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率為什麼會隨時間變化
❶ 周期和頻率的關系是什麼
周期和頻率的關系是成反比。
頻率是單位時間內完成周期性變化的次數,是描述周期運動頻繁程度的量。周期,物體作往復運動或物理量作周而復始的變化時,重復一次所經歷的時間。
注意事項:
交流電的頻率是指它單位時間內周期性變化的次數,單位是赫茲(Hz),與周期成倒數關系。日常生活中的交流電的頻率一般為50Hz或60Hz,而無線電技術中涉及的交流電頻率一般較大,達到千赫茲(KHz)甚至兆赫茲(MHz)的度量。
物理中頻率的基本單位是赫茲(Hz),簡稱赫,也常用千赫(kHz)或兆赫(MHz)或吉赫(GHz)做單位。1kHz=1000Hz,1MHz=1000000Hz,1GHz=1000MHz。
❷ 什麼叫頻率什麼叫周期兩者有什麼關系
頻率是單位時間內完成周期性變化的次數,是描述周期運動頻繁程度的量,常用符號f或ν表示,單位為秒分之一,符號為s-1。
為了紀念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的貢獻,人們把頻率的單位命名為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每個物體都有由它本身性質決定的與振幅無關的頻率,叫做固有頻率。
周期是指物體作往復運動或物理量作周而復始的變化時,重復一次所經歷的時間。物體或物理量(如交變電流、電壓等)完成一次振動(或振盪)所經歷的時間。
在各種周期運動或周期變化中,物體或物理量從任一狀態開始發生變化,經過一個周期或周期的整數倍時間後,總是回復到開始的狀態。
兩者關系(計算公式):f=1/T。
頻率,是時間內完成周期性變化的次數,是描述周期運動頻繁程度的量,常用符號f或ν表示,單位為秒分之一,符號為s-1。
交流電的頻率是指它單位時間內周期性變化的次數,單位是赫茲(Hz),與周期成倒數關系。日常生活中的交流電的頻率一般為50Hz或60Hz,而無線電技術中涉及的交流電頻率一般較大,達到千赫茲(KHz)甚至兆赫茲(MHz)的度量。
物理中頻率的基本單位是赫茲(Hz),簡稱赫,也常用千赫(kHz)或兆赫(MHz)或吉赫(GHz)做單位。1kHz=1000Hz,1MHz=1000000Hz,1GHz=1000MHz。
(2)頻率為什麼會隨時間變化擴展閱讀:
頻率
【解釋】:物質在1s內完成周期性變化的次數叫做頻率,常用f表示。
【公式】:f=1/T
【物理學單位】:Hz
❸ ··書上說多普勒效應是因為頻率變化·可是頻率是由周期決定的。怎麼會變呢、
多普勒效應是指接收頻率
舉個例子,有一個用槍掃射,一秒發一個,頻率為1Hz,如果你不動,你接收的也是1Hz。
要是你用和子彈一樣的速度跑開,那你就永遠不會挨子彈了。。接收頻率不就變了嘛,呵呵。。
❹ 信號的頻譜隨時間變化嗎
隨時間變化的信號要分,周期信號和非周期信號,周期信號的頻譜是穩定的,指的是頻率值,而非周期的信號頻譜是連續的。頻譜圖上是看不出頻率隨時間的變化,可在時頻分析的圖上看出,坐標是t,f,A。
❺ 電波頻率為什麼會發生變化
電波在大氣中傳播時,是受到各種各樣的干擾。打個比方,如果你空曠的田野里大聲呼喊,你聽到你聲音,和在一條長管中聽到的自己的聲音,就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就是你的聲音在空曠的地方傳播是沒有障礙物,所以聲音變形的程度較低。但是仍然受到了外界物質的干擾。比方說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物,雲彩,大氣層,等。由於他們的存在因而聲音只能傳播很近。這就是干擾。當然,還有其他原因,比方說波長不同等。而在長管中的由於聲音的發散產生了折射,所以你聽到了迴音,這就是信號的自損耗。或者說信號的擴散,發散,散射都行。所以他傳播的不遠。而當今的大氣中,充滿了電磁波,比方手機信號,電視,廣播,汽車發動機點火,空調空壓機運轉。高壓輸變電線路。甚至雲層摩擦,打雷閃電。都會產生電磁波,他們對你的廣播信號來說都是干擾源,所以信號受到了干擾,就會增益,或者衰弱。所以,就有了你說的情況。說的太清楚,就專業了,不說了!
❻ 物理,頻率與周期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關系。舉例。謝謝
周期的倒數叫做頻率,用符號f表示,f= 1/T。
例子:勻速圓周運動是一種周期性運動,周期性指運動物體經過一定時間後又重復回到原來的位置,瞬時速度重復回到原來的大小和方向。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運動一周所用的時間叫做周期。
頻率,是單位時間內完成周期性變化的次數,是描述周期運動頻繁程度的量,常用符號f或ν表示,單位為秒分之一。
為了紀念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的貢獻,人們把頻率的單位命名為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每個物體都有由它本身性質決定的與振幅無關的頻率,叫做固有頻率。頻率概念不僅在力學、聲學中應用,在電磁學、光學與無線電技術中也常使用。
(6)頻率為什麼會隨時間變化擴展閱讀
測量方法:
為了定量分析物理學上的頻率,勢必涉及頻率測量。頻率測量一般原理,是通過相應的感測器,將周期變化的特性轉化為電信號,再由電子頻率計顯示對應的頻率,如工頻、聲頻、振動頻率等。除此之外,還有應用多普勒效應原理,對聲頻的測量。
測量頻率的方法一般分為無源測頻法、有源測頻法及電子計數法三種。
無源測頻法(又可分為諧振法和電橋法),常用於頻率粗測,精度在1%左右。
有源比較法可分為拍頻法和差頻法,前者是利用兩個信號線性疊加以產生拍頻現象,再通過檢測零拍現象進行測頻,常用於低頻測量,誤差在零點幾Hz;
後者則利用兩個非線性信號疊加來產生差頻現象,然後通過檢測零差現象進行測頻,常用於高頻測量,誤差在±20 Hz左右。
電子計數法在測量范圍和精度上都有一定的不足,而電子計數法主要通過單片機進行控制。由於單片機的較強控制與運算功能,電子計數法的測量頻率范圍寬,精度高,易於實現。
❼ 什麼會使波的頻率發生改變
1,波源的頻率變化會引起波的頻率變化,例如音鼓振動得快,聽到的聲音頻率就高些等。
2,觀察者與波源的相對運動也會改觀測到的波的頻率(多普勒效應),比如書上常用的火車開過來時,汽笛的聲音比離去時的音調要高。對電磁波也是如此,比如離我們越遠的恆星離開我們的速度也越快,所以天文上可以觀測到那些星星發來的光發生了紅移,就是說光的頻率變低了。不過電磁波和機器波頻率變化的原理是不完全一樣的。