過完,才能大興其事。那麼,七月半鬼節晚上禁忌是什麼呢?以下是我帶來的七月鬼節的十大禁忌介紹,一起去看看吧。
七月鬼節的十大禁忌介紹
1、忌穿紅色等大紅大紫的衣服,易招致煞氣,惹禍上身。以黑色灰色著裝為宜。
2、此月最好不要下水,尤其是下海水,以免發生意外。傳說水鬼會找替身,然後投胎轉世。
3、鬼節時有很多祭品,這些祭品是用來祭拜,不可隨便就拿來吃。如果你胡亂拿來吃,那麼很容易禍從口入,為自己招惹到霉運。
4、別拍肩膀。從靈學的角度來說,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別在頭及兩個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時候最好不要隨便拍別人的頭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讓好兄弟有機可乘。
5、床頭不掛風鈴,因風鈴會招陰;也不玩碟仙。住家門口前別種容易卡陰的榕樹,另外屋子內也別亂掛風鈴,不玩碟仙、不上陰廟,這樣可以減少陰靈上身的可能。
6、收好衣服防鬼「借」。晚上睡覺或天黑以前,要把曬在外頭的衣服收回來,以免被鬼借去穿。半夜勿曬衣服(半夜衣服的影子,很嚇人的)。
7、別亂照相。夜遊時最好不要亂照相,否則好兄弟會入鏡與你合影,手電筒也不要往樹上亂照,以免驚動喜歡附著於樹梢上的好兄弟。
8、八字輕的人、及身體弱的人,天黑後別出門、並枕頭下壓桃符保平安、使其靈魂躲著自己走、避免出現身體異樣及鬼壓床等事。如若必須出門、那麼衣兜內放好桃符、路上少說話、減少回頭的頻率。
9、忌披頭散發睡覺。鬼月,到處都是在外游盪的孤魂野鬼,如果披頭散發,小心被它們誤認為同類,硬要叫你起來聊天。
10、忌將筷子插在碗上,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好鬼魂來與你分享食物。
七月半鬼節晚上禁忌
1、勿晚上曬衣服!當鬼覺得你的衣服好看,紅色最忌。
2、勿輕易的回頭看!當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那可能是鬼叫你…
3、筷子勿插在飯中央!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鬼與你分享食物…
4、看見別人拜鬼神時勿胡言亂語。
5、勿撿路邊的錢!這些錢買路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
6、少去陰氣重的地方。
7、中午,傍晚,深夜盡量別一個人去人煙稀少的地方。
8、勿夜遊!八字輕的人不要夜遊,碰上麻煩。
9、非特定場合勿燒冥紙!冥紙是燒給鬼的,金紙是燒給神的,燒冥紙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鬼。
10、勿偷吃祭品!這些是屬於鬼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
七月半鬼節介紹
農歷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又叫盂蘭節和鬼節。一般認為七月十五是鬼節的正日,亦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時侯陰氣最重,所以當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邊或海邊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亂說一些不吉利或得罪靈界的說話,以免招惹陰靈。「盂蘭節」俗稱「鬼節」,為農歷七月十五日,相傳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在道教來說,是日為「中元節」,則為地官赦罪日,佛教則稱之為「盂蘭節」,傳說由農歷七月一日起,地府中的遊魂野鬼就開始被釋放出來,他們可以在人間游離一段時間,接受人們的祭祀,直至七月三十,鬼門關會再度關閉,鬼節的節期亦就此結束。
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還要舉行家宴,供奉時行禮如儀。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畢,合家再團坐,共進節日晚餐。斷黑之後,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再在圈內潑些水飯,燒些紙錢,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轉「陰曹地府」。過去,民間在七月初七就要通過一定儀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飯,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為止。現在,逐漸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為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中元節,定於農歷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一種植物的葉子,有香氣),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例要向先祖報告,並且請老祖宗嘗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臘日主要的內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後來隨著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這一天。
道教的中元節既是道教的宗教節日,也成為民俗節日。道教初起時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後稱之為三官大帝。他們各有責司,天官為上元賜福,地官為中元赦罪,水官則稱下元解厄。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地官所管為地府,當然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了。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醮為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升天堂。這是中元節成為民俗節日的主要原因。
Ⅵ 七月為什麼叫鬼月呢
因每年農歷六月三十日,便會打開鬼門,放出餓鬼,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關上鬼門,所以農歷七月被稱為「鬼月」。
鬼月的第一天,即七月初一日,是私宅「開地門」的日子,需要祭拜。這一天鬼門關開,諸鬼來到凡間,就當是放暑假吧。祭拜有大祭和小祭。大祭就是做一桌豐盛的菜,小祭就是簡單賣點水果餅干。不管怎麼樣,就是表達一個敬意。
鬼月的第二天,即七月初二日,是公共場所「開地門」的日子。商號、衙門等單位祭拜都是比私宅晚一天。祭拜的目的就是讓這個月平安度過,別出什麼靈異事件。
鬼月的第十五天,即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即鬼節。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亦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時候陰氣最重,所以當晚最好不要上街。這一天的黑夜(清晨和深夜),鬼神大聚會,陰氣最盛。同樣道理,第二天,即七月十六日,公共場所祭祀。
鬼月的最後一日,即八月初一日之前一日,叫做「關地門」。這一天是眾鬼放完假期,重新回到地獄的日子。我們要善始善終,在這一天,也要祭祀,為的就是剩下的日子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